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银行更高资本要求成本研究(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8-29 共8452字
三、更高资本要求成本有多高
  
  上一部分讨论了更高资本率的益处在于能够增加金融稳定、减少危机救助的财政支出。但是,并没有涉及过高的资本会对银行信贷可得性和信贷成本,以及最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如在理论部分探讨的,有必要将增加资本金要求的转变效应与稳定状态的结果相区别。
  
  (一)稳定状态中的资本成本
  
  初看下来,美国的一些原始数据表明银行资本和信贷利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差。有关面板回归显示,资本率提高 1 个百分点对应于 2.5 个基点的利率上升。但是该回归结果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该结果主要取决于与监管无关的银行资本的微小变动。也就是说,其反映的是银行在既定监管要求下,最优化其资产负债表的行为。
  
  关键问题是,政策对资本要求的增加对银行融资成本增加的影响。如果资本比负债昂贵,对资本要求的增加,会增加总的融资成本。但是,这忽略了 MM 模型的关键假设,即 :在理想假设下,公司资本的增加会减少其风险承担进而减少借贷成本。在 MM 模型假设下,融资结构的变化完全抵消了融资成本的增加。因此,MM 模型抵销效果到底如何,即 MM模型适用情况是关键。
  
  对 MM 效应抵消情况有不少研究。不同研究方式得出的结果类似,即其抵消效应较少。1 个百分点资本的增加仅仅增加 2 到 20 个基点不等的贷款利率。估计得出的微小数值与历史表象证据相符,历史经验表明银行资本更充足时,参考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息差并没有变得更大。
  
  基于这些估计,很容易支持实行比前述得出的 15%-23% 更高的资本率。但有三个问题需注意,第一,以上研究主要依赖于监管最小值之上银行资本率的细小差别,其反映银行内部决定的最优负债结构,而监管变化的影响实际上要大得多。第二,银行资本成本的增加随着资本水平的提高可能是非线性的。资本率较低状态下得到的资本成本未必适用于资本率提高后。最后,必须承认更高资本要求的间接效应有些难以衡量,其会对福利有重要影响,比如银行负债作为一种安全资产、借贷转向影子银行等。这些将在下面一般均衡部分加以讨论。
  
  (二)向更高资本要求转变的成本
  
  较多文献研究了资本冲击事件,以分析外部资本要求增加对信贷供给的影响。总体上看,这些研究发现向更高资本要求转变具有较大的成本,这与之前发现的固定成本较小对比鲜明。1 个百分点对资本的负面冲击(或增加资本要求)短期内会引起 5-8 个百分点的贷款收缩。
  
  但也有证据表明如果允许银行可以逐渐满足新监管要求,其成本会相对较低。比如,对一些 OECD 国家的计量模型显示,平均来看,8 年提高 1 个百分点的资本要求,造成信贷增加 17 个基点,贷款量减少 1.5%,GDP 下降 0.16%.
  
  与稳定状态成本的情况一样,在据此估计进行判断,即使是评估监管变革的转型成本时,也需小心。以银行层面的反应进行分析,只能说明资本监管冲击对个别银行产生影响,这种估计很难说明监管变化带来的成本。首先,其主要依赖于银行压抑阶段(如出现重大损失,或监管干预时)的“自然实验”.对于能在股票市场融资的健康银行,该效应要小得多。其次,与试图进行股票融资的银行有关的特征在这些研究中被放大了,其效应在系统层面的监管改革中可能不存在。
  
  与这些考虑一致,对全球金融危机后提高资本要求的分析表明,更严格的监管对金融中介利差和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有限。比如,美国和欧洲大银行的平均风险加权资本率在2004 年到 2014 年间增加了约 5 个百分点,但信贷对 GDP 比率和利差几乎没有变化。
  
  (三)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观点
  
  有必要将前面得到的 15%-23% 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与一般均衡模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试图量化银行资本对社会福利影响的一般均衡文献量虽少但正不断增加。文献通常将本文第一部分中讨论的相反的作用途径融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这些模型通常权衡分析如下因素 :资本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发生危机的风险,进而降低消费的波动性,但是因现金投资者的流动性偏好挤出储蓄,带来信贷和产出下降等成本。
  
  总的来看,研究表明最优的资本充足率可能在 8%-20%之间。在该范围内银行资本率的变动对贷款利率和消费变化的影响较小。本文第二部分中得出的 15%-23% 的资本充足比率接近一般均衡模型中最优银行资本率的上沿,但是与该预测是一致的。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过去银行危机中银行资本损失情况。发现对发达国家而言,资本充足率在 15%-23% 足够。该数值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建议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 16%-18% 的总亏损吸收能力数值非常接近。也与美联储近期建议的总损失吸收率占的风险加权资产 18%,总杠杆暴露 9.5% 的数值接近。
  
  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的结果略有不同。一方面,这些国家的银行危机会造成更大的银行损失。另一方面,其银行系统相对较小,更多的银行资本损失相对 GDP 可能较小,宏观经济影响也较小。因此,更大的损失吸收能力的相关作用,以及如何改进制度以减少危机中的损失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总之,我们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首先,在过去发生的主要的大型银行危机中,15%-23%的银行资本率可以避免债权人发生损失,至少发达国家是如此。进一步增加资本以吸收损失的收益有限。将这些研究结果运用于监管实践,应考虑以下因素 :银行资本持有量一般要高于最低监管要求,其他资本缓释工具也会有损失吸收能力。因此,适度的资本要求可能会远低于此区间。
  
  其次,由于向更高资本转型的成本巨大,推出任何新的监管标准应循序渐进。而且,监管者应该鼓励银行通过募集股本(发新股或保留收益)而非收缩资产增加资本充足率。
  
  第三,更严格的资本和不良吸收率标准应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以减少银行危机中可能出现的损失,对新兴市场尤其重要。
  
  第四,更高的资本要求可能刺激监管套利,使金融活动转向监管较少领域从而增加风险。为此,更严格的资本和损失吸收要求必须以扩大监管领域为前提。
  
  最后,危机防范重于改进资本缓冲。本文侧重于银行资本和损失吸收能力,但是一些其他的监管步骤可以提升金融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提高银行资本的质量标准,以及改进监管办法,包括使监管要求更清晰、控制监管套利和过度风险承担、建立更有效的救助机制。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