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就好似一盏航标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即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育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局面,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地革新,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一、课前预习———轻吟语文实践的前奏
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好根基。如: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而帮助这些学生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
预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课文、社会实践、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在预习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为其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会要求学生去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欣赏相关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有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更容易理解文中的语言了。我校在2012学年申报了“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研究课题,许多教师对“先学”进行了大胆地尝试,除了更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外,在设计预习作业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以前,布置预习作业总是粗糙的,就是一句话:今晚请同学们预习第X课。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犹如无头苍蝇,不知如何进行预习,所以草草了事,没有效果。自从参与了课题研究,我们再次咀嚼了新课标提出的“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深刻内涵,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了不同的预习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如:教学《山中访友》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单”———自学思考。
(一)三读课文
1.一读:出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特别注意文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如:树冠、扎进泥土、血液、旋转、唱和等。
2.二读:默读课文,与作者和文章进行对话,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如“德高望重、岁月悠悠、津津乐道”等,并批注在词语旁。把新词认真、规范地抄写一遍,并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3.三读:批注和质疑,说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在文中画出来;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请把相关语句标注出来。
(二)我的发现
读了课文,我发现作者用词很准确,我要积累下来。
( )的山泉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男高音
( )的悬崖 ( )的身躯
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不再徘徊于“无米之炊”的困惑中了,他们通过读书、写字、概括、质疑等活动,不仅尝到了参与和成功的喜悦,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预习的方式不一而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课堂教学———唱响语文实践的旋律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课堂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强化语言文字运用,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
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时,有段话把德国街头的花写得太美了,让人陶醉其中。这样的文字怎能草草走过呢?于是,我对教学目标有了定位,把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的品读上。首先,我把句子展示出来,动情地范读,并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美在哪里,找出关键词;然后想象这两个词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同桌交流后写下来;再次,播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画面,并提问这样的画面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作者为什么就用这两个词呢?最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德国花团锦簇的街道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带领学生关注课文“写什么”,还学习作者“怎样写”,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写法”有机结合,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2011版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通过课件演示叶子和葫芦的关系,解决了小朋友理解为什么之前长得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会落掉的难点。(2)在学生理解原因后,训练他们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话。(3)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那个人那么喜欢葫芦,现在看到葫芦落了,心情会怎样?然后进行想象说话的练习: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那个人的反应是怎样的。(4)师生共同梳理出种葫芦的人错在什么地方,然后安排小练笔:第二年种葫芦的人会怎么做呢?
课件出示小故事让学生填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读懂了种葫芦人的心情,明白了说话要注意人的心情,朗读时也要读出这种心情。特别是对第二年种葫芦的人会怎样做的想象,学生兴致勃勃,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得有条有理,兴致盎然。
由此,我深切地感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语言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课后拓展———回响语文实践的余音
课堂固然是语文实践的主阵地,但不能一下课就放任自流,我们要让语文实践这支“红杏”无限地延伸到课外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的理念,让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开展拓展性阅读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的确是这样,读书犹如蜜蜂采蜜,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丰富文化底蕴,提高阅读能力。我一贯以来都十分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让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本学期,我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拓展教材的人文性特点,设计了一份“拓展阅读单”,在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再打印一篇与之相联的文章,如:教学完《少年闰土》,我就印发《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片段供学生阅读;教学完《詹天佑》,我就印发《詹天佑在美国》一文进行拓展,并设计五个左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兴趣很浓厚,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实践的空间,效果很好。
(二)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具有开放性,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这样可以开拓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环保标语,并制作一个精美的图画,贴在需要提醒人们做好的地方,并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小组为单位,写建议书。教完“有趣的汉字”这个综合性学习,就让学生找商店或广告语中的错别字。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三)整合学科资源
《2011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走进鲁迅”地组课文时,由于那个时代离学生太远了,他们对鲁迅先生的爱国心并不能理解得那么透彻,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走进当时的那段历史,充分地与历史有机整合起来,学生对人物的高大形象就“摸得着”了。再如:在学习古诗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配上曲谱,动情地唱出来。
总之,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一位有心的教师。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们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只有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识字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识字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过程,刚上小学的学生的特点是:顽皮好动,且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所学的知识记得快,忘得快,无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低年级识字教学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
一、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能够直观地把知识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长期的生活的接触避免了陌生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而进一步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觉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便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三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途径第一节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有专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认识,深化思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起步,也是语文学习中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只有过了识字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量大、学生兴趣不高等都是有效完成识字教学的阻碍。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给学生...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大障碍,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课堂充满艺术性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