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资源较为丰富,高等教育发达,位居中国西北地区之首。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81 所,其中部委院校 6 所, 省会西安的高校密度居全国前列。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已进入国家“211 工程”. 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国际化角度对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与分析,有助于了解其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 并对目前陕西人文社科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有进一步的认识。
1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汤森路透公司 (Thomson Reuters)的SSCI(1898 年至今)和 A&HCI(1975 年至今)两个数据库作为文献信息源[1]. 在检索过程中,不限定陕西作者为第一作者,无论是其主持或者合作的文献,只要是陕西作者参与的文献均为命中文献。另外,不限定来源期刊现在仍然被 SSCI 或者 A&HCI 数据库收录, 只要文献发表年份期刊被收录则该文献为命中文献。
在初检时,选择 shaanxi(陕西)、xian(西安)、xi-anyang(咸 阳 )、yangling ( 杨 凌 )、weinan ( 渭 南 )、baoji(宝鸡)、ankang(安康)、hanzhong(汉中)、shangluo(商洛)、yulin(榆林)、yanan(延安)等陕西省所有地名作为检索词,共得到检索结果 1534 篇。 分析检索结果后剔除 weinan(渭南)、baoji(宝鸡)、shangluo(商洛)3个没有检索数据的检索词; 另外,ankang (安康)、hanzhong(汉中)、yulin(榆林)、yanan(延安)4 个关键词的检索结果中存在大量的安康医院 (ankang)、汉中 路 (hanzhong)、 厦 门 大 学 王 亚 楠 经 济 研 究 院(yanan)、广西玉林 (yulin)等 误检数据 ,排除误检数据后这四个关键词得到的结果数据的地址字段均同时包含检索词 shaanxi,因此排除这四个词作为检索词。 最终确定的检索式为“地址= shaanxi or shaan xior xian or xi an or yangling or xianyang”,共得到检索结果 1410 篇文献;人工剔除其中地址为西安路(xi-an)、陕西路 (shaanxi)及书写错误 (例如机构地址为太原 taiyuan,陕西 shaanxi)等文献 19 篇文献,得到最终检索结果为 1391 篇文献 (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 年 12 月 31 日 , 检 索日期为 2014 年 3 月 1日)。本文将运用汤森路透公司的数据分析软件 TDA和可视化应用软件 UCINET[2],对 1391 篇文献从文献量、着者、地区与机构、来源期刊等角度进行深入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文献量分析
在 SSCI 和 A&HCI 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第一篇陕 西 省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文 献 发 表 于 1980 年 , 将1980-2013 年 期间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成果按照年度进行归类,结果如表 1 和图 1 所示。【1】
由表 1 可以看出, 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的文献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0 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
尤其是 2008 年以后, 每年文献量均在 100 篇以上,并且在 2013 年达到最高值 284 篇。 由此说明,自2000 年以来,陕西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积极与国际接轨,努力与国际学术界合作,在国际科研成果产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通过对各年文献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可以将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文献量、 着者及机构的合着情况等计量指标如表 2 所示。【2】
由表 1 和表 2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980-1999 年是陕西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国际化的萌芽阶段。 在萌芽阶段的 20 年间,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成果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但在时间分布上除了 1981 年外也没有出现空缺年份。
这反映了陕西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虽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但一直在发展。最早的一篇文章发 表 于 1980 年 , 是 西 安 半 坡 博 物 馆 的 Chen,Jianzheng[3]发表在《Museum》期刊上的题名为《西安半坡的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英文文章。
(2)2000-2007 年是陕西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2000-2007 年间,陕西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年均文献量达到 29.4 篇,较萌芽阶段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起步阶段虽然每年文献量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在陕西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的进程中,除了文献量不断增加,合作文献量和合作国家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快速发展阶段的合作文献量比例达到 84.26%.
(3)2008-2013 年是陕西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从 2008 年开始,文献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陕西人文社科领域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虽然这一阶段目前为止经历时间最短,但是成果最为丰富,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 78.29%. 由此说明陕西人文社科研究的总体水平在不断上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对快速发展阶段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的文献中 997 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着者合作完成,占文献总量的 91.55%,其中 471 篇文献由陕西省作者与境外 31 个国家的作者合作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走出国门,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对快速发展阶段的文献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学术成果的研究领域从起步阶段的67 个增加到 104 个。 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商业与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等领域,另外也有少量成果涉及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文化研究、医药伦理、历史、艺术、体育等领域。由此说明在快速发展阶段,除了文献数量的增加,陕西省学者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
另外,跟前两个阶段相比,快速发展阶段的文献类型除了论文、会议摘要、书评、会议论文、编辑材料等形式,还增加了书信、艺术展评论和订正的类型,研究成果的展现方式更加多样化。总之, 通过对陕西省人文社科领域国际化成果的年代进行分析, 显示出陕西省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整体水平是上升的,研究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加、合作范围更加广泛、研究领域更加丰富、研究成果的展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2.2 着者分析
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成果的 1391篇文献中,1271 篇文献包含完成的通讯作者信息,占文献总量的 91.37%. 为了解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进程中的活跃作者,对 1271 篇文献的通讯作者及其机构、研究方向及主要活跃年份进行统计,文献量不低于 6 篇的作者如表 3 所示。由表 3 可以看出,以通讯作者为据进行统计,发表国际核心期刊文献最多的是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苗丹民[4]教授,自 2007 年开始累计发表通讯作者文献 20 篇,其研究方向为军事人员心理学选拔、特殊军事环境认知与行为影响、 心理战防御研究等心理学领域。 苗丹民教授除 20 篇通讯作者文章外,作为合作者参与了其他 24 篇国际核心论文的研究,说明其不但自身科研成果丰富, 同时积极参与了其他研究,起到了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发文量排名第二的李垣[5]和第三的许建忠[6]活跃年份分别终止与 2011 年和 2004 年,对其进一步检索分析得出,李垣和许建忠已经辞职离开陕西, 由此看出陕西省在高端人才方面存在流失问题。
除上述两位作者, 其余作者的活跃年份大部分分布在快速发展阶段。作者主要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这四所高校的国内外合作机构。 对活跃着者的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近年来陕西省活跃着者的国际化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领域:
(1) 心 理学领域。 例如发文量最多的苗丹民研究方向为军事心理学, 陕西师范大学的胡卫平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等, 第四军医大学的朱霞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2)经济学领域。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陈志平的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度量与金融最优化, 西安交通大学刘益的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企业经营战略,西安交通大学霍宝锋的研究方向为运营管理等, 西北工业大学贾明的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等。
(3)社会学领域。 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公共政策分析和评价、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学领域。
(4)医学领域。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颜虹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人群健康评价、公众营养、慢性病预防控制、卫生管理统计等医学领域。
此外,因与陕西省作者进行合作的关系,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作者也在陕西省人文社科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威康信托中心的 Flint,Jonathan 和康奈尔大学查尔斯H. 戴森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院的 Turvey,G. Calum也以通讯作者身份和陕西省作者合作, 分别发表了7 篇国际核心期刊论文。 由此说明陕西省学者已经和国外学术界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
2.3 着者所在地区分析
为了了解陕西省高校、科研机构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情况,本文以国家/地区为单位进行了统计。 1391 篇文献除中国外, 共涉及 31 个国家/地区,累计与国外机构合作文献量为 572 篇,占总文献量的 41.12%. 合作文献量不低于 10 篇的国家/地区统计结果如表 4 所示。
表 4 数据表明,与陕西省合作 10 篇以上文献的国家/地区(除中国外)有 13 个,占合作国家/地区总数的 41.94%,累计合着文献 547 篇,占文献总量的39.32%.
与陕西省合作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并且美国是唯一的合作文献量超过 100 篇的国家, 累计合着文献 305 篇,占文献总量的 21.93%. 陕西省与美国合作的第一篇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发表于 1986 年,由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马知恩[7]与美国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 的 Hallam,G. Thomas 合着发表于《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期刊上,题名为《Persistence in population models with demographicfluctuations》。 马知恩教授于 1985-1986 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进行访问学习, 出国访问留学是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早期走向国际的主要促进因素。
除美国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等发达国家也是和陕西省合作进行人文社科研究较多的国家,但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偏少。
虽然目前陕西省已经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合作国家/地区数量偏少,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
对合作领域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陕西省作者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方向主要分布在经济学、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科学与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其中经济学是合作成果最多的研究领域,除芬兰和日本外,其余 11 个国家均与陕西省在该领域的合作文献数量较多; 英国、芬兰、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共计 6 个国家在环境与职业健康领域与陕西省作者产生了较多的合作;美国、英国、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在心理学、管理科学与运筹学、 工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陕西省作者产生了较多合作。 除上述领域外,女性学、公共行政、城市发展研究、语言学、考古学、保健科学与服务、 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也是陕西省作者与境外机构合作的主要领域,但合作国家数量较少,合作范围较窄。
2.4 着者所属机构分析
对着者所在机构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成果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以发文机构为单位进行统计,文献量不低于 20 篇的机构如表 5 所示。【3】
由表 5 可以看出, 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进程中的主力军是各个高等院校, 尤其是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85 工程”或“211 工程”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是陕西省唯一一所首批进入国家“985 工程”建设的高校,累计发表文献 656 篇,远远领先其他机构。高校人才数量庞大、学科结构合理、学术基础深厚,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985 工程”或“211 工程”院校,在学术研究方面较其他机构有较大的优势, 因此其科研成果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机构。
除陕西省机构外,斯坦福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等机构也通过与陕西省机构进行合作,文献量排名前列。为进一步了解陕西省机构在高水平层次上的合作情况, 利用 Netdraw 软件对所有机构的两两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 得到的核心合着网络如图 1 所示。节点表示机构,连线表示其两端的两个节点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 节点的大小表示机构的度中心性, 即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合作者的数量,连线粗细表示机构合作次数多少。通过图 1 可以看出:
(1)国外及港澳台合作情况。
陕西省机构中仅有西安交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和西北大学三所高校与国外或者香港机构的合作频次不低于 10 次。
西安交通大学是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合作图中最核心的节点, 是陕西省在人文社科研究中与境外机构合作最广泛的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共发表了 656 篇国际核心期刊文献, 其中 581 篇属于合着文献,占文献总量的 88.57%. 西安交通大学共与全球范围内 400 个机构产生了合作关系, 其境外主要合作机构为美国斯坦福大学[8]、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等国外或香港知名高校。
除西安交通大学外, 西北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发表 24 篇文献,第四军医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发表了 15 篇文献,陕西省其余机构均未与国外以及港澳台研究机构产生深层次合作, 未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
(2)国内合作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是陕西省发文量最多的两个机构, 也是陕西省与国内机构合作最广泛的机构。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除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境外机构,同时也与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同时, 第四军医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过程中也与国内机构产生了较多的合作。 第四军医大学共与国内 156 个机构产生了合作, 其合作集中在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学、保健科学及服务、医学信息学等医学相关学科领域, 并且合作机构不局限于高校,包括河北医科大学、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省脑科医院等医学领域相关机构。
除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外, 陕西省其他高校的中心度较低, 与国内外机构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合作较少。西北农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合作图中均只与一个省外机构的合作频次不低于 10 次。 由此可见, 陕西省机构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上的合作数量和合作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来源期刊分析
如前文所述,陕西省 1391 篇文献共来自 627 种国际核心期刊。 收录文献不低于 10 篇的期刊共 17种,具体情况如表 6 所示。由表 6 可以看出, 根据研究领域可以将刊载陕西省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成果较多的期刊大致分为三种:心理学领域期刊、经济学领域期刊、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类的期刊。
(1)心理学领域期刊。 统计显示,发文量不低于10 篇的 17 种 刊物中有 4 种 研究领域为心理学 ,分别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Physiology Behavior》《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其中, 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9]是刊载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最多的核心期刊,累计收录文献 59篇, 其 2012 年影响因子为 0.632; 新西兰的《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0]期刊排名第二,累计收录文献 31 篇,其 2012 年影响因子为 0.410;《Physiolo-gy Behavior》 和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分别收录 14 篇和 10 篇研究成果。
(2)经济学领域期刊。 经济学领域期刊也是陕西省学者发表国际核心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Asia PacificJournal of Management》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Value inHealth》六种期刊的研究领域均为商业与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
(3) 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的期刊 . 《Plos One》《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Energy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Schizophrenia Re-search》等 6 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期刊也是人文社科研究发文的重要平台。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可以使得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 表达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从而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因此, 以上 6 种同时被 SCI 和 SSCI/A&HCI 数据库收录的跨学科研究期刊也为陕西省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提供了发展交流的平台。
另外,在国内外学术界声誉高、影响面广、影响力强的世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 更容易将机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 但是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的分布上较广, 学科领域相对比较单一, 存在没有形成固定的核心期刊群和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等问题。
3 结论与思考
本文以 SSCI 和 A&HCI 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系统分析了陕西省人文社科领域在国际核心刊物上的研究成果。 通过各年文献量、核心着者、着者所在地区与机构、来源期刊等多个维度的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 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的文献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在不断深化, 未来陕西省将有更多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走向国际舞台。其次,以第四军医大学苗丹民教授为代表的着者群已经积极参与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中, 并且在丰富自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参与到其他研究中, 起到了带头作用。第三,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是陕西省发表人文社科领域国际核心文献最多的机构, 同时也是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范围最广, 合作数量最多的高校。
同时,因为陕西省处于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水平等方面落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因此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并且陕西省在国际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仍然较少,没有形成固定的核心期刊群;大部分机构的合作范围较窄, 还未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
针对上述结论对陕西省人文社科国际化进程提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队伍。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出现了心理学、语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 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年轻学者。知名专家学者在丰富自身科研成果的同时,多参与其他研究,起到学科带头作用,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队伍和稳定的高产作者群, 促进陕西省人文社科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其次,构建国际交流平台。 陕西省高校数量多,但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与国内外机构产生了广泛的合作。与国际高水平机构进行合作,可以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高科研水平,提高陕西省机构人文社科领域国际化水平。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跨国交换访问学者、合作建立国际学术团体等方式建立国际交流平台, 为陕西省学者合作交流创造条件。
第三,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考虑人才流失问题。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陕西省发文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学者均已离开陕西。 如何通过建立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制度、提供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工作岗位、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等方式引进人才并留住已有人才, 是陕西省人文社科国际化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它表略】
参考文献
[1] 冯祝斌,华薇娜。基于 Web of Science 的中国图书情报学科研成果调研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4):42-50.
[2] 周 海花 ,华薇娜。从 世界顶级计量学期刊看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现状及发展:Journal of Informetrics 和Scientometrics 发文分析[J].现代情报,2014,32(2):115-120.
[3] Chen J.XIAN - an archaeological site muse um atBanpo[J].Museum,1980,32(4):184-187.
[4] Peng J X,Miao D M,Xiao W.Why are gainers morerisk seeking [J].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2013,8 (2):150-160.
2014年9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25届全国社会科学哲学大会暨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尹汉宁认为,围绕中国精神的哲...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是连接社会、科学与哲学的桥梁,其研究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和更新,以寻求该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进路上看,逻辑经验分析、历史分析、实践分析逐渐淡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在经历语言转向和解释学转向后,社会科学...
近几年中,笔者曾数次赴美国作学术访问,顺便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情况作了一些考察.下面笔者把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写出来,或许有一点借鉴作用.一、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地位.社会科学在美国不算是热门行当,其规模和影响很难与自然科学相比.但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
一、社会科学创新与信息资源.社会科学知识创新是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和知识创造的过程.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本质特征和丰富的内涵使社会科学研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科资源的充分占有是社会科学...
我国对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从建国起就有,但由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与自然科学研究更直接相关,政府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较少,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对于项目是否按照预计的时间完成,项目完成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
就对象而言,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大部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人文科学的范围在不断地缩...
评价是一种观念性活动,是一种在观念中建构价值世界的活动。〔1〕这使得评价本身一直处于争议和诘难之中,社会科学评价也不例化。而所谓科学上合理,主要在于尽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使科学的研究传统获得最大的进步,同样,这一思路表明,合理性即在于接受研...
对现代大学而言,无论是对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评价,还是其学术组织或学术共同体的绩效考核,都是大学有效实施学术管理不可或缺的且无法替代的关键环节。...
一、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历史前提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日益兴起,并导致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产生显着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原点来看,1945年前后出现的四个新的发展动向,即战后地区研究的兴起,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大学系...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马克思早就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钱学森1980年代也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而且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