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时间。本文以吴江区 S 小学高年级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了教师对“留白”艺术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情况,学生参与课堂“留白”情况以及课堂师生互动“留白”情况,发现存在课堂“留白”不合理、课堂“留白”时间少、“留白”应用不充分及学生不能有效利用留白时间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教师要在目标制定、重难点突破、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及学习指导中应用教学“留白”的对策。“留白”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彰显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留白 对策研究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white ar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bstract
The "white space"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s the time for students to learnand think activel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aking wujiang area S the elementary schoolhigh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of "spa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t research,stud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stay white" art, "stay white" art teachers in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applica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 and classroom interaction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ay white" "stay white", found the classroom classroom "staywhite" unreasonable "stay white", less time, "stay white" application is not fully, and theproblem of students can't effective use of white space time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countermeasures to apply the teaching "white space" in the study of goal setting, difficult anddifficult breakthrough, teaching content and instruction. "Stay white"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centralized", build the democratic, loose learningatmosphere, stimulated the students' thinking, so as to reveal the charm of Chinese language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hite space;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目 录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二、 教学“留白”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一)教学“留白”研究的相关理论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留白”的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留白”艺术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情况
(三)学生参与课堂“留白”情况
(四)课堂师生互动中的“留白”情况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留白”不合理
(二)课堂“留白”时间少
(三)“留白”应用不充分
(四) 学生不能有效利用留白时机
五、应用留白艺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改进
(二)学生思维活跃,自我管理能力弱
(三)学校教学管理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不同步
六、 巧妙应用留白艺术的对策
(一)教师在目标制定中应做到“留白”
(二)教师在重难点突破中应做到“留白”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学习中巧用“留白”
(四)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应用教学“留白”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一门开放性、艺术性极高的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过程[1]。教师“满堂灌”、“注入式”的传统课堂模式绝非明智之举,而是要在语文课堂中留给学生一方思维的天地。因此,“留白”就更显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留白”,冲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有了新鲜感与节奏感[2]。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展现真实情感,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进与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重视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旧以教师讲为主,总认为课上讲得越多越好,很少在教学中运用“留白”,只是以传授知识作为单一的目标,甚至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一讲到底,学生在课堂中严重缺乏思考的时间,也无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及研究。
(二)文献综述
关于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研究理论和观点,对我们研究教学中“留白”艺术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国外对于“留白”艺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以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主,为我们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留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国内有关“留白”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留白”艺术内涵研究、教学应用中的问题研究、应用“留白”艺术的策略研究等。王丹丹在《留白是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推手》一文中认为“教学留白”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插手,给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王蕾在《“留白”:发现文本意义的另一扇窗》一文中认为“教学留白”是教师在教学中能敏锐地捕捉教学内容的空白与含蓄处,巧妙留白给学生以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以无声胜有声。颜林忠、陈丽芳在《教学“留白”不空白》一文中从导入、高潮、结尾、板书整个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留白,让学生学会了、会学了,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宁建萍在《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一文中指出要在课堂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在思考上留出空白,暂时留出知识空白,让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自主探究、开阔视野。吴湘琴在《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一文中指出:“善教者留白”,但有些教师在“留白”时置教材文本于不顾;教师习惯于预设答案,看似课堂上讨论热烈,实则浮于表面,是教师安排好的“圈套”。金伟娟在《也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一文中指出教师唯恐课堂容量不大,知识点讲不完,将整堂课排满,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金明杰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留白探析》一文中认为提问本身就是一种留白,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并让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文本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情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填补情感的空白。朱丽华在《于“留白”中感受魅力语文》一文中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相关图片,预设“留白”,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更好地感受文本的意境,感悟文本内涵。王青康在《巧妙留白,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文中指出要在阅读中,教师在语言情感的表达及情感体验处留白,让学生自己体验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情感;并通过课内对课外的辐射作用留白于课外,布置学生小练笔,阅读等任务,自主探究,开拓思维。这些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实践指导。这些理论和实践指导对本研究起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总之,教学留白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生硬的理论知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留意了学生的思、学生的问、学生的答,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能力。
研究的趋势总体是呈正增长趋势,但目前我们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科学,还有许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了吴江区 S 小学中的 10 位高年级语文任课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师在课堂中是否运用“留白”及学生在课堂对此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四)研究方法
根据实际的需要,笔者准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法:笔者通过在图书馆和上网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教学“留白”艺术的文献资料,从中选取有用信息,为本文的写作打好理论基础。
2.观察法:笔者利用实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观察老师是否应用了“留白”艺术,并进行了一些听课记录。
3.访谈法:笔者自制了访谈提纲,在吴江区 S 小学选取 10 名语文老师进行访谈,访问他们如何看待教学留白,是否运用教学留白以及如何运用教学留白,并对结果绘制了表格。
二、教学“留白”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一)教学“留白”研究的相关理论
1.“留白”的涵义
“留白”从绘画角度说,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艺术,是指中国画中为了画面构图的需要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对画面空间进行有效分割而留出的空白,是一种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着一字中表达着不尽风流的境界[3]。齐白石老先生曾经画过一幅画,名叫“十里蛙声”,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古人的“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也明确地解释了“留白”的涵义。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什么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其中,王丹丹认为教学“留白”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插手,给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黄均凤认为教学“留白”是指在讲练过程中,教师注意“教学节奏”,留出一些间歇时间,使学生对输入的知识加工。胡奇志认为教学“留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情况留出相应的时间与空间,达到学生的思考与感悟。笔者因此总结出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不直接讲解、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言语激发学生思维,也就是要做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4]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去发散自己的思维来填补知识的空白,使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在这些空白中不断深入。
2.相关理论
(1)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
苛勒认为人的心理天然地存在一种“完形压强”,当人看到残缺的,不完满的事物,会产生一种内在紧张力促使大脑活动,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填补其“缺陷”使之完整,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语文学习也可以视为一个格式塔,教学中的“留白”使其变得残缺,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活动,想要去填补这一“残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留白”,给学生创造出了不完美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5]。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建构“教学留白”,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原知与新知在交互中生长,提升思维能力。
(3)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把学生看做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有追求和无限潜能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来进行教育,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7]。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如何学习,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善用“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留白”的意义
语文课程其实是一门人文性的课程,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8]。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将教科书及参考用书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内容太多,学生很难消化吸收,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安排“留白”,可以让学生完成“思考-探索-实践”这一系列过程,就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指出现代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学习和自由表达[9]。因此,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将知识全盘托出,而是恰当地应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或其他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反之,教师若采用“注入式”,则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课堂死气沉沉,失去活力,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留白”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讲解分析,使得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开合有度;教师对课文的有些部分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有时又故意将某些教学内容不点破,出示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填空;当然,有时又有意留下时间上的空白,给予学生咀嚼和品味课文的余地,会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0]”。“留白”能激发出学生的“愤悱”心理,而这种心理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3.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节奏
其实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是有节奏的,上课节奏不能过于紧凑,会让学生感到压抑,也不能过于缓慢,会使学生思维涣散,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可以缓解紧凑带来的紧张感与缓慢带来的疲惫感,使学生在相对适当的课堂节奏中理解、品味、交流。使原本无聊烦闷的课堂变为灵动有趣的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韵律感与节奏感。
4.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新课改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科的人文性[11]。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文课堂中“留白”,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中去,使思维得到升华,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这些深层次的内容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就能传递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内化的过程。在品味梳理后学生就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就像中国画上的空白,可以让观画者的思维自由驰骋,自由想象。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课堂“留白”艺术已经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也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有些教育者能将“留白”艺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作中来。那“留白”的现状如何呢?
笔者选取了吴江区一所小学,对该校 10 位高年级老师进行了访谈并将访谈的结果绘制成了表格,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他们对“留白”的看法,并利用实习的机会进班听课,直接观察老师们在教学中对“留白”的应用情况。
(1)教师对“留白”艺术重要性的认识
在访谈中发现,60%的教师对留白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有 10%的教师对留白一点也不了解,就算有教师去了解过,也只是稍有概念,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过课堂留白艺术,停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而大部分教师也很少会关注或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文中的“留白”。
在作文教学中,高达 80%的教师基本没有应用过“留白”艺术。
可以看出,虽然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改变了以前传统的“填鸭式”和“注入式”教学,但教师对“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认识还是存在不足。
(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情况
在访谈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教师将问题提出后,50%的教师会选择由自己来提供答案,因为教师认为标准答案就应该由老师来公布,而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出来时,只有 20%的教师会不惜时间去启发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上板书依旧由教师呈现的居多,比例高达 70%。
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少教师依旧固执地认为要统一学生对问题的观点或统一标准答案。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不会给学生留下充足思考问题的时间,当学生的答案不能统一时,往往会生拉硬扯套上教师自己的答案,而不会应用“留白”艺术,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补白”。教师也很少在问题的引导上应用“留白”艺术,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种语文教学完全在教师的预料和掌控之中,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想象与体验,极有可能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学生参与课堂“留白”情况
从以上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堂目标的设定、学生疑问的提出,学生参与程度的比例分别只有 10%、30%,而作文批改中,学生基本不参与。
也就是说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基本还都是由教师制定,教师没有在教学目标、学生质疑、作文批改中应用“留白”艺术,学生能够参与进课堂的程度很低,教师为学生留下的课堂参与空间少之又少,整堂课的话语权基本掌握在教师手中,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有违教育规律。
(四)课堂师生互动中的“留白”情况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时间都不超过 15 分钟,只有30%的教师会花费时间在师生互动上,并且大多数教师会选择与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互动,而成绩稍差的学生与教师互动机会就比较少。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师生互动的结果比较重视,在乎的是答案,对过程的关注较少。
其实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过程。而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狭义上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更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但通过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没有应用“留白”艺术,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也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活跃,不断与学生交流就是互动,这种情况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活跃但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从中学习到了什么。还有些教师只会把互动放在优秀学生身上,忽视了其他学生,这也有违教育平等的观念。教师应留下互动上的“空白”,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充分发掘学生潜力,自主探究,大胆提出质疑,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留白”不合理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老师基本上能够根据新课标,部分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一说到底,但其实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有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学留白”的必要性,所以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堂上设置了许多“留白”,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但他们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是否真的有价值,是否过于简单或者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是否有能力去解决,那最好的状态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留白”的内容或问题最好是介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跳一跳,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能够解决的。
(二)课堂“留白”时间少
在实习的阶段中,我也去听了不少老师上课,在听课过程中我也会注意教师是否运用了“留白”艺术。因为听的基本是公开课,所以老师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也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但依然存在问题。我听过一堂五年级《爱如茉莉》的课,执教老师设计了揭题质疑,以为什么作者说爱如茉莉,爱怎么会是茉莉,爱还像什么为主问题贯穿了整堂课。这样的问题是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诗意学生内心的,但执教老师在题目中留白之后,却不给学生任何补白的机会,没留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就开始忘我地解读。分析语句后直接给学生归纳出一连串的“爱是妈妈轻轻的叮嘱”、“爱是爸爸着急的脚步”、“爱是爸妈紧握的双手”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基本上现在许多课堂都是这种形态,老师会采用“揭题质疑”的形式进行课堂留白,但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或很少思考的时间,就急切地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当学生回答不上或错误时,赶紧统一标准答案。看似留白实则未留,那即使问题设计得再精彩依旧没什么价值。
(三)“留白”应用不充分
教师在“留白”后,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就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不是进行引导,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思考,使其思考地更加深入,理解地更加透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对某个班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在听了她 6 次语文课后,我发现这位教师有 4 节课在抛下一个与课文中心有关的题目后,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讨论,但她在学生的回答与她预想的答案有差别时,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请另外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得有偏差,她直接就把标准答案报给学生,让他们记在书上,而不是对学生的回答给与一个评价,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正确思路和适当的引导。我课后也访谈过这位教师,她觉得现在教学任务重,课上没有过多时间留给学生,也没有时间一一评价学生的回答,最后考试考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记下来的内容。那么这样的课堂留白只是浮于表面的,次数多了,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认为反正最后会有标准答案而懒于思考。或者“留白”后,得不到教师的评价,就会对这样的语文失去兴致,上课的教学效果就很差。
(4)学生不能有效利用留白时机
新课程理念倡导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2]。
长期以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于教师教,学生记,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对教师的“留白”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而教师教、学生记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极易使学生感到课堂乏味无趣,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产生厌倦及冷漠态度。
五、应用留白艺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改进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旧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老师太爱讲,太能讲,或者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满堂灌”。也有些年轻的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急于表现自我,为了展示自己备课详细,已经在课前预设好学生的各种回答,把教案写满,课上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想把备课本上的内容全部讲完,学生的话语权与思考权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更有些教师可能自己本身的知识储备不是很完备,基本教学素养不足,对教材文本也了解地不够透彻,导致上课就算“留白”也都是一些简单内容,害怕如果复杂了学生的回答会使自己答不上来,场面既尴尬又使课堂无法继续进行,不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思维活跃,自我管理能力弱
现在因为时代和科技在不停地进步,学生接受外界新鲜事物非常迅速,外界各种信息十分丰富,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课堂上教师还是一味十分古板地传授知识,就人容易让学生疲劳,心不在焉。加上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在想象和思维创造性方面不断发展,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有意注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自我管理能力依旧较差,一旦对课堂失去兴趣,就会开始控制不住地做小动作,因此教师必须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学校教学管理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不同步
新课程指出学校所应该遵循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即使在小学,也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分数,导致教师重视“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校给教师布置了过于沉重的教学任务,以教师的教学成绩来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合格,对教师的检查就是课堂环节是否完备、教学效果是否好、以及备课量的要求,造成教师的工作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追求学生的高分。大部分学校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学生有问题没有渠道反映给学校,教师也很少进行自我反思,因此课堂教学注重讲授知识,能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即可。
六、巧妙应用留白艺术的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1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在目标制定中、教学内容学习中和学习指导中巧妙应用“留白”,不仅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思维,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在目标制定中应做到“留白”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一位好的教师是能够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而不是将备课稿写满,不放过一个字,要学会在备课中“留白”,教学目标也是备课的一部分。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14]。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支配着整个教学活动。着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曾说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一步。但是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由谁来制定就值得进一步思考。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在备课时就精心制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做法其实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应该将有些目标的制定权还给学生,上课时不直接出示教学目标,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点,在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和老师一起讨论确定这节课应该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留白”,突出了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这不是说教学目标不能由教师制定,只不过换一种方式,不这么直白地呈现给学生,而是和学生共同制定适合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目标。
(二)教师在重难点突破中应做到“留白”
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有其重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也会充分考虑突出重点与克服难点,让学生领会课文或者文章的精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就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那教师也不用急于就让学生掌握和突破,可在本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出留白,先学下半部分内容,等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后,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重难点部分解析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对文本内容中的空白点进行留白,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学生对阿炳的坎坷经历及情感的理解是本文的重点,曲中丰富内涵是难点,也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在乐曲到底蕴含了怎样的丰富内涵处暂且先搁置留白,可以先给学生介绍阿炳生活年代的背景,让学生阿炳是饱经风霜,生活十分困苦并且饱受疾病的折磨。
再紧紧围绕“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沉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这句话和两次听泉的不同感受来深入阿炳内心的深处,感受阿炳生活经历的坎坷,教师这时不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带着疑问继续学习,提升兴趣。接着在此时进行“留白”想象:冬天,大雪纷飞,阿炳是如何拉二胡卖艺;夏天,酷暑难耐,阿炳又是怎样拉二胡来体会琴声所寄托的深刻内涵。这样一步一步逐渐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是因为他的坎坷的生活经历以及受到的身心折磨,体会他的无奈、疾苦、悲愤,感受他命运之悲惨,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学习中巧用“留白”
1.教师在教学内容讲述中“留白”
教学方法有许多,其中“留白”就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恰当地使用留白,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但是,留白也要适度,不能过多、过少,过难或过易。所以,教师要把握好留白的时间长度,留的过长会完不成课堂任务,过短学生思考地不够充分,因此大部分学生思考好就可进行可以,争取最大限度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宽度,要根据文本和教材设计留白,不能一味留白,放任学生超越边界。最后,还要把握好留白的深度,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如果过难,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就会消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太过简单,同样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方法留白也是十分重要的。
2.教师在学生课堂活动组织中“留白”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15]。”在课堂活动中,提问的“留白”是课堂活动中重要的方式之一,能够问出学生的想象、创造与思维思维。如果教师能够在提问处“留白”,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注重结果,问题一抛下去,就马上请学生发言,不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或者整节课全是问题,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追问,造成对教材处理地十分肤浅,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深入文本。因此,教师因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并在学生回答得不够好的地方尽心点拨,暂时不给出答案,扣住问题步步为营,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的精髓中去。
3.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小结中“留白”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16]。在结束一堂课时,教师必然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小结,但教师往往喜欢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小结时机械重复,希望学生能记住这篇文章的主旨。其实这种机械的、简单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吸收。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小结时设置留白,让学生自主回顾与升华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例如我访谈中的有位教师说她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时进行课堂小结,她并未直接阐明课文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是进行一个小结语的“留白”设计:“当作者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时,他会想到些什么,又会做什么梦呢,可以试着说说写写?”通过这个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出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姥姥对作者的寄托。因为教师进行了这样一个留白设计,使一堂课虽然结束但思维不止,汲取知识的活动还在继续,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4. 教师在板书设计中应做到“留白”
板书是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浓缩,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17]。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课堂需要,对板书的内容进行“留白”,有意识地不将内容全部设计地面面俱到,而是将有些重点内容通过省略的方式去进行留白,让学生自己联系教师的讲授去填补这些空白,在填补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比如在讲到《珍珠鸟》这篇课文时,可以小珍珠鸟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设计板书,教师通过一步步深入讲解文章后在黑板上依次归纳出胆小-胆大-亲近-信赖这几个词语。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小珍珠鸟会有这种情感的变化呢?这时,教师可在让学生在刚刚的空白横线上填上词语。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思考横线上应该填的就是重点词语“爱”与“和谐”,留白的填补,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概括与提炼,同时也是对学生智慧与能力的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因此,板书同样需要留白,考验的是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四)教师在学习指导中应用教学“留白”
1.文本阅读中应用“留白”
文本阅读,实际上是对文本进行填补与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既要依据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引领学生将文章读通、读透,读到心里去,这也就意味着要挖掘文本中的“留白”[18]。
(1)从文章情节入手,感悟情感的留白
在文本的背后,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在许多文章中,作者都有意略写或者不写,这时如果教师能加以引导,在此情节处进行留白与拓展,让学生进行想象与感知,就如同在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架上了一座桥梁,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我在实习的时候,也进班听了不同教师上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第一位执教老师讨论“哪里看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的回答是他即使受了宫刑也没忘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完成《史记》。接着出示《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常常夜不能寐的话,让学生感受此时司马迁的心情,学生只能说出难过、痛苦、悲痛等一些普通词语,教师也没有在这些词语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继续深入挖掘文本就直接进行总结。
而第二位执教老师在出示《报任安书》节选中的相关句子后,让学生试着动笔写写司马迁遭受这样一个酷刑之后的生活。学生便能深入文本,展开想象,写出他经常会遭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生活中四处碰壁、被别人看不起等场景,面对这样的生活,引导学生朗读“他几次想血溅墙头”。最后过渡到面对生与死他的思考,学生也就更加真实深刻地感悟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伟大精神了。
两位其实都想将司马迁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但第一位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深刻,没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去感悟形象和情感,因此学生的感悟比较浅显。第二位教师则是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想象司马迁遭受酷刑后的生活,进行一种文本情境的创设,用这种教师“留白”和学生进行“补白”的形式,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夯实了学生内在的认知素养。
(2)深化细节,紧扣教材插图补充留白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到处可以见到精美的插图。插图是编者为教材文本精心安排的,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设计,不仅映衬了文本情境,还拓展了情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之一。那么,有时对插图进行适当的“留白”,用插图来唤醒学生的观察及想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中中的插图是船长巍然屹立在遇难船只“诺曼底”号甲板上的情景。在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更好地感受到船长沉着冷静、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是真正的英雄。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插图中船长坚定的神情,想象他还会说些什么,加深对课文主题的升华。再如教学《金子》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图中彼得在烈日下拿着锄头辛勤地栽种花苗并不时用毛巾擦汗的情景。课文中并没有写彼得如何辛勤地栽种花苗,那么此时教师就能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他如何不怕辛苦,如何栽种花苗,如何销售花苗的场景。在想象的过程中,人物形象更加立丰饱满,人物精神也得到了升华。因此,利用插图进行“留白”有利于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自由驰骋去填补图画中的空白,体会文章背后的深刻含义。
(3)思维拓展,紧扣省略符号补充留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19]。它虽然不起眼,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言,对文本的朗读、内涵的展现以及情感的表达都起着重要的标示作用。有时候小小的省略号就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启发读者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借助省略号,有利于学生将文本情感理解地更加透彻。如六年级上册课文《爱之链》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省略号,通过上文的学习感受乔依与女主人之间的情感,再结合省略号让学生思考女主人会对乔依说些什么,那么学生会不自主地对乔依产生敬佩、怜爱,以及对人与人之间阳光般真情就像链子般传递,对人物经历的感触更加深刻,可见省略号的补充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学生想象力。
2.作业练习中应用留白
作业布置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0]。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展性教学理论指出“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及个性特点。因此,应该打破传统的作业形式,运用“留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多样化与个性化。
(1)作文中应用留白
新课标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尤为重要。将“留白”艺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意义非凡。首先,写作时对字数限制少一些。写作时学生常常会发出:“要写这么多字”的感叹,有了字数的限制,学生就对作文没有了兴趣,产生了凑字数的想法,这等于是把学生的想象力给禁锢了起来。这时教师可以考虑“留白”策略,不要每次都限制字数,在平时的写作中,有一两次不做字数要求,或者对一个题目实在没想法,鼓励尝试写一首小诗歌,这样一来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反而更大了,也不会将写作看作是一项任务,而是看做是一种谈心,不再那么惧怕写作。其次,写作方法的“留白”,写作应该都是贴近生活的,应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观察、感知后学生才能有话说。一位教师在执教“动作、神态、语言”时是这样教的:“老师有一个脑经急转弯,你们想不想猜”,学生一听马上兴趣高涨,“有一样东西,它有四条腿。但是却一步也动不了,它是什么?”边说还配上手上动作与生动的面部表情。大家一下就猜出是桌子,这时教师继续追问:“哪位同学注意到老师的动作和神态了?写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将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写作方法告诉学生,而是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填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的感官体验。
最后,作文评价时要应用“留白”艺术。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修改很多,想让学生用上优美经典的语句,殊不知这样的修改早已使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原汁原味与童真童趣,超越了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又达不到老师期待的文笔,成为了“四不像”。这时教师适当放手,设下“留白”,在学生写完后,让学生自己修改、评价,再让班级同学帮忙修改,发现问题,作出修改评价,最后再由教师作出评价,这样会使学生又将写作方法反复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2)课外活动中应用留白
在课后教师依旧可以给学生设计“留白”。包括在教学语文练习单元时,经常会有一些小活动,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方案,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观察、探究、搜集资料等,这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听过我四年级一位教师上的练习 3,在前一天,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回家后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将混在一起的红豆和黄豆分开。这其实就是一个“留白”设计。学生对这种活动都很感兴趣,回去认真地设计方案,计时,还写下自己的发现。第二天的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办法。有的说可以把混合在一起的红豆黄豆装在一个容器中不停地摇,最后重量大的黄豆就会在底下,而重量小的红豆就都在上面;还有的说可以将混合豆放在一个桌子上震动,滚下来的是黄豆,留在桌上的是红豆,因为黄豆比红豆圆,易滚动,所以容易掉下来,学生都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方法。类似的活动还有许多,课外活动小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在自我探索中不断地获取知识。
(3)日常生活中应用留白
学习根植于生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还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把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注意每一个细节,也许就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基础。俗话说:“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让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回归日常生活,留出时间去观察、感受与体验生活,也许课堂上收获得更多。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学生为主体,但它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降低,只是隐身于学生中。教学留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留白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留白”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动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恰如其分的“留白”,给学生一方思考的空间,为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 语文教学探索[M].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0:
[2] 孙明。 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A]. 江苏省教育学会 2006 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06-30
[3] 胡巧红。 中国画留白艺术认识。[D]. 杭州师范大学, 2007:05-01
[4] 黄智。 浅谈“完形压强”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语文。 大语文论坛, 2011,1:
[5] 金明杰。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留白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08-05
[6] 胡艳芳。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7] 王忠敏。 精华见于无声处--浅谈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 现代语文, 2004,(3):22
[8] 刘丽霞。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05-01
[9] 吴湘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 学周刊, 2011: 02-15
[10] 孙春成。 给语文教师的 101 条建议[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1] 于漪。 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12] 王素娟。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05-20
[13] 吴中强。 论语文教学中有效的留白艺术[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5:
[14] 黄均凤、程乐乐。 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留白[J]. 海外华文教育, 2006: 09-15
[15] 何心、王羽。 留白艺术与语文教学[J].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14
[16] 段林桥 、闫鹏惠。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课堂留白”研究[J]. 课外语文, 2017, 4:
[17] 马海霞、谷庆民、王奕、曹瑞昌。 课堂教学 “留白”的思考[J]. 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9, 3:
[18] 周小红。 “留白”--师生对话的独特平台[D]. 苏州: 苏州大学文学院, 2011.
[19] 王洪珠。 文本留白, 阅读教学小技巧[J]. 中学课程辅导, 2017, 35:
[20] 温晖明。 细枝末节,意义非凡--例谈标点符号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运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 8:
[21] 张奎。 作文教学需要“留白”[J].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0,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
多媒体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声形并茂、多边互动等特点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厚爱。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朗读、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等多个方面都可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如果用得不当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只有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往往会创设一些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感受,这就是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法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实际运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创...
第二章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第一节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争议,至今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确切解释。教学模式的定义中大体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方法论、过程论、结构论、经验论...
一、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能够直观地把知识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长期的生活的接触避免了陌生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而进一步激发...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教育,本文主要探析语文教学中与多媒体整合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要落实素质教育,德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且能达到较好效果的。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具备着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向优良品德靠拢,也能通过课外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我们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情达意、互动交流、情感体验的例子不胜枚举。新课程理念倡导生活化教育,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