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山区中小河流众多,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视,河流治理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信宜市钱排河(洪冠镇段)治理工程为例,概述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总体原则,对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我国河流网络分布广,山区中小河流众多,如今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小河流面临着水土流失、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问题,影响着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整体环境区域的生态。山区中小河流一般地表陡峭、起伏较大,河流岸线没有规则,沿线坡降不均匀,有较多的卡口、急弯等,汇流口数量也比较多,河道比降相对较大,流程短、河槽较窄,流速较大,输沙率不饱和,短时间的暴雨即可形成洪峰,冲击力和破坏力均较大,容易形成山洪。中小河流的流域面积一般小于200平方千米,存在着一定的治理难度。
1. 工程概况
信宜市钱排河(洪冠镇段)治理工程位于钱排河的下游河段,属山区性河流,地貌类型以中山、低丘地貌为主。河道曲折蜿蜒,穿越地段地势起伏不平。本工程治理范围包括钱排河及其支流洪冠河。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11.81km,其中干流钱排河治理河道长度为2.3km,支流白石河治理河道长度为0.13km,支流洪冠河治理河道长度为9.38km。工程清淤长度11.68km,护岸长度10.78km,排水涵闸4座,生态公园1处等。通过现场踏勘,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该治理工程任务是以防洪安全为主,在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河流生态环境。
2. 治理总体原则
本项目为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主要目的为保证防洪安全,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并有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等指导性战略及目标,充分发挥河道综合功能,实现人水和谐相处。因此,治理总体原则有三点:第一遵循自然、趋于自然的原则,该工程的中小河流整治应最大程度维持河道现状走势,保留现有河流河道的自然形态,避免采用拓浚、裁弯和过度切滩等措施大规模改变河道原本形态,在保证整治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天然的河道断面。同时,采取措施保持河道原有生态及河道周边的生态。第二是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中小河流的现状和位置情况、护岸条件、区域气候等,采用选择相适应的治理措施,不能千篇一律,比如河流的护岸设计,应该依据不同河段的地形、地质特点、造价等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技术。第三是综合治理的原则,除了防洪排涝的目的,应该综合考虑生态性、亲水性、观赏性和居民活动等,除了河道本身的治理,还需要对周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采取措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3.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现代化水利监测技术
由于山区中小河流通常处于较偏僻的位置,除了发生山洪、大型泥石流等灾害,一般情况下难以引起重视。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大部分地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少数地区甚至没有建设水利措施,处于原生态状态,且长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测,缺乏相关监测的设备和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 河流治理没有结合生态功能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生态知识和理念,当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最主要目的还是防洪抗涝,水利工程没有将生态服务目标纳入常规设计要素进行考虑。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内容认识不够深入,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没有结合整体流域的生态性。
3.3 整治投入资金不足
山区中小河流的地形复杂,治理难度相当大,同时山区属于较落后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治理河流的预算无法满足相关治理工程设施配套需求,因此对于治理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河流治理的效果不理想。
4.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措施
4.1 河道淤积治理措施
为增强河道的行洪能力,解决河道行洪不畅的问题,以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治理目标,常用的手段是河道疏浚与清淤,对河道淤泥杂物进行疏通清除,让水流更加畅顺,在疏浚清淤工作中应注意要维护河道原生态河貌,以尽可能不危及民居为原则进行合理清淤,尽量维持原有浅滩、深槽以及植物群落。
本工程共清淤主要是沿现状河床水流方向布置,清淤宽度根据现状河宽、两岸占地及设计流量确定的最小宽度综合拟定,重点为拓宽明显收缩段,让河水流通更加畅顺,避免暴雨引起局部洪水。清淤深度结合河道水面线计算成果确定,上下游平顺连接,并尽可能降低行洪水面线。
4.2 护岸治理措施
从节约投资和协调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根据当地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因地制宜,在满足防冲击及行洪安全要求下,宜尽量选择生态护岸,充分利用当地原有材料,满足环境美化、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要求。
根据河道各段的实际地形地貌和水文特性,综合考虑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性、亲水性及观赏性,本工程对河道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护坡设计方案。在岸坡较陡、重点打造的村庄、集镇段落,采用阶梯式生态框护岸及自嵌式生态挡墙护岸,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保持驳岸的生态稳定性;在岸坡较缓、河道两岸岩石基础较多,河岸受冲刷部位的非村庄或人口较为稀疏段,采用浆砌石固脚+草皮护岸、格宾石笼固脚+草皮护坡。在高边坡塌方处,宜采用C20混凝土贴坡式挡土墙,保证边坡安全,防止出现滑坡现象。在无法削成缓坡的岸坡坡脚位置应设置防冲固脚,以免岸坡脚受到冲刷。
4.3 水文化、自然景观治理措施
钱排河流域现状水环境较好,河水较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本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基本沿现有河道布置,最大限度保持原有河流的自然状态,保留河流连续性、蜿蜒性,在护脚挡墙及护岸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生态效果较好的格宾材料和生态砌块材料为主,搭配水生植物种植,最大限度的维持河道生物的生存条件,扰动的两岸边坡均进行绿化处理。
为了突显水文化,结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相关规划,在钱排河蓝村村人口较密集河段设置乡村生态公园,以满足附近居民的日常休闲、健身需求。通过休闲道路、文化石、荷花池、健身广场、河岸绿化、农田等多元素,突出乡土文化氛围,展现乡村风土人情。
4.4 完善基础设施和检测设施
根据规划成果,本工程共建设排水涵闸4座。本次设计结合“互联网+现代水利”的要求,做好信息化基础工作,在沿线、村人群聚居的河段全面布设工程图像(或视频)、水位、雨量三要素监测设备,并能实现与省水利云交换数据。本工程四处人群聚居的河段布设图像、水位、雨量三要素监测设备,以方便应急管理。排水涵闸的建设和检测设备的应用,有利于日常和极端天气下对河流的水量的监测与调控,暴雨期间及时进行排水,避免引发山洪,更好地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随着人们治理理念的改变,已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也有更先进、更生态环保的措施手段进行治理,向着消除区域频繁洪涝灾害隐患,保证防洪安全,改善流域水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艳.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2):81-82.
[2]么振东,鲁小兵,陈广洲等.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典型工程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01):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