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传统意义的技术与现代技术在本质上的区别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7-28 共6401字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旧新月异,技术一词已经成为当代使用越来越频繁的词汇之一可以说六类自起源之日起便与技术相互渗透洪同发展在人类历史悠久的长河中人既建构了技术,技术也构成了人类发展不可忽视的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的统一但是我们看到,虽然技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可关于技术的定义以及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却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漂}J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都试图给技术一个完整的定义,技术本质的探讨也一直是技术哲学不可回避的话题但始终无法统一对技术的理解也由于立足点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而由于技术是与人类相伴而生肩着内在的历史关联性,因此对于技术的定义势必受到历史的局限所以要发展地看待技术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在带给人类物质繁荣的同时却也暴露了自身许多的缺点,技术逐步脱离了原始的传统技术模式而刻上了现代技术的标签因此对于技术本质的探讨也要分清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并且放到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中去考察。
  
  一、技术本质的不同界定
  
  技术一词在英语中为technology启源于古希腊语techne原本表示所有与自然(phusis)相区别的人类活动,尤其是表示一种技能性古希腊着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技术定义为人类活动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她认为一般地说来技艺一部分是完成自然不能完成的东西,另一部分是模仿自然.因此技术在古代多表现为人类的一种技能性活动这主要是由于在原始和农业这两段漫长的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类为了生存主要依赖于如何获取和简单加工自然物质的技巧、经验和技能并不断地充实而传承给后代.因此这种与自然属性联系紧密的技能、技巧便通过传承的方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性活动。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方文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下近代技术逐渐形成了。特别是18世纪60年代爆发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机器为主的工厂开始代替传统的手工作坊,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这一时期由于工具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活动在物质生产层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技术的客观性、技术的物化形态日趋强化技术被定义为生产工具的总和或生产劳动手段的体系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指出:技术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技术高速发展,技术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六们对于技术的哲学研究也不再只是单一地把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部门学科来看待,而是更加深入对于技术本质的认识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技术进行批判。
  
  马克思认为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表现启在人的存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属于生产力因此技术是人的主观目的的产物,也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并且,负载于技术中的人的主观性和自然的客观性统一于人类的活动中在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中,马克思把技术置于生产它的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由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开辟了20世纪技术哲学的一个很大的流派:技术的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是技术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流派其中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分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他通过对人的本性的分析揭露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技术力量的介入集权主义国家在利用技术使人们的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也使自己的政治意图渗透到技术中人们依赖于统治阶级对自己的统治把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建立在表面的富足与虚假的需求之上技术带来的繁华只是掩盖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假象,人们无法根据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与意志自由来反抗统治阶级对自己的集权统治,也就丧失了对社会的批判与否定,变得麻木,失去了精神的自由,变成了单向度社会中单向度的人.与马尔库塞不同刀合贝马斯则认为技术不是像政治那样从上取得的意识形态,而是像经济那样从下取得的意识形态因而并不具有压抑和奴役的功能技术只是某种具有中性的工具手段因此面对当代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技术打碎机器而是引入交往理性,以平衡现代科技这种工具理性。
  
  作为第一个把技术提到哲学重要地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则从现象学的角度研究技术,海德格尔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并不等于技术的本质,对于技术是人类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工具性规定不是技术的本质,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这种工具性去寻找即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在他看来技术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手段而是一种展现方式,是自然、世界和人的构造是一种解蔽是要把遮蔽的东西显现出来正是在这种解蔽的领域中构成了技术的本质。但是有别于前技术时代的这种解蔽方式,现代技术则是对人类以及自然的一种促逼,使人类也成为持存物被现代技术这个巨大的座架,摆置其中因此现代技术的本质就是座架.与海德格尔对待技术与人类关系的态度相似法国着名技术哲学家埃吕尔也认为技术只起一个作用,那就是剥去一切外部的东西将一切事物都暴露无遗通过理性应用而将一切转变为手段.
  
  斯蒂格勒在继承和批判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由于原始性的缺陷因而需要具有代具性的技术进行补缺,因而技术作为身外之物恰恰是人自我建构的内在之物技术先于此在从而试图把技术置于时间性的核心来考虑。斯蒂格勒有关技术本质的思考不像一般人只是把技术作为人类身体的一般延展,认为技术是外在于人的本质之外的。在斯蒂格勒这里技术的代具性由于延异的作用,是人类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技术既不是单纯的外在也不是单纯的内在而是一种延异的关系厂种相互的交错运动,既有不同,又有交叠与重合并且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建构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技术的代具性总是先于此在向死存在是空间上的提前放置池是时间上的超前六总是在对其的追赶中并与其相互交织形成了人类自己的历史。伯格曼的技术思想也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伯格曼主要用经验范畴的设备范式取代海德格尔先验的座架,实现了技术本质认识的经验转向。但是伯格曼并不像海德格尔只是对前技术进行怀旧他站在海德格尔物的思想上提出了焦点物的概念并通过焦点实践,使焦点物免于被现代技术变为手段与目的相分离的设备.焦点实践守护着焦点物使存在展现出来克服设备范式,同时它又要求人们不能全盘地否定技术,而是以一种理智并且具有选择性的态度来对待技术。一方面人们要杜绝一切以技术为中心展开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也要看到技术可以使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得以闲暇的时间。由此海德格尔的怀旧之情在伯格曼这里便已经不是一味的逃避技术了而是参与实践、挑战技术的规则。
  
  二、现代技术的本质及特征
  
  (一)现代技术的本质
  在古代,技术更多的是内含于人类本质之内的一种技能、技巧,虽然也有外化的工具的存在但技术与人是处于一种相融而和谐的状态。但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到以技术文明为主的现代技术社会,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
  
  现代社会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成为技术主宰的时代,技术以和人类的智力进化不成比例的速度向前发展,它在使人类的外化智力快速提高的同时却也使人类过于依赖这种外化智力而使人类的真正智力逐步退化。同时技术指向不再局限于自然更多地指向人类自身六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克隆技术的成功甚至使人造人成为逻辑的必然,很多科学狂人层出不穷,他们甚至打着正义的幌子做着罪恶的事情。现代技术已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已具备自身的逻辑和发展目的不再是人类缺陷的补缺池不再是人类1术越加外化于人的本质所以在海德格尔那里技术的本质原本是去蔽,是一种展现方式,是要把遮蔽的东西显现出来但这种技术更偏向于一种传统技术这是相对于现代技术而言的于是海德格尔又进一步揭示了现代技术的本质。
  
  什么是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大网把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网罗其中六也好、其他生物也罢,全都逃脱不了技术对其的控制,于是海德格尔用一个专有词汇座架来称呼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扩现代技术以预置的方式展现物构造世界使得物都成了持存物……预置就是为着单纯的目的、留取单纯的功能指向单纯的存在者的某种关系网络,它原则上不考虑丰富而复杂的物之物性的保有问。伯格曼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物的思想,指出物和它的与境(cmtext),即它的世界不可分,也和我们与该物及其世界的交往,即参与(en-罗罗爬nt)不可分日。因此在前技术时代的这种丰富的物之物性是保护性的而预置则是现代技术时代中的人类对自然的加工制作是目的与手段的相分离正是这种预置的去蔽方式将表面看起来都是改造世界的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区别开来前者汇聚天、地、人、神后者只是向着现代技术的预置
  
  (二)现代技术的特征
  现代技术与前技术时代的传统技术对比,不管是技术的形态还是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也构成了现代技术的特征:
  
  首先规代技术目的与手段的分离导致的目的单一性、手段多样性以及形态的可复制性。伯格曼认为现代人与现实交往通常体现在设备中。这些设备使人类一味地追求某种技术的功能与实用性于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手段成了实现这一特定目的的附属品手段可以很多样在我们面前展现着另一番的眼花缭乱,但实际却抹杀了世界真正的丰富性。并且这种分离还导致了技术的可复制性生产车间的流水线追求的是速度与效率河复制性内存于其中但抵消掉的依旧是世界的丰富性。
  
  其次技术与科学的不可分离性。现代技术的发展总是伴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日趋科学化科学也日趋技术化而在此之前技术主要依赖于感觉运动的技能、技术准则和描述性定律的指导问。传统哲学总认为这种从经验中得来的技术是无思的因此在古代六们才认为技术就是手艺、技能甚至直至今日人们依旧会给技术冠以应用科学的头衔。但是海德格尔指出把现代技术看作是被应用的自然科学只是一种假象,现代物理学之所以是实验物理学并不是因为它使用了探究自然的装置,而是因为作为纯粹理论的物理学摆置着自然,促逼着自然呈现出可予以计算的力之关联体因此实验得到了预置而在这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就是预置着的解蔽之中的促逼着的聚集,只是技术的这种本质长期遮蔽着自身罢了。因此在科学与技术的这种相互关系中科学既不是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同样本人也并不完全认同海德格尔这种技术之本质起支配作用的说法,而是科学与技术处在一种延异的关系之中,既不是谁决定着谁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厂种延异的运动因此技术与科学是不可分的尤其是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更是如此。
  
  最后技术的价值负荷性。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负荷价值已经是人们越来越无法逃避的现实,这是因为不管是技术方法还是技术产品都明显渗透着社会的、文化的和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技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相伴而生的,斯蒂格勒认为技术是对人类缺陷的补缺因而是代具性的其自身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于人的本质之内的。所以本人得出结论既然人类是有价值导向的,因此与人类的本质紧密相连的技术就不可能是中性的启总要负荷着人类的价值。就像人类制造武器不是防御就是攻击启在制造之初就已经融入了价值选择尤其是当代航空航天以及核能等高新技术的研发经常是一种国家行为这之中牵扯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技术就越加不可能保持其中立性了。
  
  三、技术与人类生存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在我们对于技术以及现代技术的探讨中,不管是前技术时代还是现代,技术始终都是与人类的发展不可分开理解的对于技术本质的探讨也不可能脱离人的本质的探讨,反过来也一样。吴国盛在讲到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时曾根据斯蒂格勒以及芒福德的思想提出了人类生物本能贫乏论,以及心理能量冗余论,.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及人之初是存有缺陷的他需要技术来补缺因此脱离了代具性的人性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但相比较人类身体能力的缺失,人类的内心世界又过于强大了,心理能量的充沛需要有形的东西显现出来那同样也是技术其实斯蒂格勒的代具原本就不是完全外在于人性之外的,它原本就是内在与外在两个因素的相互依附、共同起源所构成的复合体。
  
  但我们要看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与人类自身的这种生存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前技术时代技术的内在与外在,也是技术的人性与物性是如天人合一一般内在于技术之中的,同样它也内在于人的本质之中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但不管技术究竟是这种代具性的还是人类充沛能量的外在化总之它与人类始终都不是谁主宰谁难控制谁。但到了当代在现代技术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和扩张中八逐步被技术所取代六的价值要通过技术来实现在技术与人性和物性的自洽中规代技术成为一种自在力量大大超越了自身的边界而人在物化中进化成为物化人六越物化对技术的依赖性越强反过来人类受技术所支配这就是技术的异化。虽然埃吕尔关于技术的自主理论稍显偏颇,但却也一语道破了现代技术给人类造成的威胁。埃吕尔认为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它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纳入其中,技术是自我决定自身的发展启根据自身的内部逻辑发生、发展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这种自我生长的体系使技术具有了自主性规代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种自主性启操纵着人类使人类服从自己的目的并失去自身的自由成为技术的产物。在技术的自主性面前没有人的自主性四,人类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逐步走向异化。就连人对自我的关系也变成了一种开发利用那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六成为单向度的人,生活变成对技术的迎合从而失去批判维度。
  
  当然面对技术异化的现实,我们既不能持技术悲观主义的态度池不能持技术乐观主义的态度历史的脚步总是向前迈进的我们无法背着时间逆流而上,虽然技术在当今给人类带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但我们不可能回到前技术时代,也不能像海德格尔那样对前技术时代一味的怀旧。同时池要勇于面对技术的负面作用不能放弃对技术异化的克服与人文批判,这就需要技术的发展要以人性的弘扬为中心因为技术自古以来就不只是人类简单的工具,它与人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我们必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不忘人文关怀不失人性的弘扬。但要实现人性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解放则要把技术的进步与人性化的治理结合在一起使技术走上人性化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要保证在技术发展和人性进步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技术与人性并不是完全分处两极池并不是完全无法融合的厂方面,人性的进步与发展对技术的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人性的内在需要与拓展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多现实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满足人性现实需要的同时,技术始终是推动人性进步的重要动力。虽然技术异化的后果使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些新的标准在不断地消蚀着传统观念,这对未来的人性发展埋下了隐患,但技术人性化则要求我们不能忘记人类对于理性的追求不仅是工具意义上的技术理性,还要有精神与心灵上的价值理性,人类的文明不应该是单向度的技术的文明而是人性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的发展。技术再是人类缺陷的补缺池并不构成人类的主体六类是技术的价值承担者,而不是由技术所决定的人性逐步技术化的傀儡。
  
  参考文献:
  
  〔1〕辞海(词语分册)[州。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6.
  〔2〕陈文化,李立生。试析马克思的技术观田。求实,2001(6):10一14.
  〔3〕任玉凤,王金柱。技术本质的批判与批判的技术本质-以系统论的观点看技术本质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4):34一38.
  〔4〕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四].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6.
  〔5〕赵乐静,郭贵春。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45一5.
  〔6〕赵鑫。论现代技术的本质[D].吉林大学,2007.
  〔7〕顾世春,文成伟。物的沦丧与拯救-鲍尔格曼设备范式与焦点物思想探析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94一397.
  〔8〕孙延臣,泰书生。关于技术自主论的综述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0一16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