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诊断学论文 >

分析不同体质与脑梗死风险的相关性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1-14 共3290字
论文摘要

  中风先兆证(premonitory apoplexy syndrome,PAS)是中风病之轻证,亦称小中风,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短暂性眩晕、肢麻、语謇、偏瘫、昏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风先兆症状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短,很容易被医者、患者忽视,因此,若能在先兆阶段及早防治,可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近年来有关中风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PAS的体质研究较少。本文对PAS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进行调查,初步揭示其体质状况,并首次采用目前公认的ABCD2评分方法对不同体质PAS患者进行评分,分析不同体质与脑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今后开展PAS体质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病例来源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新发PAS患者75例。共发放7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5份。其中男性39例(52.00%),女性36例(48.00%);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0.13±12.60)岁;伴高血压病史45例(60.00%),合并糖尿病史38例(50.67%)。

  1.1.2诊断标准①中风先兆证参照《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主症: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昏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瞀。次症: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瞤、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两项以上(含两项)主症,结合次症、实验室理化检查及经颅多普勒(TCD)、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即可诊断。②中医体质类型的判断参照王琦教授体质分型标准。

  1.1.3纳入标准符合PAS诊断标准的新发病例;TCD、CT、MRI等检查结果符合诊断;年龄30~80岁;患者知情同意。

  1.1.4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部疾病;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精神病、恶性肿瘤、免疫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有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有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免疫治疗史。

  1.2研究方法

  1.2.1危险因素检测如年龄、血脂、血糖、血压、体质指数(BMI)等。

  1.2.2体质调查根据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忽略兼夹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之外的8种体质类型为偏颇体质)9个亚量表,60个条目的自我评价量表,各亚量表转化分数为0~100分。

  1.2.3ABCD2评分按照ABCD2评分方法对PAS患者进行评分。该评分方法由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5项内容组成。具体的评分标准为:①年龄≥60岁为1分;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1分;③单侧肢体无力为2分,不伴肢体无力的言语障碍为1分,其他症状为0分;④症状持续≥60min为2分,10~59min为1分,<10min为0分;⑤糖尿病患者1分。总分为7分。根据得分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

  1.2.4病例随访观察第2天及第7天实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不同体质、不同ABCD2分值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

  1.2.5脑梗死的判断以病程第2天及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由神经科医师判断是否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的诊断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有影像学证据。

  1.2.6研究实施采用方便抽样现况调查法实施问卷调查;中医体质量表由具有中医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调查员协助完成,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问卷,或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填写问卷。

  1.2.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中医体质量表各亚量表得分,采用判别分析法对每个个体的体质类型进行判定;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指标间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

  2、结果

  2.1PA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体质分布由高到低为痰湿质、阴虚质、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和特禀质,其中以痰湿质、阴虚质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00%、24.00%。具体结果见表1。

 论文摘要

  2.2ABCD2评分各组PAS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按照ABCD2评分将75例患者分别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32例,高危组25例,3组ABCD2得分分别为1.61±1.04、4.44±0.50、6.48±0.51。表2示,75例PAS患者第2天及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者分别为8例(10.67%)及13例(17.33%)。各组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5)。

论文摘要

  2.3不同体质PAS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表3示,痰湿质、阴虚质和其他体质(因例数少而合并)2天发生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例、2例、3例(12.50%、11.11%、9.09%)。7天发生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6例、3例、4例(25.00%、16.67%、12.12%)。不同体质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P>0.05);发生率以痰湿质最高为25.00%,其次是阴虚质为16.67%。

论文摘要

  2.4不同体质PAS患者转化积分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表4示,痰湿质、阴虚质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433,0.487,P<0.05),平和质与其呈负相关(r=-0.610,P<0.05)。

  论文摘要

  3、讨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首次明确提出“中风先兆”的概念。其后又有“小中风”、“小卒中”、“中风先期”、“中风发病前状态”等多种名称。1993年中国脑病专业委员会第6次学术会议后,“中风先兆证”这一名词逐步在医学界达成共识。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的体质决定了人体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清代医家张聿青把易患中风者归纳为“气虚多湿之体”、“高年精血亏虚之人”、“痰湿素盛之人”等不同的类型。袁兆荣等将中风患者划为两类,认为瘦人多火多阴虚,发病以中脏腑为多;肥人多痰湿多气虚,中风以中经络为多。本研究发现PA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多见(分别为32.00%、24.00%),其次为气虚质、瘀血质(13.33%、8.00%)。马卫琴等研究亦发现PAS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多见,其中痰湿质占28.32%,气虚质占21.39%。另外,有学者研究显示脑卒中或中风的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PAS相当于现代医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范畴。现代医学重视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风险预测的研究。ABCD2评分是目前临床上预测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主要评分方法之一。

  Johnston等[3]应用ABCD2评分发现在TIA后7天内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2%、5.9%和11.7%。吴滨等研究显示TIA患者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约为15.34%。吕祥兄等发现TIA发作后7天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3%。本研究显示,7天脑梗死发生率为17.33%,ABCD2评分低、中、高危组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5.56%、15.63%与28.00%;可能与以病情相对较重的住院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对规范治疗依从性较差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理论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内在决定因素。由于体质因素影响P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同体质的PAS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脑梗死风险。本文通过对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ABCD2评分风险预测,结果显示痰湿质、阴虚质和其他体质2天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2.50%、11.11%和9.09%,7天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5.00%、16.67%和12.12%。发生率以痰湿质最高为25.00%,其次是阴虚质为16.67%,但不同体质7天内脑梗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体质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发现痰湿质、阴虚质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平和质与其呈负相关。

  本文结果显示,不同体质PAS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脑梗死风险,可为临床开展PAS的体质干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娟.中风先兆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4):209-210.
  [2]窦志芳,郭蕾,张俊龙,等.中风先兆证治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60-461.
  [3]JohnstonSC,RothwellPM,Nguyen-HuynhMN,etal.
  [4]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
  [5]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树.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7):651-654.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7]孙建,曹奕.中风先兆证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6):641-643.
  [8]王康锋,张洪斌.中风病与体质关系刍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3):177-178.
  [9]袁兆荣,袁杰.老年中风发病与体质因素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1997,16(6):245-246.
  [10]马卫琴,李碧青,聂志红,等.中风先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43,245.
  [11]贾爱明,胡文梅,张红,等.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证候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14-1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诊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