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沟通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语言沟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总要求第八条规定:口语交际要讲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新课标总目标第九条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儿童是语言沟通的起始阶段,也决定未来成人的语言风格,同时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性格等。由于环境和经济条件背景差异,口语交际能力在城市与农村的儿童中存在较大差距,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特殊人群,其语言沟通能力缺乏更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障碍问题
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中国传统家庭关系与经济发展冲突的一个表现形式,由于其数量庞大,地域经济落后,年纪较小,缺少关爱,自理能力差的因素,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1)家庭监督空缺,学习成绩较差;(2)性格内向孤僻,心理压力大,普遍具有心理障碍;(3)独来独往,明显具有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由于留守儿童大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容易形成隔代教育,主要表现为顺从多,正面教育少,积极的互动式交流少,且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普遍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宽容放任。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言之无物,由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主要交流内容都是生活琐事,缺乏新意,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厌烦,在与其他伙伴交流中容易造成自卑,言之无物。(2)言之无序,由于留守儿童生活环境都是由各种零碎的生活琐事组成,比如吃饭、洗澡、睡觉等,监护人甚至很难给留守儿童讲解一个完整的故事,生活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语言条理性不强。(3)欲言又止,由于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又不足,容易在交流中造成纠结犹豫的情形,既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又怕出错被人嘲笑,经常导致留守儿童的观点和思想得不到通畅表达,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内向、胆小、怕生人等不利于交流的负面效应。(4)沉默寡言,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为维护自身自尊心,常常沉默寡言,造成留守儿童自闭。
三、小学语文教学对策及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是留守儿童与语言交流的最直接联系,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是提高留守儿童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的最直接手段。针对留守儿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对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通过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由于留守儿童内心的敏感性、脆弱性,更需要加强课堂交流互动,在指导留守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指导而不指责,鼓励而不泄气,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但是目前在许多语文教学课堂上,许多教师都以自我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而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学只为了完成教案,走程序化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导致学生对学科本身无法产生兴趣,效率自然低下。因此,对留守儿童来说,平时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管束,思维方式就比较呆板,如果以单方面接受的方式授课,更不能很好消化知识,容易产生走神、厌烦等负面情绪。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商量鼓励、激励提问的方式与留守儿童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提高留守儿童的课堂交流频率和质量,实现“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让留守儿童生活在集体中,跨越留守儿童与教师交流的隔阂,保持纯真和快乐的童心,同时也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效率。
2.建立轻松开放的课堂,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展示自己,发挥自身某一方面的特长,建立自信心。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引发自卑和自闭的心理,因此,通过建立轻松开放的语文教学课堂,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沟通障碍和对老师畏惧恐惧的负面心理。有人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尽管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但是目前农村都普及电视广播等传媒,需要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地学习,更加自信地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3.通过建立朗诵感悟的课堂,唤醒激发留守儿童的情感。有意识地指导留守儿童有感情地朗读那些优美的篇章,唤醒感化和激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教材选用内容文质兼美,每篇课文都是美丽世界中某一个精彩瞬间的展现。在课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作者的情感特色和语言文章的表露方式,如细腻、粗狂、褒扬、贬斥、含蓄委婉、激昂、舒缓、直抒胸臆,等等,教师在引导阅读时,让留守儿童学会品味,发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深刻领会情感产生的缘由及情感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迁移,实现感情的升华。
总之,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决定其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学采用语言教学方式让留守儿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消除语言障碍,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第一节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有专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认识,深化思考...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课程(一)人文性课程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文课程,如: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艺术欣赏与人文修养、中国传统文化简介、西方文化简介、教师的礼仪与修养、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师生关系与关爱学...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没过着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农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探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01:4)《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强调凸显了阅读...
边远农村普及低年级小学生普通话是适应现代人际交往对语言统一性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受地方方言、家庭生活习惯、教师重视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边远农村普及低年级小学生普通话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破解问题,需要找准对策。本文从激发学普兴趣、夯...
摘要:农村孩子,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在语文阅读书籍占有量上比较贫乏,而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阅读量又息息相关.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农村孩子阅读量的调查报告,农村孩子在6到9岁这个起步阶段平均要比县城孩子少读三分之一的课外读本,同时在语文课程资源...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研制更新,并于9月1日起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至此,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其新课程改革意义更是深远...
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在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中的作用第一节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影响作用一、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特征指的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保持高度强烈的责任心,且具有乐于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前言近年来,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付出了不懈地努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因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薄弱,农村教学环境自身也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客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