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就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主动的结束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异常的行为,反映了个体内心的危机状态。 面对生活中的创伤性事件,很多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灵冲突,当这种冲突状态越演越烈,以至于无法自拔,很多人会选择用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获得心灵的解脱,而自杀就变成了冲破这种心理压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特点
1.不断上升的自杀比率。 在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普遍较高,而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让人震惊却又发人深省的事实。
2.自杀原因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 大学生的自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出身背景、个人的经历、价值观、性格特点等方面。自杀的原因比较多元化, 但还是呈现相对集中的发展趋势。
3.男性自杀率低于女性,而自杀成功率高于女性。 调查发现,女性大学生中企图自杀的人数是男性的三倍, 但是男性大学生自杀成功率却是女性的三倍。
4.精神与心理障碍和自杀关系紧密。 选择主动结束生命的大学生中, 很大部分都有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患有程度不一的精神障碍。
5.越来越多自杀者选择激烈的自杀方式。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 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杀者会选择更加激烈而残忍的自杀方式(如跳楼、自焚等)。
6.大一学生和毕业班学生更可能采取自杀行为。 大一新生常因需要独立面对而不知所措, 进而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内心的纠结。 而毕业班学生则可能因就业问题和恋爱情感的压力而无法有效调节以至精神崩溃。
7.采取自杀行为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 在真正采取自杀的行动之前, 很多人都曾以书面、口头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暗示,有意或无意地透露想要自杀的想法。
二、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自杀, 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杀是个让人痛心的问题, 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去研究和了解自杀,目的是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减少自杀现象的发生。
(一)做好自杀风险的评估
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查,尤其是在关键的学习阶段,对发现的存在高风险的学生,要进行特别关注和及时干预。 大学生的自杀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和筛查。
1.遭遇了急性的负向生活事件 ;2.成长于一个极为不健康的家庭环境;3.过于内向,回避正常的人际交往;4.生活目标缺失,十分容易悲观;5.强烈的自卑心理,情绪低落;6.有过自杀想法或目睹过亲人自杀;7.一反常态,突然向身边人赠送礼物或者表达感谢;8.突然表现出对自杀的浓厚兴趣, 主动谈论关于自杀的话题和想法。 评估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符合了多个因素,说明其自杀的危险性更高,需要重点关注。
(二)开展各类形式的生命教育和自杀预防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很多的困难和阻碍,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逆境,有的人能够用坚韧和毅力克服而获得人生的成长, 有的人却选择将自杀作为解脱的方式和出口; 选择的不同, 与个体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意义感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大环境,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可得的生命教育途径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条件。 开展生命教育,既可以是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培养,又可以用校内刊物、 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 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目的都是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崇敬, 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每个学生都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调适, 就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 因此,教会学生如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识别心理危机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心理有什么规律? 心理危机有什么特点? 那些情况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才能有针对性地识别自己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使同学之间形成互相关注的意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同学,为心理危机干预赢取事件,有效避免自杀的发生。
(三)建立自杀预防系统 ,社会 、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
自杀预防体系的建设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参与和努力。 只有这三方面有较好的协调,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才会越来越少。 社会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舆论方面。 社会的主流媒体要就自杀相关的知识对普通大众展开宣传,让人民了解到自杀的危害和关注自杀问题的必要性。 同时,要着力于各种求助渠道的建立和完善,如各种专业的咨询机构、 公益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热线,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到自己随时可以获得帮助。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也是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关键和重要的部分。 学校层面要做的主要包括 4 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2.推进朋辈群体互助。 成立心理社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培训有能力的心理志愿者,推进校园朋辈心理咨询的开展。
3.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观察员。 从辅导员到授课教师,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的测查,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4.建设学校心理健康中心。 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广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家庭在一个人的早期乃至一生的成长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给予个体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家庭层面,最重要是营造和睦分享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培养孩子受挫时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行为进而能帮助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齐力.大学生自杀现象心理分析与危机干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 (8),15(4):59-62.
[2]郭宝华.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1)。
[3]史辉.高校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2010(4),19(2):7-10.
[4]张林茂.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04(10),25(10):76-79.
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显着的自杀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自杀率为4.9%[1].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要克服精神症状,还要经历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负面评价、歧视和偏见,即感知的公众耻感(perceivedpublicstigma)。研究显示,感知的病耻感不仅会导致低自尊、低效...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就产生了决策。风险决策是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风险决策,顾名思义,是指面临两个或多个选择时,是选择风险较大的还是较安全的结果。本研究旨在探究人格因素和情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把心理健康纳入了体检范围,以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和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素质[1].针对银行职员责任重、压力大等工作特点,笔者对前来所在院体检的某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3种情况。自杀意念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死,但未付诸行动,若期间制定了一些措施称为自杀计划,一旦实施了自杀行为,未导致死亡者称为自杀尝试[1].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是自杀相关的高危因素,研究三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冲击着传统的婚姻观念,使我国的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未婚先孕、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因素的不断增多,导致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猛增。单亲家...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9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
一、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的一种失衡状态,是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即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时,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
自杀是中国及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15~34岁的人群首位死亡原因[1].自杀意念(suicidalideation)又称自杀动机,指自己有意识地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念而无行为,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子[2].宗教性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信教者及其虔诚程度的标准...
健商即健康商数,是应时代要求产生的全新的健康概念,它反映个体的健康才智及对健康的态度,是评估个体健康的一种全新方法,健商每个维度的缺失都将影响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1].情感状态是健商的一个维度,其所涵盖的内容与情感智商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因...
大学生自杀的情况已经非常突出并且日益严重。面对如些严峻形势,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为什么在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却过早陨落,甚至于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通过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预防大学生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