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我国互联网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因
与互联网金融相同,技术革命、金融环境、产业融合和监管放松也是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动因。这些因素当中,技术因素,也即互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它决定了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的不同、对传统保险的颠覆,并引领互联网保险今后发展的方向。本章将从互联网的物态特点和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信息处理能力两方面分析互联网基因,并分别结合传统保险经营模式的表层、中层、底层因素的特点,深入分析互联网对保险的影响和对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驱动作用。
3.1 互联网的特点。
3.1.1 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的美国,其前身是美军的阿帕网(殷晓蓉,2002)。阿帕网的设计初衷是建造一个强壮、保密的信息传输系统,以保证战争情况下即使大量通讯设施随机出现损毁的情况,军事通讯仍能保持保密,且不被切断。阿帕网设计构想的形象来源于人类经验中存在了数千年的渔网。随着通讯协议、数据包分装、网络传输路径选择等核心问题的解决,阿帕网联通了。实验成功后,美军撤出阿帕网另见自己的网络,原有的实验设施留给民用,成了互联网的雏形。最初的互联网仅连接着 4 所美国高校的主要计算机,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入了互联网,计算机的实际所在地从美国逐步延展到欧洲、亚洲,以致全世界,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互联网,成为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互动的平台。
3.1.2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为了军事使用的初衷,互联网在诞生之初就被设计具有了三个基本特征:去中心、碎片化和泛连接。
"去中心"是指互联网可以有效避免金字塔式的信息和功能组织结构,避免信息和功能在网络节点的过分集中,防止敌方通过精确打击信息汇聚和功能集中的网络节点摧毁或重创整个网络。
"碎片化"是指互联网传递信息时会将信息打包分解成成千上万的小信息包,每个小信息包只包含完整信息的一个片段,小信息包在网状结构中随机选择不同路径发送至接收目标,所有小信息包在目标处重新组装,最终将信息片段还原出原始信息。"碎片化"的设计让传送信息很难截获,很难破解,保证了信息安全。
"泛连接"是指接入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节点都倾向于与其他所有计算机节点建立广泛连接,因为越多的连接就意味着更多的传输路径,这既是节点自身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提升,也是网络整体功能的提升。在建立连接的问题上,单个节点和整个网络实现共赢,这将推动网络自我壮大、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3.1.3 互联网的理论基础。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发展壮大,对全世界每个入网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大量解读互联网特征、指导互联网发展、揭示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互联网理论开始涌现,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有梅特卡夫定律、六度空间理论和长尾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又称小世界现象,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陌生人间建立联系只需6 次转介绍。这个理论不是说任何人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 6 层转介,而是说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终究能产生关联。当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等主观意识的不同,实现关联的机遇将会有明显的区别。假设网络节点数为 n,如果 m<n,则任何 m 度空间(m 个节点的聚合)都是一个网络碎片。面对指数量级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网络碎片,六度空间理论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网络分割和能量测量方法。
梅特卡夫定律是指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梅特卡夫定律背后蕴含着网络的外部性效果,即对原来的使用者而言,新使用者愈多,其效用会愈大,不会像一般经济财产那样用的人愈多每个人分享得愈少。简单来说,摩尔定律加上产业合流推进了实体世界的信息化,梅特卡夫定律以网络外部性为纽带把信息化的企业加以连结,终于造就了规模可与实体世界相媲美、充满了无数商机及成长潜力惊人的全球化电子商务市场。本质上,梅特卡夫定律是"泛连接"特点的理论表述和网络价值的理论量化。
长尾理论是指,在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的假设条件下,需求不旺、销量不佳产品的市场份额汇总可能等于或大于少数热销产品的市场份额汇总,即众多小市场可以汇聚出能匹敌主流市场的能量。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 10 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 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个书市的一半。"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和帕累托分布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长尾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颠覆,它展示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情景,它为互联网环境下商业发展中市场细分时和产品创新时都应遵循的个人需求导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3.2 互联网核心技术。
互联网从诞生开始,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回顾这个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互联网自身对其泛连接、去中心和碎片化等基本特点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范围内的深化和细化。以信息传播主体为例,最早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收集整理信息发布给客户,后来是博客大 V 等转发信息给网民,最后是微信朋友圈共享信息给熟人。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播主体去中心、碎片化、泛连接的升级改造过程。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种互联网技术词汇中充斥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这三个词,其实它们并不神秘,它们是泛连接、去中心和碎片化三个基本特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变形。截止目前,这三个词都没有权威的定义、确切的外延和内涵,他们更像是业内指代一揽子思想、方法、工具、问题的昵称。
3.2.1 大数据。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大量的数据、巨量的资料。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称"大"呢?一般来说,是指数据量积累到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应对的情形,此时需要引入新处理模式。新处理模式需要提供更好的洞察发现能力、更好的流程优化能力和更好的决策能力。业界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 4 个"V"--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商业价值高)。
具体说: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 TB 级别,跃升到 PB 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第三,处理速度快。遵循秒级定律,就是说对处理速度有要求,一般要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时间太长就失去价值了。这个速度要求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第四,商业价值高。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本质上说,大数据是"泛连接"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一种表象或特征。要想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需要了解云计算和分布式。
3.2.2 云计算。
云计算的字面意思不如大数据直观。"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
通俗的说,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功能将单机无法胜任的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远程非本地计算机和服务器上,并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功能在本地计算机上查阅和使用运算结果的一种技术。使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其数据中心的运行机制与互联网非常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技术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本质上,云计算技术是运算能力的一次"去中心"变革,是人类基于当下的硬件设备运算能力挑战大数据分析需求的一次创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方式进步。
3.2.3 分布式。
分布式,字面理解就是分散排布,这就是分布式的精髓。分布式的分散排布通常成网状,确切地说分布式是一种系统构架概念,不是一种技术。"分布式"这个词通常不单独使用,一般会与"云计算"伴生出现。如果将处理大数据的方法比作一枚硬币,那么"云计算"可以看作是硬币的正面,强调的是技术能力,而"分布式"则是硬币的反面,指明的是实现架构。本质上,分布式是分析大数据时,遵循互联网自然结构的一种"碎片化"的结构安排。
互联网不再只是简单的连接途径,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包容性,互联网连接了人的各种感受和需求、连接了物的各种形态和阶段,连接了事的各个环节和结果,它像细胞液供养细胞一样,提供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这种状态决定了互联网不再只是简单的连接途径,它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开始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协作方式和选择方式,进而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组织和运作。
3.3 互联网对保险创新的作用机理。
互联网诞生时,它只是一个技术名词,表示着用通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整合成的一个信息交换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引导自身不断进行正向自反馈,实现着永不停止的自加强。"泛连接"是自反馈的动力源泉,因为网络节点与整体网络在建立广泛连接的过程中找到共赢的平衡点。"碎片化"是互联网向各个领域渗透的技术尖兵,如同分子重组绕开动植物分类一样,"碎片化"使互联网自反馈、自加强的过程避开了人类社会现行的各种分割和壁垒,拓展到各个领域。"去中心"迎合了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底层需求,它既是正向自反馈过程的结果,又是正向自反馈过程的动力,如同高能原子对撞机中的环形加速场,在经历"去中心"的过程中,互联网的自反馈和自加强过程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促使这一过程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时至今日,互联网已不能只被看成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换平台,它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这种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保险业也在其中。
3.3.1 互联网对保险表层环节的影响。
销售环节、服务模式等环节可以理解为保险业经营表层环节的代表,在保险产业的价值链中,它们距离消费者最近。在销售环节自建网销平台、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等做法拓宽了保险销售的渠道,实质是实现代理人、经纪人等传统保险销售渠道的去中心化,通过互联网平台在保险公司与客户间实现泛连接,以达到扩大宣传、便于销售的目的。再如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一方面是传统电话和柜面客服模式的去中心过程,通过引入短信、官网、微信、微博等手段,在各种通讯工具用户与保险公司客户中心间建立起泛连接,通过提升沟通便利性,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是服务项目和服务反馈的碎片化,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次日保证金到账、35 分钟理赔等,达到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客户感受的作用。
3.3.2 互联网对保险中层因素的影响。
产品创新、数据基础等环节是保险业经营中层环节的代表,在保险产业的价值链中,它们距离消费者稍远,但对保险业的影响更深更广。众所周知,开发保险产品建立在精算基础上,而决定精算两个要素的是算法和数据。传统保险业的数据积累需要以某种产品长期、大量销售为前提,受限于数据产生少、积累慢、反馈周期长的制约,传统保险业产品呈现出开发周期长,同质化,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距离远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渗透,泛连接、破碎化等特点直接引爆了大数据。大数据其实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已有的存量数据大,二是新生的流量数据大。在大数据的环境里,一方面新产品反馈的新数据数量激增,市场反馈时间大大缩短,产品创新的频率就会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海量的存量数据可以支持对客户需求的细分,数据挖掘结果可用于评估新产品的盈亏,这将有利于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克服产品同质化。更深一层,由于大数据的积累,保险业精算数据的基础从纵向积累的经验数据,开始向横向积累的关系数据过渡,这是保险业数据基础的革命,对缩短产品创新周期,强化产品创新需求导向等方面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3.3.3 互联网对保险底层模式的影响。
公司组织形式、保险业的内涵和外延是保险业的底层基础。在互联的影响下,这些基础正在或即将发生改变。传统保险业的机构按照总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等层级设定,业务渠道按照个人代理、经代、银保、电销、直销等划分,部门价值链按照精算、销售、核保、核赔、理赔、再保等区分。随着互联网化的进程,这种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层级设置和部门划分严重降低了效率。现在,扁平化机构设置正成为保险公司的趋势,系统、数据大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是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化的中间阶段。可以预见,今后的保险公司可能以不同产品划分不同的项目组,项目组内包含产品改进、产品宣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职能。庞大的保险公司将按照互联网的方式更新公司组织形式,形成一个个既小又分散且功能齐备的小单位。此外,伴随着对可保风险、保险标的、保险责任、保险期限、保险费等保险合同要素的碎片化过程,保险合同的存在形式将会改变,保险合同对应风险的分类、管理、对冲、让渡方式也会产生变化,或许那时候在全球范围内对冲风险已无需再保险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与证券交易所类似的风险交易所已经存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轻松地配置风险、交易保单,很多保险业的金融衍生产品纷纷出现,保险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因互联网而改变。
3.4 互联网对增强保险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互联网是神奇的。在短短几十年里,它积累了难以估算的海量信息,连接着几十亿人,服务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突破了地域限制,走出了种族和政治的围栏,几乎将全世界都包容其中。这一切都源自它在信息产生、传播和储存方面的诸多特性,如即时、海量、互动、平等、持续等。这些特性构成了互联网基因,它嵌入保险就如同提供了一个接口,将保险与这个有生命的信息网联通了。本质上,保险业是个经营信息分类和聚合的产业。互联网基因使这个古老产业的信息收集、信息传播和信息组织分类方式都发生了巨变。不夸张地说,一次行业革命就在眼前。
3.4.1 传统业务渠道依赖深重,互联网另辟蹊径。
中介渠道一直是行业客户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一度成为保费收入的主要渠道,其中以产险车行渠道和寿险银邮渠道为代表的部分中介,以垄断客户信息作价推高佣金,使渠道成本节节攀升。面对无法割舍的渠道业务和无法承受的渠道成本,很多保险公司陷入两难。互联网保险为打破这些渠道的信息垄断提供了机遇。保险公司可以借助网站、微博、微信、APP 等互联网媒介,直接面对消费者,省去中介环节交换双方信息;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与众多电子商务伙伴共创共享平台上的巨大客户流量。互联网保险为行业找到了突破中介信息垄断的方法,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搭建起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管道,通过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获客能力,逐渐摆脱对传统渠道的依赖,最终实现中介渠道成本的降低。
3.4.2 传统产品同质化严重,互联网提供创新空间。
作为互联网保险的技术基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存储、归类和分析方法,为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上的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产品创新空间。在未来,我们至少可看到三种形式的产品创新:
一是产品个性化定制。大数据技术强大的"非标准化"数据分析能力和互联网便利性积累的海量数据相结合,使原有分析技术无法细分的消费偏好可以细分了,原本因细分后需求太少而消失的市场重新出现了。保险公司充分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行为偏好及诚信程度等指标因素成为可能,产品定价精细化、产品需求量身定制等要求终于可以实现了。
二是消费者参与产品开发。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和低联系维度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互联网的互动性和便利性激发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热情,这使保险公司可以迅速收集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及时调整开发思路。前不久,某公司就尝试设计了一款"吃货安心险",经微信投放进行测试,因市场反应冷淡于当日下线。
三是复杂产品分解成功能简单和价格低廉的小单位供消费者自主搭配。在互联网领域,产品只有简单、方便、便宜,才能在短时间内引起消费者注意。未来复杂难懂的传统寿险产品有可能被简单化后搬至线上销售,泰康人寿的"微互助"微信防癌险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该产品每份保费 1 元、保额 1000 元、提供重疾保障,投保人自己投保后可转发微信朋友圈由朋友加费。因简单、便宜,该产品上线的几天里,很多人尝试购买。这类尝试很可能引发拆分传统寿险产品的趋势,将复杂的重疾险、养老险拆分成小单位,既提高了产品标准化水平,又为客户提供了自主选择的便利,还能实现保障类复杂产品的在线销售。
3.4.3 传统经营模式发展受限,互联网促进升级转型。
摆脱渠道依赖争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创新产品设计补足了长远发展的自身能力缺陷,互联网保险不仅帮助传统保险业突破眼下生存困境、提升核心竞争力,还将全面推动行业经营模式转型。
第一,改变营销模式。已有公司在互联网商品销售界面投放相关保险广告,如在消防器材销售界面推介家财险和企财险;也有机构根据网络用户对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等相关词语的搜索情况确定潜在客户,并主动跟进提供保险产品介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往粗放的产品推销可以跃升为精准的需求营销,是从"大海捞针"到"有的放矢",销售效率显着提升。
第二,转变经营思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客户需求可以获知、可以分析,客户意见可以表达、可以传递,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可以衡量、可以比较。这必将推动保险公司由"产品导向"转变为"用户和需求导向",从"我要卖什么"转变为"客户想买什么",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重新规划整个产品和服务体系。
第三,细化产品定价。互联网的数据收集能力可以丰富产品的精算假设,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改进风险聚合和对冲方式,信息传递能力可以揭示风险动态变化、推动风险动态管理。这一切将为保险公司进一步精确定价、降低投保成本创造条件。以企财险为例:未来,保险公司可能借助工控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实时获得企业生产运营关键环节的风险数据,在动态风险管理基础上进行保费动态计算,实现风险与保费的即时匹配。
第四,促进产业升级。随着互联网保险向纵深发展,资本将从渠道维护向技术设备更新转移,人力也将从市场销售向产品研发、服务创新转移,这将使保险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实现产业升级。
3.4.4 行业形象亟待改善,互联网注入新思维。
行业形象是一张名片,它浓缩了行业的方方面面,既承载着从业者对自身的期许,也传递着全社会对行业的褒贬。一个好的行业形象,为从业者提供了必要的社会认同感,是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互联网保险可以帮助保险业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改善形象。
一是解决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互联网的公开性和持续性非常适宜信息公开和信息披露。试想:保险公司将完整的产品宣传资料在网上公布,并辅以通俗易懂的多媒体讲解。这就像一位 24 小时值守的权威专家,既方便客户查询,又接受社会监督。它充分震慑了违规从业者,挤压了销售误导的空间。同理,理赔服务好的保险公司也主动将理赔时效等重要指标在网上公开。相信聪明的消费者能在动听的广告和真诚的数据之间,用自己的选择帮助保险业筛选出销售无误导和理赔不再难的公司。
二是增进社会对行业的认知。对消费者最好的教育不是告诉他们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是告诉他们我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保险业多年来背负了形象差的包袱,多与社会公众不了解行业有关。互联网保险提供了一个契机,行业可以将产品、销售、客服、理赔等各环节移植到互联网上,让大家参与、供大家评价、向大家反馈。只有社会公众了解了,他们才可能客观地看待发展中的不足,理解行业自我完善过程。
三是增强自身服务社会能力。精细的产品、精准的营销,必将引发保险公司注重经营特色、强调服务竞争,丰富服务类型、增强服务能力。未来市场上,既有大而全的综合性公司,又有定位于某些特定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公司,甚至有专门提供某个环节服务的外包公司;大家提供的各类服务不再千篇一律,而是百花齐放。
四是减少人情保单。大部分人情保单都将原本很好的产品卖给了不需要的人,众多因社会关系而非保障需求签订的保单,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保险业不专业、无价值、拉关系的不实认知。今后,随着分散化、碎片化的互联网保险不断发展,保险业会大幅降低对人际关系的依赖,使业务回归风险交易的本质。
第2章保险行业和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及现状2.1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保险业的发展与外部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消费者只有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才会考虑为未来投资。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也与我国的政治环境变化密不可分。保险的思...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获得提升的客观推动之下,保险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展露头角,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险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想要在根本上促进保险行业的有效发展,保险行业在发展期间也逐渐重视起经营以及监管各项内容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现阶段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床位数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数相比相差甚远,平均...
参考文献:[1]陈晓涵。中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管理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2]张雪葳。商业健康保险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3]蔡玲,邝岚。国外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的应用实践及其启示[J].广西金融研究,2008(5):37-39.[4]王...
完善的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财产保险公司实现长期健康发展,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的内涵与特征入手, 分析当前保险营销工作的新挑战和存在的不足, 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
为了有效地预防工伤危险事故在大范围内发生,同时也要提升职业的安全性,降低企业员工的患病机率,缩短与发达国家在工伤事故上的总体差距,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地强化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建立更完善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同时提升员工在安全防范方面的意识,使员工...
我国金融保险外包行业虽然起步晚, 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 而且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只有透析消费者心理才能使营销达到预期效果。灵活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将会深刻影响保险营销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特征的把握, 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购买欲望, 营销心理学使保险业真正明确顾客的切实需求, 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使营销方...
愿意做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数已经成为一个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1](1)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逐步开展,如何完善志愿者保险制度的问题日趋紧迫。本文拟对我国志愿者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略述管见,敬请方家指正。一、志愿者保险的意义与域外立法现状(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