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内涵与外延及评价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7-28 共6435字
论文摘要

  刘大椿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然辩证法领域的第二代着名学者,他着述颇丰,眼光敏锐,总是能够抓住重要的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即便在 60 岁后,也仍然笔耕不辍,有新思想、新观点涌现。 “另类科学哲学”就是近年来他和他的学生们对于科学哲学演化的一种概括和研究思想。2010 年出版的《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以下简称 《思想的攻防》) 和一些相关成果就是这一概括的系列重要成果。刘大椿教授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是我们的榜样和楷模。借此机会,除了向尊敬的刘大椿教授表示敬意外,也想就一些与另类科学哲学相关的问题就教于刘大椿教授。

  一、 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何谓“另类科学哲学”? 从内涵看,刘大椿教授等给出的另类科学哲学是指,正统科学哲学的“他者”、“叛逆者”和“外行”,他们之所以“另”,不仅因为他们的观点、旨趣和进路迥异于主流,也因为他们一直被科学哲学划归学科的“另册”。
  外延上看,按照刘大椿教授等的《思想的攻防》中的观点,包括:(1)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逐渐渗透到科学哲学领域的欧陆反科学主义理论, 主要包括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福柯和利奥塔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思想;(2) 从分析哲学传统内部彻底走向正统科学哲学反面的叛逆,主要以费耶阿本德、罗蒂等为代表;(3)借鉴另类思想反叛科学社会学(STS)传统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研究,包括借以为新兴政治运动辩护的激进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生态主义科学哲学。
  由于另类科学哲学是《思想的攻防》一书论述的主旨,因此,书中有多处对另类科学哲学(包括它的特征、研究主旨、问题和范围,以及价值和意义)做出说明和解释:
  (1)与正统科学哲学相对,“科学哲学的另一种倾向也渐渐兴起,它们多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可称为‘另类科学哲学’。 五花八门的另类科学哲学,彼此的取向往往相左,但也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对正统科学哲学之解构”;(2)“另类科学哲学是怀疑主义、历史主义中的另类倾向走向极端 的产物。它们以极端化的形式影响着科学哲学”;(3)另类科学哲学关注更多的是科学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之间 的关系,有某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有某些类似的气质,比如批判科学、批判正统,甚至反科学的态度;有某些相近的方法,比如解构方法;(4)被我们称为另类科学哲学思潮的并不是一个整 体,而是许多 异质性的科学反思。 ……因此,另类科学哲学最多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而不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可以清晰辨识的流派;(5)另类导致新诉求:人性、独特性;另类确立新界限:实践、文化;另类彰显关键词:宽容、隐喻;另类留下遗憾:偏激、非理性;(6)另类科学哲学向极端科学主义、正统科学哲学发起的冲击,一方面让科学哲学从正统的极端中猛醒,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的科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从作者对于另类科学哲学的说明和阐释看,这些观点的确较好地揭示了另类科学哲学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性质。 然而,这些说明很明显也有不一致之处,如第二条的表述就比较极端,也略显偏颇。 且不说,该说明是否公正,仅就作者自己说另类科学哲学仅仅是家族相似这一条而言,作者也只是说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对正统科学哲学之解构”,那么,又说另类科学哲学都是怀疑主义、历史主义中另类倾向走向极端的产物,就有失全面,这与作者一贯的持中、全面的立场是否相左呢?
  从作者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外延看,有两处可以商榷的问题。
  第一,遗憾的是,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和观点未被讨论。 如在科学哲学中复兴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卡特赖特及其代表的新经验主义科学哲学没有被讨论,卡特赖特也许不属于另类科学哲学人物,其思想也许不属于另类科学哲学,但这是这个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在正统科学哲学与另类科学哲学之间的人物和立场,如何处理? 再如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及其重要人物凯勒、哈拉维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 特别是科学实践哲学及其创始人劳斯未被列入另类科学哲学的讨论之中,逻辑上看,它们或是受另类影响极深的科学哲学,或就是另类科学哲学。 特别是按照作者对于另类科学哲学的说明和解释的第 3 条,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是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作为主线来研究科学哲学问题的,而且他力主消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在研究上的解释学界限;他的科学实践哲学也是把欧陆科学哲学的解释学传统与英美分析性的科学哲学做出融合的一种尝试;他的科学实践哲学更为重要的另类性还表现在他一反以往科学哲学的理论优位的传统,反对传统科学哲学为现代化张目的特征,主张知识的地方性,采取多元论的立场,这难道不是作者分类中最为自然的另类科学哲学吗? 事实上,《思想的攻防》一书在讨论福柯时,曾经把劳斯列入另类科学哲学家之列,列入而不讨论,不是说明劳斯的工作不够凸显,要不就是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未引起刘大椿教授及其学生的注意,再不就如作者以为的,劳斯只是福柯的延续,讨论了福柯就可以不讨论劳斯的工作了,否则岂不怪哉。
  第二,把海德格尔和 SSK 放到另类科学哲学里讨论,总觉得有些问题。 海德格尔不是没有科学哲学思想,比如“科学的沉思”是讨论科学的哲学问题的,以及其他着作中表现的科学哲学思想, 但是正如作者在讨论海德格尔开始时也意识到的问题,学界是把海德格尔放置在现象学和技术哲学领域的。 这还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按照作者的观点,另类是对正统科学哲学持批判态度的,其共同特点是解构,而海德格尔完全没有理睬以往科学哲学如是说,而是采取了自己的一套语言,来讨论科学,阐释其科学哲学思想,他没有去想着怎样解构正统科学哲学,而是另辟蹊径,重开一条自己的路,就其解构而言,并没有对其他不同的科学哲学直接进行解构。 当然,就其思想的理路看,与正统科学哲学有相当大的差别和对立。 海德格尔对于科学和技术是持批判态度的,按照辩护、批判与审度的三分,海德格尔属于另类;但是按照解构而言,却不是解构类型的另类。 所以,不是海德格尔被归错了类,就是作者对另类概念内涵不够清晰造成了问题。
  第三,关于 SSK,我们都知道 SSK 是科学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SSK 在其自身发展中并非没有哲学讨论,如社会建构论思想或后期的实践建构论思想,但是SSK 是科学哲学之外的一种社会学思潮, 也是公认的事实。 作者的讨论并没有指出SSK 是科学社会学,而不是哲学,而是自然地、直接地把 SSK 安置在另类科学哲学思潮之中了,似乎有欠妥当。

  二、 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评价

  刘大椿教授等对于另类科学哲学的评价,在《思想的攻防》一书中不乏新意,但也有矛盾和不一致评价。 在《思想的攻防》“前言”里,作者把在正统科学哲学旁边陪伴的另类科学哲学称之为:“随着主流的光芒渐渐暗淡,另类思想的精彩舞步逐渐耀眼起来,恰似错落有致、此起彼伏,但节奏迥异的‘探戈’。”
  并且进一步指出,就其创造性、深刻性和启发性而言,另类并不逊于主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当代科学,科学哲学应该给予另类足够的重视,尽快将其纳入学科之中,深入研究、挖掘另类科学哲学的思想。但是,《思想》对另类科学哲学也有这样的评价:“另类科学哲学是怀疑主义、 历史主义中的另类倾向走向极端的产物。 它们以极端化的形式影响着科学哲学。 ”
  为何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按照作者的逻辑,既然另类科学哲学只是家族相似,其中又有观点相左之处,如何能够以一概全,说所有的另类科学哲学都是怀疑主义、历史主义中的另类倾向走向极端的产物呢?这与《思想的攻防》作者的“既要……又要……”的纠结的、想要走一种中间道路的立场有密切的关系。 且看这样一段:
  极端的科学主义把科学理想化、纯粹化,很难解释复杂的科学世界;极端的批判又完全否定科学的客观性,主张真理多元论,取消科学的划界标准,甚至认为科学跟神话、巫术其实是一回事,抹杀了科学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人类生活的极大贡献,片面地夸大了科技在现代社会的负面效应。
  不知作者是否把逻辑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算作极端的科学主义?反正这一最为正统的科学哲学是把科学理想化、纯粹化的,它们秉承理论优位的传统,认为科学只有一种形态,那就是数理科学。 但是,反过来的所谓极端的批判观点,由于按照作者的认识,也只是家族相似。 因此,第一,并没有一致的、完全否定科学的客观性、主张真理多元论的立场和观点。 第二,否定科学客观性的说法,是采取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立场的说法。什么是客观性?从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看,似乎客观性是与人无关的某种独立的存在性。这种独立的客观存在,无论主观认识与否,它都在那里,不受影响,它都普遍为真。然而,不论是科学本身,还是新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等采取涉入立场的科学哲学揭示,许多科学事实,实际上是科学家介入的结果;是我们干预自然或我们在实验室把对象带入进行改造的结果,它天然为真吗? 不! 还有,我们许多人常常把客观性与客观普遍性等同起来,这也是对客观性的误解。 某一命题或认识,仅在某处为真,并不普遍为真,是否是客观的?当然可以客观为真,却并不普遍为真。可以看一些例子,比如对于客观为真,就一定要时时处处为真的观点来说,我们常常认为,少数民族的某种地方性知识只在当地为真(客观存在,并且有效),这样的例子已经击破了普遍为真才是客观性的说法。再举例来看,卡特赖特在《斑杂的世界》里,指出现代科学的定律只有在反事实条件下才是真实客观的,它并不普遍适用于天然的自然。
  这种多元论的科学哲学并不反对实在的局域客观性,反对的是把某种实在或定律普遍化。 所以,实际上,在新的或另类的科学哲学中,至少有些科学哲学,如科学实践哲学,如新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并不反对实在论,而是反对普遍主义的实在论,并不反对客观性,只是反对无条件的客观性的说法,特别是反对把科学打扮成为客观性代表、不能质疑的观点。 他们认为,客观性是定域的客观性,地方性的客观性。
  刘大椿教授等说正统的科学哲学和另类科学哲学都有片面的深刻之嫌,而审度的第三种态度和立场,才比较全面。 刘大椿教授等认为,审度不是折中主义,而是整合对立观点。
  如何做到全面的深刻? 我认为这一点很难做到。 例如,正统科学哲学一般秉持基础主义、普遍主义的一元论立场和观点,它们一般不承认它们观点之外的认识,如何让它们宽容、平和? 相反,刘大椿教授眼中的另类科学哲学里面有一些学派或认识采取了多元论立场,除了它们反对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这类完全对立的观点立场外(甚至它们也给这类主义找到它们适用的条件,如卡特赖特论证的律则机器),这种多元论必然在逻辑上对不同的立场采取容纳的立场和观点。因此,采取多元论的立场,才有容纳他者的可能性。 而通过《思想的攻防》来看,作者的立场里一元论的思想还比较浓厚。 所以,才有论证上的左右摇摆,立场的模糊。

  三、 关于相对主义等一些其他问题的认识

  先看相对主义问题。
  《思想的攻防》一书在评价库恩的历史主义时,用了“滑向相对主义”的用语。该书其他地方也有此类评价和用语。 这就预设了相对主义是个坏主义。 这表明,作者的立场仍然是正统科学哲学的立场,而不是自历史主义之后的科学哲学立场。
  为什么会有滑向相对主义的质疑? 如何破解所谓滑向相对主义的问题?我再次以为,只有采取一元论的立场,才会出现这个问题。
  在一元论看来,相对主义的最大问题是两个,第一,面对同一对象,如何可能有两个不同认识都是对的? 第二,是否不同知识无法沟通,不可通约。 事实上,这个问题,传统科学哲学那里也早就有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记得汉森的工作“观察渗透理论”的话,汉森的解释是,面对同一物理对象,它们在视网膜上呈现的像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在大脑里呈现的知觉表象却是受到大脑储存的知识、理论和期望的背景知识的“污染”的。
  如果采取类似科学实践哲学的多元形而上学立场, 相对主义的问题已经被消解。 知识是地方性的,只有在某个地方性条件或语境下,某种知识才具备真知的意义。 例如,科学实践哲学会认为,由于人们对于所谓同一对象的实践不同,介入不同,因此认识的深浅程度和意义挖掘都会有所不同。 甚至我们面对的所谓一个对象,都可能不是一个对象,比如,中西医面对人体时,它们看到的同一人体是一个东西吗?
  一个看到解剖的结构(死结构或静态结构),另一个看到的是流动的气血循环。 一元论以一种观点完全排斥另一种观点,对于中西医研究这一例子而言,是否有害呢?
  现象学的科学哲学则更进一步认为,事物本身给我们多个侧显,我们面对的似乎是一个对象,其实面对的是多个侧显的若干个,于是对于所谓一个对象的认识有不同,而且都对,这已经是哲学上一件自然的事情。
  其实,与相对主义相对应的主义是绝对主义,一元论主义立场,大多是绝对主义的立场。 与相对主义相比,绝对主义往往带来独断论,岂不是更不好。 绝对主义的外部影响也更有危害。 绝对主义采取一元论,一言堂,不许其他观点和立场存在,在文化和社会上危害很大。
  其次,再看《思想的攻防》中一些其他问题。作者在《思想的攻防》中最为着名的观点是:“从科学论的百年流变来看,哲学对科学最合理的态度应该是审度,既不一味辩护,也不一味否定,而是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发扬光大。 ”
  作者指出,要“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审视科学,不能对科学下一劳永逸的断语”,但是作者在批判另类科学哲学的极端倾向时,却一再指出,不能否认科学对于社会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这是否是一个永恒的断语呢? 科学发展到今天,这种作用是否在走向反面呢? 特别是,自哈贝马斯以来,所谓自由的科学已经转变为“求力科学”(吴国盛语),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日益被人们所意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也日益被人们充分意识,这两种功能随着科学技术与权力和资本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科学技术日益变为控制行为、发展资本的工具,科技的工具理性日益扩张,成为压迫的工具,榨取的工具,是否在这个状态中仍然还要不断地颂扬它呢? 作者借助中国语境指出,中国对于科技的发展还很落后,我们还不是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因此,中国还需要大力宣传科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而与反科学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如果用后现代的思想批判科技,可能会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中国语境正在利用这种意识,而大力发展科技的工具理性方面,把科技变为更加强大的资本和权力工具。 甚至有些人还借助这一挡箭牌,发展有利于一己之利的科学研究,滥用其成果。
  我认为,问题主要在于作者没有区分今日科学与古典科学的流变。 用“科学”这一抽象之词代表了科学的所有形态。 科学已经不再是古希腊时期追求自由、以好奇心推动的科学,而是变为追求利益的科学、追求权力的科学,变为产业科学、政府科学,所以才出现这种一概而论的现象。
  事实上, 另类科学哲学为科学哲学提供了丰富性的图景和理解实在的宽容心。费耶阿本德的妻子在述说费耶阿本德时,曾经指出,每个科学哲学观点或流派都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文化过滤器,我们持有何种科学哲学观点,不过是在某种科学哲学构造的世界景观中生活,不同的观点构造了不同的景观,我们可以只在一种依照我们看来合理的有意义的世界中生活,但是应该对其他景观和世界持有宽容心,它们同时是复杂而丰富的世界的一个部分。 我们是否应该如此呢?
  顺便说一句,费耶阿本德就是持有这样立场的科学哲学家。而这个科学哲学家在刘大椿教授及其学生的评价(至少本书)中是另类科学哲学的标杆和极端,批评费耶阿本德走向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甚至反科学主义。
  《思想的攻防》一书,语言中的类比、隐喻使用很多,这使得该书风格不那么呆板,十分幽默、耐看,引人入胜,如把另类科学哲学的出现和发展称为“探戈”,把列维纳斯等人称为“斜看科学的后现代知识分子”,等等,不一而足。
  对《思想的攻防》一书,虽然我提出了若干问题与大椿教授商榷,但我仍然认为《思想》一书是一部重要的学术着作,它典范而深刻地梳理了正统科学哲学之后新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些脉络和演变,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对于它中间的一些我认为的问题而与作者商榷,是希望在此书基础上,我们有新的进展,能够回馈刘大椿教授及其学生们的工作,能够推进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