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关于初中语文积累的再认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04 共1973字
论文摘要

  管子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积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可以说,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无足轻重的地位.

  古语"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离开了积累,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

  一、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也是一种理念和方法的折射

  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在这个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河的过程中,人的观念思维方法会发生变化.说到底,当学生对识字和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学生已经重新创造了自己.正如美国教育家威廉 · 沃德所说的:"生命并非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你并不是在发现自己,而是在重新创造你自己.所以,别急于发现你是谁,而该急于决定你想做谁"《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语言积累,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字、词,句等方面的吸收和储备.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遣词造句、对话机制、阅读公理、表达和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掌握得多了,就会增加学生在言语和气质方面的"重量".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对经典文本的鉴赏和品味.实践证明,当学生长时间浸泡在经典文化的土壤中时,学生"有一张自信的笑脸,有一双坚定的眼睛".

  另外,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课程结构来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其实就是文化的浸润与传承.

  可见,语文是有根的,是有源头的,是有民族性的,在这个意义上说,重视语言积累,其实就是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一种新的生命体认和文化体认.

  二、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也是生活和感悟的延伸

  语文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不单单是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要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显然,"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传递或移植已有的经验及意义,而在于构建未有的经验与意义.

  因为任何阅读材料的原有意义总是随着读者的欲求和能力而扩大或使之贫乏,并且读者总是将阅读材料转化成关于他自身的讯息,使材料浸染于自己的环境中--读者在一次次的亲历阅读中一次次的复活."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中的教学片断:师:"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个句子,作者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责问的语气.

  告诫人们,如果不保护自然,肆意开采,就会破坏地质结构,最终危害我们自己.我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呢?

  生 1:谁能断言那浓烟滚滚的空气不会是人类自己的呼吸呢?

  生 2:谁能断言那苟延残喘的河流中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呢?

  生 3:谁能断言那些排向江海湖泊的污水不会是人类的血液呢?

  生 4:谁能断言那大片大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人类的棺木呢?

  师:同学们的仿写真好,这说明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有关环保方面的素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积累,也包括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如干枯的月牙泉、倒下的树木),不仅仅是反问句的积累,也是敬畏自然等材料方面的理解、感悟和延伸.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跳出唯书唯上的习惯思维、培养培养出富有个性探究和感悟的现代公民.

  三、不仅仅是文化积累,也是情感和灵魂的滋养

  毕淑敏说:"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的确,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从量变过渡到质变.当学生和那些伟大的作品和作家对话时,其实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融合,在彼此沟通中重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创造自我,为自己增添精神钙质.

  浙江宁波市有位叫徐赛儿的教师,执教的《孤独之旅》曾获浙江省第三届初中语文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在这篇人教版课文中,徐老师结合《草房子》,引导学生了解"孤独之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带着一种"精神预设"进入文本的学习.

  之后她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处,理解文中杜小康在这趟放鸭之旅中的心理变化轨迹,尤其是紧抓 "孤独"这一生存状态,明白这是怎样的孤独,为何孤独,和杜小康面对孤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等.从而了解杜小康的成长历程,感知"孤独"之于"成长"的关系.②徐赛儿老师在执教《孤独之旅》前,花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沉浸在曹文轩的世界里,从《草房子》到《青铜葵花》,从《小说门》到《第二世界》,从《感动》到《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或浏览,或精读,每天都在储备着与《孤独之旅》的教学有关的"营养".这样的积累不可能不厚吧?而这样的读书和积累,想必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吧?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引领学生触摸到经典文学作品生命的光彩,引领学生"徜徉"到语言的百花园中,深入到文字、思想、情感的幽径处,去积极地撷取"花蜜"、去经历文学大师和伟人的精神洗礼,思想启迪和情感滋养.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