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目前最多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健康。社会的迅速发展,高节奏、高压力、高竞争、低幸福感的生存环境,使得抑郁症罹患人数逐年递增,就诊率明显增加[1].据统计,自杀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抑郁 症 所 致,因 此,抑 郁 症 被 称 为 “生 命 的 隐 形 杀 手”.
2013年1月-2014年3月,笔者将5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探析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1±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服用抗抑郁药,部分患者同时应用抗精神病药。
1.2方法
将选取的患者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一组给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心理治疗的主要形式有个别治疗和集体治疗。个别治疗是以单独患者为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治疗;集体治疗是以多名有相似问题或对某一疗法有共同适应证的患者为单位,利用人际互动消除病态,促进康复。对治疗组患者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一般性心理治疗: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阶段地介绍抑郁症的病因、治疗方法、临床表现、预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担心、焦虑情绪;详细了解和分析患者病史,包括个性、生活事件、社会关系及行为表现等,了解其心理状况,进行全面地评估;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毫不回避公开谈论这一问题,积极地沟通对预防自杀往往更重要。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激发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信心。
1.2.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离不开行为技术,行为治疗也离不开认知的要素,所以临床上往往将认知与行为治疗结合应用,称为认知行为治疗,即通过言语交谈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技术帮助患者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认知,用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取代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使其症状和行为得到改善。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认知偏见,而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阻碍康复。认知治疗的作用是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症状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借鉴行为治疗与直接教育的经验,采用模仿、强化等方法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行为矫正。如通过现身说法让患者在解释明了的情况下模仿成功者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也可能获得成功[2].行为治疗技术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法、模仿法等。
1.2.3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供给支持,善用患者潜在的资源与能力,这不仅需要外界提供,还需要患者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获取[3].支持资源包含两方面:客观支持,如所需财源、人际关系等;心理支持包括给予鼓励、安慰、提供意见等。具体的建议方法如下:(1)倾听:对患者的抑郁体验,沉默认可比简单安慰更有效,倾听是治疗的核心,了解病史的同时患者还可以感受到关心与理解;(2)疏导宣泄:抑郁症患者由于“病耻感”不愿意谈及自身疾病,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交谈,鼓励其疏泄压抑情绪,减轻心理痛苦或逆遇;(3)解释指导:对患者的有关躯体和精神问题给予解释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对治疗康复树立信心;(4)支持鼓励:鼓励患者学会自助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判断所需支持程度,适当的供给帮助;(5)强调自助:评估患者自我能力,使其通过积极的行动克服依赖,不依靠“拐杖”走路,这也是所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6)调整对应激的看法:协助患者对应激或挫折做重新评估与了解,提高适应能力,减轻对挫折的反应。
1.2.4人际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的着眼点在人际关系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权利与分配、角色与扮演、情感与关系等,作为维持治疗,它具有长期预防复发的作用。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对患者实施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解决人际关系的目的,主要技术有:(1)采用直接或间接询问的技术,使患者面对和正视问题;(2)情感鼓励;(3)确认靶症状,澄清角色、沟通与分析、解释与释义;(4)治疗性医患关系的应用;(5)行为矫正治疗。
1.2.5其他治疗: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运动疗法、森田疗法以及催眠治疗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前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1】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发病率和自杀率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引起体内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心理与躯体症状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通过对两组进行SAS、SDS评分、临床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发现,综合性心理治疗能显着降低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日,提高临床疗效。在本文中,治疗组出院时SAS、SDS分值均比对照组下降,表明心理治疗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或应对,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通过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治疗患者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等有关问题,改善焦虑、抑郁、恐慌等症状及非适应行为,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是“自我及时强化”,其理论基础是:由于患者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断强化,会造成忧郁,如果反其道而行,不断及时强化自己的积极情绪和行为,焦虑、忧郁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直到消失[4].尽管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健康教育,但治疗组患者在改善负性情绪方面仍具有绝对优势,出院随访复发率也相对较低,所以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作为最具成本-效果的干预方式,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且远期效果相对更好。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日渐深入人心,随着以人为本医疗服务的开展,对心理治疗和心身医学的服务需求也大大增加。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治疗使抑郁症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作出成长性改变,对排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辅助治疗、增加康复信心有显着效果,减轻了负性情绪对躯体状态的影响,作为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矫治和健康促进技术,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5.
[2] 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41,72,119.
[3]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2004,27(5):1023-1024.
[4] 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7:2-23.
近20年来,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也已经从第4位跃升至第1位[1].因癌症导致的创伤后综合征非常普遍,其中在早期癌症病人中约占20%,在复发性癌症患者中更是高达80%[2].肺癌患者普遍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然而焦虑、抑郁...
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在社会适应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意义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治疗作为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可使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
正念的概念来自佛教的八正道(梵文aryastangikamarga),意为通往涅盘解脱境界的正确修行方法,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鼻科疾病是指鼻部所有疾病的总称,常见的鼻部疾病按病因可分为:炎症性(包括急、慢性)、非炎症性(包括鼻中隔偏曲、结构性鼻炎等)、外伤性、肿瘤性(包括良、恶性)、变态反应性及先天性等;按起病的急、重、轻、缓可分为急性或慢性;按病变部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1],人们工作、生活、经济和精神压力愈来愈重[2],由此引发的自杀或自杀倾向呈上升趋势[3].为了探索心理干预对急诊服毒自杀患者的作用,在2010年...
心血管疾病病人,尤其是冠心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常见的类型为焦虑和抑郁,并且与病人的治疗效果等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既有生物因素,也存在社会心理因素,冠心病与多种心理障碍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和非冠...
探究音乐治疗介入ASD儿童康复训练现状、音乐治疗干预目标、音乐治疗干预方法和提升音乐治疗干预策略,对于促进国内相关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康复训练机构与患儿家庭将音乐治疗应用于ASD儿童的康复训练之中,提升ASD儿童的康复训练效能,有着积极的参考与借鉴价...
疾病感知(illness perception)是指患者对疾病的信念,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进而以积极或消极的应对策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常用于指导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和干预措施。...
康复期工伤职工是指那些受到工伤且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躯体健康威胁阶段,处于身体和心理康复期的职工。过去,对于工伤职工的康复,政府和医疗单位着重于职工的躯体健康,康复目标多以劳动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为主。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维持生命的最后的治疗方法,但血液透析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肾脏的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1].由于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困扰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