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

税收成本探讨

来源:论文指导文科卷 作者:孙斌
发布于:2020-07-31 共11828字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健全,我国税收成本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国目前的税收成本都是比较高的,这一状况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包括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本身、法治环境和纳税人的思想观念.本文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降低税收成本的关键是税制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税收成本;税收效率;税制;税务信息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government revenuecost these days. Whether compared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the present government rev-enue. cost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too high. The formation of this situation can be theresult synthetically caused by a great many factors which contain taxation, tax-collectingmanagement,the environment of jurisdiction and the ethical concept of taxpaye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and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key to re-duce the revenue cost 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axation.

  Key Words: revenue cost; revenue efficiency; taxation; tax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一、引言

  据美国国内收入局1992年年报统计,当年税收征收成本65亿美元,占税收收入总额11207亿美元的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为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而在我国,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 ,1994年税制改革和税务机构分设后,征收成本有所上升,到1996年约为4.73%.据估算,到上世纪末中国的税收成本率约为5%-8%.其中东部及沿海地区较低,为4%- 5%,如山东为4.3%,广东为4.7%;西部欠发达地区较高,为10%左右,如内蒙古为9.6%,贵州为11%;中部地区大致为7%- 8%,如河北省1998 年为7.9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健全,我国的税收成本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研究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提出降低我国税收成本的建议.

  二、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的初步认识

  税收成本,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和体制下,政府在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耗费及损失.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成本一般是指征税成本;广义的税收成本除征税成本外,还有纳税成本(奉行成本)和税收的额外负担.

  征税成本是指税务部门实施税收政策、组织税收收人所投人的各项费用,如人员工资、财产购置、基建经费和税务事业费等.征税成本是赋税的最直接的成本,也是国际上进行相互比较的最普遍的内容,通常用征税成本占税收收人的比重这一标准来检验税收本身的效率.

  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付出的费用和代价,一般也称之为奉行成本.税务奉行成本,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在西方的经济分析中,一般把税务奉行成本分为三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纳税人因填写纳税申报表而雇用会计师、税务顾问或专业报税者所花费的费用,公司企业为个人代缴税款所花费的费用.间接成本包括纳税人花在申报税收方面的时间(机会成本)和交通费用等.而心理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时期的心理压力和有可能逃税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奉行成本相对于征税成本来说不易计算,特别是纳税人所花时间、心理方面的代价,更无法用金钱来加以衡量,因此在具体的定量分析中,一般只能分析其中比较易于估测并且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

  额外税负,或者说税收的额外负担,指的是由征税所造成的、超过政府税收收人的额外经济损失.

  在讨论税收成本的同时,我们引人税收效率这个概念.因为成本和效率是密切相关的,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如果只观察税收的成本,而不是全面地观察税收效率,那是对税收成本的一种不全面的认识.因为如果离开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不顾税收目标的实现程度,那么,税收成本就不具有对象化,税收成本就没有意义,而且,从理论上讲税收成本就可以无限地小,降低税收成本就变得没有现实意义,或者会得出片面的税收政策主张,就会只为片面追求税收成本的降低而不顾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所以,追求税收成本的降低,必须确保以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前提,或者说,要在税收成本与税收作用之间达成科学的统一.

  税收的效率原则包含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要求以较少的超额负担取得较多的税收收人,以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

  西方经济学家用"帕累托效率"来解释经济效率.我们也把"帕累托效率"这个概念应用于税收.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将资源(税收)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这本身就是给纳税人带来了税款负担,势必会对纳税人带来影响.如果这种影响限于征税数额本身,则为税收的正常影响(负担);如果某种税给纳税人所造成的负担不仅是税额上的负担,而且还干扰了社会和经济的最佳决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活动因此受到了干扰和阻碍,社会利益因此受到损害,那么这种损失要大于交纳的税款负担,便产生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因对于税收的超额负担,我们用下面简单的图表来分析说明(见下页).

  如图所示:DD'是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某一商品的消费需求线,SS'表示税前不同价格水平的供给线,StSt'为税后不同价格水平该商品的供给线,C点为税前均衡点,即当价格达到P:时,该商品的供求均衡,供给量和需求量均为Q.而在这之前的供应价格低于Pr,需求价格高于P,这表明全部商品在按P交换时,消费者有额外收益DCP,称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有额外收益SCP: ,称为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纳税1后使供应价格提高,SS'上升为StSt' ,这时新的均衡点在A,新的交换价格为P2,交换量为Q2,对Q2课于t的税,所征的税款为ABP3P2,但消费者损失的剩余是ACP,P:,供应者损失的剩余是PIP:BC,总共损失的剩余额为ACBP: Pr ,其面积大于税收所得的税款ABP3P2.可见,ABC虽不是征收人库的税款,但却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负担税收之外遭受的额外损失,称为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负担由消费者负担多还是由生产者负担多,取决于供求的价格弹性.

  因此,政府课税必须使社会承受的税收超额负担最小,而检验的标准是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税收对资源的配置过程,也是达到税收效率目标的过程.它实质上是通过税收手段调节社会劳动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使得既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寻求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项新税制的出台,会尽可能力求遵守中性原则,但在实际上,仍然会引起居民与企业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造成资源分配的变化.因此,这种税收的超额成本是不可避免的.

  税务行政效率是税收效率的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导税收管理过程中的经济节约性和办事的节奏状况.

  税收本身的效率,即税收的成效(即税收发挥的职能作用)与税收成本之比.税收成本率提高或税收净收益率降低,表明税收成本上升;反之则下降.由于税收的"成效"和"税收成本"不能全面计量,所以税收的效率一般都以税收的征收成本与税收收人为比例.在现阶段,从数量上分析,我国的税收成本率多少为合适?由于有些税收成本难以量化,在我国又缺少统计数据,目前仍然不能得出确切的数据.但是运用经验数据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成本的高低.如通过比较有关国家税收成本率的高低,来说明某国(某地)税收成本的高低.同时它也容易计算,即使有些数字不确切,也可估计解决.一般认为,征税成本一般不超过征收收人的5%.即如果超过5% ,这种征收就非常值得考虑.现在的发达国家,征税的总成本(指全部赋税的征税成本)大多在2%以下.征税成本都是由政府从征收到的税款中支付的,5%的征税成本就意味着,每征得100元,就有5元被征收本身花掉了.从整个国家来看,这是一种净消耗,它本身不带来产出,因而越少越好.

  三、影响税收成本和效率的因素

  目前,我国有100万税务干部.按理说,有100万税务干部,税收征管当然是百无一漏了.但是,大量偷漏税款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税收效率不是很高,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税收成本也比较高.那么,影响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复杂的税制的因素

  税制的复杂性对于税收成本与效率的影响.在许多国家中,税收制度非常复杂.一般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税法必须用法律语言清楚地定义税收的各种要素及其特点;二是政府把税制用于非收人筹集目的的某些方面.税制的复杂性给社会带来了成本,其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税务当局的税收征管费用和纳税人的税务执行费用(从属费用).当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有许多关于免税、扣除和抵免的规定时,纳税人做各种记录(包括记账)和纳税准备就变成非常费钱的事(至少在一些国家是这样).另外,还要进行复杂的数字核算,这是一般纳税人所不能胜任的,许多人不得不为纳税问题花钱用于咨询和寻求帮助.由于税制复杂,纳税人面临这样的选择:或者是雇用精通税法的职业报税者办理,或者失去可能取得的免税利益.

  间接成本是指人们致力于寻找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便尽量减少在履行纳税义务时的各种费用.寻找这种方法中所花的时间和金钱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不可小看的成本.以1982年为例,美国纳税者至少花费20亿小时在填报申报单上,同时花费了30亿一40亿美元用于支付帮忙填写申报表的专业人员.在美国1986年税制改革前,所得税直接执行费用可能高达300亿美元,这个数额相当于当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德国政府在1984年统计,家庭花在税务执行上的时间,估计每年平均在11.2小时(高的达30小时)左右,其中的25%花在接受咨询上,21%花在填报税收申报上,而其他的时间用于收集信息.据估计,德国每年的家庭税务执行的总成本约34.1亿马克.德国每家企业每年的平均税务执行成本为1886马克.其中咨询费767马克,其他费用692马克,业务费427马克.大公司平均每人只要花197马克,而小公司却不得不花费高达3955马克来满足这非."营利"的税法要求,后者是前者的20倍.企业的税务执行成本高达372.2亿马克,超过当年公司所得税税收收入总额(263.1亿马克),相当于当年政府税收收入的12. 3%.①税务执行成本有悖于公平原则.

  税制的过于复杂,是导致税制管理费用过高、管理效率偏低以及税制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1986年税制改革以前,政府支付庞大税收机构的开支(直接与间接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1984 年德国的税收稽征成本为65. 3亿马克,相当于当年税收收人的2. 12%,税收稽征与税务执行总成本高达472.5亿马克.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7% ,当年国民收入的3. 6%,或当年政府税收收人的15. 6%.0在税收稽征与税务执行成本总额中,税务执行成本占绝大部分.以上数据告诫人们,在税制设计和税制改革时要注重尽可能减少税务执行成本这个重要的事项.但令人遗憾的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税收稽征成本问题的注意和重视相对较少,而对数额可能是极其巨大的税务执行费用的重视和研究就更少.

  此外,税法、税收规定过于复杂,造成了实际执行中的混乱.不同的税务部门对同一件申报纳税事务处理的应纳税额度会大有不同.同时,为了堵塞漏洞,臧少税收损失,又要不断修补漏洞,因而税制越来越复杂.在征税方面,也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严格审查纳税人申报的减免项目,实际上有困难;如果不严格审查,则造成政府税收损失和纳税人的不公平待遇.

  (二)税收征管模式不完善

  我国在分税制改革后,国地税分家,造成了我国绝对税收成本和相对税收成本的同时增加.征收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也造成了目前我国税收成本的相对偏高.举个近在身边的例子: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分设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虽然对于加强征管,增加税收收人有显着的成效,但税收的征收成本几乎增加了一倍,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也有大幅度的增加.

  (三)分税制改革增加了税收成本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国地税的分家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征管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数据显示,1994年税制改革后,一方面,我国税收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1993年一1995年,工商税收收人以年均900多亿元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机构分设后,人员大量增加,致使1995年人均征税额增长不高,大大低于每年税收收入15%以上的增长速度.D税制改革增加了税源,机构分设又增加了大量人员,人均征税额的增加低于税收总量的增长幅度,征收的效率实际上是下降了.

  同时,按国、地税分别设立稽查部门,在日常税务稽查中对纳税人造成了重复检查,增加了稽征成本,不利于税务征纳行为、税务行政行为的效率的发挥,纳税人反响比较强烈.

  近年来,有些税务机关对集中征收的理解有片面、僵化的现象.诚然,追求以县市甚至以地市为单位的集中征收,是基于信息网络和交通、金融系统的发展,为提高征收效率的趋势.但问题是,诸多税务机关把这种方式简单、纯粹地理解为不论何种情况下一个县市只能有一个征收点,而忽视了一些经济区域分布的现实对征纳效率的实际要求,造成了征纳双方事实.上的不便和成本的提高.

  (四)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税收的征收管理,主要是税务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关键在于税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总体上不是很高,特别是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税系统税务人员中研究生学历以上仅占0. 08%,大学文化程度占4%,大中专的占57%,高中以下的占38%,而其中懂计算机知识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可想而知,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人所占的比例就更少了.随着税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税务总局CTAIS软件的推广,增强了税收中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运用的统一性,但税收征管其他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还存在多头开发、运用混乱、实用性缺乏等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税收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五)税收环境比较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税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纳税人都能自动地按时把应纳税款划入政府的银行账户上,那么税务机构就不需要设立.但是,居民并不情愿把自己财富的一部分交给政府,支持政府管理国家.由于存在这种障碍,社会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设立税务机构,更多地耗费社会的财富.这种障碍越严重,社会的发展越缓慢.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文明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在社会文明提高的基础上,增强每个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这对降低征税成本来说,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钱晟教授就刘晓庆税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民间对'刘晓庆税案'的讨论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于'税'、对于我国的税制有一些误解.""为什么让很多人去偷东西,他会拒绝?因为偷东西有悖于他的做人原则.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不会去偷东西的人,偷起税来却理直气壮."(据2002年7月30日《中国青年报》)钱教授的分析说明,我国公民对"税"存有不正确认识,最普遍的表现就是纳税意识淡薄.

  在西方国家,人们奉行一句名言:这世界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与过去社会公众不知税法、不懂税法相反,通过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广泛的宣传和培训,现在大部分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已经了解或主动了解税法,但却主观存在隐瞒收入、故意偷逃税的意识,"纳税光荣"还仅停留在口头上.越是高收入者逃税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力自订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工薪收人者逃税几乎不可能,他们没有前述的权力和经济实力支付逃税费用,且工资薪金收人基本.上是单位代扣代缴,逃税无门.

  其次,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务人员以情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应该征收或罚没的收入没有实现,成为一种支出,成本增加.社会协税护税网络还很不健全,税收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报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选择上网报税,造成同一IP达到峰值访问数,使得网络堵塞,网速下降,影响了网上申报的效率.同一系统中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数据平台,部分业务仍旧由手工完成,数据共享困难,数据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比较低,形成信息孤岛的问题,已有业务系统是在以往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建设的,技术上存在相对落后局面,新的安全标准、网络硬件环境势必对以前系统造成冲击,也对税收效率造成了影响.

  四、控制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研究不同因素对税收成本与效率关系的影响后,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将税收成本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

  控制税收成本有两层含义:一是降低税收成本,二是优化税收成本结构.降低税收成本直接体现为税收效率的提高,而优化税收成本结构则是在征税成本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成本结构,进一步提高税收效率,间接体现为税收成本的降低.

  (一)完善税制

  完善税制,同时也是简化税制,使纳税人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奉行成本.税制的完善和优化,要以税收成本最低为目标.

  税制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税基的性质(如交易额还是所得)、税种的数量、税率的个数和形式(累进性的还是比例性的)、纳税人的分类(区别对待),等等.复杂的税收制度不仅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妨碍其有效性的发挥,也造成了相当高的管理成本.

  我们可以将管理成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管理成本和纳税费用,它们同税制的复杂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另一部分是变动管理成本和纳税费用,它们随税制的复杂程度的提高而单调增加.

  对税种的优选.征税成本孰高孰低,大致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次性征收数额较大的税种,成本低,反之则较高;间接税的纳税成本低,直接税的纳税成本高;税制简单的纳税成本低,税法繁复的纳税成本高.

  对税率数量的优选,由于各种商品的价格弹性的规则一般总会有差别,要求对每种商品都采用不同的税率,成千上万个商品就有成千上万个税率,这一方面减少了商品税的效率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变动成本.

  变动管理成本不仅影响着税基、税率的优选,也从总体上影响着税收制度的最优结构.税收制度的最优结构是由各种税收工具的最优组合形成的.因此,从效率的角度看,各种税收工具的最优组合要求在总的税收收人既定的情况下,将征集收入的任务更多地分配给那些成本较低的税收工具,而让成本相对较高的税收工具分担较少的征集任务,直到各种税收工具征集收人的边际成本相等.但是,由于各种税收工具征集收人的边际管理成本是不同的,故依据边际成本相等的总成本极小化原则决定各种税收工具的最优组合.

  (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税务,节省税务行政费用.

  根据新征管法思想内涵体现的对税收征管的要求,结合征管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现有模式的优劣,较为有效的税收征管模式可以表达为"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税源监控为核心,集中征收,大区稽查,优化服务"的依法行政体系.D集中征收应该在属地原则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经济税源的实情,对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初始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跟踪,督促纳税申报及时处理;同时也为后续的税源监控和管理提供原始的资料,完成资料的可连续性使用和共享的处理,减少资料重复整理的支出.

  在稽查方面实行大区稽查的方式.新的征管法明确规定了稽查局的独立执法范围,为这样的机构设置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多头稽查和重复稽查,减少稽查成本和对纳税人的干扰,同时有利于稽查的全面和深人,保证稽查的合法和规范.

  (三)注重赋税环境的优化

  加强税收法制宣传,提高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微观经济理论认为,纳税人会对遵从成本(包括填申报单的花费、向税务代理人咨询的花费)和不遵从成本(罚款)进行对比.在纳税社会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对于某些人来说,社会压力,即因偷漏税而被朋友和熟人不信任或鄙视,比对其进行法律惩罚还重要.对任何税种的管理,如果所有的人都起来反对这个税种时,谁也不能把所有的人关进监狱.同样,谁也不能进人根本不存在的"自觉守法状态".因此,从降低遵从成本的角度,税法制定应使税法尽量简单,税务当局应简化申报表,为纳税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咨询,解决纳税人的问题.同样,政府不应再给纳税者增加额外负担,诸如排长队填申报表或缴税,填报过多的申报表附表,甚至纳税申报表还收费等,这都是现存的、使纳税人感到不舒服的不必要的做法.

  明确社会环境的重要,并不等于征管环节的松懈,相反应增加人力资源来检查不遵从行为,设计纳税程序,使不遵从行为更容易被查出,即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使所得更加透明,更易让税务当局掌握;增加计算机运用,使税法更加明确规范.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解决我国过高的征税成本问题应从我国的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较大这一国情出发.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税收征管水平的现实表明了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税收工作的效率,征管现代化、科学化的滞后使得相对良好的税制还只能依靠百万税务干部去实现,征税成本只能随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税务干部而言,税收工作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征税成本或税收效率这几个字所能衡量与评价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事情要与国情相协调.

  加速信息化建设,加强税源监控,优化对纳税人的服务,提高税务行政效率.这也是国家"金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主要表现在:

  1. 目前税务信息系统建设相对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数据平台,部分业务仍旧由手工完成,急需建立起支撑全部税务业务的税务信息系统.

  2.目前税务各业务流程之间缺乏顺畅的系统衔接,数据共享困难,数据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比较低,形成信息孤岛.

  3.已有业务系统是在以往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建设的,技术上存在相对落后局面,新的安全标准、网络硬件环境势必对已有的系统造成冲击.

  因此,要建立统一的平台(我们称之为大系统),在大系统的基础上,做好各种数据类型的接口,实现不同数据类型在大系统中的通畅交流,排除信息孤岛.提高网络通信的传输质量,防止因网络中断而产生不必要的开支.

  在保证服务器硬件的情况下,保证客户端的硬件升级,真正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随着网络的发展,数据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财务、税收方面的数据,因为其本身的特点就是连续性,一旦有缺失,对整个数据库来说,就等于没有意义了.另一方面,该数据又有相对的隐秘性,因此做好数据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实施国家KPI2体系,利用公钥密码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和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迅速提高"软件"的应用水平.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税务队伍建设中,重点提升信息化要求下的人的综合素质.这里不仅是要培养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信方面的人才,为日后的网络维护和技术支持积蓄力量,同时更要培养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日常业务操作的工作效率,以适应现代化税务信息建设的要求.

  虽然在前期看来,"金税"工程和人才储备上投人很大,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因为存在着业务员以往操作习惯的改变、网络和软件的磨合过程,但从长期来看,在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减少纳税人的奉行成本,总体减少税收成本上,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四)注重税务成本核算考核

  "我国的税收之所以高收人与高成本并存,是因为我国在较长时间内对税务机关只考核收入不考核成本."我国建国50多年来,税务部门基本上没有对税收进行成本核算,全国总成本、分税种成本都没有一个准确数字可供考核.即便是当前公布出来的少数区域性成本,其统计口径差别也很大,缺乏可比性.当前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和统计部门对税务部门的考核,主要是对税收任务完成情况、税收增长率、税收的查补人库情况等进行考核.只有经费核算,没有成本核算.

  要建立和健全税收成本核算体系,规范税收成本考核制度.只有强化成本管理,使得每个税务人员都有成本的概念,从思想上进行转换,才能真正起到节约成本,提高税收效率的作用.

  (五)完善税务代理制度

  一般认为,税务代理制度是指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委托税务代理人,在一定的代理权限内,依照税法规定,以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名义,代为办理各项涉税事务的制度.代理人应具备执业资格,具有较高的税法、会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纳税人涉税事务进行有效代理及筹划,并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节约税收支出.

  目前,在北京、深圳、上海等-些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税务师事务所还是比较规范的中介机构.但在其他省市就不那么乐观,一开始就依附于税务机关,成了税务机关变相的实体.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否定税务代理制度,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我们的很多税务师事务所并不是真正的中介组织,只有真正彻底地剪断税务师事务所与税收部门之间的脐带,使之完全独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现在有很多税务师事务所都脱胎于税务部门,其办公地点和税务局在同一栋大楼,这种变味的东西带给纳税人的只能是危害,而不是便利.同时,从根本上无法提高税收的效率,也就无法降低税收的成本.因此,只有税务师事务所真正做到独立于税务系统,才能还税务代理制以本来面目.

  税制的复杂,迫使纳税人寻求第三方专业人员为纳税人提供税务方面的专业服务,从而增加了纳税人的税务支出.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健全和完善税务代理制度?

  我国纳税成本高的关键原因是我国税制比较复杂,要降低成本,主要还是要通过税制改革来实现.但是,税制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中涉及到税收和税收以外的许多方面,因此,在目前税收制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规范税务代理制度和收费标准,将纳税人的这笔支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保证纳税人奉行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在降低纳税人奉行成本中的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方面有比较大的作用.同时,通过税收代理,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能给纳税人合理避税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方法,在降低纳税人在税务相关方面的整体支出有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进一步提高税务代理制度的法制化程度,完善税务代理的立法工作,建立法治的税务代理的社会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建税务代理市场主体运行机制,建立税务代理的考核和绩效评定标准,使得税务代理从税务机构中剥离出来,真正成为服务性的中介机构,规范其收费标准,降低纳税人的奉行成本.

  总的来讲,我国税收成本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要降低税收成本,就迫切需要有关部门树立税收成本的观念,在税制的确立、机构的设置、征管力量的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将"税收成本"作为决策的重要权数.此外,努力改进立法技术,完善税收立法,加快依法治税的进程,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并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社会税收环境,增强纳税义务人的自觉纳税意识,都将是降低税收成本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郑子轩.中国经济周刊,2004(19).

  [2]国外税收成本与效率研究及启示.中国税务信息网.

  [3]曹国勇.税收理论与实践再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15-220.

  [4]陈永良.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42--55.

  [5]王俊.财税改革与发展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421.

  [6]俞子辰,刘坤.财税改革与发展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421.

  [7]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理论域实践.人民出版社,363--380.

  [8]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67--200.

  [9]庞凤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3).

  [10]税收"高收人高成本"怪圈调查.

  [11]亚当·斯密.国富论.

  [论文评析]

  评析人:沈玉平(浙江财经学院教授)

  孙斌同学的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税收成本是困扰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税收成本过高这一现象已引起理论界和税务管理当局的重视,但降低税收成本与增强税收的功能,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存在矛盾,因而成为税收管理改革中的两难选择.如果能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行政效率,则是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有益贡献.孙斌同学的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从所作的研究看,其成果(结论)科学合理,有利于指导税收管理实践.

  该文有如下创新性优点:

  1.文章分析论证的视角较为宽广,对税收成本的观察较为全面.表现为:一是将税收成本与税收行政效率联系起来,指出孤立地观察税收成本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和政策改革的错误主张.确实如此,如果一味追求降低税收成本,那么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越简单越好,极端地说,没有税收这一事物最好,显然这是一个荒谬的结论.因此,孙斌同学研究指出的必须在确保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前提下降低税收成本的观点是科学的.二是文章将税收成本的内涵外延进行了界定,将税收成本的内容进行了有现实意义的分类,指出税收成本可以分为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也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文章实际上还隐含地指出税收成本还可以分成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如心理成本、超税负担是无形成本).这种分类方法对税收管理改革,有针对性地降低税收成本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2.文章对我国税收成本过高这一问题的剖析较为深刻,尤其是关于原因和相应的对策探讨比较深人.分析指出,导致我国税收成本过高的原因既有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本身的先天不足,也有征管体系、赋税环境落后等过程秩序方面的问题;据此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比较全面科学.

  3.文章对国内外的税收征管实践的调查和研究成果的评述较为深人.从文章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看,作者对税收征管实践作了深人细致的观察调查,对现实问题的判断较为正确,因而文章立论具有现实基础;文章对已有研究成果也作了(作为一个本科生是难能可贵的)研读与借鉴,将前人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一些数据)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因而文章显得资料翔实,论证充分.这也表现出作者毕业论文写作研究的认真深入.

  总之,该文选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分析研究比较深人,得出的观点科学合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研究分析和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方面也较为出色,既较好地评述和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对前人观点有所创新发展,使得对税收成本问题的观察更加全面科学,这是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研究的一个贡献;文章的分析论证逻辑思维较为清晰,结构完整.作为本科学生的论文,从选题到分析研究的思维方法,再到研究的态度,都是比较优秀的.

  但是,文章也存在有待继续深人的方面.比如,可以在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税收成本与税收职能作用发挥大小的变量关系作一些计量的、实证的研究,这将更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层次.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政税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