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 928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 t 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 3. 6%; 在父亲高学历情况下,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母亲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及过度保护与应对方式、自杀意念显著相关; 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大学生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父母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分别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技能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是改善其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杀意念; 大学生; 教养方式; 应对方式; 文化程度。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各国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显著增加,已日益成为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面临不断增加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其自杀率明显高于同龄人 2~ 3 倍,大约 1 /4 的大学生生活中曾出现过自杀意念[2,3].自杀不仅是个人生命的损害,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给社会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中的佼佼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自杀给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无法估量。因此,开展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研究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今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是自杀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并非所有个体面对生活应激都会出现自杀,只有某些易感素质与应激共同作用才可导致自杀,这些常见的易感素质包括冲动 \ 攻击人格特质、反社会人格障碍、物质滥用与依赖、低自尊与抑郁症等[1,2,4,5].最近有研究发现,低应对效能也是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易感素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明显偏高[6].高宏生等人研究也发现,神经质、精神质作为自杀行为的易感人格对自杀意念的直接作用很小,主要通过应对方式等中介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作用[7].因此,良好的应对效能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对抗和缓解作用[8].
近年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影响[9],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尤其是双亲与子女的沟通不畅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则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有效保护因子[10,11].许多自杀行为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青少年子女的自杀行为除了可能存在潜在的遗传因素,与家庭行为模式、父母婚姻质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也密不可分[12].
虽然以往研究已经明确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效能等因素均与自杀意念有关,但多数研究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两两相关分析或不加选择的逐步回归,并未深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也未进一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如果能澄清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及不同路径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揭示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将有利于对今后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和操作规程。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及专业理论基础,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可能通过应对方式中介机制产生间接影响,而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文化程度与教养方式、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 1000 名医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 928 份,其中独生子女 330 人,非独生子女 598 人,男生 348 人,女生 580 人,平均年龄( 18. 68 ±3. 42) 岁。
1. 2 方法
调查内容以纸质形式进行,调查时间 20 ~ 30min.所有调查对象以班为单位进行分次完成,在同一指导语下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调查。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 Self - rating Idea of SuicideScale,SIOSS)[13]: 国内夏朝云编制,共 26 道题,包括绝望、乐观、睡眠和掩饰四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自杀意念越强。该问卷重测信度 0. 86,内部一致性Cronbacha 系数为 0. 79,具有一定的实测效度。一般以问卷总均值 ( 掩饰因子除外) 加两个标准差的得分和 ( 12 分) 作为分界点,筛选有自杀意念者。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中文版) ( short - form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for Chinese,s -EMBU - C)[14]: 最初由瑞士学者于上世纪 80 年代编制,之后 Arrindell 等人从中抽取出 46 道题,形成简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2010 年被北师大蒋奖等人翻译成中文并给予修订。s - EMBU - C 的父亲版和母亲版各 21 个条目,包括拒绝 ( 6 个条目) 、情感温暖( 7 个条目) 和过度保护 ( 8 个条目) 三个因子。所有条目均采用李斯特 5 等级评分,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相对应的教养方式越典型。该问卷汉化修订版的重测信度 0. 70 ~ 0. 81,效标效度 0. 82 ~ 0. 89,符合测量学基本要求。
应 对 方 式 问 卷 (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15]: 国内肖计划编制,共 62 道题,包括 6 个维度,即解决问题、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和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属于成熟型应对方式; 退避、幻想、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本课题实验中,将每个被试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减去成熟应对方式得分,并对差值进行标化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反映应对效能越低。
1. 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1. 5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并用 AMOS 7. 0 软件程序进行单向递归路径分析。
2 结果
2. 1 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
自杀,就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主动的结束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异常的行为,反映了个体内心的危机状态。面对生活中的创伤性事件,很多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灵冲突,当这种冲突状态越演越烈,以至于无法自拔,很多人会选择用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获得心灵的解脱,而...
大学生自杀的情况已经非常突出并且日益严重。面对如些严峻形势,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为什么在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却过早陨落,甚至于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通过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预防大学生自杀。 ...
近几年来,有关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相继见诸媒体。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认为,自杀行为可以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这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自杀意念(suicideideation)是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
当前,我国大学生自杀率高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有两个特点[1]:一是自杀发生率高。大学生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二十,高出一般市民数倍,是同龄段人群的2~4倍;二是自杀事件数量呈不断攀升之势,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百分之二十六点五的大学生有轻微的自杀念头,百分之二十一的经常有自杀念头。这不禁让我们扼腕叹息,更有些不解。因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大学生自杀现状和原因进行分...
本研究发现, 在家庭功能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模型中, 生命意义感是一个中介变量。父母恩爱、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功能良好的大学生有良好的社会支持,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能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 建立稳定的生命意义感。...
性别比例失衡班级(包括男多女少班级和女多男少班级)中女生的自杀意念严重于性别比例平衡班级中的女生,但男多女少班级和女多男少班级中女生的自杀意念并无明显差异。女多男少班级中女生的自杀意念严重于性别比例平衡班级中的女生,说明女生也会因为班级中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