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体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18 共2725字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语文的教学方法,又要灵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为教学重点.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现分类阐述如下:

  一、 课堂教学----教育即生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已成为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疼、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我有了些许心得:要想使语文课堂效率提高,语文的教学就必须和生活挂钩.因为生活是 语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语文便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呢?靠教师渊博的知识,靠教师丰富的情感,靠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些固然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我以为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生活,让生活教育学生.有人说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便有多大".在这个意义上语文 是等同于生活的.而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思维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具有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和非常广泛的社会性.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横向交叉的"汇集点",是 各科知识的"橱窗".可以说,语文就是社会生活的全部.语文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了解社会,体察生活,感悟人生..语文的教学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便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学生自然就逐渐地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的课堂也便逐渐地变成了语文老师一个人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也便无从谈起.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而透明的社会,谁如果想要对学生封锁外界的消息,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狭小的空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谁便注定要失败.聪明的办法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生活中的热点应该就在他们的身边而不是仅仅存在于课堂之外.在教学中可利用从电视和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和同学们就价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积极引 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不再感到语文的学习好似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能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要想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而是让他感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这一切又来自于语文和生活的紧密联 系,只有把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进而才能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

  二:阅读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学生非常愿意读,但大部分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说白了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许多的同学读书之后根本不去思考,读完就算完,一撂了事.因 此应让他们写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多多益善.但不一定要求他们把读书笔记一定要写成读后感的形式,因为那样学生便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把阅读的目的单纯的理解成就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这样就导致了读书只读一章半节,便断章取义地去写感想的事情的发生.阅读的效果便大打折扣,形式主义也便无法回避了.可要求 学生把读书笔记当成日记的形式写,内容不限,可以写感想,可以写心得,可以向老师提问题,可以和老师交流.长此以往读书笔记便成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了老 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一扇窗户,成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通过读书笔记知道了学生的心声,了解到了学生的渴望与憧憬,也感受到了他们承受的压力和思想的矛盾.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学习好,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宠儿、都渴望自己受到老师的器重,成为同学和朋友的骄傲、都渴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自豪.只是,因了我们太看重成绩,太看重结果,太过于现实,太急功近利,所以我们会把过多的时间用在能立竿见影的学生身上,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了一 轮又一轮的复习当中,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研究考题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的研究.把自己的意志横加在学生身上,而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岂知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在一种力量的强迫下被动地接受我们自以为是的谆谆教导,而完全失却了自我,他们甚至把学习看成是在给老师和家长完 成任务这样的心理状态又怎样能使他们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可利用教学之余,找一切机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谈风土人情,拉家常琐事,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尽最大可能理解学生, 尤其是理解他们的苦衷,尽量满足他们看书的愿望,在每次阅读课前要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到学校图书馆去给他们挑书,尽可能向学生敞开心扉,谈社会,谈人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学生甚至把读书笔记当成一件非常神圣的任务来完成,阅读的效果也随之提高.

  俗话说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认为,要成为"良师",必须首先成为"益友".而"益友"的核心不是"才",不是"艺",而是"德",是完美人格的无穷魅力.只有当教师以其完善的人格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才可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三:作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老师非常头疼的一个话题,原因是学生不愿写,不会写.每到作文 课,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又不得不写,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可以说学生是皱着眉写完的,老师是咬着牙看完的,有些学生的作文简直是让人目不忍睹,空话、废话、大话连篇,错字,别字也是屡见不鲜,所举事例用老掉牙形容一点也不算夸张.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可让学生自己改作文,然后把他们认为好的作文在班里公开 读,然后同学们再评论最后由老师定论,这样可以欣赏到许多同学的文章,使同学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和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写作的积极性基本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写好的问题了,同学们提出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地讲一些理论,而不能有机的和实践结合,比如老师总是强调真实,强调创新,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实呢, 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呢?老师可利用同学们的范文来和理论结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实.让学生知道作文要以情感人,但这情应该真实,让学生知道平凡中同样可以孕育着伟大,应该注意身边的一点一滴.

  朱熹曾经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的语文学好,我们同样需 要活水,这活水说白了其实就是生活.教育尤其是语文的教育离开了生活无疑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但仅有生活是不够的,它只是我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做师长的应该放下我们的架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我们不应该仅仅授之于"鱼",而 更应该授之于"渔".古语云:"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我们必须要先利我们的"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艺 术.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