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中学语文课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及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04 共2439字
论文摘要

  一、生命意识教育概述

  (一)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生命意识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安全、生命与健康以及生命与价值的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受教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正确处理个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意识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尤其是初中阶段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命意识教育更是必不可少。
  (二)生命意识教育的理论实质。生命意识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实质就是一种思想教育,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理念,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就是要教会每一位学生珍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学会关注生命、热爱生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几乎涵盖了生命教育的各个层次,为生命意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冰心的《谈生命》等等都是包含生命意识教育意义的好文章。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便于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很多初中学生对于课文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似懂非懂,生活中常常出现践踏生命的现象。在这一现实状况下,初中生命意识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合理的生命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出现极端事件。
  第二,利于增强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敬畏生命的积极情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更好的面对生活。
  第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当代学生衣食无忧,物质生活充盈,初中教育也偏向于成才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冷漠,不愿与他人交流,一旦遭遇挫折,无处倾诉,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容易走上不归路。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进入到21世纪以来,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情感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部分青少年迷失了自我,在追求所谓个性的同时缺少了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部分学生遭遇挫折时不敢直面,甚至出现一些极端想法。为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生命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积极引导,理解生命。莎士比亚说:“一个人把他在学校所学习的东西完全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素质。”初中语文生命意识教学就是要将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自觉转化为自身素质。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以语文教材为契机,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生命意识的文章,带领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对于生命问题的理解。
  如,在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课文中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摆脱困境的壮举,从中可以诠释出斑羚临危不惧的勇气和面对死亡的坦然情怀,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自然生命的敬仰,加深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
  (二)同情弱者,尊重生命。同情是一种美德,具备同情心的人必然是有爱心的人。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同情弱者,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尊重每一个弱小的生命。
  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经典性人物,孔乙己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同情心被扼杀,自私而冷漠,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孔乙己只能得到他人的奚落和嘲弄,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孔乙己的生命如草芥。可见,孔乙己是弱势的,孔乙己的生命是不被尊重的。教师在讲解时要特别强调封建社会和封建科考对于孔乙己的荼毒,使学生体会当时社会环境下孔乙己的无助和悲苦,增强学生对于弱者的同情和爱护,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红丝带”、红十字会等各种社会扶助活动,还可参加敬老院活动等,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三)关爱生活,热爱生命。生活中的生命教育案例比比皆是,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穿插生活实际案例,既避免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又可将课文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生命之可贵,使学生了解到生命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从而树立起浓厚的生命意识。比如,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身残志坚的人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是脆弱而又坚强的结合体,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关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仔细品味,升华生命。仔细品味成功者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各有各的秘诀,然而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人,都是命运的主宰者。学习司马迁,就要看到他在屈辱中奋力挣扎的过程;看到艾青,就要明白他那浓浓的爱国情谊;读到《沁园春·雪》,就要读懂毛泽东那豪放宽广的胸襟;学到《归园田居》,就要看到陶渊明对待生命和生活的坦然······

  四、结束语

  总之,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导致了部分学生情感脆弱,生命意识淡薄,这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
  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坚守自己的职业本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升华生命!

  参考文献:
  [1]秦海兵.如何呼唤关爱生命意识的回归[J],课外语文(初中),2012(19)
  [2]孟占岗.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2)
  [3]孔雪华.初中语文生命教育的渗透[J],语文学刊,2013(1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