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具有较好的的语文表达能力,有利于完成今后的工作,也会成为谋职的一个必需条件.作为我们教师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国人,应如何才能听好、说好,怎样才能读好、写好.我觉得,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这些将是中学生应掌握的语文技能.
关键词:写 读 说 听
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写材料很痛苦,觉得没话说,如果不是网络帮忙,有时真不知该怎么办.这与语文表达能力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具有较好的的语文表达能力,有利于完成今后的工作,也会成为谋职的一个必需条件.
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以致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有人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这个比喻很恰当: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那么,面对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情况,有必要提高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现今,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怪罪于中小学语文老师,这是不公平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反思我们目前教育总的思想、政策.作为我们教师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这里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5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我们也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学习英语大家都知道要注重听,说,读,写.反而我们的母语这些环节却马虎了事,有的环节甚至被忽略.有的老师不知道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技能,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国人,应如何才能听好、说好,怎样才能读好、写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这些将是中学生应掌握的语文技能.要让中学生获得上面所说的技能,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写
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农村有句俗语叫做"依葫芦画瓢".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要让学生过多得去看范文,害怕学生会千篇一律地写文章,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这样,那倒要问一问,如何让一群从来没写过议论文的学生去写一篇议论文呢,难道仅凭教师在上面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就会写了吗,那样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将会是个"四不象".可能教师评讲时还会埋怨学生不好好地听,其实明白的人都知道,错在教师.上课时,要给学生一点样板,书上就有例子,选择样板时要多选些典型的例子.
比如在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时候就可以让高一的同学先接触一下议论文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首先解释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开头都有很直接的介绍,上课时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到的.然后在一二两个部分作者很专业地对这两个概念做了最详细的分析,解决了为什么它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变化的等等,最后,通过前两个部分的分析,很自然提出该怎么做呢:给它们定性是财富和包袱,要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一切水到渠成.
这个时候可以趁热打铁,笔者选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给他们《团结的作用》,引导同学用了递进的方法: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论述,简单易懂,这节课的价值就实现了.学到《拿来主义》时,可以让学生找论、论证、论据,但要提醒学生打好基础,别急着"追赶"鲁迅先生.范文要鼓励学生多多得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发表自己的观点,今天的模仿别人是为明天更好塑造自己的特色.
作文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但俗语又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虽然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来了,但现在社会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米"了呢?
新的高考阅卷方案对文中的错别字,一个扣一分,上限是5分.对于分分必争的高考,五分不是小数.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学生的默写中我们应该注意别字,一个也不要放过.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新课改和以前的不同,把字音这个环节毫不犹豫地从课堂上抹掉了.这就像是学英语不学单词一样,只是徒有空架子而已.汉语博大精深不可能全都认识,全都会写,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常用的字.有的或许是学生自己粗心,那就要老师在平时的作文中不怕麻烦,认真纠正,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
成语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作文的生动性和含金量,但用错了,就会适得其反了.2009年见到的很多大市级的试卷已经把成语题去掉了,那上课就可以不讲了吗,那显然不对,中国的成语和中国的历史一样长久的,成语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所以不可忽视.记得在讲《秋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忽略了"贻笑大方"这个词语的详细讲解,有次小测验,题目是判断"现在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太差,常常被贻笑大方,现状令人忧虑"这句话是否正确,学生中有部分人认为是正确的.他们没有正确地理解,凭着感觉选,有时感觉可能是正确的,但还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更可靠.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督促,不放过课文中任何一个成语,努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成语,并进行举一反三,全面提高学生的成语知识.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普通词语的选择,包括在某个上下文里该用哪些词以及用哪个词最合适这两个方面,即词语的选择和词语的锤炼这两个方面.通过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在某个上下文里可以用哪些词语,最好要用哪个词语;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某个上下文里,为什么可以用这些词语,为什么最好用这些词语.在词语教学中,人们常常举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绿"的使用作为实例来充分说明在说话写作中注意词语选择和词语锤炼的必要性.另外词语的运用顺序也很重要,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就有两处"尊敬,爱戴和悼念""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这些词语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不能互换的.
除词语以外,还需初步具备一些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技能.句式的选择,是指在某个上下文里该用哪种句式最为合适,最富表现力.我们知道,词汇中有同义词;同样,句子中也有同义句式,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不同的句式,其风格色彩、表达效果不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各有其适用的场合.选用什么样的句式,这跟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主题、全篇的风格、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句子的上下文语境有密切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也是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书写,计算机的普及,让很多人忘记了练字.可以说,学生进了大学之后,用笔写的少了,用电脑打的多了,有些白领一年都用不到几次笔.有的人什么都好,就是"字"拿不出手,而失掉了很多机会,不得不说是遗憾,字应从小就开始练,如果小学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中学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字要尽量做到书写工整,保持卷面的整洁.时下流行的手机签名,可能正是这一问题的体现吧.
读
只会写是不是就好了呢?当然不是.我们的学生当中不乏这样的人,考试成绩很好,可以说是优秀生,但有的人,一学期你都别想听到他主动发一次言.即使老师喊了,也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有人说这是高分低能.其实这种能力是可以在语文课上得到提高的.语文老师也许会抱怨了,认为这部分学生应该找心理老师辅导,这话有些道理,但我们也应看到这是学生缺少自信的表现.语文课是可以让他们找到自信的,而让他们找到自信敢于说话的主要途径就是朗读.笔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是很自卑的,因素很多,但我比三毛幸运,我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她经常让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还适当地表扬,这让我找到了自信,我后来还报名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直到敢走上讲台.我第一次上课,我的学生说,我一点也不像一个新老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让学生朗读,只要有可以朗诵的文章,我会不惜时间,喊平时"害羞"的学生朗读,如《语文必修三》中的几首现代诗,我充分利用课堂,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情绪高涨,声音响亮,不拘束,达到教学效果.
说
有很多老师在上课前花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讲话,可以讲故事,可以说新闻,也可以背诗,解释成语,但时间不长,能够坚持下来的是少数.新课改实施以后,语文课本选择的文章,除了几篇经典的保留之外,很多都是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文章,所以我就让学生坚持每个星期写两篇周记,其中有一篇必须是我们课文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体现,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感想,然后选择同学上课前,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效果很好,课本,社会两不误.
笔者一直坚持着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又能帮助自己更多地了解学生.
听
提到听很多人也许会笑,中国人每天都听汉语,总不见得还要在语文课上练习听吧.是的,不只要听,而且要认真地听,要多听.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一首诗词,听到有感情地朗读,感觉很不一样,也许会产生更多思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学科组的一位老师,虽然大家的备课是一样的,但听他讲诗词,朗读时别有一种韵味,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常听这样的朗读,不仅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在听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他们说的能力,试想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一名能力和言语都一流的员工,那就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祈盼着语文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知识海洋,成为所有学生梦想成真的天堂,成为人人挥洒汗水的沃土良壤.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
有关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虽各有特点,但不可截然分开,四大核心素养间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对各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选择也不能顾此失彼,只是培育的路向各有侧重。...
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历史的传承与发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向。...
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只是关系着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它对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束缚,积极为学生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本),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种美好的文学熏陶和享受。《普通高中...
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
在新课改提出之后,我国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进行教学方式以及目的策略的调整,重视学生的能力塑造。在诗词鉴赏这一模块中通过加强对诗词鉴赏的重视,让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得到提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意即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作为中国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堂,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摆脱陈旧、定式化的老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
在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应试教育的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重视人的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的进行培养。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的优点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就彻底的摒弃唯分数至上的原则,对于成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