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要求契合了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欧美“一个全面的开放教育体系”“开放教育”、“开放课堂”等教育理念方兴未艾。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借鉴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
一、开放是立体化的、全方位的
(一)教学内容广泛化
开放的语文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单向联系,而是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力求教学内容的广泛化,立体化,并引入历史、政治、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使之和语文知识沟通交流,形成立体网络。这样,既可以充实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强化语文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要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如今,多媒体介入语文教学已使当年的语言变为了现实。语文学科在《标准》的指导下更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即:以培育综合性人才为宗旨,结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提高,科学文化的丰富,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审美观念的提升等。
(三)教学空间扩大化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而今,开放的教学空间观在有力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这就是教学空间要扩大,室内教学要和室外教学有机地结合,校园教学和校外教学有机地结合。
现代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联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二、因循,使语文课堂多彩
(一)因循是必须的
在开放的语文教学背景下,近年来语文教学存在一种偏向,认为语文课堂是完全开放的,应是全新的一种面貌。宋遂良教授对语文教改提出的经验是:“学习语文并无捷径可循,总想‘多快好省’、‘巧学巧练’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上海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在介绍教学经验时曾指出:“学语文的主要途径是靠自己读书,靠自己作文,靠自己领悟,靠自己修炼。”
主张让学生去实践并有一种体验:
1.创新与打好基础的关系。
2.创新与基本科学方法训练的关系。
仔细想想这两句话,的确蕴含了很多道理。记得看过这样的一篇报道:有人问一位访华的美国教师,美国中小学是怎样教创造性的对方却不知怎样回答。的确,美国学校没有冠之以创新的课程,教师培训也没有专门讲创新的内容,但是师生的创新精神都很强。那么,创新是课堂教出来的吗这恐怕又归结到“教育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的老问题上来。无论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共同之处都有一个首先继承,然后创新的过程,而创新的基础是继承。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的任务只能是帮助中小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只要不去限制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不去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就是为构建创新的平台作准备了。
(二)最该因循的东西:朗读、多写
1.朗读。《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是,为什么语文教学非要重视朗读呢首先,朗读讲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角色,读得越多越能受到感染,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写作经验,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有一定道理的。其次,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篇课文学生要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一定要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平时读得多了,对许多语言文字组合的形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就会在大脑中以组块的方式储存起来,等用到的时候再呈现出来。所以,具有较强语感的学生,具有从一句话来把握整篇文章朗读基调的能力,并能从某前半句话预测整句话趋向的能力。最后,朗读是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关键。欣赏文学作品无论是语文功底多深的人,刚开始时,定会从朗读开始。无论是出声朗读还是不出声地默读。有人会说,不出声不叫朗读。
但这里的默读具备朗读的大部分要领。如:有感情、抑扬顿挫等。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准确地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没有朗朗读书声的教室不能算是语文课堂。”
2.多写。《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是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功能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中可见《标准》对写作作了明确要求。吕叔湘先生早就指出:“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它的养成靠的是模仿、积累、感悟和实践。这似乎就是学习写作的客观规律,至少可以说是比较接近客观规律的认识吧。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我们不得不痛心地承认,我们作文教学改革有好的一面,也有惨痛的教训。如何扬长避短我想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只有写,你才会写。这是以前作文教学中常提的一句话。我想它不应该成为过去式。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要确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序列。这也正体现了《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标准》中说:“写作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此,我们必须找回以前丢掉的东西。比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抄写”“仿写”“改写”“试写”等作文训练工作。
要记住:生花妙笔是老老实实地磨炼出来的,不是靠趣味引导出来的。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育事业十几年,教学成绩一直不错,受到了学校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以下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希望与我的同行们共勉,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成绩。一、要改变思想观念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进行教学改革,提倡新课程改...
在当前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课堂的建设可以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和完善,同事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能力和水准的基础之上增强其学习的效益和质量。总的来讲...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选文、编写语言、习题题型上,还体现在“插图及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与注释、附录、课后习题共同构成教材助读系统。...
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的基础,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要求学生应全面发展并赋有创新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紧密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对原有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到透彻理解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所以,如果教师不能深入透彻理解课文知识,就很难谈及知识的传授了。古人有云: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准确地拿捏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灵活驾驭各...
思辨也就是思考与辨析,更严格地讲,就是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英文中的批判(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考。在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理念可谓源远流长,从充满思辨智慧的《柏拉图对话集》到亚里士多...
作文教学是我国中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作文育人是中华文化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个人的独...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法已经被纳入了教学要求中。这就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情感要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使用情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操,进而让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各科的教学中,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新鲜感,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具有鲜明的人机交互、图文、声像紧密结合的特点,为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
[摘要]:从写作学、鉴赏学、汉语本身特点三个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模糊性确实是合理存在的.针对语言文字模糊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重情景创设,披文入情;重整体感知,培养语感;重背诵记忆,积累语言;重各抒己见,培养个性.[关键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