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疆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教育事业都在飞速发展。双语教育在全疆稳步深入推进。新疆的双语教育对于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大环境下,新疆高校双语教学更是走在了前列。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 2006 年,新疆高校除了个别科目外,已基本实现了双语教学,少数民族教师基本上都具备了汉语授课的能力。但随着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双语教育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素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少数民族教师汉语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高校民族教师自身汉语素养的高低也深刻地影响着自身的语言素质、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技巧。现在很多高校的民族教师也都很重视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但往往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自己的听说能力或者说汉语语言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汉语素养就提高了。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知道,民族教师的汉语素养不仅包括汉语语言素养,还包括汉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而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全面素质的组成部分,内涵很丰富。对于高校民族教师而言,其汉文化素养主要是指汉语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因此,汉语语言能力提高了只表明其汉语语言素养有了提高,其汉文化素养并不一定有实质上的提升。而纵观各高校的双语教学,不难发现,双语教学考核的重点依旧是在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准上,对教师汉文化素养往往不做要求,很多教师汉文化素养欠缺,使得合格的双语教师非常缺乏,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已不能适应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少数民族教师不但要提高其汉语语言素养,更要提高其汉文化素养,因为双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脱离文化教学的双语教学培养不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合格双语人才。
本文将着重调查研究南疆高校民族教师汉文化素养的现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 2013 年 9 月对南疆三所高校的少数民族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发放“南疆高校少数民族教师汉文化素养调查问卷”80 份,收回有效问卷 79 份,基本情况参见下表 1: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开展及高校自身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新疆各高等院校不断加强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少数民族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所占的比例也在稳步上升。从调查对象来看,少数民族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了 48%,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从年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分布在 40 岁以下,占到了总人数的 68%,而 40 岁以上的教师则只占到了受访对象的 32%。由此可见,南疆高校的民族教师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反映出越来越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少数民族人才加入到了高校的教师队伍,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力求对南疆高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知识即少数民族教师对汉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客观描述。通过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的统计数据:
选择对汉族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很了解”或者“基本了解”的占大多数,另外仍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对汉族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有些了解”或者“不了解”。由于南疆汉族人口比例低,文化背景迥异于汉文化的南疆高校的民族教师对汉族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并不是完全了解。
“武松打虎”的故事不仅为汉族群众所熟知,就是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也可以说影响广泛。调查反映出南疆高校民族教师对常见汉文名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受访者答错,说明其在汉语言文学知识方面仍有欠缺。
调查结果反映出,即使文化素质较高的高校民族教师,也有高达 58.2%的受访者不明白“汉族送礼时不送闹钟、伞的原因”,这说明部分民族教师对常见的汉族社会的文化现象不了解,对汉民族的民族心理不了解。
京剧是我国的国剧,是影响最广泛的曲艺形式。从调查情况来看,只有 17.72%的受访者正确选择了京剧的形成年代,这反映出民族教师在汉文化艺术素养方面的欠缺。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从2008 年开始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文化也慢慢在少数民族中普及开来。从调查情况来看,受访者对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有 79%的人选择“吃粽子”,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受访者选择“吃月饼”或者“吃饺子”,可见他们将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和其他传统节日文化混淆了。
儒家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来传统社会的主导思想,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传统哲学思想流派,受访者中只有 40.5%的人做出了正确选择,由此可见民族教师对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知之甚少。
对于我国古代医药学名著《本草纲目》的作者,受访者中只有 45.56%的人做出了正确选择,说明民族教师对古代汉民族的传统医药科技了解不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长寿”的动物有有“龟”“鹤”等,部分民族教师混淆了中华文化主要图腾和其他长寿动物。因此受访者中高达 51.89%的人选择了“龙”。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族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文化了解的缺失。
词汇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对汉语新词汇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民族教师对日益发展的汉文化的跟进程度。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提高南疆高校民族教师汉文化素养的对策
新疆双语教育不能仅以“提高汉语水平”作为其目标,还应将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观作为双语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民族团结统一、共同繁荣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战略高度,重视汉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将优秀的汉文化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才能强化新疆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对国家的认同。
因此,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是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双语教育的快速和有效发展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有双文化的知识、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要成为各高校开展教育实践的共同任务。少数民族教师文化素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师德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良好养成,对教师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确立,对合格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族教师队伍,必须不断提高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提高民族教师文化素养的工作。
1. 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强化多元文化观教育,把加强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作为南疆高校文化素质建设的重要任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重大战略选择。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吸收各种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多元、融合、开放的现代文化,新疆高校更应以自治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契机,统筹安排,把提高南疆高校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提升到加强文化认同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
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不同文化背景及各民族、群体的历史与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看待社会的诸多问题,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观的教师,才可能发展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课程。
2. 把提高南疆高校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纳入到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中 ,培养民族教师的汉文化自觉
现在在对高校民族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时,主要是考虑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汉语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汉语水平提高培训等。这些培训往往忽视了对民族教师汉文化知识的培训,忽视了民族教师汉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在今后此类培训和继续教育中要重视对民族教师汉文化素养的培养。此外,要培养少数民族教师的汉文化自觉,培养少数民族教师成为汉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热爱、熟悉和研究汉文化,自觉地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传播汉文化。
3. 完善考核机制,把教师的人文素养融入考核体系中
在对民族教师年度考核、优秀教师评选、岗位聘任等各项考核中,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把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纳入到考核当中。通过一些硬性规定来促使民族教师提高汉文化素养。对上课效果好,能把科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结合起来,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积极给与支持鼓励。而对自身汉文化素质不高、照本宣科的个别教师逐步实行淘汰。
4. 把好师资入口关
近几年,南疆高校招生规模,招生专业都在扩展,对师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每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为数不少,但部分青年教师汉文化素养缺乏。因此,有必要在招聘新教师时考察一下应聘者的汉文化素养,把应聘者的汉文化素养作为一个考察指标,对于缺乏基本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民族教师不予聘用,严把入口关。
5. 编制双语教材时融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为了提高民族教师的汉文化素养,在编制双语教材时应融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在语文、历史、音乐等课程内容中融入汉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还可开设有关汉文化的专门课程,比如有关汉族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及现状的课程。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汉文化素养,也同样能提高授课教师的汉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是链接我国个民族的纽带,而汉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从调查结果来看,南疆高校少数民族教师对汉文化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其汉文化素养还亟待提高。教育工作者要使学生学会与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吸取其中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学会文化上的承续嫁接,必须从自我做起。作为南疆高校的民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汉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汉文化素养,切实提高双语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曦,朱勋春,隆莉.提高高校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5).
[2] 蔡文伯,杜芳.冲突与整合:对新疆双语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 特古斯.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少数民族教师素质的重建[J].民族教育研究,2007,(5).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各国人民对外语的需求迅速增长。在全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学已经普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当今社会,外语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
学习第二语言不易,因为它需要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训练.对于大多数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的词汇、语法、句式是一门完全不同于他们母语系统的语言.学生在学习汉语初期,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难点,语言思维的转换也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汉语教师为如何提高学生...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
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对汉语本体知识的运用.通常人们重视的是现代汉语知识,殊不知,古代汉语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本人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古代汉语知识例证,谈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的具体表现和注意事项.一、运用古代...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教学的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翻译教学本身正面临很多问题,亟须找出能解决翻译教学问题的办法和出路。本文作者找到了辩论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办法,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证明其实践性和可行性,从而真正解决...
1引言文献是知识的载体,总结归纳具体的学科知识。学术期刊文献是科研或学术工作者对知识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结与归纳。文献综述作为有效的文献梳理方式一直是学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描述一门学科的发展变化过程时尤其重要。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的出现就是...
一、教学法外语教学法(FLT)是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和指导外语教学的实践应用学科。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通过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因为外语教学法的第一所学校(翻译法)是在第18世纪末产生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本多元化的开发海外华人和华人社区通过自己的母语汉语及其书面形式中文,表现出巨大的远超出其他族裔的文化凝聚力。然而,与此形成强烈而有趣对比的是,华裔儿童普遍厌恶学习中文。《纽约时报》中文网2013年7月23日有篇署名南桥的文章《为...
1.引言近年来,有关双语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都显示了双语学习对认知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Ransdelletal.2001;Bialystoketal.2006)。DeHouweretal.(2013)认为多样化的语言输入能增进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而丰富的词汇量对于流畅的功能性的...
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是通过学校课堂学习第二语言的,而教师在其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动机乃至学习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表扬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