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中国立体裁剪艺术现状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3 共221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各行各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服装产业也逐渐开始复苏。随着棉纺业的迅猛发展,1983 年 12 月 1 日,国家取消布票等纺织品消费限制性凭证,宣告 1954 年以来在全国实行的纺织品供应凭券制度的终结,纺织品与服装的消费开始从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1].社会需求的激增极大地促进了服装工业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服装厂纷纷成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服装产量开始突飞猛进,到 1985 年,服装的内、外销生产都创造出历史最高水平。80 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口创汇的实际需要以及国际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给服装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以出口加工为主的服装企业异军突起,服装加工能力迅速提高,并且在产品种类上不断丰富,完全突破“老三件”(村衫,单衣、棉服)和“老三样”(学生装、军便服,中山装)的生产范围,全面进入到品种发展阶段[2].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改变,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向服装强国学习、借鉴,不仅在企业中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而且在各大服装高校中广泛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正是在这一时期,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结构造型的重要方法及工业制版的先进技术手段被正式引入中国。

  9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服装行业经过数量发展阶段、品种发展阶段的积累,迈进了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国际服装市场相对饱和、国内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许多企业纷纷转型,改变以往“粗放经营、低品质、低价位”的经营方针。导人“CI”①战略,走上企业与设计师结合之路[3].由于立体裁剪与传统平面结构造型方法相比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准确性、辅助完善性等优势特点[4] [5],更能适应个性化品牌服饰的生产设计需要,因此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不仅作为结构造型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服装院校广泛普及,同时也在企业中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

  1.2 研究现状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观念的改变,企业的转型为新的生产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随着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生产环节中实际需求的与日俱增,立体裁剪相关学术研究也开始备受关注。如图1所示,从2006年至2012年,立体裁剪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目前在万方数据库中以立体裁剪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论文就有 356 篇。论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关于立体裁剪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立体裁剪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良等几个方向,代表性的文章有北京服装学院赵明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立体裁剪课程内容设置研究》、三亚学院杨样的《国内本科立体裁剪课程教改综述与反思》、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薛再年的《立体裁剪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等。【1】

  
  二是关于立体裁剪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方式、方法的讨论。按照论文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一部分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对立体裁剪适用性的分析,并逐步发展至对立体裁剪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其在服装制版中的应用方式方法的探究,近几年,研究重点又开始转向如何更好地发挥立体裁剪创新性优势并将其推广至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代表性的文章有浙江理工大学戴建国的《立体裁剪及其适用性分析》、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李兴刚的《无放松量立体裁剪--平面设计青年女子服装原型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王子欣的《袖子的立体裁剪方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黄永利的《基于立裁工艺的艺术创意与技术融合研究》等。

  1.3 研究意义
  
  尽管目前对于立体裁剪的相关研究已经呈现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角度不断丰富、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的可喜态势,但是尚没有一篇文献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立体裁剪在中国内地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整体性概述。我国是一个地域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服装大国,立体裁剪的发展当然会呈现出整体进步的趋势,然而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也一定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从多方位的视角对立体裁剪在各个不同方向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全面的了解情况、认清现实、总结经验、改正不足、明确方向,从而使得立体裁剪技术方法以及其所蕴含的思维理念能够得到更好地理解与运用,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与竞争力,加速我国从一个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转化进程。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前期准备工作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企业内部调研、采访行业内有经验的版型师和设计师、发布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对比、总结、分析等思维方法,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梳理与提炼,将文章总体划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整体上说明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研究现状等相关信息,明确文章的组织结构,指出本文写作意义所在;第二章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对立体裁剪在其起源地欧洲的发展历程做出概括性的介绍;第三章分别从专业教育、生产应用等不同的角度,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对于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性的阐述;第四章在二、三章的基础上,对比于西方立体裁剪发展特点,指出目前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限制中国内地立体裁剪发展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第五章结合笔者自身对于立体裁剪的学习经验和毕业设计中的探索与尝试,探讨了提高服装从业人员对于立体裁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方法,并加以论证说明。第六章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内地立体裁剪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