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他动词直接被动句,当受事施事都为有生物名词,并表示不希望、不如意的意思时和汉语的被字句,即“被(给、让、叫)”的被动句式是完全对应的。例如「私はまた友人に笑われた」(我又被朋友笑了)。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语法影响,日语中也出现了以下这种并非“受害”,反而有点“受益、受惠”的被动句,这样的被动句也和汉语是基本对应的,例如「私は时々担任の先生に褒められる」(我被班主任老师表扬了)。汉语母语学生学习此类日语被动句时一般困难不大,误用也较少。但是中日被动句也有不对应的一面,而且这样的表达大量存在,尤其常见于日语间接被动句。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往往直译汉语,造成很多错误的日语被动表达,或者是汉语式日语表达。
下面将通过典型例句,按照日语被动句的性质和类别,分别从以下几种情况分析汉语母语学生日语被动句的常见误用及其原因,并从文化背景和语言心理角度分析中日被动句表达习惯不同的原因。
一、常见的误用及其原因
(一)省略施动者的间接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又叫作无情主语句。无情主语句句子的主语或主题一般表现为非人的事物。尤其将行为对象作为主题提出来时,多采用此种表现形式。多见于客观叙述、描写、以及新闻报道中,不含有不情愿的负面意识,并且施动者一般不是明确的个人,或者没必要说出,无从说出。有先行研究把此类被动句分为「降格の受け身」、「属性の受け身」、「によって受け身」。
但是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基本并不使用被动句,译不出“被”字,导致学生翻译时常常直接照搬汉语的句子结构,想不起来使用被动句。
1.汉: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里举办了日本文物展览会。
误:上海博物馆へ行った。そこで「日本文物展覧会」が行っていた。
正:上海博物馆へ行った。そこで「日本文物展覧会」が行われていた。
2.汉:中国人自己建造的东方明珠屹立在外滩对面。
误:中国人が建った东方明珠タワーはバンドの向いに立っています。
正:中国人の自分の手によって建てられた东方明珠タワーがバンドの向いに立っています。
3.汉: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
误:多くの外国人は中国语を学んでいます。
正:中国语は多くの外国人に学ばれています。
4.汉:人们说富士山是日本最美的山。
误:人々は富士山が日本で一番美しい山だと言っています。
正:富士山は日本で一番美しい山だ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二)主语是动作作用的承受者(物)的所有者的间接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中,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并非句子的主语,而是仍然作为宾语出现的,而整个句子的主语是受动者的所有者,这也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有很大不同。汉语被字句的主句就是动作承受者(物)本身,这是导致学生在学习此类被动句时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像例句中的「髪」、「财布」「ガールフレンドの手纸」等是主语我的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所有物或者相关者,也被称作所有者被动句。特别是像「髪」等身体部位在主动句中处于ヲ格,其被动句不能翻译成「私の髪は切られた」。
1.汉:我的头发被妈妈剪了。
误:私の髪は母に切られました。
正:私は髪を母に切られました。
2.汉:我的钱包被偷了。
误:私の财布はすられました。
正:私は财布をすられました。
3.汉:女朋友的来信被姐姐看了。
误:ガールフレンドの手纸は姉に见られた。
正:姉にガールフレンドの手纸を见られた。
(三)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的动词由自动词构成,是主语以外的某人的自发动作,但这个动作的发生却间接地对主语造成不好的影响。日语常常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主语间接受到打扰、或影响,整个句子内在的含有“由于别人而使得主语不能或没能 ”的意思。而在汉语语法中没有由自动词构成的被动表达,就像下面的例句,汉语不能说成“被孩子哭了;被朋友来了;被父母死了”,我们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此类被动句,更很少恰当地运用。
1.汉:昨天,孩子哭了一整晚,铃木先生没办法睡觉。
误:昨日、一晩中子供が泣いて、铃木さんは寝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正:昨日、铃木さんは一晩中子供に泣かれて、寝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2.汉:(想出门的时候)朋友来了,没能出去。
误:友达が来て、外出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正:友达に来られて、外出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3.汉: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母,生活很艰难。
误:彼は幼い时、両亲が亡くなって、生活が大変苦しかった。
正:彼は幼い时、両亲に亡くなられて、生活が大変苦しかった。
(四)汉语虽然是被字句,但并不能译为被动句的情况
汉语被字句一般都可以对应译成日语被动句,但也有少数例外,当句子中的含有逗、惹、弄等动词并搭配情感变化动词使用时,不能直接译成日语被动句,日语中没有表达此意的及物动词,如要表达,只能使用使役态。汉语母语学生往往一见到“被”字就按照普通的被动句类推,造成误用。
1. 汉:部长被他惹火了。
误:部长は彼に怒られました。
正:彼は部长を怒らせました。
2.汉:小宝宝被我逗笑了。
误:赤ちゃんは私に笑われました。
正:私は赤ちゃんを笑わせました。
3.汉:妹妹被哥哥弄哭了。
误:妹は兄に泣かれました。
正:兄は妹を泣かせました。
(五)「わたし」做主语的被动句
当受事一方为“我”或“我方的人”时,日语一般倾向于以“我”或“我方的人”为叙述中心,因而选择“我被 ”的形式,而汉语更多的使用主动句,因此,学生在汉译日时往往想不起使用被动句。安藤(2001)也指出,和主动句相比,当受事一方为“我”
或“我方的人”时,译成被动句要自然得多。
1. 汉:男朋友向我求婚了。
误:ボーイフレンドは私に结婚を申し込みました。
正:私はボーイフレンドに结婚を申し込まれました。
2.汉:朋友鼓励我好好干。
误:友达は私を顽张れと励ました。
正:私は友达に顽张れと励まされました。
二、避免误用要从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开始
通过以上大量误用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日语和汉语的被动句有大量的不对应现象,为了避免照搬母语的表达习惯,盲目使用或忽略使用日语被动表达。我们要学会挖掘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民族意识、语言心理等诸多因素,理解并养成正确的日语表达习惯。
不同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生活经验,使中日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世界,用各自的母语表达事物、语言和文化,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汉语和日语的表达习惯有很大差异。中日被动句表达方式的不同,就是这种差异的一个具体表现。下面我们就从民族意识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分析日语被动句的特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之情,相信“自然本位”,认为自然是事物的决定因素。与此相对,中国人更注重人的主观因素,认为“人定胜天”,要不断的战胜自然,人是事物的决定因素。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中来,汉语被动表达的使用量远远小于日语,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往往从发出动作的施动者一方的立场出发,而日本人更多的是从受动者或旁观者的立场出发。前面列举的误用例中就有很多是汉语用主动表达,日语却要使用被动表达的。再例如「家族でハイキングに行ったんですが、途中で雨に降られましてね」,翻译成汉语“一家人去郊游,结果半路上淋了雨”,并没有使用被字句,也完全讲的通。
另外,有先行研究表明,日语的语言心理更重视“有情性”和“无情性”的区分,这在前面1、2部分的误用例中有很好的体现。比起“有情性”和“无情性”,汉语更注重具体的客观的受事者本身,例如“我的钱包被偷了”,日语译成「私は财布をすられました」,认为受事者不应该是无情性的「财布」,而应该是它的所有者,有情性的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母语学生在学习日语被动句时出现误用的原因,并不是对被动句本身的构造掌握不够,而是没有真正理解日语的被动句的表达习惯和特点,对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和思维方式缺乏认知。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更要学习语言习惯,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改掉硬套汉语表达方式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日常语法教学中也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帆.日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不对应现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6): 119-125.
[2]王忻.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新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50-353.
[3]余弦.日语被动句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71-75.
[4]森田良行.日本语文法の発想[M].ひつじ书房,200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