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个性化阅读包含以下的内涵:
1.“认真钻研文本”———要立足于文本。
2.“加深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人文精神的领悟。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教师不能包办, 要立足文本有效点拨。
由此,教学实践中,把握好“三个关系”,实现“三个统一”,才能使个性化阅读取得预期效果。
一、把准文本与感知的关系,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统一
作者、文本、读者是构成阅读交流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头,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源, 而文本是交际信息的载体,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等形象, 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志,充当作者与读者的媒价。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活动,必须先完成作者—文本—教师的交流(既备教材的过程),再完成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交流(既课堂教学过程)。 在这两个交流过程中, 文本都成为沟通信息的桥梁。 因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立足文本,以文本为本。 当然,绝不是“尽信书”,也不等于文本是唯一的材料, 其实质是立足文本而不宥于文本。
不宥于文本, 这就得善于联系学生的感知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拓展文本内容,联系学生直接、间接经验,走入生活空间。 要引导学生由文本的小范围走向社会的大环境,由有限的文本空间走向无限的语文实践天地, 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广博而富有内涵。
善于联系不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必须根植文本, 寻求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进行联系。 例如,学习《小露珠》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露珠, 上课时准备了带露珠的芋叶。 学习《望月》时,让学生分专题去广泛搜集、积累古诗,举行有关月亮的古诗朗诵会;学习《霍金》时,可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小故事、人物简介、工作情况等。 通过与学生生活直接或间接经验的联系,生成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更易于转换角色,进入文本世界,真切体验文本形象及语言情感。
二、把准务实与存异的关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一)务实———“工具性”的基本要求
个性化阅读不是空中楼阁, 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基本素养、 掌握一定的语言形式才能进行。 因为文本以文字的形式来提供信息,文字要达到提供信息的目的,必须使文字语言化。
这就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文字认读识别的问题;二是如何使文字语言化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又可以归结为语言形式问题:小到标点、字词,大到语段、篇章、谋篇布局等。 语言形式丰富多样,有概括的表达,也有细节的描写;有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有曲折的表述;有按顺序娓娓道来, 也有倒叙插叙的峰回路转……即使是同一主题,言语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 如同是表达伟大的母爱,《麻雀》 一文是尽情地渲染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荔枝》一文, 则是惟妙惟肖地描写母亲对荔枝喜爱却又舍不得吃的细节,《秋天的怀念》 则在叙写“我” 下肢瘫痪后重病的母亲对我的照顾 ,同时深刻抒发“我”心灵的感受。
(二)存异――“人文性”的必然结果
“异 ”指的是学生独特的个体感受 、体验和理解。 汉语言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它丰富的人文内涵是通过具有独特的模糊性、 创造性的语言文字和语言形式表述, 加上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而凸现出来。 正是文本语言存在独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个性化阅读所要寻求的“异”。 如《跳水》一文,课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在危急时刻,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学生却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提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时,一位学生回答: 作者想告诉人们越是平安的时候越是要保持警惕,防止事故的发生。 教师问她依据是什么, 她说课文中所发生的一切, 都是在“风平浪静”时发生的。 显然,这位学生把安全教育的体验迁移到对 《跳水》 文本意义的理解。 这理解虽然有偏差,但也不是错误的。 所以老师弄清她的想法后, 肯定了她的独特感受,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三、把准自主与点拨的关系,实现阅读实践与有效指导的统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句话启迪我们,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所谓学会学习的人,实际上就是拥有自学能力的人。 从这点上看,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虽然主张“自在而为”,让学生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的汇报形式,但它却区别于学生盲目的“自由活动”。 在展开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一直是他们合作学习的伙伴,是引领他们深入学习的向导。 因而适度点拨显得非常有必要。
教师要在知能契合点上点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即语文知识;“渔”即语文能力。 教师就要抓准知识点,转化能力点, 让学生在知能契合点多停留, 多赏析。 比如《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课题追问的形式罗列出多个知识点, 让学生以图表、文摘等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再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汇报。 汇报时, 学生可当小老师(对课文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小演员(扮小燕子过冬)、小博士(讲讲冬眠的其他趣闻),使学生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要在情趣激发点上点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驱动力, 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兴趣,创造出最佳的情趣激发点,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又尽兴。 《游园不值》诗中,“春色满园”是诗人有意虚化了的意境,是学生阅读的盲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寻之无痕,品之无味的乏倦感,而通过图画与音响, 就可以激发与调动学生的情趣,由虚探实,就此及彼,使学生心中有暖暖的春意,眼前有浓浓的春景。
总之,只有把准以上“三个关系”,实现“三个统一”, 才能比较全面地实现个性化阅读目标。 当然, 它不是都要表现在某一节课中,而是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只有如此,教学实践中才不会出现偏差。
有的文献中提到,人只有在自主劳动中才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才能以完整的方式塑造和展现全面本质。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自主性劳动就是自主性学习。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个人成长来看,实施自主学习都十分必要。一、语文...
《职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通过阅读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从深层次对课文进行品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的内容,使语文阅读课堂...
6结语随着新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通过研究者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出了方法和策略,并取得了如下的初步成果:第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讲,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创新...
第二学段处于低学段转向高学段的过渡阶段,在低学段激趣的基础上,学生喜欢阅读,并且慢慢形成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这一学段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阅读的方法与习惯,以便为第三阶段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什么是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几篇文章的阅读。但不能这样简单的理解,其实群文阅读真正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同时读三篇以上有些类似的文章,在阅读当中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即先异中求同,然后同中求异,最后最后归结并运用。群文阅读,类...
一、现代文阅读考试的答题技巧阅读时,要先养成认真快速阅读的好习惯,读完后要细想一下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思路。要想一下这篇文章要传达的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动机主要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达到写作目的的?阅读时,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然后再认真解答...
【阅读材料】1.药品说明书。2.产品说明书(电视遥控器、微波炉、豆浆机)。3.关于说明书的说明书(网络上搜到的药品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的相关文本)。【阅读目标】1.阅读具体文本,了解说明书的文体特点。2.通过多文本阅读,探究说明书的结构形式。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课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的基...
一、语文阅读教学一课一得教学方法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上海陆继椿先生曾经提倡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使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便于教学与学习。具体来说,一课一得中一得的一指的是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而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