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教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3 共464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3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2.3.1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河北省现在有 10 所学校对智障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仅占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总数的0.65%,接受职业教育的智障学生有 309 人,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3.64%,(详见表 1)邯郸市没有一所学校对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情况最好的秦皇岛市也没有达到 1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普及率极低。
  
  2.3.2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模式情况
  
  从调查来看,河北省开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二种,一种就是采取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相结合的初职和职高班形式,学制均为三年。另一种可以称为是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是指各特殊教育学校在七年级阶段,通过基础课程渗透和劳动技术课使学生具有初步职业素养、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学制为九年,这是河北省采用较多的一种模式。这种通过《劳动技能》课,采用“备课、上课、练习”等环节的基本教学活动,来对智障学生进行职前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育,以培养智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这是河北省采用最普遍的模式。这种模式源于我国 1987 年印发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教学计划”)。当时,国家为提高智障学生职业技能,把《劳动技能》设为弱智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调整劳动技能与基础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劳动技能的课时数调整到占上课总数的 16.70%,要求各年级都要注意利用劳动技能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除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外还要开展初步的职业技能教育。
  
  严格来讲劳动技能课还不能算是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国家在 2007 年对 1987 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对劳动技能的课时作了调整,规定劳动技能课在低(1-3)年级段每周 1课时,占总周课时数的 3-4%,中(4-6)年级段每周 2 课时,占周课时数的 5-6%,高(7-9)年级段第周 3-4 课时,占周课时总数的 8-9%.(详见表 2)同时以多个政策来引导各地通过开办初、中等职业技术(班)校的形式来大力发展智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
  
  调查显示,河北省对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中,有 15 个初职班,9 个职高班,均为单轨制,涉及 5 所学校,其中 3 所学校同时开办了初职班和职高班,2 所学校只开办了初职班。通过劳动技术课对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入门教育的有 12 个班,涉及 5所学校,其中 1 所学校最高年级到七年级,1 所学校最高年级到八年级。(详见表 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较低,只有 3 所学校开设了职高班,2 所开办了初职班,其他 5 所学校还是依照传统的通过劳动技能课来实施职业教育的方式,起步也较晚,还有 2 所学校的最高年级只到七、八年级。
  
  2.3.3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开设及教学情况
  
  课程的设置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调查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是体现其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中发现,河北省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初职阶段和入门教育阶段学校的基础课程一般都是依照《方案》规定来设置的,内容上基本一致,周课时略有差异,保持在周课时总数的 47-60%之间,主要是《方案》中规定的选修课的课时存在差异,开设英语课的只有 3 所学校。(详见表 5)职高班的基础课较初职班无论是科目还是周课时量都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 40-47%之间。主要差异还是在选修课上,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减少到 2 所。(详见表 4)各校一般均在七年级开始开设 2 到 3 门以上的职业教育课程,最多的开设 4 个专业,专业选择上主要包括缝纫编织、烹饪打荷、手工编织、金工木工、园林花卉、物流运输和种植养殖。开设最多的专业是缝纫编织,其次是烹饪打荷和手工编织,其他专业则较分散(详见表 6)全部没有专门教材。各校初职阶段的每周的课时数差异不大,基本是每个专业每周 2 课时。(详见表 7)职高班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时略有增加,但幅度较小,在周课时总量的 40-50%之间。(详见表 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专业选择较混乱,教学仍是以《方案》规定的科目为主,只是把劳动技能课调整为相对内容较为集中的职业教育课,专业课时偏少,教学手段落后。从调查中得知,目前,河北省出版的智障学生用实验教材也只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写的,初、中职阶段无人问津,这就使得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的教材使用处于混乱状态,大部分由教师自由选配或自编教材,缺少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衔接性。
  
  从调查学校的课程表来看,各校除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课时大部分学校都会安排自习由任课教师平均承担,缺少实践课的安排。调查中发现,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是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等因素进行实际考虑,而是因师设教,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才开设这样的课程。并没有对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做整体规划,而是沿用听障专业的职教课程和设备给智障学生开设职业教育。所有学校均开设缝纫课的原因是前十年省教育厅在张家口开办过一个全省特殊教育学校缝纫培训班,学校派有兴趣的老师去参加了短期培训,回来后就开设这样的课程,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上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全由任课教师自由掌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仍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多数是任课教师随意找一些内容讲解,随意性较普遍。在教学方法上也是沿用传统的普通课程教学方法,大多存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和要求不明确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把技能学习和技能实践结合起来,更做不到深入到车间工厂实践或观摩,在教学手段上与当前的职业教育前沿理论相差甚远。培养学生时也没有一个具体对应的岗位要求,更没有实践课时的安排。仔细分析也可以得出,河北省对智障学生开设的专业当中除园林花卉、种植养殖和家政保洁外,其他专业并不适合智障学生而更适合听障学生。
  
  2.3.4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师资状况
  

  调查显示,在河北省从事智障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共有 76 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且兼任其他专业课程。平均每所学校 7.6 人,55%的教师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70%为45 周岁以下,78%的为女性教师。仅有 4 名教师取得了面点师和园林花卉资格证书,其他缺少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详见表 9)在对教师的学历调查中显示,76 名教师中,第一学历为专科以上的仅有 13 人,中师及高中以上的有 59 人,第二学历的取得途径大部分是自考和函授,专业集中在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与其他管理专业。(详见表 10)调查过程中,在问及近年内学校组织从事智障职业教育教师进行的培训内容来看,较多集中在“特教理论培训”上(97.15%),“智障职业教育教科研和专业技能培训”不足 1%.从对教师职业技能调查上看:大部分教师具备较好的特教理论教学技能(77.83%)和班级管理能力(66.71%)。(详见表 1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的师资力量薄弱且职业教育专业性差,起点学历较低,第二学历取得的专业中较少涉及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本身还是比较注重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很少关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
  
  统观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师资当中,仅有两名教师是专门针对智障学生开设的园林花卉和烹饪专业而引进的职教教师,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双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大部分教师是由领导指派或个人兴趣而选做职教教师,根本没有参加过职教相关的培训与学习,缺少行业经验和实践经验。所有教师都是兼职其他专业的课程,老师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潜心钻研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的从国培、省培到校本培训内容来看,都是围绕特殊教育理论在做文章,没有一期是针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或相关的培训。这说明,从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的组织者极少关注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
  
  2.3.5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及经费情况
  
  调查显示,在河北省开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学校全部设有缝纫编织教室,6 所学校设有烹饪室和美工室,2 所学校设有园林花卉室,1 所学校设有智障学生综合活动室。(详见表 12)在对专业教室开放和使用情况调查时,绝大部分学校选择偶尔使用,只有2 所学校选择经常使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在智障学生职业教育配套场所数量上严重不足,设施陈旧,大部分是沿用听障专业的场所和设备,使用率极低,并没有规划建设适合智障学生的实习场所和校外实践基地。调查显示,河北省没有设立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支出经费来源上主要是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挤压和地方教育、残联等部门投入。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2.3.6 河北省智障学生毕业生走向及就业情况
  

  调查显示,河北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智障毕业生当中有 57.42%的学生居家待业,17.11%的学生找到工作并就业,还有 3.55%的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支付部分生活费用但不提供工作岗位,仅有 22.62%的学生能够升入本校的职高学习。而职高毕业生则有 57.63%的学生找到工作并能就业。(详见表 9)在对学生就业途径调查时,所有问卷均选择了家长协助。在就业岗位一栏填写的有:清洁工、服务员、搬运包装工、养殖、建筑工地、餐厅帮工等岗位。而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明显上升。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智障学生大部分只能在家待业,升入职高和就业率低,且只能进本校的职高班学习,调查中发现,河北省还存在部分企业为减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上缴额度而采用不提供工作岗位而只提供少量生活费用的作法,这也体现出河北省在残保金的追缴措施上的不足。
  
  2.3.7 其他未开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学校的情况
  
  要办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在遵循特殊教育规律的同时,还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而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在对这两种规律的认识上往往把握不准。这与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有着根本联系。从特殊教育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最早的特殊教育是听障教育和视障教育,智障学生的教育发展起来也不过是近三十年内的事情,在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当中是起步最晚的。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前身大部分都是聋哑学校。河北省也不例外,所有的学校都是后期把智障学生纳入招生对象后才成立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办学成绩的取得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听障教育,尤其是能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成绩的更是出自于听障儿童,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只是近几年内随着听障学生人数的萎缩,智障学生生源的不断丰富,各地特殊教育学校都形成听障学生少,智障学生多的一种格局后,才开始考虑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而智障学生与听障学生有一个本质的差别就是各学校的招生中是以中重度学生为主,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就更成了难中之难,各地学校领导也就知难而退,避而不谈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了。另一方面,许多尝试对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也因缺少相关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也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影响了学校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逐步成熟,尤其是随着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不断完善,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就把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于促使更多的视障和听障学生上大学上,从而忽视了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
  
  在对河北省其他未开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学校的调查中,所有学校都认为有必要对智障学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后显示,没有开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少设备和经费、缺少专业教师、缺少教材、也有个别学校认为智障学生就业形势不好。(详见表 1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