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首先要以人为本,目中有人.我们要把课堂当作"人本化教育"的主阵地,追求"人本化"的课堂教学境界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课文,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只有师生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得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唤起记忆、存储的语文素养并进一步深究文本的时候,语文教学才会展现它的本然魅力.
三千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多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教学我们不要"灌水",而要"点火".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要在你的引导下,他们欲罢不能,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殖.语文课程标准向语文课堂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做才能满足这些要求呢?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语文课堂具体而言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要想形成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不应该只是课堂的管理者,还是一个组织者,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参与者.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如果教师能带着这样一种认识走进课堂,那这样的课堂才正直是属于师生双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然能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要有冷静的思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老师害怕"冷场",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便只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或者在问题提出之后,不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便以"引导"甚至"告知"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掉,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对老师所提的问题总是不经思索地脱口便说.前一种情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后一情况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习惯.这都是与新课程相违背的.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横加"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即使教室里十分寂静,也不能说是"冷场",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活动正激烈地进行着.
三、要有热烈的讨论.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的同学共同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式比起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方式来,前者的效果是后者所无法企及的.虽然两者最终都将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了,但前者所关注的是过程,而后者所关注的只是结果.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探索知识的过程却是精彩万分的,讨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讨论时,老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也不需要加以"引导".
四、要有自由的表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极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读、冷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疑.这一些都需要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以激发.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述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
五、要有新的学习方式.
⒈给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尤其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能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学生自由、充分的读书时间并不多,有些老师往往把学生读书当作一种摆设,常常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学生还未来得及好好思考和咀嚼,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析讲解,结果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一知半解,或者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只能死记老师的分析,食而不化.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不要轻易干扰学生,打断学生,也不要作喋喋不休的烦琐分析,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不要强求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理解透彻,要允许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感悟.
⒉给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这是一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的极好形式,也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能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得到情感和情趣的陶冶.探究性学习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主要结合阅读教学来开展,可以就一篇课文中的若干问题开展讨论和争鸣,鼓励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把几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寻找出它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探讨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课文的重新认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指定研究计划,自己查找资料,自己整理研究成果,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⒊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我们要打通课内外,建立起课堂--校园--社区--家庭--社会的立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走近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社区、社会,去学习鲜活的语文材料.
⒋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和语文信息的习惯,如:要使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并坚持初中三年不间断;要求学生看电视注意精彩的台词和解说词;听广播注意搜集有益的信息;逛马路注意广告用语的得体与否;买东西注意说明书的介绍.即使是和学生、老师、家长、亲威、朋友等谈话,也要注意不同的对象在不同场合,他们有怎样不同的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⒌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学好课文,更要广泛地涉猎中外名着,要为学生制订一个读名着的计划,并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读书报告会,使读书计划真正得到落实.在课内我们可以每周拿出1~2课时专门到阅览室上课,让学生在这里自由阅读,自由摘抄,自写心得,自写评论,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另外,引导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扩充自己学习的内容.
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知识不是靠老师的灌输得到的,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老师灌输的知识,其记忆的效果也不好.只有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多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开展下列一些活动:
(1)探究性活动.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成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
(2)体验性活动.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诵,扮角色演讲,按角色表演,充分体验"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感受.
(3)发现性活动.鼓励学生对接触的各种文本信息等进行质疑,从中发现问题,一是从所学教材中发现,二是从报刊中发现,三是从电视媒体中发现,四是从生活中发现.(4)制作活动.比如进行课文的配音制作、手抄小报的制作、课文插图的制作、文献参考资料的剪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
(5)创作活动.比如进行个人写真、个人小传的撰写;进行科幻作品的制作;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6)传播性活动.如个人信息发布、读书报告、小记者采访等.
六、要有客观的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式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⒈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
⒉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⒊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有些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只注意了对学生的鼓励,因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过于宽容.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是意思对了便会给予表扬,而对于他们答案中的错误(如文法、修辞、价值取向方面的错误)指正的较少.因为这些教师害怕指出学生的错误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应给予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其错误,尢其是表述的规范性以及文法方面的错误.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评价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肯定还有不少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育事业十几年,教学成绩一直不错,受到了学校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以下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希望与我的同行们共勉,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成绩。一、要改变思想观念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进行教学改革,提倡新课程改...
在当前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课堂的建设可以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和完善,同事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能力和水准的基础之上增强其学习的效益和质量。总的来讲...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选文、编写语言、习题题型上,还体现在“插图及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与注释、附录、课后习题共同构成教材助读系统。...
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的基础,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要求学生应全面发展并赋有创新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紧密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对原有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到透彻理解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所以,如果教师不能深入透彻理解课文知识,就很难谈及知识的传授了。古人有云: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准确地拿捏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灵活驾驭各...
思辨也就是思考与辨析,更严格地讲,就是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英文中的批判(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考。在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理念可谓源远流长,从充满思辨智慧的《柏拉图对话集》到亚里士多...
作文教学是我国中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作文育人是中华文化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个人的独...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法已经被纳入了教学要求中。这就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情感要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使用情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操,进而让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各科的教学中,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新鲜感,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具有鲜明的人机交互、图文、声像紧密结合的特点,为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
[摘要]:从写作学、鉴赏学、汉语本身特点三个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模糊性确实是合理存在的.针对语言文字模糊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重情景创设,披文入情;重整体感知,培养语感;重背诵记忆,积累语言;重各抒己见,培养个性.[关键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