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
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 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 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而在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即语言的运用. 所以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表现在不仅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即产生全方位的 丰 富 的 语 感 ,而且能快速、 敏锐地抓住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会情感,领会意境,而且能捕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所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一、抓住关键词语,探究语感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而且表意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就造就了汉字独特的魅力. 比如英语中的 "看" 只有一个单词"look", 而在汉字 中 表 示 看 的 词 就 有 几 十个,如注视、凝视、窥视、扫视、瞧、瞅、鄙视、蔑视……每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都不一样,我们在见到这些词语时眼前就会产生不同的"看"的神态、动作的联想,读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古人对汉字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北宋的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斟酌,所以才那么传神和经典. 特别是一个"绿"字,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草发芽这一充满勃勃生机和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仿佛看到春暖花开,大地披上绿装,一派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象. 在教学时,教师只有抓住"绿"这个关键的词语,才能体会出它的内涵和意境,才能真正地领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在朗读的时候才能把握住语调和语气, 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
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这几句词中"黄花瘦"用得最妙. 黄花就是菊花,作者把自己比作清新淡雅的菊花,像黄花一样消瘦,让人们感知到她思夫的凄苦、哀婉. 我们理解了关键词语的内涵后就能体味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朗读时自然用低沉的语调,凄婉的语气去读.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抓住关键词语.
二、多读、多比较体会句子的内涵,把握语感
语感能力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它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感知字面信息,再仔细体会词、句段之间的关系,追溯内在的联系,发掘潜藏的信息,纵观全句,体味音韵、节律的气势,领悟其意境情感.
如教学《林海》一文时,学生对"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横着的,竖着的……"这一句感到困惑,不知如何理解. 如果单停留在"岭多"的字面上的理解,就显得很肤浅,朗读也无法读出惊喜、赞美之情. 如果把"儿"字去掉,让学生对比着读, 学生就很容易感悟到两个句子意思不大一样,有"点儿"能让读者体会出岭的温暖、可爱,表达作者对岭的喜爱之情,这才真正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真正内涵, 读出了喜悦、赞美之情.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文中:"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前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喷花的飞泉……"我们同这样的句子进行比较:"海棠树开满了花,花很多. "我们让学生反复地读,进行比较,学生就会体会出原文描绘的春天的生机勃勃,赞叹春光竟会这样得饱满,这样浪漫, 把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尽情地释放出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的情感就从语句中自然流露出来.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亲身体验了对语感的实践,感悟得深刻,也能读出真情实感.
三、课外阅读延长,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感的培养也有这方面的道理. 它的特点是快速感受,将复杂的心理感悟浓缩于一瞬间,它不是天生的资质,而是经过反复实践而获得的. 学生在长期接触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语感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也能进一步促使语感的形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看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眼前就会浮现相应的景象:春天,园墙上伸出了三两只盛放的杏花,诗人驻足观望,惊叹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 园墙虽高,却关不住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 学生也体会到了诗人那种惊喜的心情及爱惜春色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学生由此还可以联想"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词汇.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阅读经验和积累.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 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作为要求,而且对阅读的"质"也提出了要求---探究性的阅读,"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多读,而且要认真地读(分析、理解、判断、感悟),这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我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在阅读教学中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养成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丰富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师要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精神,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语文实践活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探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讲,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课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的基...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总结文本大意并最终总结出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压制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摒弃落后的...
课堂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好,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主渠道,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实现吕叔湘先生较少时间取得较好成绩设想的主要途径。怎样选好课堂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
一篇作品,选择异于文本的视角讲述、改写故事,能感受不同视角的叙述效果。...
题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方法的训练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比较质疑法1、前后比较2、参照比较3、同中求异4、异中求同二逆向质疑法1对现成结论提出挑战2对思维定势提出挑战以下是论文正文论文提要在语文阅读训练中运用恰当的质疑方法,有助...
阅读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引导学生夯实阅读基础,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前言生命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关注人的自然健康还关注人的人文健康。在社会现象中集中体现为,功利主义、金钱本位主义思想和意识弥漫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生的每个阶段。另外,严重的社会失信、失德行为以及对生命缺乏珍惜、尊重和...
初中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变化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特别是在当今,在改革教育体系之后,跟阅读改革有关联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以及怎样提...
汉语文课程主要是指那些母语为非汉语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的课程。汉语文课程不仅培养了大量民汉兼用人才,还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汉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和汉语知识普及课程。然而,汉语文阅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