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

学生评价视角外语教师的素质内涵与培养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8 共5270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外语教师素质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以综合性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也有以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的,但鲜有以日语教师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有研究外语教师素质内涵(陆云2000[1];周继麟2006[2];马永辉,曲爽2009[3];)及外语教师素质的发展途径(甘正东2000[4];王蔷2001[5];汪艳2007[6];罗晓燕2010[7])等。但对外语教师的素质内涵概念并未达成一致,而且大都是从教师这一主体出发来思考的。虽然教师素质必须是主体性的,不应该为他人——即便是学生——所左右,但是主体间性强调教育是主体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教师必须就学生的要求提出应对,并以此来作为教师资格、品格的补充。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又叫交互主体性或主观际性,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阐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对话、交往,是主体间的共在,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

  [8]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共存于整个教育过程。本文从主体间性的视角,从学生对优秀教师的评价中来分析教师的素质内涵,并进而研究其培养途径。

  二、研究设计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构建起主体间性的对话意识。本研究参考了徐慧楠[9]、曹大峰[10]等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的精读课老师的条件所作的相关研究。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日语老师的条件,以期从这些条件中归纳出作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方面的调查,以期能找出培养优秀外语教师素质的途径。本研究是以某应用型本科高校10级、11级、12级三个年级共四个班、130名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被测试者用10分钟的时间填写,然后立即收回,此次发出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3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23份,7份调查问卷因填写不规范而被视为无效问卷。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针对“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日语老师的条件是什么?”这一问题,问卷设置了11个选项,答案为“5=完全赞同”“4=大体赞同”“3=说不好”“2=不大赞同”“1=完全不赞同”的5点量表,请学生进行了评价。为了测试这 11 个选项中内在的信度,我们首先利用SPSS16.0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测试。为了检验11个选项的内部一致性,做了一个高分组与低分组独立样本t值检验和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11个变量上的t值的显着水平为0.000或0.001,均达到显着水平,而且均值之差值的95%置信区间处于0.15409与2.10552之间,不包括0,说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全部11个变量上具有显着性差异,因此,问卷中的11道题都具有较好的区别力。全部题项的 Alpha 系数为0.762,介于 0.5 与 1.0 之间,表明它的内在一致性较好。接着,我们对优秀日语教师的各项条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我们将“5=完全赞同”“4=大体赞同”视为肯定性评价。分值越高,表示学生的肯定性评价越高。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常做小测验”与“作业本上必写评语”这两项外,其余各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4”以上,中位数为“5”或“4”,众数都为“5”,说明学生对这几项都持肯定性评价。而“常做小测验”与“作业本上必写评语”这两项的平均值是“3.3”左右,未达到“4”的大体赞同的水平,而且其中位数和众数都是“3”,说明学生并不认为“常做小测验”和“作业本上必写评语”这两项是优秀日语教师的条件。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日语教师,不仅语法知识要丰富,而且还要具备社会、文化等相关的知识,口语水平要好。对于课堂教学,要求在讲解和指令清楚易懂的同时,还要有幽默感,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对经常做小测验。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而且性格要开朗,能与学生融洽相处。

  问卷的第二部分是有关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1】

论文摘要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有59.8%的学生选择“老师启发,自己思考,有多次发言机会”,说明学生认为在教学中老师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思考,并能通过发言来展示自己。而对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只有27.9%赞同,“老师提问才回答”更是只有2.5%的学生赞同,这说明学生普遍不赞同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这种完全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发现问题的方式也只有9.8%的学生赞同,说明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还没有达到能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的程度,所以更倾向于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论文摘要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而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单纯的“多媒体教学”的赞同率都不高,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从我们对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的听课后发现,多媒体教学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教学中缺乏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能力,教师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只是教材内容的复制,或者只是把备课的内容全部体现在PPT上,上课时一条条地念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上课疲于看PPT上的内容,接受的信息很多,但却抓不住重点,也缺乏互动,所以学生也是难以接受的。而对于“互动教学”,有22.8%的学生赞同,仅次于“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里所说的“互动教学”是指包括听录音、回答问题、日语表演、讨论、辩论等。为什么选择“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人数会多于“互动教学”,这与学生的水平直接相关。因为互动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学生要能用日语来进行表演、讨论、辩论等,而这在低年级阶段是很难开展的,即使到了四年级,有很多学生仍无法自由地使用日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很难达到用日语表演、讨论、辩论等“互动教学”的要求。所以学生虽然赞同互动教学,但更倾向于“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对外语教师素质培养的启示

  (一)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 要有谦和的教学态度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威严得不敢接近的权威者,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希望老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之外,还要性格开朗、有幽默感,能与学生融洽相处。

  2. 要有宽广的语言知识结构

  外语教师教授外语,其语言能力是最重要的。从表1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并非只是对课内知识了解就可以了,他们还要求老师语法知识要丰富,口语要好,而且日本的文化、社会知识也要丰富。

  也即教师不能只会教材中的知识,而应有一个更宽的知识结构。

  3. 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

  表1中学生要求教师讲解和指令清楚易懂,课堂气氛要活跃,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说学生希望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学到知识,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表2中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老师启发,自己思考,有多次发言机会”说明学生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表达权。而表3的喜欢“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体现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要求。

  (二)外语教师素质发展途径

  1. 转换思维模式,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当中,首先是要有谦和的教学态度。即态度决定师生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总是高学生一等,高高在上,那么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就产生了一种不可逾越鸿沟,只能仰视老师,而无法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并不是你吸收了多少知识,而是你能产出多少知识,即要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在语言的不断输出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我们从表1的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希望老师有谦和的教学态度,在敬业的同时,能放下身段,走进学生,与学生融洽相处。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首先,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共赢的存在,教师应摆脱高高在上的面孔,要以谦和的态度鼓励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真诚地倾听和接纳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中,让他们体验尊严,克服自卑,提升语言输出能力。其次,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影响着学生对学业的认真态度,教师的开朗性格及幽默感有利于减轻学生在语言输出时的焦虑和不安,使学生能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反之,学生的学习态度、认识看法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质量。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也会充满激情地讲授。因此,教师要转变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互惠的:教师会改变学生,或被改变;反之亦然。”[11]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就会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得益彰,从而产生高效率的教与学。

  2. 发挥主体间主观能动性,建构教学相长之常态

  在语言知识结构方面,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有宽广的语言知识结构。这是因为从大一入学到大四,学生的外语水平是由低到高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越到高年级阶段,越希望自己的教师是无所不能的。语言知识结构不仅包括语法、语义、语用等纯语言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文学、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从表1的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既要做到口语流利,还要做到通晓日本的文化、社会和语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课余多钻研、多学习。要处理好科研与授课之间的矛盾,通过做科研,拓展自己的知识和加深思考问题的深度,增强自身内涵,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丰富的课程内容,将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研究素质与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拓展语言知识结构的活动中来。如在对《综合日语》第四册第十三课的异文化交流部分的讲解时,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思考异文化交流是什么?有几种表现形式?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避免文化摩擦等等问题,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来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学生论证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并对其进行指导,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教师所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从而对教师有所启发,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态势。

  3. 注重对话与交际,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对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而言,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必备的要求。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息息相关,方法得当,教学模式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就能较轻松地进行外语习得。从表1的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并不看好“常做小测验”及“在作业本上必写评语”这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方法。而更倾向于表2中的“老师启发,自己思考,有多次发言机会”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启发是引导,而不是强迫式的服从,是从学生的困惑入手,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主体,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这体现一种基于“主体-主体”间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是在对知识进行建构与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际。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办法完全接受“多媒体教学”,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一方面与学生面对众多的多媒体资源感到无所适从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存在缺陷有关。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势在必行。教师应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中,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要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教师要加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让学生在课下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数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结语

  高校外语教师的素质不仅与外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关,而且与教学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教育是主体间性的,站在主体间性的立场,教师必须就学生对一名优秀外语教师的评价中了解到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并有意识地、全面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拓宽语言知识面的同时,注重与学生关系的调整,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陆云. 外语教师的素质结构探讨[J]. 山东外语教学,2000(3):59 - 62.
  [2]周继麟. 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254 - 256.
  [3]马永辉,曲爽.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师素质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6):152 - 154.
  [4]甘正东. 反思性教学: 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 外语界,2000(4):12 - 1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应用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