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校双创培养教学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及对策

来源:河北企业 作者:张红漫,苗菁菁
发布于:2021-07-26 共603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工匠精神论文范文第四篇:高校双创培养教学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及对策

  摘要:随着新时代"双创""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现代语境下的工匠精神又有了新的解读,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工匠精神背后的时代意义,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人才培养中,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本文基于论述工匠精神对于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在总结目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为高校双创培养教学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

  一、工匠精神对于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

  在世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匠精神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始终贯穿其中,历经文化的洗礼和沉淀,现已成为人类社会前行的精神源泉。传统意义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对细节严苛,对技艺精益求精。一方面,体现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工匠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手作从业者的范围,而是体现在各行各业的价值追求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双创战略背景下,培养双创人才与工匠精神在现代价值取向上产生一致。一方面,培养双创人才需要以工匠精神作为基石提供支撑,而另一方面,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双创人才作为精神延续,二者相辅相成。

  如今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每年高校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与此同时,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补贴,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占比也是连年增加。但这会显现出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转变了,而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没有发生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任用往往过多地注重学历而不是能力,使得教育培养的侧重点一直是向理论倾斜而非实践技术,长此以往,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从"精"变成了"快",不再追求精益求精的人才,而是追求如何快速向社会输送"理论型"和"考试型"的人才。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的转变,要想打破现状,就需要将工匠精神延伸到双创人才培养和高校文化建设中,从刚入学抓起,以工匠精神为主导,重新定位办学方向,将传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结合到一起,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以及未知环境带来的挑战。

  二、目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吉林省曾在省内高校随机向大学生发放有关"双创"的问卷共1600份,其中有效问卷1398份。调查发现,大学生本身对于双创方面很重视,主要缺乏的是相关经验。还有就是高校对于双创环境打造得很好,但真正具有双创经验的教师数量很少,最后导致学生对于双创知识只知皮毛不懂内涵。

  1. 高校的双创人才培养理念缺失。

  双创人才培养教育现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强调,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方向,并制定多种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尽快适应双创人才培养教学。但由于大部分院校的教育理念并不科学,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分数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教学中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导致现阶段虽有成效但仍暴露出不少问题。究其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高校是否拥有完整的双创人才的培养理念。

  双创的本质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核心词就是"创".那么如何将创业融入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中去,又如何将创新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去,是高校对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教学方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目前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教学中暴露最多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成果,理念的缺失必然不会给高校带来全新的教学变革。高校对于理念的确立要明确,要具有实用性,不要浮于表面,既要结合实际又要跳出传统老旧思想的桎梏,以全新完整理念的引领,衔接传统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以此顺应时代发展,实施教育改革。

  2. 高校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从教室教学到实验室教学、从开展专业竞赛到课外实践实训再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换句话说,高校一直在"被迫"地向前走。而双创人才培养除了理念很重要外,模式也很重要。然而大多数院校还是没有找到真正与高校自身相匹配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去高校考察时如果提到有关双创人才培养的问题,大多数都会回答有关于增加大学生创业课程、邀请名人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有创建科创社团等内容,但这还远远不够。

  双创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高校怎样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双创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它不仅可以改变目前高校处于"被动"局面,还可以推动教学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高校给出的答卷仍旧是老生常谈。在双创人才培养刚起步阶段,高校首先失去了创新能力,因此制定出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将真正的创新思想传递给学生,进而导致在高校按照制定好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时仍然无法打破学生的刻板思维。

  3. 高校的双创人才培养教学缺乏针对性。

  部分高校错误地将双创人才培养教学方案视作具有普适性,认为无论是什么学科都可以用同一种双创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比如学习生物科学与学习计算机,这两门学科在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下达的时候,基本都是相同的内容,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开展创新专业竞赛"等,缺少各学科的特色化与针对性的内容,纵深推进不够。

  而意大利和德国在人才培养教学中很有建树,实行的是师徒制,即在一个学期内,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运用成果项目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规划未来创新方向的项目成果。与此同时,国内的长沙理工大学也是如此,其电气工程学院与湖南省电力行业共同打造专业人才实践基地,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实践,还实现了校企联合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推进"传统专业+创新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完善技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4. 高校的双创人才培养实训平台不完善。

  要想提升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教学的实效性,让工匠精神能够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就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完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实训教学平台。就目前看,首先,大部分高校太注重办公楼、教学楼以及实验室等校园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而忽视了双创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建设;其次,由于缺乏对双创人才培养实训平台的重视,导致高校对其投入的资金不足,目前存在双创实训软件开发得太少,机器设备匮乏,打造双创师资队伍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学生参与双创实践项目竞赛时,大部分实践小组都是先分工再做各自的部分,最后合到一起,导致学生面对双创实践课题就是盲人摸象,只弄懂了自己的部分,没有完全达到双创实践的教育效果;最后,因为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实训软件,所以在双创课程实训结课时,最终的结果还是落在了分数上,导致部分学生为了分数仅仅只是照着课本内容一步步做下来,并没有动脑的过程,失去了高校创办双创人才培养教学的真正意义。

  为了使双创人才培养教学融入学校毕业指导工作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工匠精神的促进作用,高校运行的双创人才培养相关课程体系必须完善,使得学生面对问题有信心,不易退缩,得到及时的解答,增强双创意识,使实践载体落实到真正的双创教育中。

  三、在双创人才培养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对策

  1. 通过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在双创人才培养中追求精益求精。

  首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工匠精神的价值主张搭建双创人才培养平台,突破传统思路,彰显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风貌;其次,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双创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将工匠精神系统融入各个环节,实现价值传递;最后,抓住工匠精神的精髓与双创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交汇点,时刻以工匠精神的高标准进行教学,自觉践行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内敛于心、追求卓越等核心职业素质。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理念,通过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全面推动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教学的改革,这一举措对于社会而言,缓解了当前的就业紧张形势,实现了新行业的兴起;对于高校而言,工匠精神加快了双创人才培养教学的步伐,提高了人力资本附加值,使校园文化气息愈加浓厚;对于大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融入会使其思想发生转变,以往传统的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的思想现已转变为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追求。

  2. 结合实际建立学院管理机制,融入工匠精神,深化双创人才培养。

  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时,应结合各学院情况实际考虑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各学院在双创计划开展时具备基本的构成要素。就具体操作层面而言,建立管理机制并非易事,如何将工匠精神贯穿双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校面临的必考课题。高校可以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使工匠精神有效矫正双创教育中各层级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高校可以在校级管理层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管理机制、统筹总体相关方案项目、审查研发经费的支出、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等,矫正"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例如,西北民族大学的学生实践创新中心采用的是直线式职能结构,学校管理委员会下设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工作室管理委员会,共有25个学科工作室,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

  其次,高校可以在领导小组下设双创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双创人才培养项目的申报、项目的落实、中期审查与结项验收等,校正"重领导轻思考"的刻板思想。比如,由兰州大学科技园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口衔接的兰州大学萃英众创空间,就是由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负责管理,其下设的园区开发部进行审批双创项目入驻申请。

  最后,高校可以在各学院成立执行小组,配备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生可与指导老师自由组队,开展感兴趣的双创项目,改正"重技能轻创新"的印象。比如,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技师班"和"导师制"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通过聘请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班导,研究项目和横向课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双创项目的培养机制。

  建立学院管理机制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改变长久以来高校对于双创人才培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空有形式不见双创技能培养的现状。

  3.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

  工匠精神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双创课程体系中也需要有一个持续内化的过程,与其强塞给学生工匠精神的想法,不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和实践过程中慢慢渗透,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切入点。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而培育工匠精神与教授思想政治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立德树人,二者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是互通的,而如何打破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刻板印象成了重中之重。对外,高校可以在操场、教室、实验室、楼道等地放置有关工匠精神和双创的宣传标语,接受工匠精神文化熏陶;对内,高校可以将工匠精神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灌输给学生,如南京邮电大学就从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培养、信息数字技术岗位技能实践、设计项目实地实战这三方面构建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与此同时,高校要打破"创新创业只能成功,不然就白费功夫""认真工作没用,还得走关系"等错误观念,保护高校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养成工匠精神。

  第二,专业课是工匠精神融入双创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工匠精神的特点就是稳扎稳打,因此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必然会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高校可以设置学年任务,比如大一安排初级教学与简单的专业实践操作,大二安排中级教学与分项目的专业实训,大三安排高级教学与顶岗实训,大四安排创新创业模拟沙盘。除了专业知识外,从简单的专业操作到分项目实训再到顶岗实训和创新创业模拟沙盘,将高校内部打造成预备职场,使学生感受各部门、各职业的不同,不仅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双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还让工匠精神融入双创人才培养中,丰富了教学。

  第三,实践是工匠精神融入双创人才能力培养的突破点。高校对内可以下设双创社团,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主联系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双创项目,并向社团分配教师进行普及双创知识和答疑解惑,社团经费由高校奖励、社会团体赞助、企业部门资助等;对外还可以将创新创业与政府扶持项目结合到一起,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高校与企业、政府共同育人、联合办学、合作就业、共同发展是培育双创人才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启产教融合最主要的物质承载。

  4. 地区政策打造创新创业环境,同步打造工匠精神。

  一般来说,各地区政策与各地区的双创研究是成正比的。就吉林省而言,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双创发展,国家与吉林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其中包括支持双创平台建设、优化双创环境等。与此同时,吉林省加快步伐,不仅建立"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和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了双创项目建设,还通过推动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从而加大《技术市场条例》的实施力度。

  2019年,吉林省共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启动实施了6个重大科技专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12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重点实验室114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3个,新打造10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2家省级大企业"平台";全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0户,科技小巨人企业358户,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92%.而到了2020年,吉林省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建设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92个,搭建大中小融通型特色载体2个,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个。

  地区制定的双创政策会影响地区的双创环境。地区对于双创的重视会推动高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开放共享高校和科研院所设备资源。当地区的政策推动了高校的双创环境改善,工匠精神才能找到落脚点。

  四、结语

  在新时代需求和高校课改的大环境背景下,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其渗透到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器"也"成人",强化岗位责任感,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春燕,赵洪兵,黄秀娟, 等。工匠精神引领高校双创人才 培养的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19(12):262 -263.

  [2]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7,38(13):28-33.

  [3]张旭刚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困囿与掘进[J].教育与职业, 2017(21):65-72.

  [4]马绍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传承[J]科教导刊(下旬) , 2018(07):172-173.

  [5]苏云,陆泽明,康平。"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究一以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 2020(01):51-57+81.

  [6]安佳,张烁,陶九龙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160-161.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张红漫,苗菁菁.双创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21(07):125-12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