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学期目标,教师能在形成性评价的指导下,构建出一个教学目标的连续体。[8]为此,作文教学的目标设计可以呈现出整体性和长期性。在此基础上,为了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还需基于发展性评价,结合某个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层级标准,如中小学生写作教学过程性评价量表的制定[10],详见表 2.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因此,直观教学在初中阶段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为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和兴趣度。以作文修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校报编辑修改文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编辑的身份,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修改活动,这样枯燥的写作学习就转化成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3.开发。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演变的特定过程,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面对内容增多、难度增大的作文教学,很可能不是很适应,因此,兴趣容易分化和转移。那么,在作文教学模型开发环节,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帮助学生搭建教学支教,助其扫清学习障碍。以发展性评价层级表中不同等级对应的例文为例,教师在开发阶段需要依据 C 级、B级和 A 级标准判定学生的作文处于何种等级,同时告知他们评判方法,帮助其直接明了地知道不同等级的作文评判标准是什么。
此外,教师在该环节还要围绕相应主题,开发出三种课型的内容,以实现螺旋上升式教学,具体分类和目的如表 3 所示。
在不同课型中,教学知识的开发应当瞄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以帮助学生依据相应的策略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例如,在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发如下策略[11],帮助学生进行步骤式学习。
第一步:取景,即明确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聚焦,即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物件、环境等方面寻找能表现性格特点的典型化细节,并将写作焦点集中于此。
第三步:放大,即对典型细节进行描写,比如,你可以放大人物的局部外貌或神态;描摹人物的细小物件;也可以放慢人物动作,进行特写;突显人物个性化的只言片语,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选用一些精当的动词、形容词等来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
借助步骤式学习,教师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分解、细化,将作文教学中最为欠缺的教学策略具体明白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避免以往作文教学中的那种依靠纯粹体悟式的学习。
4.实施。
实施层面,教师只需将设计和开发环节的内容付诸实践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凭主观想法,强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合理的建议与要求。例如,在作前学习课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制定的发展性层级表出示给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引导学生制定出自己认可的评价标准。
在作中体验课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步骤式的写作程序性知识,鼓励他们参照程序性知识进行片段式的写作体验。当然,这种体验不是随意乱写的,而是以教师提供的发展性评价层级表中的 A 级标准为目标的,学生需要尝试写出与之相符合的片段,这也是一种有目标意识的写作体验。在体验课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体验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并告知他们努力的方向,从而为其后续的整篇写作奠定基础。
在作后升级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发展性层级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整篇文章,从而为其后续“评价”环节的开展扫清最后的障碍。除此之外,作后升级课可以“步骤式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能提炼出作文升级策略,然后参照目标标准,运用升级策略,自主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整篇文章进行升格修改,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