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8 共1743字
摘要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 重细节,不重文本

  调查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过于重视对于生字与读音的强调,忽略了对于文本本身的阅读。而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对文本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可以通过文本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但由于目前仍有很多教师没有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体验,而是把文本内容进行无限延伸,把阅读教学变成了拓展题训练。并且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过于丰富化,把单纯的文本体验变成了知识训练,甚至把科学教学,音乐教学与美术甚至历史教学联系了起来,反而脱离了文本实际。例如,在 《燕子》 这一课中,教师容易一味强调燕子这一种动物的特点,把一个单纯的课文变成了对于动物世界的理解与记忆。而此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好动好奇逆反心理萌现,教师容易抛弃文本本身内容,把 《燕子》 这一课变成了思想道德教育课,一味强调要求学生感恩,怎么样才是报恩。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让学生心生反感,厌倦,而且直接抹杀了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同时,这个问题还反映在读写结合上,要求学生开始研究如何去写感恩的文章,导致学生甚至不惜编造,反而失却了诚实表达,细腻书写自己心情的表达欲望。

  (二) 背离阅读本质

  阅读是一个通过自主阅读来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网络时代与通讯工具的发达让学生接触到了更大的信息量,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碎片化。而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避免学生知识碎片化,培养学生阅读爱好,进而受益一生的重要教学内容。

  但由于目前教师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应试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 《长江之歌》时,学生其实已经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也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长江的壮美。但在实际上课时,教师却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有多长,有多宽,长江源头在哪里等等,反而背离了阅读本质。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无法沉浸在字词描写中,也无法激起学生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

  (一) 兼顾学生与文本的原则

  在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思维,把“教什么”这一问题解决好,兼顾学生发展与文本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首先要确定的是“新闻记者应当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本身就应该回归到学生的个人阅读思考体验,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启发。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先明白,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将火星与地球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在此目的上再来进行阅读教学。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关于火星与地球的知识介绍这些都可以简要处理。重点则是对文本中提到的两者间描写段落进行提取与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两者间的联系,也只有这样的处理才能让教学避免头重脚轻,让阅读成为真正的阅读。

  (二) 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导向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根本目的的,所以任何能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尽量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如阅读比赛的开展,文本阅读与视频观看的结合,情景阅读与再现的应用等等。

  当然,在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中,也不能忽视对于阅读技巧的教学。阅读的技巧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迅速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意图,领会文章涵义。例如,在 《变色龙》 这一课的学习中,作者用平实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变色龙这一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体态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课文每一段所写的重点都归纳出来,并解读写作的手法。还可以让学生学着用课文的讲述顺序来口头描述一个自己家里的宠物,并进行点评。

  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课文意义,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与特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让文本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与提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把握文章总体的前提下,不干扰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只提供适时的点拨与启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再去谈为学生选择好的阅读材料等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返回: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