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古代盥洗室对现代的启示
5.1 影响古代盥洗室发展的因素
中国传统盥洗室是建筑单体或群体的一个附属空间,或独立或从属。影响这个空间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衰与朝代更替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直接影响到盥洗室的发展。第二,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性直接体现在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上,因此盥洗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第三,不同场所对盥洗室空间设计的功能要求有很大区别。
5.1.1 朝代更替的变化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几千年中有无数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更替不仅是政权的更换,也是文化和艺术的变革。不同的朝代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艺术特征,经济、政治的发展影响着每个朝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衰退。
在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公共盥洗室设施和管理发展已经很完善。不仅在一定距离内安置盥洗室,而且运用很科学环保的方式处理排泄物。北宋时期的公共排水系统也很发达,如图5-1,到今天为止,江西赣州的老城区依然在使用北宋时期的公共排水系统,大暴雨时唯独老城区没有被淹没,可以充分说明宋代排水系统的完善和发达。但发展到16至19世纪的明王朝和清王朝时期,公共盥洗室的设施和管理反倒进入了衰退期,在京城中公共厕所寥寥无几,以至于有“京师无厕”的说法。一般情况下人们是在大街上方便的,不仅普通百姓这样,官员亦是如此,女人则将便器直接倒在街上,整个京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这种公共盥洗室衰退的现象在中世纪的欧洲和12世纪的日本同样出现过。
在宫廷盥洗室中,从周朝的冲水式井宴到东汉将军墓出土的冲水式厕坑,都显示出这些朝代城市水系统的发达。厕坑边设计了扶手,盥洗室从重视功能性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但到了三国战乱时期,文字中有晋侯溺死盥洗室中的记载,推测出晋国宫廷使用的是一种收集式盥洗室,在地下埋很深的缸,地面并未设计符合人性生理的防护措施。同一时期还存在一种厕床的如厕形式,厕床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把空间延续到了心理的需求。这种情况说明战乱给各地经济文化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衰退,再融入新的空间元素时摒弃了前人设计精华,使盥洗室空间在这个时期发展水平呈现参差不齐。
唐宋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繁荣开来,盥洗室的功能和形式也更加完善和发达,我们可以在有关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史料中窥见一斑。此时盥洗室不仅建筑空间变大功能设施和管理也更加成熟完备,装饰也华丽气派明清时期,由于朝代统治者生活习性的不同,盥洗室空间消失,使用移动坐便器,坐便器设计更加考究,与现代人使用的马桶外形相似,只是没有冲水系统。到这个时期,盥洗室完全由固定式空间变为移动空间,这种便携式的功能继承了游牧民族的如厕形式。这种空间形式对私人来说是一种便捷,但公共盥洗室的消失给城市卫生带来的是一场灾难。由此可见,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直接影响到盥洗室空间的发展。
5.1.2 地域民族的差异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地里环境和气候条件铸就了不同风俗习性的人群。这些不同地域文化人群的聚集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五十六个 民 族 . 每 个 民 族 拥 有 自 己 特 有 的 民 族 文 化 , 这 些 特 性 映 射 在 建 筑 设 计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艺术特色,这些特色也体现在盥洗室上。不同地域的盥洗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从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上看盥洗室的发展。
北方地区由于天干气躁,雨水较少,盥洗室一般是蹲坑式的,在地上挖一个大粪池子,上面建有几个坑位,这种蹲坑盥洗室应用普遍,即便到了现在很多地区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蹲坑(图 5-2)。
这种盥洗室的代表是北京的四合院和山西晋中民居。根据北方气候中的东南、西北风向,把盥洗室设在院落西南角的一个小房间,处于离开主要道路的死角处,一般不会引人注意。
在江南一带的传统公盥洗室中,人们喜欢在路边建起的露天盥洗室方便,这种盥洗室不分男女,大家并排坐在上面。在相对讲究的厕所里,每个空洞上会有一个向后掀起的盖子,和现在的坐式便器一样。家里的盥洗室一般坐在大缸上或者坐在木架上方便(图 5-3)。
这种坐式便器是欧洲流行的如厕形式,也是我们当下最常见的如厕方式,在日本被称为“洋式”.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已经使用更舒适于人体的方式如厕。
其次,从民族文化上看盥洗室的发展。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这个民族是没有盥洗室的。如果身处室外,那么就在草原上随地解决,但是要避开人解决。女人身穿长袍,蹲下方便时则不会走光。如果身处在蒙古包中,那么就会使用便器或直接刨坑。新疆的维吾尔族借助当地特有的干旱气候,把盥洗室设在土房子的顶部,方便后会被干燥的空气风干,不仅气味少,收拾起来更方便。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量大,这个地区的建筑为上下两侧的高脚楼,盥洗室是建在水塘之上的盥洗室,方便物可直接落入水中,但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很大(图 5-4,5-5)。
生活在四川西部的藏族居民,使用陆上阁楼盥洗室,房间是出挑墙面,每层的出挑墙面错开,方便物直接落到一层集中处理。这种地域的民族文化特性造就了不同形式的盥洗室,使盥洗室各具特色。
5.1.3 不同场所功能的需求性
不同场所对盥洗室的功能需求不同,从建筑空间设计到功能和装饰设计都以人群的具体需求为出发点,由此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盥洗室,这些需求直接影响古代盥洗室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城墙上的公共盥洗室设五十步一个,满足士兵内急寻找盥洗室的空间距离问题。平民农家使用的猪厕,同时解决了猪饲料和方便物污染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
宫廷和官宦的盥洗室内部空间设计和装饰性设计比其它场所的设计更加深入华丽。西晋时期,据《林语》记载刘寔误入石崇家盥洗室的句子:“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从文献记载中可知,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室内设计豪华的像宫殿一样,婢女准备好香囊、新衣服等迎在门口。
寺院中的盥洗室制定了严格的戒律,对进出时洗手和衣服都有了明确的规则,这些戒规增加了他们对盥洗室功能的要求,对盥洗室内洗手池、厕坑以及去除异味的香料数量及位置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需求对盥洗室的功能设计和空间延续以及装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5.2 古代盥洗室对现代的启示
5.2.1 时间和空间上的启示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盥洗室发展到今天受到了朝代更替、地域民族性、不同场所功能性需求这三方面的影响。盥洗室的设计本身就是对人内心的一种揭秘和袒露,将人的内心欲求通过空间的形式释放和表现出来的过程。盥洗室的私密空间不仅是解决生理问题的场所,也是很多私密信息的载体。莫霍里·纳吉所说的“空间作为身体的延展”,对于盥洗室来说,空间可以看做对便器外形大小规格的表现,是合乎人体正常使用的心理空间尺度,内部物体的尺度大小也是对心理空间大小的度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会激发更多功能的出现。
人们在最初对盥洗室并没有功能性和私密性的需求,仅仅只是解决生理需求的问题,所以一个坑洞或一抔黄土就可以界定出区域范围,完成盥洗室空间的划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开始对盥洗室的私密性和功能性的要求逐渐加强,通过挡板遮挡身体,墙壁设置排气筒和香囊减少污秽异味,厕坑边设置扶手,地面开始注意防滑设计等等。
私有制出现以后,私密性空间的需求增强,人们对盥洗室的私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盥洗室不再是一抔黄土和一个坑洞就能界定出区域方位的场所,它慢慢的淡出了公共空间,变成了非常私密性的空间。这是从古代随意的空间界定到后来私密性空间需求的增强,直到现代盥洗室的发展是对私密空间发展的延续。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空间距离不再是人们烦恼的问题,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心里交往空间的要求更加强烈。现代盥洗室的空间划分更加的细腻,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四个部分组成,满足了现代人对空间的心理性需求,体现了公共和私密双重性格的盥洗室空间作为独立空间形式受到广泛的关注。盥洗室空间的发展其实是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观念纠缠碰撞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盥洗室空间是一种观念的空间载体,从物质层面上演绎和诠释着观念的变迁。
5.2.2 功能上的启示
从功能性的角度看,古代盥洗室主要是满足人生理需求的场所,根据空间功能可大体划分为方便区、梳妆区。唐宋经济繁荣昌盛,对盥洗室的要求会多一些,对房间的规格、室内空间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对便器和洗手池的数量和方位都对应设置,整个如厕的过程都有要求。但这些功能性不是一种限定空间的形式,不应当被狭隘的理解为对空间区域的格局的设定,功能更是一种“生存发生和展开的方式--一个由此获得特定生存情态的生存切入点”.盥洗室空间的功能性给私密空间指引了一条生存之路,给我们现代私密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现代生活赋予了原本私密性的盥洗室空间的多重身份,它不仅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还是交流放松的场所。从空间功能上不仅可以划分为方便区、梳妆区,在人性功能上还有男盥洗室的小便区,对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专用区,讲究的卫生间有前室、等候休息区、管理用房和工作间等。人们可以在这些空间休息、交流、抽烟,甚至可以放松、阅读、宣泄等。盥洗室空间的异化,带来私密性的游移和公共性的加入,也使得这个原本单纯的功能空间拥有了文化上被阅读的多重可能性。
第4章阴阳世界观在玉雕用途中的体现4.1玉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玉石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作用,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以用来治病保平安。在李时珍着名的传世之作,中医界的重要着作《本草纲目》中记载着玉石具有缓解心中烦...
第三节新世纪中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新世纪中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体现出多样化,擅于运用光线和镜头,最大程度的突出画面的纪实感;在诙谐幽默的表现中充分运用喜剧元素;在社会发展及商业利润的驱使中开始启用偶像明星参与代言。一...
本文从晋中气候、地形地貌入手,进行实地考察与人文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 探讨晋中合院式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建造技艺、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基于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现状,分析晋中民居产生的原因、建筑形制以及价值,实现传统建筑的开发与设计创新。...
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和互联网的渗透,动漫行业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传统动漫企业努力完善动漫市场,产业链下游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一词,指的是人类对其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通常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一个通过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来推动全世界知识产权...
摘要时尚秀场中的服装设计千变万化,风格各异,以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例,从1997年至2013年间共计839场发布会,以每场发布会35个造型的平均数计算,近3万套服装设计作品在秀场上进行展示。服装设计师出于灵感的设计为何如此,灵感又是从何而来,并不...
4.3契丹文图形化的创新设计研究文字源出图像,两者间有着潜在的意义关联。文字形态的塑造可以像图像般地构架描绘,而图像的塑造正是文字和图像在神情神态上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文字和图像的视觉表现力。不仅如此,文字和图像在传达过程中也...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各行各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服装产业也逐渐开始复苏。随着棉纺业的迅猛发展,1983年12月1日,国家取消布票等纺织品消费限制性凭证,宣告...
第二章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云南抗战音乐运动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并且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城民族统一战线,把日寇驱逐出中国!在抗日...
第一章歌剧《运河谣》的创作简介(一)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歌剧《运河谣》由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黄维若与其妻子董妮女士共同编剧、作词。着名歌剧、音乐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执导。全剧作曲由素有旋律之王的着名军旅作曲家印青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