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困境与提升建议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作者:王宇
发布于:2021-04-23 共3187字

  摘    要: 区域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市场活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配套机制不完备和企业积极性不高。对此,本文提出了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创新平台、推进配套机制和加大财政补助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问题; 对策;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在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在新时代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科技创新将推动我国区域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形成机理

  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含义。甄峰、黄朝永、罗守认为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种能力,能够将各个要素在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赵惠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绩效创新有着推动作用。本文根据文献梳理,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对区域内所具有的技术、信息、知识等要素的综合表达,它不仅包括了基础、投入、产出等传统方面,还有外部的效益作用。对于形成机理而言,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理论:内生增长、创新体系、市场潜能、产业集群和创新能力理论等。国内学者也围绕这些理论框架展开相关研究。邵云飞、谭劲松通过模糊数学方法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并认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系统发挥程度的反映。师博、史萌研究了市场潜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认为市场潜能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总的来说,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和综合性,其所需要的制度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常常和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以及区域的要素和产业活动集聚程度有关。除此,需求、供给、环境和技术都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困境与提升建议
 

  2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202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政府2018年在研发活动经费上投入的总量为3978.63亿元,全国有27个地方政府在研发投入领域较往年有所增加。同时,数字经济的崛起,也为区域创新能力中协同升级、要素流动和产业变革提供了机遇。对此,着力解决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 、体制环境制约,市场活力不足

  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受到体制环境的制约,面临着企业创新管理能力不足,机制章程严重僵化的问题。企业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经营收益和课题发表,存在着双重压力。从投入到研发,再从研发到产出,其间呈交、汇报和审批流程过多,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创新空间和研发效率。

  2.2 、保障措施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攻关,而目前我国很多创新型企业对人才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各省市也面临人才流失,人才与企业不能无缝对接的问题。一流的人才远赴海外,二流人才供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余的人才前往二三线城市,在“人才竞争”的氛围下,部分省市逐渐成了人才的“洼地”。虽然这些省市每年也要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政府在人才引进、保障和激励方面的政策不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果。

  2.3 、服务体系欠缺,配套机制不完备

  现阶段我国创新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创新型企业在融资、监管、运输和维权方面存在的漏洞,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在研发前期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研发过程中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备,无法形成自有的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后期又在产品输出上缺乏平台支撑,因而创新型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水平创新企业在我国就显得屈指可数。

  2.4 、科研投入失衡,企业积极性不高

  科技投入是创新能力产出的重要支撑,只有高投入和高转化的结合,才能形成高产出。然而,很多创新型企业一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缺乏创新认可,因而普遍积极性不高,从而致使技术市场发展缓慢,交易基本项目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在我国各省市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性失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也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后者在企业培养和区域性协调发展方面需要较大的努力。

  3 、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对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应对,地方政府在落实相关政策改革时,应当着眼于创新型企业的需求,提供切实的保障对策,其可以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3.1、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实施“放管服”改革,各省市政府应该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转变职能,在落实和贯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聚焦市场主体,给企业松绑,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解决其生产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简化创新型企业的审批流程,实现政府服务高效、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三个高标准的要求,从而极大地激发市场的活力。并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下,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为创新型企业画像,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同时,推动形成市场化、企业化运营高新区的新模式。

  3.2 、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平台

  创新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能够推动制度的改革,还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各省市政府在落实党中央政策时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国外先进人才,通过便捷、灵活的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全方面的保障,实现其科研开发、项目进展,以及成果转化的平台需要。中西部省份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应该积极搭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力型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人才交流与合作。

  3.3 、完善服务体系框架,推进配套机制

  政府在探索制度创新的同时,应当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搭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以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服务为主体的服务体系框架,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风险投资、信用贷款、参股、研发投入补助和“科技创新券”等形式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院所,探索引入先进的创新型跨国公司,升级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而推动关税、保险和物流等配套机制的完善。

  3.4、 加大财政补助支撑,提升科研投入

  各省市政府应当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企业土地使用、场所建设、成果转化和产权维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众创空间、天使基金投资企业、处于孵化期企业等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小微企业,对承担国家级或省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进而分配有研发计划的企业给予实时的奖补,以此撬动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间接带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实现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甄峰,黄朝永,罗守贵.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06):5-8.
  [2] 赵惠.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J].安徽科技,2020,(09):7-12.
  [3]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04):1-11.
  [4] 师博,史萌.市场潜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机理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04):89-95.
  [5] 陈萍.自贸试验区引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审视与提升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20,(05):105-113.
  [6] 安国俊,訾文硕.绿色金融推动自贸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财政研究,2020,(05):117-129.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王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4):39-4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国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