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语文课堂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05 共2031字
摘要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走在教学的误区中

  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授课过程中的场面很精彩,学生回答很踊跃,师生的轻描淡写虽然为本节课在形式上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听完后总觉得缺少精神内含。在课后的研讨中,讲课老师振振有词:“思想性?初一的学生思维缺少深度,他们的答案很肤浅,……”我未置可否。还有一次,我们学校举办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这是《水浒传》

  中比较精彩的片段。这个片段是中国名着中描写人物的精粹,在人物的描写方面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态度描写、动作描写等。并且,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能力比较强。课堂上学生必会有积极的思维、富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学生的发散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拓展,学生的个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但是,实际的课堂讲授让所有的听课老师大跌眼镜。在课堂上只看见学生的机械朗读,老师的刻板式见解,学生很少发言,很少展示,几乎没有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这节没有生命,没有智慧。究其原因,在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文的学习中,难道学生一点儿都没有新的发现吗?难道我们的九年级学生缺乏发现美的眼光吗?不是,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究美。我们语文老师的的审美教育在哪儿呢?

  教师由此走进了一个可怕的误区,犯了轻人文性重工具性的老错误,其实语文素质并不是指能默写多少句名言警句,更不是指答案整齐划一、中规中矩。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实学生的审美知识,注重感情融入文本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解读意象进入情境,让自己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审美色彩。因此,我们的审美情感培养应尽早从误区中走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审美中找到正确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教师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源头

  首先,生活中充满着美,生活中蕴含着情感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鉴赏美。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争做“杂家” 领袖。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乃至现代边缘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时刻关心国际形势、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洞察人生,只有如此,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头脑才能不断充实,教学才能得心应手,讲话才能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信心。

  其次,语文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语文名家上课简直就是艺术享受,更何况是作为学生,都能默契配合,积极参与。究其原因,除了他们都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很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如导课、穿插、提问、点拨、评价等,丝丝入扣,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气氛中,在潜移默化之中积累知识。试想,这样的教师上语文课可以使多数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最后,语文教师要努力放开学生手脚,做学生的导航人。有人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这话乍听起来似乎于理不通,可仔细想想,还真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学,那些平时爱好文学,喜欢阅读、写作的同学,哪一个语文成绩不优秀呢?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多么必要。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求知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在辩论中明晰事理,巩固所学知识。而教师则应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启发思考,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索”的良性循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学生选择才有余地,个性发展才有机会,那么,必然会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审美情感的形成前提: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

  “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篇构思精妙,折射着自然、人性之光的文章就像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还有待于我们挖掘、发现。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具有初步审美能力的群体,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浓厚的求知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授课首要考虑的因素。我曾在此基础上作过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审美情感形成的关键:放飞思想,拓展源头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直觉”,即阅读感知。多指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的感知;针对此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以激励感知和理性思维结合为主,毕竟理性思维是更加深层的表现,更能符合审美的要求。如在《背影》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从“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师生一起随着低缓抒情的音乐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真真切切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关,学生先互相交流,再口头表述。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课堂,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才智去创新,一定会开拓出能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语文课堂。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