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弊病与改革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4 共3785字
摘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由 PLC 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等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组合形成的,是现代工业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大大增加了社会相关行业对于机电一体化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很多技工学校开始开设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用人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熟练的一线技能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求具有机电技术的综合应用知识,对于机电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一线实践能力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技工学校必须对机电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1 当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机电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并没有跟上机电技术发展步伐。首先,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材的更新速度非常慢,整个教学内容老旧、,落后,而且教学设备也比较陈旧、落后。有的技工学校目前采用的教学教材仍然是以往的旧教材,教学内容当前的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学生很少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旧教材内容无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用途,也不了解学习它的好处,自然就会感觉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低下,这样机电一体化教学效率显然比较低下。同时,目前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讲解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课本,很少会涉及到项目教学,虽然学生们可能掌握了丰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学科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并不会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电力拖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关于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准确、快速接线等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注重讲解选择元件以及故障的检修及排除等知识,也没有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安排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很容易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

  1.2 并没有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目前主要将课时分配在“机”、“电”两大模块上,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本来学习时间比较紧,教学重点还放在机械类课程上,这样就会使电类方面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样并未符合人才培养标准,也不符合当前机电一体化教学目标。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也极易使教学内容脱节于实际操作,无法很好的配合该课程的专业教学以及设备操作教学要求。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技工学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并没有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因此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都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状态,学了不会灵活运用。大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后的就业方向都是关于电气线路、机床设备调试、设备安装、设备日常维护、一般故障检修等方面的,因此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未接受很好的培训,以后学生正式进入岗位后的弊端会尤为突出。

  1.3 机电一体化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并不高

  教师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根据机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机电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并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老旧、落后,平时也没有自己主动了解、学习新的机电专业知识,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而一些年轻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并未在相关的企业岗位工作过,也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自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实际工作需求。

  1.4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相对匮乏、落后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导致很多教学设备以及实习设备比较老旧、落后,特别是一些带有专业特点的实验设备比较欠缺,目前只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技工学校会配置一些必要的数控机床,如加工中心、铣、车等,还有各种类型的控制柜、电力拖动,并且实施了 PLC 实训一体化。

  教学设备、实验设备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物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的话,很难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

  2 促进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建立科学、有特色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在建立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深入、全面的调查相关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近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和企业交流、沟通,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一套“以促进学生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设置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因此,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安排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基础理论方面只需要强调“必需、够用”两点,而对于专业教学一定要将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突出出来。

  技工学校办学目标是为了给用人单位的技能操作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只有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以及认可才可以促进技工学习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技工学校应该根据企业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理念,以岗位工作技能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有力支撑,以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作为中心,确定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且以此为人才培养依据建立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该考虑到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上岗能力。

  2.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理论性也比较强,加上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会感觉非常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搬课本,向学生直接灌输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教学、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时期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2.2.2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现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而且目前用人单位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设计和组织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项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技工学校可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需求建立一个校内实习基地,当然需要相应配套的实验设备,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用人企业的人才要求以及实习大纲要求适当调整实习计划,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实习课题,这样可有效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还应该和用人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们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行业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2.2.3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技工学校应该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到用人企业工作,定期考核任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或者也可以从企业一线高薪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继续进修研究生,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用人企业参观学习,积累一下实践经验。也可以不定期的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到学校开讲座、作报告,或者定期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等等,不断提高任教教师的教学技能。

  2.2.4 进一步完善机电一体化教学场地以及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场地以及教学设施、设备对于确保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技工学校应该配置完善的教学场所以及教学设施。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真实模拟的实训室,能够集中“教学做”等功能,使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实现“教学”、“生产”、“培训”、“奠定”四位一体化,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其次,技工学校应该积极和工厂企业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们在寒暑假到工厂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和机电行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求技工学校改革、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技工学校应该坚持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原则,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机电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贾启升 . 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1)。
  [2] 刘耀海 .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J]. 信息系统工程 ,2012(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机电一体化论文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