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不仅可能是上年度劳动的产品, 而且它们现在的形式也是经过许多世代,在人的控制下,通过人的劳动不断发生变化的产物。 但不管怎样,这种生产活动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不仅重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而且重视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认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等重要的。 “应用机器,不仅仅是使与单独个人的劳动不同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发挥作用, 而且把单纯的自然力---如水、风、蒸汽、电等---变成社会劳动的力量。 ”
“如果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很高,也就是说,如果土地、水等等的自然生产力只需使用不多的劳动就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这种劳动的自然生产力,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 这种自然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所起的作用显然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一样……绝对剩余价值的单纯存在, 无非以那样一种自然的生产力为前提, 以那样一种自然产生的劳动生产率为前提。 ”
显然,马克思把自然生产力区分为“单纯的自然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 前者如地力、水力、风力、太阳能等,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力量,它直接就是生产力,所以就称“单纯的自然力”. 后者如土地、江河、瀑布、气候、矿藏、森林、鱼类等,它需要“应用机器”, 需要“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 这就像人呼吸需要肺一样,人在生产上消费自然力,就需要一种“人的手的创造物”;要利用水的动力,就要有水车;要利用蒸气的压力,就要有蒸汽机。
利用自然力同样如此,需要“应用机器”,因此后者称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像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域这类的“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在社会发展的初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在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像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这类“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时,就专门考察了“自然肥力”. “我们先不考察位置这一点,只考察自然肥力。 撇开气候等要素不说, 自然肥力的差别是由表层土壤的化学成分的差别, 也就是由表层土壤所含植物养分的差别形成的……从经济肥力的角度来看, 劳动生产力的状态, 这里指的是农业可以立即利用土地自然肥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是不同的---和土地的化学成分及其他自然属性一样,也是土地的所谓自然肥力的要素。 ”
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对自然生产力的滥用和破坏。 资本主义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 从而破坏了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破坏了人类的自然力,而按工业方式经营的资本主义大农业则破坏着土地的自然力,前者使劳动者精力衰竭,后者使土地日益贫瘠。 马克思还考察了另一种“自然力,瀑布的推动力”. 这种自然力是自然存在的,不是劳动的产品,但却是一种自然的生产要素,它和由协作、分工等引起的劳动的社会自然力完全一样,是被资本垄断的。 只有那些支配着特殊地段及其附属物的人才能够支配它, 因为它是同一部分土地的一定自然条件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自然条件只存在于自然界的某些地方。 在它不存在的地方,它是不能由一定的投资创造出来的。 所以瀑布和土地一样,和一切自然力一样,没有价值,因为它本身中没有任何对象化劳动。 但作为使用价值,它仍然具有它的“自然的效用”,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对生产力系统作出了全面分析,在生产力系统中体现了自然、 社会和人的内在统一,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自然再生能力和经济再生能力的统一。
三、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 不存在自然和社会的绝对分离,所谓“自然界与历史之间的对立”是意识形态学家们制造出来的。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 “自然与历史的对立”时说:“好像这是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好像人们面前始终不会有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如果懂得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着名的 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 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问题也就自行消失了。 ”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互相制约。”
这个思想,马克思在稍前写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已明确提出来了, 他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应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的统一, 自然科学和被他称为人的科学的历史科学将合为一体:“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
《白鲸》这部作品利用伊什梅尔的口讲述了船长在一次捕鲸行动中,与鲸鱼反复斗争而以失败告终的故事。这部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但是在成书伊始并没有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和追捧,直至上世纪2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这部作品因具有对人们破坏海洋...
在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比较上,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概括来看,学界对此问题主要持三种观点:一致论、对立论、异同论。究竟如何看待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关系?这个问题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整体性理解,更为深刻地影响到我们对马克...
周作人的童年是在他的故乡绍兴度过的。虽说身处于深宅大院,未能像乡下孩子一样与大自然有着充分的接触,但仅仅一个百草园就足够让他回味一生了。儿童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敏感,对于周作人来说更是如此。百草园里的木莲藤、何首乌、覆盆子、蟋蟀、油唧蛉,给...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是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问题。在解读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所作批判的观点中,有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与人、人的实践活动分离的自然界是抽象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然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也曾经出现过教条化和非生态化倾向,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新时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