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0 共2298字
论文摘要

  语感培养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 自 20 世纪初提出“语感”这个概念以来,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等一直大力提倡语感教学。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受,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对语言隐含意义的深刻理解,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近代着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如此论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 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因此,语文阅读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 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不通过朗读、多读、熟读不能全面把握, 而由汉字构成的文章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包含的音韵、节奏、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来认识、感受、体验文章。 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意”轻“语感”的倾向,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重“讲”轻“读”。 因此,本人将以此问题为线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做一探讨。

  一、重视朗读,诱发、感悟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由此可见,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

  (一)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感受语感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不了共鸣,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课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备读是指导、训练学生读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只有精心备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示范读并指导学生读。教师备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 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过程。

  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 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备课时,尤其要注重备“范读”。 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2.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通过录音带表情示范性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 感到朗读是一种的享受,产生朗读的冲动,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 精彩范读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引起共鸣,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 还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中可以组织自由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同桌互评读、指读、模仿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还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4.朗读技巧的训练。 停顿、轻重、快慢 、语气是朗读技巧的四大要点。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 ”抽读学生时,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显而易见,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还为完全到位。 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经过比较,学生理解了应重读“一株”,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 朗读技巧的训练,既是读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的需要,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课文讲读中的朗读,感悟语感

  1.朗读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型进行比较朗读。 在比较中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 如《狼和小羊》一课,将“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 ”虽然它们表达的感情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便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培养了语感。

  2.鉴赏词句,抓重点词、重点句朗读。 体味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 如在《荷花》一课,我着重强调“冒”“有的有的”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荷花的动态美, 而且也能体会荷花的那种千姿百态、洁白无暇、清丽脱俗的品质。

  3.带着问题读。 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读着、读着,学生体会了文字的内容,对桂林山水喜爱之情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增强了语感。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在反复读中,对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才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因此,必须从小学阶段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欣赏每个学生的 “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返回: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