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

数字阅读促进大学生认知的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12 共443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作用探析 
【第一章】数字阅读影响大学生认知发展的因素研究绪论 
【第二章】数字阅读研究基础 
【3.1 - 3.4.2】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发展影响的调查 
【3.4.3】数字阅读对高校学生自我认知影响的分析 
【第四章】数字阅读影响大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结/参考文献】数字阅读促进大学生认知的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大力宣传全民阅读的今天,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成为两种并存的阅读方式。作为新型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阅读的趋势。新型的阅读方式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难免会存在一些影响(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但目前学术界对正面影响进行放大,负面影响被忽略,并且缺乏实证支持及分析。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进行梳理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调查实证数字阅读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否产生影响,存在的影响达到何种程度,在大学生认知发展的 6 个环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中初步确定访谈提纲。

  根据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梳理提出研究假设 4 个问题,围绕研究假设的 4 个问题和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得到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初始调查问卷,共 34 个题项组成。

  研究者对数字阅读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影响研究的初始调查问卷进行施测。施测结束后,对初始问卷进行效度分析,在进行因素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成分分析法因素抽取法进行的,并且采用正交因素转轴,以其特征值>1 来取决的。

  通过对初始问卷的效度分析后,使用克隆巴赫(Crombach)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进行信度检测,根据其判断标准克隆巴赫α系数>=0.7,说明内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克隆巴赫α系数<0.7,说明内在一致性可信度较低。把可信度低的题项进行删除,从而使得初始试卷的可信度为最佳,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初始的调查问卷经过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过后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共 28 个题项。对最终的调查问卷进行实施,实施的过程是和调查对象均与初始问卷一样,不同的是调查样本数量增加扩大到 600 人。最终调查问卷的结果用单项评等量表统计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其结果是新型的阅读-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发展各环节各维度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论文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数字阅读的特点,使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正面影响进行积极推广,使之更加优化,减少或抑制其负面影响的发展,为了更好促进大学生认知的发展,提升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根据对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数字阅读对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本研究力求严谨科学,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调查样本有限。由于受本人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只随机抽取了河南省新乡地区 4 所本科院校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和 2 所专科院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共六所高校的普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涉及抽取的样本数目有限,地域的范围有限,从而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论;其次是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主要取决于被调查者对本次调查的态度和对本次调查的配合程度,如果被调查的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或态度不端正,可能导致调查问卷不能全部收回或收集到的数据与事实情况不相符,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果;最后是提出相应策略方面,本研究提出的对策或许过度依赖定量研究结果,在结果分析方面解释需更加详细。

  5.2 展望

  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校大学生也是一个掌握先进技术的特殊群体,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调查样本的数量;其次,对数字阅读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应该使用更多方法使得问卷更优化,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希望本研究结果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提供帮助,从而是大学生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更好的接合,为不同人群在认知发展方面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第十一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R].光明日报,2013(4)。

  [2]大学生 CJI.

  [3]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4]朱静亚。中国阅读学的“拿来主义”[J].图书与情报,2006(1)。

  [5]Ziming Liu.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year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5, Vo1.61 Issue 6, p700-712, 13p

  [6]Xiao Chuan Lian.Reading in the Digital Age.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shing Industry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Preprint Papers)。

  [7]Birkerts, Sven.Reading in a Digital Age: Notes on why the novel and the Internet are opposites, and whythe latter both undermines the former and makes it more necessary.American Scholar, Spring 2010.

  [8]Ulla Johnsson-Smaragdi,Annelis Jonsson.Book Reading in Leisure Time: Long-Term changes in youngpeoples'book reading habits.Scandf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1.50, No.S, November 2006,pp.519-540.

  [9]Kenton O'Hara&Abigail Se11en.AComparison of Reading Paper and On-Line Documents.CHl, March1997,pp.22-7.

  [10]Leopoldian Fortunati & Jane Vincen.Sociolgical insinghts on the comparison ofwriting/resding.http://dx.doi.org/10.1016/j.tele.2013.02.005.

  [11]Chen Nian-Shing,Teng Danial Chia-En, Lee Cheng-Han&Kinshu.Augmenting paper-based readingactivity with direct access to digital materials and scaffolded estioning.Computers&Education; Sep2011,Vo1.57 Issue 2,pp.1705-1715.

  [12]Kurt Lushington.eBook Reading Devices:A Medium for elivering Reading Material toMature-Aged Students[M].2003.

  [13]J Thurstun. Screen reading : Challenges of the new literacy [M] // Donna Gibbs , Kerri-LeeKrause.Cyberline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the Internet. Australia : James 2006.Nicholas Publishers,Albert Park,96-106.

  [14]Lisa Nowa,Digital reading the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cademic reading practices [D].Design ofElectronic Text, 2008,1.35-36 .

  [15]Doofus.The Evolution of Reading In the Digital Age[z]. Soulskill ,2010.23-24.

  [16]翁国华。 从传播学视角论网络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J]. 中国青年研究,2003,12:16-18.

  [17]孙静,王惠萍。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正面影响的研究[J].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04:81-83.

  [18]张蓬。青少年网络阅读问题探析[J]. 理论界,2009,12:168-169.

  [19]段一,胡耀华。数字阅读:变革与反思[J]. 新闻知识,2010,11:53-55.

  [20]吴慧华,金友忠,毛汉玉。 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06:83-86.

  [21]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

  [22]李娇。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形态延伸对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

  [23]杨美玲。数字化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 前沿,2012,08:106-107.

  [24]刘斌,李刚,郭依蕊,田娇。 北京市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查[J]. 东南传播,2013,04:94-98.

  [25]闫秋玉。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4.

  [26]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

  [27]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2.06.

  [28]中国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百科全书(教育卷)[M].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3.

  [29]曹祥芹。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1999.09.

  [30]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 图书与情报,2004,03:91-93.

  [31]王余光,汪琴。 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J]. 图书情报知识,2005,04:5-8.

  [32]李新祥。出版传播学视野中的阅读探赜[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03:22-23.

  [33]介质

  [34]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

  [35]唐耶。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D].安徽大学,2012.

  [36]李会丽。 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J]. 青年记者,2011,19:60-61.

  [37]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郝振省,魏玉山,徐升国,屈明颖。 传统与数字融合中的国民阅读走势分析--基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解读[J]. 出版参考,2012,13:8-11.

  [38]姜洪伟。 数字阅读概念辨析及其类型特征[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09:9-11.

  [39]数字阅读[40]王雨,李子运。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3,05:55-59.

  [41]韩雪屏,张春林,鲁宝元。如何建立阅读学 [J]. 语文教学通讯。1982,04:45.

  [42]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06.

  [43]曾祥芹,韩雪屏 .阅读学丛书[M].大象出版社,1992.06.

  [44]罗伯特。索尔索。认知心理学(第七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46]唐孝威 等。脑科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M] .2006.10.

  [47]卜金华。 提升高三复习效率的简易放松技法解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

  [48]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49]李洪成 姜宏华。SPSS 数据分析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1.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昔日的点点滴滴向放电影一样从脑海中掠过。多少的感动,多少的难忘,又有多少的不舍。现在毕业论文创作也接近尾声,在这儿借此机会,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说一声:“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最敬爱的导师孔凡士教授。他不仅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兢业的工作作风,而且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孔老师给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又对我鼓励有加。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从选题、搜集资料到写作阶段,孔老师都进行精心的指导。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更教给我做学术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端正的科研态度。在论文的撰写时,每当我有疑问时,孔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直到我缕清思路。

  其次,感谢叶海智、梁存良、田小勇等三位老师对我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进行指导和关心,并且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教过我的各位老师,是我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有了更深认识,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的学习,聆听你们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

  再次,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的各位老师,您们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审视三年来学习成果,让我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您们对我的指导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最后,感谢和我一起学习和生活三年的同学杨裴裴、程清杰、舒敏、赵磊、苗国建等我的朋友们在论文撰写方面对我的无私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爱人和孩子三年中对我默默支持。在此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们,祝您们一生幸福、安康!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