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来源:林业科技情报 作者:崔杰
发布于:2020-11-18 共4519字
    摘要:以森林公园为对象, 探讨其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结合某市森林公园实践经验, 基于对该森林公园的实地调查研究, 分析其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情况, 并针对其现有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营造要求, 进行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旅游规划师论文

   
    21世纪以来, 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并呈现出显着的综合带动作用, 成为了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森林公园是城市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广的影响力、较大的发展潜力, 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1]。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所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 我国森林的总面积大约为1.95亿公顷, 其中森林的蓄积量大约为137.21亿立方米, 整个森林的覆盖面积大约为20.36%;与此同时, 人工林的面积大约为0.62亿公顷, 其蓄积量大约为19.61亿立方米, 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人工林占地面积的首位[2]。在丰富的森林资源支持下, 我国的森林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在“生态旅游”等理念的指导下, 城市旅游产业与森林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互动, 成为了构建现代化森林公园发展的重要方向[3]。基于生态旅游为着眼点, 结合森林公园的设计情况, 通过总结其当前生态环境特点, 进行生态旅游景观的规划, 旨在为同类型的森林公园旅游景观的规划提供参考。
   
    1 某市森林公园概况
   
    1.1 项目背景
   
    某市森林公园项目用地位于该市北部地区, 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 山清水秀。南部与月山镇相接, 东部起自圣贤关, 南部与石门湖邻近, 北部则紧密依靠大龙山, 有着非常便捷的交通, 是该城市西南部非常重要的枢纽。某市在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的号召下, 提出了“双百城市” (人口达到一百万人, 城市与区县总面积达到一百万平方公里) 的战略规划目标, 并将经济、政治、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北部新城建立起宜居、宜商、宜游、宜学的重要生态体系。为此, 某市基于天然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基础, 借助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吸引各个地区的城镇居民, 推动新城区与其他地区的紧密结合, 从而更好的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形象。
   
    1.2 生态环境情况
   
    1.2.1 地形地貌
   
    经过实地勘察, 了解到该地区的用地范围内地势呈现明显的高低起伏;场地周围并无高层建筑阻挡视线, 有着开阔的视野;考虑到在该区域, 多为山体和裸露的岩石需要长时间人工管理和维护。
   
    1.2.2 植物概况
   
    目前项目基地已经有多种植物, 包括紫薇、广玉兰、茅草等, 其中紫薇树是当地市民在植树节自行组织建造的“关爱林”项目成果, 但因后期缺乏有效的养护和管理, 使得整个林区的成活率较低;项目基地的东北部区域植物则非常的稀疏。
   
    1.2.3 水体概况
   
    项目基地并不存在较大面积的水体, 也没有贯穿水流经过此地, 但实地走访发现其地势相对较为低洼之处有9个, 在长期积水的情况下, 形成了9个天然的小型水塘, 基地东侧与一条河流相邻, 故项目将该处作为生态型水景的基础。
   
    2 某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2.1 功能分区
   
    结合该地块现有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功能定位和地形地貌特点, 对该森林公园进行了五大功能分区, 分别为:山体修复区、入口区、观果植物区、生态景观区、苗圃区。
   
    2.1.1 山体景观规划
   
    整个园区在进行内部规划时, 将山体的修复作为基本中心,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公园生态性的提升, 对现有的植被资源进行了保留和维护, 与此同时, 积极运用人工手段栽植一部分岩生植物, 借助植物本身的修复功能, 来帮助该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进行良性修复, 以此更好的帮助生态平衡恢复。针对景观进行布置时, 则选取最高点设置了一个“观景亭”, 以便更好的观看整个森林公园。
   
    2.1.2 入口景观
   
    森林公园的入口处被设置在整个园区的北侧, 借助开敞布置的方法, 同时配合球根花卉品种、宿根花卉品种以及绿色铺底制备营造丰富的绿色园圃效果, 使得整个园圃能够呈现出红黄白紫绿的彩色效果, 同时在其周围种植枝叶繁茂的树种[4]。在入口处的设计上, 基于“以青山为背景, 引绿水生动感”的构成理念, 借助各种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植物烘托出整个森林公园的生态主题, 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1.3 观果植物区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到娱乐活动、休闲旅游中来, 身临其境的体会森林公园的趣味性, 单独开辟了一个区域作为观果植物区, 在其中种植大量与当地土壤条件、天气变化相符合的观果型植物, 并结合果实的不同颜色和季节交替进行合理搭配, 使得整个观果植物区能够营造出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 让观赏的人们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 感受生态景观带来的宜人环境[5]。
   
    2.1.4 生态观景区
   
    基于当前项目基地已经形成的地形特点以及水系景观资源、植物资源情况, 对其实施全面的人工改造处理, 与此同时, 在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理念的辅助下, 确保内部资源能够实现更好的运用, 从而构建起一个更为自然的生态景观区域, 借助私密空间与开敞空间的相互连接, 让水系景观与竖向植物能够形成交错, 更佳的展现出丰富性, 从而使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6]。
   
    2.1.5 苗圃区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 综合森林公园自身以及其周边整块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绿化覆盖率得以全面提升, 在园区中设置一个苗圃园, 对其采取统一的集中养护管理, 确保未来园区开发以及发展所需, 这不仅能够实现对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 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整个园区景观的丰富, 与此同时, 还能够达到节能减排, 保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的有效落实。
   
    2.2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山体生态修复
   
    山体生态修复是本次景观规划的重点, 主要是指对园区整个地块西侧裸露的山体部分, 考虑到该区域与七路临近, 与西侧主入口相靠近, 可以说是整个森林公园的重要门面。在进行修复过程中, 首先借助有效手段对坡面进行加固, 避免水土流失, 再结合该地区的土壤特征, 制定修复方案, 种植相应的绿色植物, 引导绿化覆盖率的提升, 以防岩石或者土壤出现大量外露, 从而对整个外部视觉效果带来影响。
   
    2.2.1 方案1———高陡岩石边坡绿化
   
    在该方案中, 首先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整个山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针对较为陡峭并且无法进行绿化栽植的区域, 借助爆破的方式对其原本的坡度进行调整;将各种土渣、碎石进行清理之后, 在其顶部拉起柔软的钢丝网, 以此来引导土壤整体结构为稳固, 以防后期施工出现塌方导致事故;此后, 结合规划进行排水系统铺设, 在坡顶部开设一个相应的带状的截水沟, 以防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 让土壤中的水分得到引导, 防止滑坡现象的出现[7]。
   
    在完成了上述处理之后, 即可对裸露的山体部分进行绿化恢复处理, 考虑到场地所带来的限制, 故绿化恢复主要选取荆条、刺槐、黑麦草等根系较为发达, 且更加容易成活, 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对营养条件无较高要求的地被植物以及低矮灌木等为主, 采取喷播法对草种团粒以及树种的处理, 使得这些团粒能够植入到土壤7cm~8cm深, 后期安排专门的林业技术人员负责后期的管理和养护。
   
    借助这种修复处理方法, 使得该区域能够构建起更为持久、结构丰富的自然生态空间, 并实现“森林化”的全面覆盖, 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美化单一景观的同时, 也能够实现对植物群落自然属性的调整, 形成更为自然的生态景观。
   
    2.2.2 方案2———绿霸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 (生态袋)
   
    另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看, 还提出了一套绿霸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方案, 其主要是借助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 在系统材料组件的选用以及设计过程中, 更好的完成数学与力学系统模型构建, 使得各种不同的组件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这种处理方案具有三大优势, 具体为:
   
    (1) 通过对三维排水连接扣与绿霸生态袋的联合运用, 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边坡结构的渗水压问题, 同时结构面也能够依靠植被发达的根系和坡体形成一个同质化的整体, 促使原本的自然边坡与人工边坡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的结合, 有效避免塌方等问题[8];
   
    (2) 各个独立的构件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摩擦紧锁结构, 从而更好的提升整体的受力效果, 促使其稳定性得以增强, 与此同时,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外界冲击力的抵御, 发挥更好的缓冲效果, 抗震的性能也能够更好的优于传统的边坡;
   
    (3) 此系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已经充分考虑到其与传统土木结构结合使用情况, 故能够发挥更为显着的组合性和匹配性[9]。
   
    3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植物种植
   
    3.1 原生植物保护
   
    该项目在进行用地规划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提升其原本的马尾松、紫薇、香樟等原有植物的利用度, 故植物种植时, 适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手段, 尽可能地保留原本的高大乔木, 而针对具有较强生命力, 但较小的植物则做出了适当的移栽处理, 针对利用度相对较低的植物, 则采取了砍伐处理。
   
    3.2 山体植物配置
   
    考虑到本项目中的森林公园其使用面积绝大部分为贫瘠的岩石型土壤以及砂质, 这就对植物土壤的生长能力以及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山体植物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主要选择对土质以及土壤肥力无较高要求, 根系相对较为发达, 同时有着较强固土能力的植物, 具体包括: (1) 乔灌木:紫穗槐、毛杜鹃、紫薇等,(2) 高大乔木:臭椿、合欢等,(3) 岩土绿化植物:仙女木、爬山虎、高山火绒草等,(4) 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葱兰、铺地柏等。
   
    3.3 水体周边植物配置
   
    在整个园区中, 尽管并没有经过的水系或者大面积的水体, 但分布着高低错落的水塘, 故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处理, 再配合植物的种植形成了一个较强的生态效应和视觉效果的生态型水景, 例如:在水中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 点缀水面, 在周围种植池杉、水杉等喜水植物, 打造优美的景色。
   
    3.4 入口区域植物配置
   
    在次入口区域、主入口区域搭配种植各种颜色丰富的植物, 并以相应的红叶石楠、苏铁、红花檵木、银杏等植物进行铺地, 周围种植地被植物、乔灌木等形成一个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景观带。
   
    3.5 行道树与隔离带植物配置
   
    在整个园区的主干道两侧则分别种植上各种具有较好生态效果、自身优美的植物, 包括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南天竹、洒金东瀛珊瑚、金缕梅等, 借助这些灌木、乔木的种植, 使得植物能够更好的发挥生态效果和美化效果, 同时能够构建起一个简单的隔离, 用于为游客进行引导[10]。
   
    结语
   
    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快速发展, 大众审美水平以及开发商的审美水平均迅速提升, 人们对森林公园旅游消费功能的完善以及对生态效益的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以生态旅游观为引导来加强对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显得至关重要。基于对某市森林公园的调查了解, 全面、系统地针对其生态环境的分析, 从而制定相应的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促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打破以往无趣、单一的印象, 让更多游客能够感受生态环境的魅力, 营造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张传胜.浅谈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思路探析[J].居舍, 2018 (29) :109.   
    [2]徐立飞, 杨宗选, 邸茜.银川市民生渠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 (19) :47-51.  
    [3]祁海燕, 段永杰.安徽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 (9) :108-109. 
    [4]王冰冰.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城的思考[J].居舍, 2018 (13) :101.  
    [5]丁春燕.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思想与相关案例研究[J].乡村科技, 2018 (10) :56-58.  
    [6]韩镇.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自贡市南湖公园为例[J].乡村科技, 2018 (8) :71-72. 
    [7]黄德昕, 张万琦.环巢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8 (5) :82-83.
作者单位: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原文出处:崔杰.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02):122-124+12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生态旅游论文旅游规划师论文
返回: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