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近年来,有关双语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都显示了双语学习对认知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Ransdell et al.2001;Bialystok et al.2006)。
De Houwer et al.(2013)认为多样化的语言输入能增进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而丰富的词汇量对于流畅的功能性的交流至关重要。双语儿童的词汇发展水平不仅与口语能力密切相关,他们的词汇能力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的阅读水平、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的发展(Forget-Dubois et al.2009)。儿童在学校中需要给越来越多的词汇下定义、运用单词完成各类口头和笔头作业,这些任务都要求儿童具备深厚的词汇知识,如词汇范畴、词汇功能、语法分类、词形转换以及词语所使用的社会-语言背景知识等。因此,双语儿童词汇范畴研究可以帮助修正和完善主要基于成人数据建立的双语语言产出和词汇-语义表现模型(Sheng et al.2013)。
目前的双语研究很多以西班牙语-英语、法语-英语等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Hernandez et al.2001;Chen et al.2011;Sheng et al.2013),有的专注于考察词根、词形等词汇知识的发展(Carlo et al.2004;Chen et al.2011),有的侧重于听词指认图片的研究(Costa &Santesteban 2004)。针对汉语-英语双语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针对汉英儿童词汇范畴的研究目前仅有Sheng et al.(2006)对5-8岁汉英双语儿童词汇重复联想的研究。
范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Rosch et al.(1976)将范畴划分为三个层次:上位层次范畴(即概念上内涵最抽象和广义的层次:如家具、动物)、基本层次范畴(即概念上内涵最显著的层次:如椅子、狗)和下位层次范畴(即概念上内涵最狭窄和具体的层次:如躺椅、牧羊犬)。在早期词汇发展中,儿童也通过范畴能力习得和扩充词汇。透过范畴划分,儿童开始学习对不同事物 进行分类并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曾涛、邹晚珍2012)。VanHelden-Lankhaar(2001)相信初步掌握和后续不断接触基本层次范畴和上位层次范畴对儿童词汇发展十分重要。范畴理论的原型理论认为范畴划分通常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儿童早期占主导的是基本和下位词汇(Rosch et al.1976);而范畴理论中非范畴化理论则认为范畴划分同时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儿童也可能较早习得某些较为熟悉的上位层次范畴(Hopper &Thompson 1984)。
曾涛、邹晚珍(2012)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指出: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曾涛、邹晚珍的研究为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Sheng et al.(2006)对5-8岁汉英双语儿童及英语单语儿童词汇重复联想的对比研究表明:汉英双语儿童汉英名词联想相比动词联想呈现出更多相似性,证明名词相比关系词,其意义在跨语言间具有更大的一致性;汉英双语儿童与英语单语儿童词汇重复联想任务结果总体接近,证明语义纵聚合组织是一个不受第二语言影响、相对稳定的发展现象;汉英双语儿童相比英语单语儿童词汇重复联想优势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双语之外的因素如汉语接触量不够所致。
此外,在儿童早期词汇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有重要影响。儿童早期词汇发展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及父母亲的语言水平密切相关(Forget-Dubois et al.2009;Palermo et al.2013)。家庭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词汇发展水平往往优于后出生的孩子,因为他们相比后出生的儿童有更多与成人单独交流的机会(Hoff-Ginsberg 1998)。这也意味着儿童语言接触量对词汇发展有重要影响。Sheng et al.(2013)通过词汇重复联想任务检验了年龄和语言经验对60名7-9岁西班牙-英语双语儿童在词汇语义发展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年龄,使用某一特定语言的经验在儿童语义发展方面影响更大。
那么,相比西班牙-英语双语儿童,汉英双语儿童在词汇语义范畴发展过程中年龄和经验有何影响?汉英双语儿童词汇范畴层级发展是否与汉语单语儿童有较大相似性?其上位词汇范畴发展是否也落后于基本层次词汇的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美国华裔4-7岁学龄段汉英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两项任务,考察:
1)年龄和语言经验在汉英双语儿童词汇语义范畴发展方面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词汇范畴发展是否呈现显著年龄差异?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或独生子女词汇能力是否优于后出生的孩子?上位词汇与同级并列词汇范畴是否存在明显的汉英发展差异?
2)这一年龄段儿童词汇范畴层级发展的特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汉英双语儿童的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能力哪一项更具优势?双语儿童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任务中准确率最高和最低的词汇组有何特点?汉语和英语词汇范畴的发展是否呈现正相关?
2.方法
2.1 受试我们于2012-201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招募志愿者参加双语测试,受试的筛选要求为:华裔第二代移民,年龄在4-7岁之间,在美国生活至少一年半以上,具有汉英双语交流的能力,无语言障碍或语言发育迟缓。
目前共完成对奥斯汀市各区48名华裔儿童的汉(普通话)英双语测试。
48名儿童平均年龄为72.7个月,男女性别各占一半 ;90%在美国出生长大,8%在4岁之前来美国生活,2%(1人)来美国虽只有半年,但之前在新加坡生活了三年。
48名受试儿童中,64%有一个兄弟姐妹,12%有两个及以上的兄弟姐妹,24%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和第一个出生的儿童共有28人(占58%,简称为头胎儿童),家庭中后出生的孩子共有20人(占42%,简称为非头胎儿童)。父母均为第一代华裔移民,均具有汉英双语交流能力,父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20.5年,母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9.1年。父亲中66.7%为工程师,20.8%为研究人员和教授;母亲中有37.5%为全职家庭主妇,其他为会计、工程师、语言治疗师、公司管理人员等。数据显示,受试儿童均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对孩子汉语词汇水平评分平均为3.48分(5分为最高分,表示汉语词汇量很大),对孩子英语词汇水平评分平均为3.86分(评分标准与汉语相同)。儿童当前汉语平均输入输出在语言总输入输出中占40%,英语平均输入输出在语言总输入输出中占60%。
2.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共分三部分:问卷调查及访谈、汉语测试和英语测试。
问卷调查参照了Sheng et al.(2006)的访谈量表,内容包括:1)受试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地、到达美国日期、目前所在年级、在兄弟姐妹中的排序、在学校接受英语和汉语学习的时间);2)父母双方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所持方言、到达美国日期、英文能力;父母对受试儿童汉英双语词汇、句子长度、语法、理解的分项评分);3)访谈孩子当前一周七天每日以小时为单位汉英双语输入输出所占时间、沟通对象及活动规律等,由此计算每种语言的输入输出比例。
汉语测试和英语测试由德克萨斯大学中受过专门培训的测试者进行,汉英语言测试时间均约为1.5小时,涉及词汇、句子和语法各个方面,汉语和英语各有9项任务,题量存在语种差别。测试选择在放学后或周末,在受试家中或家附近的公共图书馆等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以尽量减少干扰和提供受试自然熟悉的测试环境。父母亲或监护人签署同意测试授权书后,测试者进行测试,并将受试的回答进行笔录。测试全过程均被录音,用于检查笔录的准确性。
涉及儿童词汇范畴发展的测试任务共有两大项:词汇上位范畴联想(Category Association)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Contrast Association)。由于与其他词类相比,普通名词往往在早期儿童词汇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且更能表现一个完整的感知功能形态,因此,范畴层次词汇的考察通常限制在普通名词中(曾涛、邹晚珍2012)。鉴于此,本次研究测试的量表参照Van Helden-Lankhaar(2001)荷兰语儿童词汇联想测试量表中所列的词汇,结合受试儿童的年龄及生活环境特征,共选出2组各24个常用普通名词词汇作为上位范畴联想和同级对比联想的测试题。
汉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测试:测试者先给受试两个示范,如:“猫是一种____(示范答案:动物或宠物)”;“生菜是一种____(示范答案:蔬菜)”。在示范过程中测试者强调此任务的要求是说出不同东西所属的类别,并且对孩子给出的非上位范畴的答案进行纠正。在确认孩子明白该任务的要求后开始测试,中间不再给予任何提示。共测试24个常用生活词汇的上位范畴联想归类,包括手、牛仔裤、蜡笔、碟子、钥匙、果汁、黄瓜、草莓、苍蝇、钢琴、裙子、饼干、苹果、老师、锤子、毛毛虫、桌子、葡萄、圆形、凉鞋、计算机、牛肉、紫色、睡衣。英语测试词汇与测试形式均与汉语测试对应。
汉语词汇同级对比联想测试:测试者先给受试两个示范,如:“狗不是(示范答案:猫或别的动物)”;“菠菜不是 (示范答案:芹菜或其他蔬菜)”。
在示范过程中测试者强调孩子应尽量以同类别的东西回答提问。例如如果孩子回答说“狗不是墙”,测试者则说“狗确实不是墙。但是我有一个更好的答案———狗不是猫。我的答案更好,是因为狗和猫都是动物,但是它们是不同的动物。请你跟我一起说狗不是猫”。在确认孩子明白该任务的要求后开始测试,中间不再给任何提示。共测试24个常用生活词汇的同级对比联想,包括:脚、短裤、铅笔、碗、梳子、水、南瓜、蓝莓、蚊子、小提琴、外套、面条、芒果、医生、斧子/斧头、瓢虫、椅子、橙子、三角形、球鞋、电视机、猪肉、绿色、毛衣。英语测试词汇与测试形式均与汉语测试对应。
2.3 编码
词汇上位范畴联想测试数据编码分为五大类(因研究主要考察1、2类结果,故略叙其他项):1)上位范畴(共4类)上位范畴,如:蓝色是一种颜色,Purple is a kind of color;邻近上位范畴,如:面条是一种水果,A grape is a kind of vegetable;广义上位范畴,如:面条是一种吃的,英语未出现此类答案;定义,如:钥匙是一种打开门的东西,Pajamas are a kind of what you wear;2)并列范畴(共2类)同范畴并列,如:手是一种胳膊,Jeans are a kind of shirt;邻近范畴并列,如:南瓜是一种橙子,Beef is a kind of watermelon;3)主题相关(共1类)4)语码转换(共2类)5)其他(共7类)词汇同级对比联想测试数据编码分为五大类:1)上位范畴(共2类)上位范畴,如:毛衣不是衣服,A mango is not a fruit;邻近上位范畴,如:芒果不是蔬菜,An orange is not a vegetable;2)并列范畴 (共2类)同范畴并列,如:铅笔不是蜡笔,A spoon is not a fork;邻近范畴并列,如:南瓜不是桔子,A foot is not a pants;3)主题相关(共1类)4)语码转换 (共1类)5)其他 (共6类)编码由两个及以上编码人员共同进行,以保持编码的准确性、公正性和一致性。所有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TATISTICA 7.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不同年龄段比较
48名受试儿童中,因4岁儿童只有4名,7岁儿童只有6名,无法进行有效统计分析,而6岁是儿童普遍进入小学,开始较为正规学习的阶段,所以我们将48名儿童分为4-5岁和6-7岁年龄组,其中有20名属于4-5岁年龄组,28名属于6-7岁年龄组。表1显示两组儿童母亲受教育年限相当,父母对孩子的汉语综合评分无显著差异,但6-7岁组儿童使用英语的比例和获得的英语综合评分显著高于4-5岁组。
4项任务中,除汉语上位范畴联想任务没有显著年龄段差异之外,其余3项任务6-7岁年龄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4-5岁年龄组。
【表1】
3.2 出生顺序比较
48名儿童中,有28名为头胎出生,20名为非头胎出生。表2显示头胎儿童与非头胎儿童年龄相似,母亲教育程度相当,父母亲对孩子英文程度的评分相近。此外,这两组儿童的语言输入输出平均值亦无显著差异。头胎儿童在如下三方面显著优于非头胎儿童:父母亲对孩子的汉语程度评分、汉语上位范畴联想以及汉语同级对比联想。这两组儿童在英语上位范畴联想和英语同级对比联想这两项任务的正确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头胎年龄组与非头胎年龄组SES相近,英语程度相当,但汉语程度头胎儿童组的优势明显。
【表2】
3.3 语言及任务比较
在分析数据时,针对词汇上位范畴联想任务,我们将如下四种类型的答案视为正确答案:上位范畴、邻近上位范畴、广义上位范畴、定义。这四种答案均体现出孩子对该项任务的指令有正确理解。针对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任务,我们将同范畴并列和邻近范畴并列两种类型的答案视为正确答案。这两种答案体现出对并列范畴的理解,因此优于其他类型的答案。
4项任务中,英语上位范畴联想(M=0.58,SD=0.20)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汉语上位范畴联想(M=0.48,SD=0.23)(t=2.63,df=47,p=.01);英语同级对比联想(M=0.67,SD=0.20)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汉语同级对比联想(M=0.55,SD=0.21)(t=3.56,df=47,p<.01);汉语同级对比联想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汉语上位范畴联想的正确率(t=2.50,df=47,p=.02);英语同级对比联想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英语上位范畴联想的正确率(t=2.48,df=47,p=.02)。
【图1】
3.4 正确率最高与最低词汇组比较
【表3】
汉英上位范畴联想(共包含上位范畴、邻近上位范畴、广义上位范畴和定义四项)准确率最高的词汇组集中在颜色、衣服、水果上,有79%到92%的儿童能够准确答出这三个上位词;而准确率最低的词汇组为钥匙、手、计算机、crayon、key、table,仅有4%到13%的儿童能答出它们的上位词。此外,因为词汇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我们还关注了词汇上位范畴联想任务的个体准确率最高及最低值:汉语分别为100%、4%;英语为83%、13%。
【表4】
汉英同级对比联想(共包含同范畴并列和邻近范畴并列两项)准确率最高的词汇组集中在衣服、文具、颜色、身体部位上,有81%到92%的儿童能够准确回答出跟这几个范畴内的词并列的词汇;准确率最低的词汇组为斧子、梳子、大衣、pork、pumpkin、axe,仅有17%到40%的孩子答出了它们的并列词。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个体准确率最高值在汉语和英语中均为96%;个体准确率最低值在汉语和英语中均为17%。
3.5 汉英词汇联想测试准确率相关性分析
汉语与英语上位范畴联想任务回答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r=0.43,n=48,r2=0.18,p<.01。汉语与英语同级对比联想任务回答正确率也呈显著正相关,r=0.44,n=48,r2=0.20,p<.01.
4.讨论
研究双语儿童词汇语义范畴知识可区分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是一般发展因素(如年龄/认知成熟度、学校教育、阅读能力的掌握),还是特殊语言因素(如特定语言能力、特定语言的接触量等)。如是一般因素影响,则双语儿童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范畴应体现为平衡发展;如是特殊因素影响,则双语儿童两种语言间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Sheng et al.2006)。上文3.1、3.2统计了年龄和语言经验两个因素对儿童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影响,而3.3、3.4、3.5统计了儿童词汇范畴层级的特征,部分数据适用于两个不同侧重目标的分析。下面将逐一讨论。
4.1 年龄和语言经验的影响
4.1.1年龄组差异对词汇范畴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4-5岁年龄组和6-7岁年龄组在汉英词汇同级对比联想和英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测试3项任务中差异显著,而汉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任务差异不明显。词汇知识是不断积累、渐进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接触的词汇知识也不断增多(Hart &Risley 1995)。
Nelson &Nelson(1990)针对5岁和8岁单语儿童词汇的研究和Pea et al.(2002)针对5岁(5;1)和6岁(6;5)西-英双语儿童词汇的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词汇分类较多依赖经验和事件,而8岁儿童开始发展类别和范畴的概念,更多依赖词汇之间的关系对词汇归类,6岁儿童介于两者之间,从较多依据经验和事件划分词类转向开始依据关系划分词类。在词汇范畴调查中,4-5岁组儿童正处于学前班阶段,而6-7岁组儿童已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开始大量接触英语词汇。Collins et al.(2012)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发展取决于儿童环境中语言支持和语言接触的水平,刚入学的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因此,6-7岁年龄组在任务测试中体现的显著优势除了一般因素———年龄增长的影响,也符合特殊因素———语言接触使用量迅速增长促进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规律。此外,6-7岁组汉语上位范畴联想的正确率虽然较4-5岁组高出10%,但这一差异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差异。这说明上位词汇的掌握,尤其是双语儿童对较少使用的语言中的上位词汇的掌握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原因一是因为上位范畴概念相对同级范畴较难掌握,二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学校较少使用汉语,而英语上位范畴词汇,如列举水果、蔬菜、身体部位、动物、交通工具等,往往在课堂中被频繁讨论。
4.1.2兄弟姐妹中排序差异对词汇范畴的影响表2说明48个受试儿童中,头胎儿童组在汉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两个测试中均明显优于非头胎儿童组,这与父母给他们的汉语评分相一致(汉语评分呈现两组间显著差异)。头胎儿童组与非头胎儿童组在英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两个测试中无显著差异,也与父母给他们的英语评分相一致(英语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头胎儿童组汉语词汇范畴明显优于非头胎儿童组,原因在于作为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或独生子女,他们相对而言有更多与父母或其他成人单独交流的机会。较多接触和使用家庭中的第一语言———汉语,使得他们汉语水平明显优于后出生的弟弟妹妹。而英语测试结果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也证实了Bridges &Hoff(2014)的研究: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家庭中,哥哥姐姐更多地使用英语与弟弟妹妹交流,哥哥姐姐同时还会促使母亲更多地用英语和弟弟妹妹交流,所以,有哥哥或姐姐的双语儿童英语水平往往发展迅速,与哥哥姐姐或别的独生子女差别不明显。这证明汉语和英语的接触量明显地影响儿童词汇语义范畴的发展。
4.2 词汇语义层级特征
4.2.1汉英双语儿童的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能力比较对48名华裔儿童汉英双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两项控制实验任务结果(如图1)显示:他们的英语词汇范畴综合能力显著优于汉语词汇范畴综合能力;而同一语言内,词汇同级对比联想能力优于词汇上位范畴联想能力(英语相差9%,汉语相差7%);英语词汇同级对比联想能力在4个分项测试中优势最为明显,这些充分证明了英语接触量的影响:英语接触量大,英语词汇语义范畴也相应发展更快。
由于词汇上位范畴联想主要考察儿童上位词汇范畴概念,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着重考察儿童同级词汇范畴概念,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美国华裔儿童对同级并列关系的掌握优于对上位范畴关系的掌握。此外,同级并列联想着重考察孩子表达较为具体的基本及下位层次词汇的能力,而上位范畴联想着重考察孩子表达较为抽象的上位词汇的能力,儿童在本实验中的表现也为Rosch et al.(1976)和曾涛、邹晚珍(2012)的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不论是汉语单语儿童还是汉英双语儿童,儿童早期词汇中占主导的均是基本和下位词汇,更多体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范畴化认知结构。而汉英双语儿童汉语上位范畴联想的准确率(48%)和英语上位范畴联想的准确率(55%)均在50%左右,表明汉英双语儿童在4-7岁期间,上位层次范畴也在逐步稳定形成中,这一结果同时也支持了Hopper &Thompson(1984)的理论:儿童也可能较早习得上位层次范畴概念,认知过程也存在从抽象到具体的非范畴化发展。范畴化和非范畴化认知过程往往交织在一起,不仅促进了儿童早期范畴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他们语言的创新(曾涛、邹晚珍2012)。
虽然受试儿童第一语言均为汉语,学习英语的时间普遍较短(他们普遍在2-4岁之间进入托儿所或学前班开始系统接触英语)。但由于他们目前每日英语平均输入输出比例(60%)明显高于汉语平均输入输出比例(40%),而英语又是美国学校和社会交际中的主导语言,华裔儿童希望迅速融入占据强势地位的英语环境这一意识也成为他们英语能力迅速发展并超越汉语能力的重要驱动力。
这与Knoll et al.(2010)研究结果一致:双语能力动态发展过程中,第二语言的不平衡发展(更多的语言接触和使用量)会使其取代第一语言的强势地位。
在上位范畴联想测试中,儿童的答案中有3.6%出现语码转换,用对应的英语词汇回答中文部分的测试;在同级对比联想测试中,儿童的答案中有2.1%出现语码转换,用对应的英语词汇回答中文部分的测试,但答案中未出现用汉语回答英语测试的语码转换现象。这进一步表明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使这些儿童英语词汇能力优于汉语词汇能力。词汇范畴测试结果与受试儿童父母给他们的双语词汇平均评分相一致(汉语平均为3.48分,英语平均为3.86分),父母普遍认为他们子女的英语词汇能力高于汉语词汇能力。这印证了Sheng et al.(2013)的结论:不均衡的双语经验会导致语码转换方向、频率和成功率的不对称。
汉英范畴能力相关分析表明:汉语与英语上位范畴联想和同级对比联想能力均呈正相关。虽然汉语和英语在词形、语法上差异明显,分属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汉英双语儿童无法像西-英双语儿童那样将词形、语法的知识在两种语言间进行正向迁移(Chen et al.2011),但词汇范畴却可超越词形和句法约束,实现正迁移。更多样化的语言输入能增加儿童的词汇知识(De Houwer et al.2013),这也意味着汉英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多样化输入能够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他们词汇范畴知识的发展,也表现在他们双语能力的正相关发展上。
4.2.2词汇上位范畴联想和词汇同级对比联想任务中准确率最高和最低词汇组特征表3显示汉英上位范畴联想准确率最高的词汇组集中在水果、颜色、衣服等儿童常见的物品上;而准确率最低的词汇组包括桌子、计算机、钥匙、手。儿童对它们的上位词:家具、机器、工具、身体部位等还不熟悉;crayon虽然在中文里可以很容易地归入“笔”这一上位词,但是在英语中却不能将其简单归入pen,儿童对英语中的上位词stationary普遍不熟悉。
表4说明汉英同级对比联想准确率最高的词汇组也集中在衣服、文具、颜色、身体部位这些常见物品上;准确率最低的词汇组集中在斧子、pork这类不太熟悉的物品上,梳子、大衣和pumpkin因为缺乏明显的同级词汇而令他们比较困惑。Pea et al.(2002)指出:儿童范畴和比较的能力会受到语言熟练度、接触频度和输入词的特征的影响。汉英双语儿童在学校英语环境中有较多机会接触词类比较和归类练习,而在家庭中,这样的练习较少;此外,成人在家庭中使用汉语的话题和词汇量较为单一,儿童汉语词汇接触相比英语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较低,也是双语儿童汉语词汇范畴能力总体低于英语词汇范畴能力的原因之一。
从图1、表3、和表4可以看出,受试儿童英语联想准确率通常高于汉语的准确率。
从测试显示的准确率来看,个体差异显著。虽然有年龄差异因素,但最主要原因还是儿童个体语言能力差异和语言接触量差异所致。如:汉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7岁儿童中最高准确率为100%,而最低只有21%;英语词汇上位范畴联想6岁儿童中最高准确率为83%,而最低只有37%;汉语词汇同级对比联想5岁儿童中最高为96%,而最低为25%;英语词汇同级对比联想6岁儿童中最高准确率为96%,而最低为17%。可见即使在同龄孩子中也存在差异。
5.结论
对美国48名华裔儿童汉英双语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状况的研究表明,与西-英双语儿童一样,特殊语言因素,如语言经验对汉英双语儿童词汇语义范畴发展存在较大影响,目前显著较高的英语接触量使得汉英双语儿童英语词汇语义范畴的发展明显优于接触量较小的汉语,体现为:美国华裔儿童英语词汇联想综合能力显著优于汉语词汇联想综合能力;头胎儿童组汉语范畴发展显著优于非头胎儿童组,但该组英语范畴能力未见显著优势。一般语言因素,如年龄和儿童自身的语言能力也存在影响,体现在:
6-7岁组儿童词汇范畴发展显著优于4-5岁组儿童;儿童范畴能力个体差异显著,对生活中常见事物有较强的范畴意识。
汉英双语儿童词汇范畴层级发展与汉语单语儿童具有相似性,早期词汇中占主导的也是基本和下位词汇,体现为:词汇同级对比联想能力优于词汇上位范畴联想能力;上位层次范畴也在逐步稳定形成中,体现为:汉英双语词汇语义上位范畴联想准确率均接近50%;范畴化和非范畴化认知过程交织在一起。
多项研究证明,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熟练度与他们学业成绩(如数学和阅读能力)以及自尊心的发展密切相关,对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美国双语儿童第二语言(英语)能力普遍弱于英语单语儿童,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英语单语儿童;双语儿童如能流利地使用第一语言(家庭语言)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而父母子女间相互间更好的沟通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大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得学业上的成功(Han 2012)。
范畴能力是词汇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与儿童阅读能力及将来的学业成绩紧密相关。我国目前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开展的外语教学也可借鉴美国华裔儿童英语学习经验,并结合孩子年龄段特征,实施更有效的英语教学:一是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英语学习增加儿童英语接触量,充分利用他们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培养他们的词汇范畴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英语中一些非常用上位层次和基本层次词汇的范畴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这些英语学习中的难点,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和阅读能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1)缺乏与汉语、英语单语儿童对照组的比较;2)由于志愿者人数、年龄段的限制,无法将4-5岁年龄组与6-7岁年龄组一一配对,进一步提高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率和可参照度;3)词汇范畴类别相对较单一,比较的均是汉英双语中对应的名词词汇范畴,应适当加入两种语言中对应词汇和非对应词汇、不同词类的比较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继续修正完善。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各国人民对外语的需求迅速增长。在全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学已经普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当今社会,外语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
学习第二语言不易,因为它需要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训练.对于大多数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的词汇、语法、句式是一门完全不同于他们母语系统的语言.学生在学习汉语初期,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难点,语言思维的转换也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汉语教师为如何提高学生...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
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对汉语本体知识的运用.通常人们重视的是现代汉语知识,殊不知,古代汉语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本人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古代汉语知识例证,谈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的具体表现和注意事项.一、运用古代...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教学的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翻译教学本身正面临很多问题,亟须找出能解决翻译教学问题的办法和出路。本文作者找到了辩论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办法,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证明其实践性和可行性,从而真正解决...
1引言文献是知识的载体,总结归纳具体的学科知识。学术期刊文献是科研或学术工作者对知识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结与归纳。文献综述作为有效的文献梳理方式一直是学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描述一门学科的发展变化过程时尤其重要。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的出现就是...
一、教学法外语教学法(FLT)是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和指导外语教学的实践应用学科。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通过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因为外语教学法的第一所学校(翻译法)是在第18世纪末产生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本多元化的开发海外华人和华人社区通过自己的母语汉语及其书面形式中文,表现出巨大的远超出其他族裔的文化凝聚力。然而,与此形成强烈而有趣对比的是,华裔儿童普遍厌恶学习中文。《纽约时报》中文网2013年7月23日有篇署名南桥的文章《为...
一、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可说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在语言里,范畴化首先指的是人...
一、引言Palmer(1986)认为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与观点在语法上的表现,或者说是表达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他指出情态包括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语言中与认识情态有关的判断涉及三种概念,即推测、推断和假设;道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