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版权法领域中“接触权”存废问题研究
【引言 第一章】 “接触权”问题的概述
【2.1】 “接触权”尚未被版权法体系所接纳
【2.2 2.3】 “接触权”纳入版权法体系欠缺法律正当性
【第三章】关于我国版权立法上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版权法中“接触权”存在与否的争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综上所述,显然可以看到,用于控制消费者单纯在私人空间利用作品行为的“接触权”,与传统专有权利的立法价值取向是格格不入的。93“接触权”针对的群体主要是作品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作品的发行者和传播者。而专有权利的作用在于控制行为,他人未经许可实施该行为将构成直接侵权。一旦版权法规定了“接触权”,则一旦消费者未经许可“接触”作品,就会构成对“接触权”的直接侵权。
学者和立法者们更多地是关注所谓的“接触权”能否真正意义上保障版权人专有权利,以及实现权利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然而也应该引起思考的是“接触权”这样一个权利在版权的权利体系中是否应该当然存在,“接触权”有没有合理存在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立足于对当今普遍存在的“接触权”支持理论的质疑和分析,通过对“接触权”存在所依附的法理基础及其实践意义进行分析批判,得出最终的结论--“接触权”归根结底就是学者们在版权权利体系中假想出的一项虚构权利,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于版权权利体系之中。综上所述,“接触权”不可能被版权法体系所接纳,也不应该被版权法体系所接受。有关在版权法体系下创设“接触权”的想法原本就是毫无根据的。“接触权”的存在将会构成对公众利益的严重损害,同时也会无限地扩张版权权利人的专属利益。
参考文献
一、着作及译着类
1、王迁着:《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2 月版。
2、李明德着:《知识产权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 5 月版。
3、吴汉东着:《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4、王迁着:《网络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2 月版。
5、李明德着:《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10 月版。
6、张玉敏,张今,张平着《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7、李明德, 闫文军, 黄晖着《欧盟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10 年版。
8、吴汉东着:《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年版。
9、郑成思着:《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0、郑成思着:《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11、[匈]菲彻尔着,郭寿康译:《版权法与因特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年版。
12、[德]M.雷炳德着,张恩民译:《着作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二、杂志类
1、熊琦《论接触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 年第 5期 .
2、栾东福:《论着作人身权中作者的接触权》,2010 年 2 月《消费导刊》。
3、王迁:《技术措施立法保护的比较研究》,《知识产权》2003 年第 3 期。
三、学位论文类
1、叶林:《数字化困境: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清华大学 2003 年硕士毕业论文。
2、刘楠:《技术措施的滥用与规制》,华东政法大学 2008 年硕士毕业论文。
四、外文案例类
1、Stevens v Kabushiki Kaisha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2005)221 ALR 448; (2005) 79 ALJR 1850 (6 October 2005)
2、Univeral City Studios, Inc. v. Reimerdes, 111 F.Supp. 2d 294(SDNY 2000)
3、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v. Corley, 2001 U.S. App. LEXIS25330 (2nd Cir. 2001)
4、Los Angeles Times v. Free Republic, Civ. No. 98-7840, 2000 U.S.Dist LEXIS 5669 (C.D. Cal.Apr. 5, 2000)
5、Chamberlain Group v. Skylink Technologies, 381 F.3d 1178,2004
五、外文论着类
1、 David Rooney, etc., Greg Hearn, Thomas Mandeville, RichardJoseph, 'Public Policy in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 Foundations andFrameworks - New Horizons in Public Policy Series',New horizons inpublic policy Series , Cheltenham [u.a.] : Elgar, 2003.
2、Melvile B. Nimmer & David Nimmer, Nimmer on Copyright, MatthewBender & Company, Inc, 20033、Golvan Colin, Copyright law and practice,Federation Press,20074、Aplin Tanya Frances,Copyright law in the digital society: thechallenges of multimedia,Hart Pub,20055、Macmillan Fiona, New directions in copyright law,EdwardElgar,(2005-2007)6、Goldstein Paul,International Copyright: principles, law, andpract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7、Burrell Robert,Copyright Exceptions: the digital impac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8、Cornish W. R.,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copyright,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Sweet & Maxwell,20079、Sul H Lee,'Access, Resource Sharing,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Taylor & Francis Inc, Dec 1996.
六、外文论文类
1、Thomas Heide “Copyright in The EU and U.S.: What ”accessright“?”. Journal of the Copyright Society of the USA, Vol. 48, No.
3, Spring 20012、Jane C. Ginsburg, Essay: From Having Copies to ExperiencingWork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cess Right in U.S. CopyrightLaw, Columbia Law School Public Law & Legal Theory Working PaperGroup, Paper Number 8, 7 (2000)。
3、 Singer, Peter,'Mounting a Fair Use Defense to the Anti-Circumvention Provisions of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University of Dayton Law Review, 28 U. Dayton L. Rev. 111.
4、Thomas Heide “Copyright in The EU and U.S.: What ”accessright“?”. Journal of the Copyright Society of the USA, Vol. 48, No.
3, Spring 2001.
5、Gordon, Wendy J.; Bahls, Daniel, 'Public's Right to Fair Use:Amending Section 107 to Avoid the Fared Use Fallacy', 2007 Utah L.Rev. 619 (2007)
6、Weiser, Philip J.,'Internet,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Property Policy', 103 Colum. L. Rev. 534 (2003)。
7、Qiong Liu , Reihaneh Safavi-Naini, Nicholas Paul Sheppar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for content distribution', Conferences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ies; Vol. 34,Adelaide, Australia, 2003.
8、Séverine Dusollier ,'Electrifying the Fence : The LegalProtection of Technological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copyright'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1999.
9、Samuelson, Pamela,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DigitalEconomy: Why the Anti-Circumvention Regulations Need to Be Revised',14 Berkeley Tech. L.J. 519 (1999)。
10、Ch. Geiger, 'Copyright and Fre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aFair Balance of Interests in a Globalised World',[2006] E.I.P.R.
11、Renee Marlin-Bennett, 'Knowledge Power: Intellectual Property,Information and Privacy', IPolitics: Global Challenges in theInformation Age), Jun 2004.
12、Puay Tang 'Digital copyright and the “new” controversy: Isthe law mould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Volume34, Issue 6, August 2005.
13、PAUL GANLEY, “Access to the individual: Digital Rights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al and DecisionPrivacy Interests,” 10 Int'l J.L. & Info. Tech. 268-74,(2002)。
14、Efroni, Zohar, 'Complex But Reasonable Relationship: TheChamberlain lesson on access control and Copyrights.' Journal ofInternet Law,(August 2005)。
15、Trampas A. Kurth,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An Overview ofthe Public Policy Solutions to Protecting Creative Works in a DigitalAge' August 2002.
后 记
苏州河畔,春暖花开;韬奋钟声,韶华三载。我终究还是要告别着难舍的岁月。蛰伏了许久,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这也预示着我三年的硕士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值此之际,希望可以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师长、同学、家人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真诚的致敬。
感谢我的导师王迁教授。从论文的开题到最后的定稿他都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他行如严师,恩如慈父。不仅在理论科研上对我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而且在处事生活上为我拨开云雾指点迷津。感谢王老师始终以耐心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我,在我的学业上给予的非常多的帮助。
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和师长。同你们一起探讨文章的结构安排和相关理论分歧,这一切使我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我从你们身上我学习到非常多优秀的品质。尤其感谢高富平院长、陈绍玲博士和刘鹏博士,无论是在学习上、科研上、论文上、还是生活上您们都给予我非常多无私的帮助,帮助我成长。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写作中一直给我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理解和支持。让我勇敢地走在学术研究的征途上。
感谢母校华政,让我人生中最黄金的时刻在这里度过,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不论是古老的建筑,斑驳的院墙,高大的树木,还是林间的道路,现在以至永远。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本文的各位老师!
谢谢您们!
第三章关于我国版权立法上的建议网络与数字技术同样给我国版权制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通过加入国际版权条约和制定、修改《着作权法》及配套法规,以及颁布司法解释,已经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接轨的版权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面对版...
一、图书全媒体出版与版权之间的关系图书全媒体出版与所有形式的出版一样,离不开版权的支持。版权保护保障了图书全媒体出版的顺利进行,同时,全媒体的出版形式能够将版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一)版权的内涵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作者对其作...
伴随着网络与智能手机、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微信等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业进入知识社区化时代,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社交化阅读(socialreading)模式。它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以读者体验为中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强调分享、交流、互...
第二章云计算中的版权制度面临的挑战之一--合理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原则是各国版权法对版权的一种普遍限制,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既不必征得版权人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合法行为①。合理使用原则是以牺牲以前作品...
在线教育作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新产业, 打破了时空限制, 为许多人提供了在线学习机会, 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教育模式与推动教育变革, 实现知识再造和知识创新, 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近十几年来,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网络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新型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各大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着。...
本文旨在研究欧盟法律框架, 该框架由立法委员设计并经由ECJ应用于体育部门, 以保护体育赛事的知识产权。同样, 它也着眼于特定的相关国家干预措施, 特别是与现行的欧盟框架相一致的部分。...
一、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2008年起,云计算一词开始在国内流行并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云计算这一热门词的定义,在学术理论研究中目前还并不统一。国内知名的咨询企业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曾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中...
摘要近年来,挪用作品拼贴画案、谷歌数字图书馆案、搜索引擎缩略图案等一系列案件引发了对转换性使用在美国司法适用中存在大量争议的热烈讨论。转换性使用是指对原作的使用并非为了再现原作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通过增加新的表达形式、意义或传达的信息等,...
引言出版业因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巨大变革,网络作品的创作和发布形式、人们数字阅读习惯的形成既显示着数字出版业广阔的前景,也决定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在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诸多不同。数字出版经过多年发展,已步入产业共赢时代,数字出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