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7-07 共4128字
摘要

  原标题: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社会研讨会综述。

  “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社会研讨会 ”于2014 年 12 月 19 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共同承办。 本领域专家、学者共 40 余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已退休的资深研究员,也有活跃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 大家共聚一堂, 回顾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影响,探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1.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哲学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由传统的“自然辩证法”演变过来,20 世纪 80 年代末, 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进行学科融合。 关于学科历史和学科融合问题,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热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存秀研究员讲述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八十年代的一些工作,八十年代初他们负责大百科全书自然辩证法分支的编撰工作时就考虑到要重新定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他认为现在还可以扩大研究领域, 使研究更加丰富多彩,办法是把“自然辩证法”名称改成“自然哲学”而不是“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里再分为两派,分析哲学传统的和理性主义传统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吾仑研究员提到 20 世纪八十九年代自然辩证法界老一辈学者的工作,谈及科学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金吾仑和胡新和教授 2003年译着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掀起了科学哲学研究的一次热潮,为各位学者所赞誉。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维研究员回顾个人经历,1956 年在于光远建议下创办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小组”,招收的研究人员也注重自然科学背景,他得以入选。 他认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研究室创办于1956 年 10 月《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和 20 世纪80 年代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两个杂志,影响极广,可惜前者在 1960 年和 1965 年两度停刊,后者于 1989 年遭遇“勒令停刊”. 关于“科学哲学”,他认为要讨论科学哲学必须先明确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概念 ;从广义的科学哲学来说 ,中国的科学哲学发展史最早应当始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赵元任、任鸿隽、杨铨等在 1915 年发起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1918 年迁回国内)。

  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从科学哲学史的维度展开论述,认为中国科学哲学史研究要理清中国科学哲学是怎么引进的、它的基础理论是怎样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重点关注中国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史、中国分支科学哲学史、中国科学方法论史和中国科学哲学社会史。 中国科学哲学的引进跟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和国家的思想解放相连,要研究中国科学哲学史,不能够忘记在五四前后两个大哲学家杜威和罗素到中国来时产生的巨大影响。

  他最后说,梁存秀、邱仁宗和金吾仑三位先生,分别做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研究、当代科学哲学述评和具体研究库恩,在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阶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 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

  中国科学哲学研究历史上取得重要成果的一些领域,适时总结并需要进一步关注,在会议中得到重点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林夏水研究员通过对比国外数学哲学的发展, 回顾了中国数学哲学发展的进程,在八十年代《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数学哲学编写中, 发现国外百科全书没有设置 “数学哲学”条目,他和黄耀枢认为数学哲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分支学科,便设了一个过渡性条目“数学哲学问题”. 他还探讨了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特别提出“确定性混沌自然观”,即对既必然又偶然的混沌现象及其非线性规律的普遍性的哲学概括。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醒民研究员关注批判学派与民国时期的科学哲学, 认为批判学派在 20 世纪初对中国科学界和科学哲学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了解和研究批判学派,才能更好领悟和鉴赏民国时期的科学哲学,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的现代科学思潮,深刻洞察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来龙去脉;对民国时期的科学论,可大致勾勒它的四个论域或内涵:科学元论、科学通论、科学个论和科学外论。 针对“科学哲学对科学有无作用”的问题,李醒民认为像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哲人科学家的科学哲学传统, 他们的问题发于科学的土壤,然后又落实到科学的土壤,所以能够对科学有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罗嘉昌研究员讨论了资本论和相对论批判的关系,这当中资本论和关系实在论又有密切关系,回顾了个人始于六七十年代质疑与探讨光速直线论的研究经历, 认为相对论批判问题,追究到无产阶级文化派是错误,甚至连追究到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都是表面的,它跟资本论关系更大,跟实体属性关系这个范畴关系更大。

  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总结了科学实验哲学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一是实践的科学观的研究,介绍了实践的科学观;二是地方性知识观的研究;三是把中国本土的传统科学知识,即本土知识研究融入到了实践哲学当中;四是科学实践哲学和其他相近的科学哲学关系的研究;五是科学实践哲学内在问题的一些研究;此外实践科学与其他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 包括对亚里士多德实践的概念,SSK 实践的思想这方面研究。

  3. 科学哲学研究与社会

  科学哲学研究涉及社会论题,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涌现出各种问题和观点。

  关于学科名称方面。 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以“科学元勘 ”(science studies)大体对应于 “自然辩证法”, 认为中国的科学元勘扮演的两类社会角色: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反思当代的科技运作问题。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则提出“医学原勘”(医学论,Medicine Studies),叫“原”而不叫“元”,有回望、回归原初之意,医学论大概可以由四个命题来拓展: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向度、医学目的反思与讨论、医学遭遇现代性危机与突围、医学模式的拓展医学的原点关怀。

  清华大学王巍教授认为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涵盖不足,像认知科学有人的因素的问题,不是一个纯自然,用“特殊科学哲学”或“分支科学哲学”名称可能更准确,从数据上分析,国外特殊科学哲学或分支科学哲学的研究人数比较多,这就提出了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再弘扬八九十年代自然科学哲学的传统, 可能会与西方科学哲学情形结合起来研究。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姚大志副研究员以科学编史学视角,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来理解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看到了史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伴而行的可能性,他认为“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科学哲学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保留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在职业化、专业化不断强化的时代,还能继承那种包容性,发挥其原有的交叉学科平台的作用。

  关于科学哲学研究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方面。

  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关注新世纪以来科学主义的反思及其社会影响, 他对科学主义进行分析,认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不能认同科学主义“以人为本”的观点,从而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 他提出反科学主义前行的四个步骤:说科学有负面效应;只有科学是不够的;说没有科学也是可以的;有了科学是不好的。

  内蒙古省委党校李彤宇教授关注八十年代科学争论与思想解放运动,他指出从 1970 年代末开始贯穿于 1980 年代,科学与哲学具体问题争论的思想背景,涉及三大领域:一是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意识形态转换,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的质疑,三是反思中国的自然科学批判和苏联的自然科学批判。 争论围绕着四大问题:哲学是科学的指导还是科学的工具; 物质是可分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胡志强教授认为从 1980 年代以后,中国的科学哲学的研究教学和传播,对于社会思潮的影响非常巨大,以波普尔的思想传播为例, 他认为这影响到了 1980 年代以后的政治思想:一是对历史决定论思想教条的批判,放弃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固定不变的图式;二是发展“试错法”方法论,暗合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后者思想能够被接受, 也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思想背景, 而库恩思想可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这种“试错法”提供运行范式。

  4. 科学哲学研究的其他议题

  关于信息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钢研究员总结中国信息哲学研究五十年, 在 20 世纪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组和哲学研究的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工作;20 世纪 90年代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工作。 段伟文通过解读标志性文献《科学的春天》《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中的科学观,认为科学哲学并没有真的影响到了主流的、官方的科学观念;刘永谋从科学审度论倾向、自然科学发生大变化、知识的群体主义倾向三个背景下思考新科学,认为新科学哲学已经出现,它具有一种家族相似、整合欧陆资源、消除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打破学科界线等特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治立教授探讨新时期中国科学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联前景,认为科学哲学强调哲学的学术性,而自然辩证法强调意识形态理论性,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某种的不一致性,当前属于交叉关联的过渡态,至于两者关联的前景,从学科建设来讲,科技哲学队伍必然要分化。

  天津行政学院涂明君副教授探讨系统论与 80年代的国家治理关系,分析系统论在 1978 年前后兴起的原因及兴起之后的发展历程,认为系统论在1980 年代对政策和社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显静教授介绍了他主持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科学哲学史”之专题“中国科学哲学史”的研究情况,并以“中国科学实在论研究概况”为例作了说明:检索并统计“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相关论文(1983-2013),得到“XX 实在论”研究有效文献 419 篇,其中共涉及 93种科学实在论,由国内学者提出的有 41 种。 再对上述有效文献进行年度刊文量统计,表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对所涉及的有效文献进行“科学实在论”类别统计,得到每种科学实在论首次提及时间(开始研究时间)、 年度新提及的科学实在论的种类数量及其总体变化趋势。 进一步统计每种科学实在论研究所涉论文总篇数以及年度刊发论文数,分别得到它们的关注度和研究的连续性。 最后,结合上述研究以及各种科学实在论的内涵,得到中国国内科学实在论的研究特点及其研究趋势。

  会议最后由肖显静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要考察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由此而知兴替。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科学哲学发展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传统的科学哲学走向式微,新的科学哲学需要“破茧”发展;二是科学哲学的科学指导作用和社会影响不够,有待加强。 鉴此,“科学哲学”是走向“哲学”,走向“科学”还是走向“社会”,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并作出抉择。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