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 自 20 世纪初提出“语感”这个概念以来,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等一直大力提倡语感教学。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受,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对语言隐含意义的深刻理解,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近代着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如此论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 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因此,语文阅读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 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不通过朗读、多读、熟读不能全面把握, 而由汉字构成的文章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包含的音韵、节奏、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来认识、感受、体验文章。 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语意”轻“语感”的倾向,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重“讲”轻“读”。 因此,本人将以此问题为线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做一探讨。
一、重视朗读,诱发、感悟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由此可见,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
(一)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感受语感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不了共鸣,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课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备读是指导、训练学生读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只有精心备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示范读并指导学生读。教师备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 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过程。
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 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备课时,尤其要注重备“范读”。 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2.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通过录音带表情示范性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 感到朗读是一种的享受,产生朗读的冲动,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 精彩范读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引起共鸣,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 还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中可以组织自由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同桌互评读、指读、模仿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还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4.朗读技巧的训练。 停顿、轻重、快慢 、语气是朗读技巧的四大要点。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 ”抽读学生时,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显而易见,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还为完全到位。 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经过比较,学生理解了应重读“一株”,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 朗读技巧的训练,既是读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的需要,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课文讲读中的朗读,感悟语感
1.朗读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型进行比较朗读。 在比较中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 如《狼和小羊》一课,将“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 ”虽然它们表达的感情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便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培养了语感。
2.鉴赏词句,抓重点词、重点句朗读。 体味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 如在《荷花》一课,我着重强调“冒”“有的有的”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荷花的动态美, 而且也能体会荷花的那种千姿百态、洁白无暇、清丽脱俗的品质。
3.带着问题读。 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读着、读着,学生体会了文字的内容,对桂林山水喜爱之情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增强了语感。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在反复读中,对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才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因此,必须从小学阶段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欣赏每个学生的 “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有的文献中提到,人只有在自主劳动中才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才能以完整的方式塑造和展现全面本质。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自主性劳动就是自主性学习。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个人成长来看,实施自主学习都十分必要。一、语文...
《职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通过阅读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从深层次对课文进行品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的内容,使语文阅读课堂...
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书籍。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冲击,...
6结语随着新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通过研究者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出了方法和策略,并取得了如下的初步成果:第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
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个性化阅读包含以下的内涵:1.认真钻研文本要立足于文本。2.加深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人文精神的领悟。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重要性大大增强,高考语文命题的广度、难度进一步提升,使语文在总分中区分度最大,所以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兴趣阅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讲,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创新...
第二学段处于低学段转向高学段的过渡阶段,在低学段激趣的基础上,学生喜欢阅读,并且慢慢形成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这一学段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阅读的方法与习惯,以便为第三阶段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什么是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几篇文章的阅读。但不能这样简单的理解,其实群文阅读真正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同时读三篇以上有些类似的文章,在阅读当中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即先异中求同,然后同中求异,最后最后归结并运用。群文阅读,类...
如今全球在信息化、技能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创新能力先决条件的创新思维的提升能帮助我国的科学技术乃至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对此,创新思维能力在我们有着越来越高吸引力。所以,我国的九年教育十分重视对教育接受者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