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理论的含义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广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可从三个角度理解:(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人的行为.(2)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是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对行为有强大的推动力.(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行动,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因此,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由刺激变量(目标、诱因)引起机体变量(个人需求与动机等)产生激活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二、激励理论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素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以来,尽管我们殚精竭虑,苦苦探索,可往往力气时间花费多,效益却很少,作文教学也便成了让人头疼的"鸡肋".许多教师只是一味抱怨学生,说他们脑子笨,作文基础差水平低,实难造就.其实,我以为,导致这种现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于我们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和章法的训练,而忽视了写作动机、写作情感及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作文批语也是专找问题,挑剔太多,评价太低,学生根本体验不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而只有失败的痛苦.试想,要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从何谈起!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胸中有所郁积而自然流露出来的精神产品,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张扬个性的强烈愿望,一种为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如果能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以强化和诱导,便会促使学生形成一股强大的驱策自己的力量,并自觉指向目的和行动,因此,激励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最直接意义就在于诱发和激活学生的动机系统,引起学生积极的行为反应,使其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作文教学中激励艺术的应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那么,激励作为一种被人们广泛采用教育手段和教学艺术,又有哪些方法可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借鉴和应用呢?
1.导语激励.即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紧扣训练目标,精心创设一定的语境,用饱含激情的话语,抑扬顿挫的语调,点击学生的"兴趣点",掀起情感波澜,以达到心理亢奋,激起写作欲望.比如,指导习作"爱,在我心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是有爱之人,我们的爱心总是在心中荡漾,它像滔滔江水,它像熊熊烈火,请同学们把满腔的爱心尽情地抒写出来,让一片片爱心招展纷飞,沐浴人心.同学们,请快快拿起你生花的妙笔,认真构思,用心写作,老师真诚地期待着你们的佳作问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心弦一下子被拨动了,他们个个情绪高涨,一股股爱心在他们的心中涌动,结果,这次作文相当不错.
2.批改激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类本质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叶圣陶先生强调:"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实践证明,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写出好作文来,但作为教师要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尊重他们的劳动,赏识他们的优点,即便是缺点,也要依据激励性的原则去点拨,启发他们克服和改进.
批改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符号激励.学生的习作,不管是一时应付之作,还是真心抒写之文,一般来说,或多或少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教师应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尽可能把这些"闪光点"找出来,或画圈,或加点,用学生知晓的种种符号标出,以示褒奖.学生看到教师真心奖给他们的一个个鲜红的"奖章",一定会非常欣喜:"我的作文又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我要写出更好的作文来!"(2)评语激励.利用眉批和尾批进行激励,这是比符号激励更有效的方法.批改中,对于那些应该充分肯定的地方,除了用激励符号外,还应尽量在旁边多批赞词,让学生明白好在哪儿,即使作文中的毛病,也要启发他们努力克服和改进.作文批改完毕之后,不要忘了再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的尾批.如此,既让学生领会到教师对他的赞赏,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又能理解教师所给予他的指点,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3)评分激励.所谓评分激励,就是给学生作文打分时宜宽不宜紧,要适当打鼓励分,尽可能做到"笔下超生".
对好的作文要尽量打高分,甚至打满分;对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低分,因为打低分无异于教师在板着面孔斥责学生:"你写的是什么东西!"这样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其积极性,长此以往,他们必然会失望、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不愿练笔.因此,宽打分数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3.讲评激励.有位作家曾打比方说:"好像有一堆火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只要有人拨弄一下,柴堆火光一闪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善用激励性的评价,能点燃学生内心的创作火焰.教师在讲评作文时,首要任务是发现文章中的亮点,比如一个用得好的词、一句写得好的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劳有所获的快乐和被欣赏的成就感,由原来的应付差事变为乐于倾诉和展示自我风采.同时,作文讲评要特别注重顾及全班,不能只限于几篇典型优秀的文章,应贯彻"正面鼓励为主"的原则和"扩大鼓励面"的方法,涉及尽可能多的学生.不仅要鼓励基础好的学生,更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要把讲评课变成表彰课、鼓励课,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褒奖,从而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4.发表激励.发表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对学生来说最有诱惑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公开发表呢?因此,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可以大大诱发其写作动机,调动起积极性."发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级别.比如,可以在教室里张贴他们的习作,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广播他们的习作,在校文学社登载他们的习作.除此之处,教师还应竭力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一旦发表,不仅对他本人是个极大的鼓舞,对其他同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激励是洒向学生心田的阳光,是使学生情感得以激活、进而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动力.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够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的这句名言,多么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深思回味并躬行实践啊!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生活面比较窄,知识领域又不够宽,所以一写作文,他们便觉得无从下手,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怕作文。...
语文把它分开来就是语和文,语乃语言也,就是说话;文乃文章也,也就是写作.所以语言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会说,会口头作文.即使没读过书的小孩子,他话能说清楚,别人能懂他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懂得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作文就能让别人...
一、走向生活,寻求自主创新的源头(一)直接体验生活,为发展创新打好基础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之农工商,三教九流。自主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学习.教师...
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一)重操作,轻体验,教学模式存在雷同化倾向笔者认为,很多老师容易把写作训练课上成阅读鉴赏课、写作技法指导课。许多学生只会写三股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没有思想,又没有创新,且模式雷同化现...
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作文更具可读性, 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 教师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还有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对话在今天不仅意味着使用语言去交流,去理解彼此的语言与思想,更体现出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哲学深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领会和反映世界及其意义的方法面批面改即当面批评修改,是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运用对话理论的几点精髓指导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就是尤为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式的,强调的是语文积累,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在的很多作文教学都是千篇一律,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的,因此想要突破...
近读王旭明社长写的《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很有感触。这里也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语文教学与讲故事能力的问题。一、作文课与讲故事的能力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育有很多看法,也有很多期待。我在一些中小学做讲座,与语文教师交流,发现他们对语...
开展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将教材内容融入生活。同时教师应该引导与帮助学生通过利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有效处理生活问题,进一步扩大语文教学范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作文分层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能有效地消除优等生“吃不饱”和待转化生“吃不消”或“吃不下”的现象, 从而达到“培优、促中、转差”的教学目标, 让所有学生在原来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