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

葡萄霜霉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控对策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8-14 共2288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 太原市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达到7 万余亩, 主要分布在西山沿线的清徐县和尖草坪区.2010-2013 年,由于夏秋季雨水偏多,葡萄霜霉病连续四年偏重至大发生,一般发病株率 95%以上,发病叶率 55%~70%, 早熟品种发病叶率高达 80%~90%, 产量损失 10%左右. 2012 年该病发生最为严重, 尖草坪区柏板某葡萄园产量损失高达 50%~60%,清徐县某葡萄园病叶率高达 90%以上,严重影响树势而毁园. 由于霜霉病危害造成葡萄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经济损失严重,严重阻碍当地葡萄生产.

  我们近年将该病研究作为重点, 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和防治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观察发病症状、研究其发病规律,寻找影响发病因子,摸索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适时进行化学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

  1 发生症状

  据观察,葡萄霜霉病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 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受侵叶片呈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淡黄色油浸状小斑点, 后发展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的病斑. 有时数个病斑愈合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 即病菌孢子. 后病斑变褐叶片干枯,病叶提早脱落. 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 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 穗轴感病,会引起部分果穗或整个果穗脱落.

  2 发病规律

  葡萄霜霉病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春季卵孢子在有水滴条件下萌发产生芽胞囊,芽胞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经风雨冲溅传至近地面的叶片上, 通过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 随后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 病菌卵孢子的萌发温度为 13℃~33℃, 适温为 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 7~8 月份低温、 多云、多雾、多露,冷晾潮湿的气候利于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太原地区一般 7 月上旬开始发病,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至 9 月中旬流行期长达 50 d 左右.

  经对比,一般老果园土壤中病菌积累多,发病重;土壤瘠薄,缺乏肥力或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重;过度密植,通风不好的果园发病重;土质黏重且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品种不同发病轻重不一.

  3 原因分析

  分析发现,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当地 7~8 月份温湿度关系密切,冷晾潮湿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葡萄主产区清徐县、 尖草坪区2010-2013 年 6~8 月份平均气温在 20℃~30℃之间 ,夏秋季雨水偏多,温湿度适宜,十分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如 2010 年 8 月中下旬,降水量 31~97 mm,同比历年清徐县偏多 8~9 成,尖草坪区偏多 2.4 ~8 成,8 月 11~12 日、18~19 日、21~22 日出现了 3 次强降水过程,对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极为有利.2011 年 7 月份降水量 23~83 mm,尖草坪区偏多 1~2.7 倍,清徐县偏多 3~5 成;8 月份降水量 1~58 mm, 尖草坪区偏多1 成至 1 倍,清徐县略少. 8 月 17~19 日出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雨量 34.4~60.1 mm, 对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有利. 2012 年 6~8 月份降水量为 255~320 mm,其中 7 月份降水量 118~21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 6~12 成;8 月份虽降水量偏少 20~49 mm,但降水过程多,田间湿度大,对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仍有利. 2013 年 6~8 月份降水量为 261~362 mm,比常年同期偏多 1~5 成,降水充沛,田间湿度大,对葡萄霜霉病发生流行有利.

  4 防控对策

  防治策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加大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4.1 认真清洁田园

  在葡萄生长季节,要及时彻底摘除病果、病叶及新生病蔓,并带出园外集中深埋,减少病源基数. 秋后清洁果园,在葡萄秋季埋土前及出土后,要仔细剪除病枝蔓,刮除老树皮. 葡萄园土壤中,尤其是重病园内,有大量病菌孢子存活,是重要的初侵染源,应进行土壤消毒.

  4.2 加强田间管理

  4.2.1 改进架面布局, 适当提高结果部位 从幼树整形修剪时就设法适当提高结果部位,结果大树也要逐年更新结果枝. 每年葡萄出土上架时,要注意架面布局,防止果穗过低. 果穗距地面 20~30 cm 为宜,果实膨大后将近地面的果穗及时吊绑起来,甚至剪除.

  4.2.2 加强通风透光, 有效降低田间湿度 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葡萄树生长量大,要及时剪副梢和摘心,7 月份开始要适当摘除过密叶片,架内多摘、架外少摘、下部多摘、上部少摘,以株间光线呈花荫状为宜.

  4.3.3 加强排水功能, 有效控制田间湿度 葡萄园地势低洼时,要设法改良土壤质地,加强排水设施.雨季排除积水,适时中耕除草,对控制田间湿度有显着作用.

  4.2.4 合理科学施肥, 提高植株抗逆力 在施肥方法上,按照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测土配方,限时限量,力保果园土壤中养分平衡,增施肥料,增强树势,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2.5 提 倡果穗套袋 , 减 轻病菌对 果穗 侵染 风 险选用葡萄专用纸袋套袋可减少病害的发生为害,并防止农药、尘土等污染,套袋葡萄色泽鲜艳,品质上乘,可提高商品价值. 套袋时间以果粒长到绿豆大小为宜,套袋前要喷一次杀菌剂,待药液风干后将袋套上,扎紧袋口.

  4.3 适时化学防治

  发芽前果园普喷一次 45%的晶体石硫合剂 40~60 倍,起到杀菌作用,减少病菌来源. 套袋前要喷一次 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3 000 倍液等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要抓住侵染前的关键时期喷第一次药,一般 6 月中下旬有降水过程后即可喷药, 以后每半月 1 次,共 2~3 次. 做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预防用药一般选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治疗用药一般选用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52.5%恶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1 000 倍液, 或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1 200 倍液, 或 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或 50%烯酰·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植物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