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研究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姚鹏程
发布于:2020-11-02 共4329字
    摘要:突发性危机事件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社会工作介入是扭转危机局势的关键。只有通过完善社工准入机制,采取联合性的介入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多维度介入,并重视危机事件后的追踪性介入,才能有效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
   
    关键词:突发性危机事件,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社会工作师论文
   
    目前,全球正爆发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冲击。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来划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当社会发生突发性危机事件时,仅依靠专业医疗团队和专业救援团队的介入是不够的,党和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包括社会工作队伍在内的社会组织有效参加到突发性危机事件应急救援中去。社会工作队伍是一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具备科学工作方法的专业性队伍,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供必要的支持,更有效率地缓解突发性危机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相关概念
   
    (一)突发性危机事件
   
    突发性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来划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
   
    (二)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是指社会工作者以利他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科学方法,使那些由突发性危机事件造成的困难群体,摆脱生活困境、推动个人和社会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迅速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
   
    首先,突发性危机事件意外性强,可能会对人民群众造成始料未及的严重影响,使人们原来面对问题的反应机制失灵,造成社会恐慌情绪。社会工作能够舒缓和调适个人心理,帮助个人恢复到理智状态,降低负面的社会情绪;其次,危机事件具有聚焦性特点。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层出不穷,在恐慌的心理状态下,那些“伪信息”会更容易让人轻信,干扰人们的正常判断。社会工作的介入则能帮助人们传递官方、科学且实用的信息,提高人们的信息鉴别能力,从而减弱危机事件的聚焦性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再次,危机事件还具有破坏性的特点,包括对人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破坏性影响。社会工作在链接各方资源,帮助人们构建支持网络,提高人们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着的作用;最后,危机事件具有紧迫性的特点,特定的问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解决。社会工作则能够发挥解决问题的“润滑剂”作用,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需求相契合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国与国之间人口流动加速以及经济建设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使当前突发性的危机事件频发。武宇红指出突出性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演变的不确定性和群体扩散性的特点。[3]如何有效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成为社会工作不可逃避的一个研究课题。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助人自助”,是指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境以更好地适应生活,这与经历突发性危机事件下当事者的需求相契合。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迸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缓解突发性危机事件带来的压力,可以通过多方联络、资源调配以及专业的介入等手段,进行物质救助和精神救助。
   
    (三)社会工作专业迅速发展,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历过2002年SARS事件、2008年雪灾、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等。在危机事件频发状态下,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的介入十分必要。为了有效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培养社会工作人才,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我国高校所培养的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达3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为社会工作介入危机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优势
   
    (一)多学科多理论下的综融性支持
   
    刘斌志指出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4]危机事件的介入并不是盲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救助。有效介入危机事件是需要多种学科多种理论作为支持手段才能保证把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危机事件的发生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而社会工作是一门包含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的综合性学科。因此,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是在多种学科多种理论的支撑背景下的专业介入,为有效解决危机事件贡献力量。
   
    (二)社会工作介入危机事件的全面性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危机发生前社会工作借助大数据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当危机发生时可以有效缓解突发性危机所带来的压力。第二,危机发生时社会工作可以进行全面的社会救助,其中包括物质救助和心理援助,过去,对经历危机事件的群体大多关注的是其物质方面而忽视了危机对个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第三,危机发生后,社会工作可以对经历灾害的群体进行追踪观察,研究危机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实施精准帮扶。最后,传统干预模式介入到突发性危机事件大多只关注受害群体而救援团体以及事件经历者的需求却容易被忽视。社工的有效介入可以全面照顾到有需求的人而不仅仅是危机事件的当事者。
   
    (三)多重角色对解决危机事件的助力作用
   
    当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时,受到危机严重影响的群体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救助、大量的物质帮扶以及消防救援等。但是,以上所说的介入危机事件的危机干预者所扮演的大多都是单一角色,其主要的职能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专业的营救工作。而社会工作在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却扮演的是多重角色,如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政策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联络者以及信息传递者等。社会工作有效地介入危机事件,能够使政策“上传下达”和群众需求“下情上达”,从而对快速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起到助力作用。
   
    (四)社会工作对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社会工作者更多扮演的是服务者和支援者的角色,通过实地调查对危机地区和经历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危机事件确切评估,制定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另外,社会工作者能够科学地分析危机事件下地区和群众所需的各种资源,通过对正式系统和非正式系统资源的整合为有效解决危机事件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中包括对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文化资源等,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多方资源,快速摆脱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具体建议
   
    (一)政府要更加重视社工,完善社工的准入机制
   
    我国社会工作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来的,目前正经历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对于社会工作介入危机事件的经验相对较少。但是国外经验表明,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开展危机介入工作。国家有关政策指出,社会工作应该积极介入危机事件中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重视。但目前当我国发生危机事件时,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危机事件中去仍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危机事件大多是一种自发性、小范围的一种介入模式。因此,政府应该认真研究社会工作参与危机事件的救助工作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能力,制定出更加专业、灵活、实用性高的介入模式,为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提供完善的制度规范,完善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准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介入危机事件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二)“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的联合介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当社会发生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往往是以一个或是多个社区为单位,因此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率先介入到受危机事件影响的社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的联合介入模式首先为救助增添了人力资源,当社区经历突发性危机事件时仅仅依靠社区自身薄弱的力量是难以应对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缓解社区压力,快速解决危机事件。其次,“社会工作+社区治理”联合介入到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社会工作还可以第三方的形式对社区加以监督,积极发现社区在危机救助中所作出的决策、实施的管理、公布的实时信息以及社区所需资源,有效规避由社区治理中的失误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积极联络社会资源为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贡献力量。
   
    (三)社会工作“线上线下”的多维度介入
   
    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对群众造成恐慌心理,而社会工作如果只介入亲身经历危机事件的群众和地区,毫无疑问是片面的。目前,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人民群众也拥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表达对危机事件的看法,其中更有一些人故意散布谣言,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人们对危机事件的错误认知,引发社会恐慌,甚至对一些敏感人群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因此,社会工作“线上线下”的多维度介入非常必要。首先,线下可以为受危机事件影响的群体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其次,线上的介入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对危机事件的亲身经历和对救助政策的理解澄清谣言,另一方面社会工作通过线上介入可以帮助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群体。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当某危机事件发生时必然会对其周边甚至多的地区造成影响,因此社会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的介入可以为危机事件的解决贡献更多的力量。
   
    (四)社会工作对危机事件的追踪性介入
   
    当社会发生突发性危机事件时,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整个危机救援过程,而忽视危机事件后的追踪性介入。追踪性介入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一种体现,追踪性介入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首先是对被救者的追踪性介入。2003年非典患者和2008年汶川地震遭遇者的追踪性评估发现,很多危机事件经历者仍然充满恐惧、担忧和焦虑的悲观心理。其次是对施救者的追踪性介入。介入危机事件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前线救援团队也可能遭遇危机事件带来的伤害。因此,社会工作的追踪性介入既是对突发性危机事件介入的补充,也同样是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困境再次评估,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雨,张旭东,顾瑞珍.解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J].环境经济,2006,26(Z1):187-188.  
    [2]王剑雄.危机管理与突发性公共事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4(2):20-21.  
    [3]武宇红.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网络管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4):117-121.   
    [4]刘斌志.论突发性危机事件精神救助的社会工作支持系统[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1-8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原文出处:姚鹏程.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101-1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社会工作师论文
返回: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