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

高校学生自杀的当前状况及相关因素探析

来源:法制博览 作者:黄丽洁,何平月
发布于:2017-06-22 共2031字

  摘 要: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形势严峻。大学生自杀是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原因与自身矛盾叠加造成,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因素,有利于预防大学生自杀。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 现状; 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杀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升级,社会变革及多元化价值观强烈冲击,使得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导致高校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触目惊心。2014 年 4 月 16 日,中山大学一名研究生因父母期望、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在宿舍内自尽。2015 年 5 月 18日,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某因研究生论文答辩未通过而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2016 年 11 月 21 日,岭南大学一钟姓女生因感情及家事问题困扰于宿舍内吊颈自杀。2009 年以来,自杀事件更是频繁,仅以广东为例,2010 年省教育厅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透露全省去年共有 26 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另有5 人自杀未遂。[1]
  
  以上种种事例和数据表明: 大学生自杀的情况已经非常突出并且日益严重。面对如些严峻形势,我们不禁要问: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为什么在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却过早陨落,甚至于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自杀是各种社会原因与自身矛盾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叠加引发的后果,影响因素既包括外在因素,也包括内在因素。
  
  ( 一)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既包括宏观的社会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学校及家庭等因素。
  
  1. 宏观的社会因素影响。首先是社会变革及多元化价值观的强烈冲击。社会变革及多元化价值观影响下大学生心理缺乏稳定性,以追求个性、自由的表像掩藏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茫然。在难觅活着的意义和缺乏生命存在价值的引导下,致使部分大学生在遭遇某种挫折或困境时,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2]
  
  其次是就业压力。现代社会,大学生受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就业制度下,虽然拥有更多的择业自主权,但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容易在择业期产生焦虑心情,一旦处理不慎便会引发自杀悲剧。再次是虚拟网络依赖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寻找心理满足,严重依赖网络,经常沉湎于虚拟世界,实行自我封闭,导致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产生错位。最后是媒体渲染性和偏向性报道。部分媒体在自杀事件发生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并对某些自杀行为进行偏向描写,诱发自杀萌芽,甚至产生群体性模仿效应。
  
  2. 微观的学校及家庭因素影响

  ( 1) 学校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学习压力。所学专业非其所爱、学业要求相对更高、课程负担过重、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导致大学生精神长期过度紧张,同时各类证书考试等应试压力加剧学生抑郁心理,最终导致学生自杀。
  
  其次是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自的家庭、习惯、性格、爱好等不同,容易产生人际冲突,致使焦虑情绪和冲动情绪产生,极易采取了自杀这种极端行为。再次是情感受挫。大学阶段是恋爱需求和体验的高峰期,但由于部分学生认知不成熟,缺乏经验,观念、态度等产生偏差,容易陷入情感危机,从而对心理造成巨大冲击。最后是高校管理的漏洞。在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下,高校在管理及评价学生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培养与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3]多数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情感、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压力的抗挫素质的训练,更忽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引导,致使学生遇到挫折时因无法承受压力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更有甚者采取自杀行为。
  
  ( 2) 家庭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独生子女化使父母对子女教育行为不当,容易溺爱子女,致使其以自我为中心和缺乏基本的生存磨练,抗挫素质较差。其次是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离异、单亲等复杂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子女心理偏差。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容易使子女低估自己以及产生深深的自卑感。最后是家庭对单个孩子的期望值激增压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更加严格,期望值更高,使子女一旦达不到父母期望的水平,容易产生没用和自责,甚至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方式。
  
  ( 二) 内在因素---主体因素

  1. 精神因素。大学生自杀事故中,精神疾病( 抑郁症、强迫症等) 导致的自杀占据一定比例。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在幻听和妄想等症状的影响下采取自杀等危险的行为。[4]
  
  2. 生理疾病。有些大学生具有天生的疾患,容易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强,遭受更大压力,自卑感越重,既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3. 抗挫和自我调节能力低。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升级,社会变革及多元化价值观强烈冲击,使得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大学生却缺乏抗挫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通过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预防大学生自杀。
  
  [ 参 考 文 献 ]
  
  [1]肖华。 在校大学生自杀引发的高校法律责任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朱彤。 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策略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朱九思,姚启和。 高等教育辞典[J]. 湖北教育,2010.  
  [4]北京医科大学。 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第三卷[M].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黄丽洁,何平月. 浅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与影响因素[J]. 法制博览,2017,(03):6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