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的现状:走在教学的误区中
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授课过程中的场面很精彩,学生回答很踊跃,师生的轻描淡写虽然为本节课在形式上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听完后总觉得缺少精神内含。在课后的研讨中,讲课老师振振有词:“思想性?初一的学生思维缺少深度,他们的答案很肤浅,……”我未置可否。还有一次,我们学校举办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这是《水浒传》
中比较精彩的片段。这个片段是中国名着中描写人物的精粹,在人物的描写方面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态度描写、动作描写等。并且,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能力比较强。课堂上学生必会有积极的思维、富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学生的发散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拓展,学生的个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但是,实际的课堂讲授让所有的听课老师大跌眼镜。在课堂上只看见学生的机械朗读,老师的刻板式见解,学生很少发言,很少展示,几乎没有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这节没有生命,没有智慧。究其原因,在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文的学习中,难道学生一点儿都没有新的发现吗?难道我们的九年级学生缺乏发现美的眼光吗?不是,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究美。我们语文老师的的审美教育在哪儿呢?
教师由此走进了一个可怕的误区,犯了轻人文性重工具性的老错误,其实语文素质并不是指能默写多少句名言警句,更不是指答案整齐划一、中规中矩。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实学生的审美知识,注重感情融入文本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解读意象进入情境,让自己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审美色彩。因此,我们的审美情感培养应尽早从误区中走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审美中找到正确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教师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源头
首先,生活中充满着美,生活中蕴含着情感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鉴赏美。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争做“杂家” 领袖。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乃至现代边缘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时刻关心国际形势、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洞察人生,只有如此,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头脑才能不断充实,教学才能得心应手,讲话才能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信心。
其次,语文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语文名家上课简直就是艺术享受,更何况是作为学生,都能默契配合,积极参与。究其原因,除了他们都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很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如导课、穿插、提问、点拨、评价等,丝丝入扣,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气氛中,在潜移默化之中积累知识。试想,这样的教师上语文课可以使多数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最后,语文教师要努力放开学生手脚,做学生的导航人。有人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这话乍听起来似乎于理不通,可仔细想想,还真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学,那些平时爱好文学,喜欢阅读、写作的同学,哪一个语文成绩不优秀呢?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多么必要。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求知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在辩论中明晰事理,巩固所学知识。而教师则应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启发思考,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索”的良性循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学生选择才有余地,个性发展才有机会,那么,必然会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审美情感的形成前提: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
“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篇构思精妙,折射着自然、人性之光的文章就像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还有待于我们挖掘、发现。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具有初步审美能力的群体,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浓厚的求知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授课首要考虑的因素。我曾在此基础上作过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审美情感形成的关键:放飞思想,拓展源头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直觉”,即阅读感知。多指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的感知;针对此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以激励感知和理性思维结合为主,毕竟理性思维是更加深层的表现,更能符合审美的要求。如在《背影》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从“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师生一起随着低缓抒情的音乐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真真切切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关,学生先互相交流,再口头表述。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课堂,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才智去创新,一定会开拓出能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语文课堂。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育事业十几年,教学成绩一直不错,受到了学校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以下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希望与我的同行们共勉,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成绩。一、要改变思想观念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进行教学改革,提倡新课程改...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到透彻理解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所以,如果教师不能深入透彻理解课文知识,就很难谈及知识的传授了。古人有云: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准确地拿捏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灵活驾驭各...
思辨也就是思考与辨析,更严格地讲,就是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英文中的批判(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考。在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理念可谓源远流长,从充满思辨智慧的《柏拉图对话集》到亚里士多...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文言文,多是古代文人留下来的精品佳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学习文言文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然...
语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关爱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创造自主和谐...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学习呈现多元化,知识载体变得多样化,学习时空被拓宽,自主学习观念逐渐深化,合作学习更为便利,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将引起教与学系统的整体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将教学系统视为一个整体、一个各要素相互...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型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来重新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
一、爱情的内涵爱情是男女两人之间建立在生理、心理和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它是以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倾慕为基础引发心灵上的共鸣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深切而欢乐、热烈而纯真、亲密而和谐的情感及其体验。爱情,作...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中学生是最具学习性和好奇性的群体,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而兴趣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