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用学与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语用学是 “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这两门学科的交集产生了运用语言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研究: 如王冬梅 (2009) 利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了 《傲慢与偏见》 中班纳特夫妇的会话;林茵茵 (2009) 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 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分析了小说 《爱玛》 中的对话;李瑾程 (2010) 利用礼貌原则分析了 《红楼梦》 中王熙凤的语言;陈慧和尹铁超 (2012) 利用关联理论剖析了 《傲慢与偏见》 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用学与文学的关系如此紧密, 胡壮麟教授指出: “语用学是语言学用来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一个有力武器”.
在前人的研究中, 文学作品多以小说等名着的形式出现, 较少有学者涉猎语用学理论与影视文学作品结合的研究。 影视文学是以影视为载体的语言艺术, 影视文学的第一要素是影视语言。 影视文学是一种后起的文学样式, 没有小说和诗歌那样漫长的发展历史, 但随着电影和电视在社会中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在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而利用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影视文学作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视语言出自角色之口, 是解读人物性格的基石,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话语及其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影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析出。 本文试以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影片 《蒙娜丽莎的微笑》 中若干台词, 揭示主角凯瑟琳的性格。 此片以美国女权运动为背景, 讲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卫斯理女校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 艺术史教师凯瑟琳毕业于风气开放的伯克利大学, 希望在梦想中的女校 “作出改变”, 她向传统的教育制度和保守的思想观念宣战, 虽困难重重, 但她执着敢为、 睿智亲和, 与学生间的友谊日渐深厚。 最终学生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她对学校保守势力的冥顽不灵失望至极, 毅然辞职离校。
二、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 (speech acts) 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 其基本主张为 “说话就是做事” (to say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 (J. Austin) 首先提出了施为句和言语行为三分说的理论。施为句 (performatives) 是指具有行事能力的语句, 如允诺、 道歉、 感谢、 祝贺等。 根据有无施为动词(perform word), 施为句分为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 前者用施为动词和陈述、 祈使、 疑问三种句型直接表明言有所为;后者用一个言语行为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 听话人可推理得出说话人真正的施为用意, 理解时需依靠语境。 奥斯汀将一个人说话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分为三种: 言之发 (以言指事, lo-cutionary act)、 示言外之力 (以言行事, illocutionary act) 和收言后之果 (以言成事, perlocutionary act)。以言指事是发声行为, 包括语句的发音、 词汇、 语法等; 以言行事是施为行为, 涉及说话人的意图; 以言成事指话语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 言语行为的三部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若以 X、 Y、 Z 分别代表这三种行为, 三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By saying X and doing Y, I did Z. (毛利可信, 转引自何自然1988) 如说话人说 I′ll pay for it, 带入公式就是 By saying “I will pay for it” and (thus) making a promise,I reassure you.
美国哲学家塞尔 (J. Searle) 在奥斯汀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认为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 是一种间接施为句. 说话人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 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间接表达用意。 听话人有时仅对语句中约定俗成的表达作出一般推断就可以得出间接言语行为, 即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更多的时候则需要靠与说话人共有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才能推断出间接言语行为, 即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何自然教授 (1988) 把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归为四种: 第一, 以逻辑-语义表现, 如祈使句表示 “命令”; 第二, 以句法结构表现,如疑问句 Could you open the door?是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表示 “请求”; 第三, 以语境表现, 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需要交际双方的语言和语境共识才能实施; 第四, 以感情意义表现, 说话人的感情色彩能使听话人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三、言语行为理论观照下的凯瑟琳性格分析
影片一开头贝蒂的社论中就对凯瑟琳选择卫斯理的动机为 “作出改变”, 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随着剧情的深入, 凯瑟琳丰富的性格也逐渐明朗起来, 除了她所作出的行为和他人的评价外, 她本人的语言最能够表现其性格特征。
(一) 挑战传统的凯瑟琳
①Katherine: Right family, right school, right art, right way of thinking.
(凯瑟琳:优秀的家庭,优秀的学校,正确的艺术,正确的思维方式.)
卫斯理校医因提倡性解放被开除, 凯瑟琳与同事比尔谈及对此事的感受。 比尔说凯瑟琳思想前卫,凯瑟琳却提到目前学校的状况: 秀的家庭, 优秀的学校, 正确的艺术, 正确的思维方式。 此省略句结构表现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从表面上看是对目前学校的状况, 几个 “right” 连用起强调的作用, 言外之力是 “反对” 和 “气愤”, 这些所谓的 “正确” 在她眼中都是 “错误”, 无奈的事实却映射出说话者 “作出改变” 的希望。 言后之果是比尔提醒她不要费力挑战传统, 校医事件背后的保守势力很强大。 话不投机, 凯瑟琳欲拂袖而去。 从此例可见凯瑟琳的决心, 她认为虽然家庭出生无法改变, 但学校风气、 艺术理解能力、 思维方式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第一堂课上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凯瑟琳不寒而栗, 第二节课她给学生展示了苏亭的作品 《尸体》, 学生低头翻书却找不到答案。 此句通过逻辑-语义表现言语行为, 祈使句表示 “命令” 和 “建议”, 学生应打开心扉接受新思想。 对于天资聪颖的学生, 学校不鼓励其思想的独立自由, 却仅教授相夫教子之术。 凯瑟琳的 “作出改变” 计划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解放思想, 言后之力就是学生开始学着独立思考问题的答案,寻找书上没有的答案。
②Katherine: Let us try to open our minds to a new idea.
(凯瑟琳:让我们打开心胸接受新的想法.)
③Katherine: Bruegel was a storyteller. Find the stories. Break them down into smaller pieces.
You might actually enjoy it.
(凯瑟琳:布鲁格尔会说故事,找出故事,把它们分解透析.你可能会很喜欢的.)
例③也可看出学生的思想禁锢相当严重: 全班最优秀的学生琼也去抄别人评论, 可以推断她以前获得全A 的课程也缺乏己见。 此例中第二、 三两句是祈使句, 通过逻辑-语义表现言语行为, 言外之力是 “命令” 和 “要求”, 凯瑟琳要求琼通过读 Bruegel 的书, 独立思考, 用心灵去感知艺术。 言后之果是理性聪明的琼听从老师的忠告, 自己又写了一份评论。 学生的个体改变是群体改变的缩影, 后来在凯瑟琳的影响下, 学生的思想都得到了解放, 这从毕业前每个学生画出了心中的 《向日葵》 送给凯瑟琳留恋得到佐证。
(二) 勇敢坚毅的凯瑟琳
④Betty: If you fail me, there will be consequences. A (贝蒂:你敢让我挂科就要小心后果.)
Katherine: Are you threatening me? B (凯瑟琳:你这是在威胁我?)
Betty: I′m educating you. C (贝蒂: 我是在教育你。)
Katherine: That′s my job. D (凯瑟琳: 那是我的工作。)
凯瑟琳批评贝蒂婚后缺课太多, 贝蒂对凯瑟琳反传统的批评极为不满。 此例中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依靠语境来理解。 当时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上流社会的贤妻良母, 教师对已婚学生的缺课持默许态度。 贝蒂是校报撰稿人, 她的母亲是卫斯理校友会成员, 对教职员工的聘用考核有发言权, 特殊身份使她敢于挑衅教师。 B 句通过逻辑-语义表现 “疑问” 的言语行为。 贝蒂不遵循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在 C 句中用陈述句表达了 “肯定”、 “计划”、 “挑衅” 的意图。 陈述句 D 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句, 交际双方都了解 “educate” 的词义和对象, 凯瑟琳既 “承接” 贝蒂对 “教育” 一词的使用, “强调” 她的教师职责, 又 “重申” 了对贝蒂的批评。 言后之果是贝蒂在校报上发表攻击凯瑟琳 “向神圣的婚姻宣战” 的文章, 制造不利舆论。 此例展示了凯瑟琳明知后果却仍接受挑战的勇敢和顽强, 正是她这种对旧传统的不屈不挠折服了她的学生, 包括贝蒂本人后来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⑤President Carr: Well, we can all use a little support. A (卡尔校长:好吧,我可以帮助你.)
Katherine: Oh, like Amanda Armstrong? B (凯瑟琳:就像你对阿曼达所作的?)
凯瑟琳激动地表达了对学生的期待和传统教育羁绊学生发展的事实, 校长试图以女性的受教育权说服她改变看法。 B 句通过句法结构表现间接言语行为, 缩略问句表示 “否定”、 “反对”、 “不赞同” 的言外之力, 交际双方的语境共识是校医事件, 言后之果是校长微怒地重申学校对校医事件的立场。 凯瑟琳明知校医反传统的做法一直挑动着校方保守势力的神经, 但她仍无所畏惧提及此事, 直面校长的怒火,即使职位不保也在所不惜。 她的这份勇气和力量体现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她的勇敢坚毅正是来自于对学生的爱。
(三) 诚挚友爱的凯瑟琳
⑥Katherine: You can do both.(凯瑟琳:你可以两种兼顾.)
凯瑟琳发现琼的档案上提到她参加了法律预科, 问她毕业后想上哪所法学院, 而琼却仍把结婚作为将来的唯一计划。 这个陈述句形式的间接言语行为言外之力是 “建议”、 “忠告”, 凯瑟琳建议琼可同时兼顾家庭和学业, 言后之果是琼按照老师的指示向耶鲁法学院提出了申请, 申请被接受。 可见凯瑟琳关心学生的成长, 希望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⑦Congratulations. Be happy.(凯瑟琳:祝贺你.要幸福.)
当凯瑟琳得知琼为了追随去宾夕法尼亚读研究生的男友汤米而放弃了自己上耶鲁法学院的机会, 急忙为她查找汤米学校附近的法学院招生信息, 兴冲冲地到琼家连珠炮似的劝她回心转意。 可琼却拒绝了凯瑟琳的好意, 反而给凯瑟琳上了一课: 一个人认为正确的选择在另一个人眼中不一定正确, 后者学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才是正确选择, 而家庭是她的正确选择。 此例第一句是表达类的规约性言语行为,意图为 “认同”、 “祝贺”, 第二句祈使句是通过逻辑-语义表现言语行为, 意图是 “祝愿”, 既反映出凯瑟琳祝贺琼的婚事, 又暗示她尊重琼的选择, 并为琼能按照她的教导摆脱思想束缚、 独立抉择而感到高兴。 言外之力是琼欣然释怀, 不再纠结于如何向期盼自己闯出一番事业的老师解释放弃读法律一事。 琼的求学事件虽然以放弃告终, 但此事透露出凯瑟琳对学生的热情和关爱, 以及与琼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
(四) 心思细腻的凯瑟琳
⑧Katherine: I can′t really talk right now. I′ll write you tonight.
(凯瑟琳:我现在没办法说话,我今晚写信给你.)
凯瑟琳在第一堂课上被学生给了个下马威, 她没有博士学位, 毕业的学校也不太出名, 而卫斯理女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强, 想到荆棘的前途凯瑟琳心生恐惧, 向男友保罗打电话倾诉。 可房东南希老师突然出现, 未免恐惧被识破, 只能压抑倾诉之情。 第一句意图是 “停止” 打电话行为, 第二句意图是 “承诺” 和 “计划”, 言后之果是保罗相信凯瑟琳挂电话事出有因, 她将把倾吐方式改为写信, 以免被人知道内心世界。
⑨Katherine: I′m a sucker for war stories in Romance languages.
(凯瑟琳:我爱听罗曼语言叙说的战争故事.)
凯瑟琳对学校的教学传统气愤而懊恼, 事业受挫时感情确意外获得进展, 同事比尔成为了她短暂喘息的港湾。 此陈述句是通过语境表现的非规约性言语行为, 语境是凯瑟琳知道比尔是退伍老兵 (后来发现这是谎言), 会说罗曼语族的意大利语, 她的意图是 “请求”, 即通过陈述自己喜欢听战争故事来请求比尔用意大利语讲一个, 言后之果是比尔接受请求。 此句展示了凯瑟琳作为女人的纤细柔弱, 有着不同于前卫改革者的另一番小女人风情。
⑩Katherine: Why couldn′t you just be honest?
(凯瑟琳:你为何不能诚实点呢?)
凯瑟琳发现比尔杜撰了退役军人身份, 认为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处于受骗者的角色, 对于她这个男女平等主义者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这个语句以否定疑问句的形式表示 “批评”、 “愤怒” 和 “失望” 的言外之力, 言后之果是比尔解释说谎的原因---为了能与配完美的凯瑟琳般配, 同时也借比尔这个不完美的男人之口, 揭示出凯瑟琳的改革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 暗指凯瑟琳的改革措施收效甚微。 可见凯瑟琳是个心思细腻的现代女性, 她的爱情观是男女平等, 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见凯瑟琳多使用隐性施为句表达言外之力, 理解时大多需要依靠语境共识。 句式以陈述句为主, 疑问句、 命令句为辅。 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上大多为逻辑-语义, 其次是句法结构和语境, 没有感情意义的方式。 这除了表明女性语言更为礼貌而合作、 含蓄而婉约的特征, 也暗示了凯瑟琳作为改革者的势单力薄, 在强大的保守势力下只能小心谨慎地险中求进。 言语行为理论剖析了一个女教师挑战传统、 勇敢坚毅、 诚挚友爱、 心思细腻的性格, 语用学理论展现了影视角色性格分析的强大生命力, 语用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举例有限, 但本文所提供的电影赏析新视角可为同类研究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114.
[2]王冬梅。从 Grice 会话含义理论视角试析《傲慢与偏见 》人物性格 -----以王熙凤作为低权势一方时的语言为语料[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22-124.
[3]林茵茵。运用语用学原则分析文学作品的可行性研究 ---以简·奥斯丁的小说 《爱玛 》中的人物对话为例[J].大众文艺 ,2009,(21):51-53.
[4]李瑾程。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J].沈阳大学学报,2010,2(6):35-38.
[5]陈慧,尹铁超。从关联理论剖析《傲慢与偏见》中漫画人物性格特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5):137-139.
[6]胡壮麟。语用学[C]//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
[7]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12.
[8]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33.
[9]Searle, J. Indirect speech acts [C]//In Cole &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Press, 1975,(3): 59-82. (
认知冲突的基本定义及应用意义所谓认知冲突,指的是大学生群体在应用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观念,在和新接受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矛盾冲突。合理利用冲突理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加深入了解应用语言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语言学家运用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式探索二语习得者在已学得母语的条件下学习其他语种的理论方式,总结出了二语习得理论。...
一、引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离不开宣传,而旅游资料在吸引游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迫在眉睫。成功的翻译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也不例外。鉴于英汉语文本具有不同特征,而汉英1...
一安东尼皮姆提出,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目的是寻找翻译史中所体现的共有系统(regimes)。在共有系统中,有些规范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合作可以在高度不平等的团体之间产生,主权国家在没有霸权强加之下也可以进行合理的合作,进而设想出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秩序...
引言互文性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传入中国已有四十多年,一直备受文学、翻译学、语言学等学科的追捧,互文性理论注重研究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显性和隐性的关联,对语篇分析的意义重大。互文性在文本的世界寻找可能存在的互涉性,新的文本对旧...
结语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广告语篇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互文性的手段能够使广告语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能够表现出广告语篇形式的多样性。广告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际行为,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互文现象。我们不仅从文本的形式层面研究广告语篇的...
引言应用语言学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很多人觉得基于交际理论的应用语言学并不具备独立性的特质,仅仅是一些语言学上的理论应用,因而没有实质性的价值。还有观点认为应用语言学只是语言教学上的另一种形式或视角,并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应用语言学...
组块(chunk)是记忆对单个信息单位进行加工,组成的更大的信息单位。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人脑中的节点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构成巨大的网络,知识就储藏在这些连接上,因为人们更容易将组块从心理词库中提取,并以整体形式储存和使用,促进交际。组...
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是通过学校课堂学习第二语言的,而教师在其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动机乃至学习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表扬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