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借力上海与以城促港发展阶段(1978 年~1990 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为太仓的腾飞带来了机遇,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及上海大都市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扩散效应,使太仓借力上海,通过承接其溢出的产业,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县城空间快速增长,形成了功能强大的中心城区;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港城关系,使沿江地区出于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建设工业区、港口作业区等,推动了沿江开发,形成了港城的雏形。
3.1 空间特征--双城单核与沿江推进
1978 年后,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大加快了太仓的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了县城和雏形港城并立、以县城为核心的“双城单核”结构;沿路扩展和沿江推进是这一时期城市空间组织的主要特征(图 5)。
乡镇企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了太仓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县城规模持续扩大,功能上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县域核心;形态由“轴”向 “团”转型,空间沿交通干路向外圈层生长。沿江高速公路建设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对城区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大的影响,使城市发展轴摆脱了传统水运的束缚,附着于区域交通整体向东延展。
县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沿江城镇的转型,太仓也由此进入了以城促港的发展阶段,但缘于生产力水平和沿江节点内联外引联结度弱的局限性,港城停留在萌芽期,规模小,仅有少量的临港产业,未能有效发挥港口的带头引领作用。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为太仓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其空间组织具有鲜明的交通和经济产业导向,其中经济产业是推动空间发展需求的内源动力,区域交通则刻画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及空间形态。
3.2 区域关系--立足苏沪与轴向集聚
在开放背景下,太仓城乡间、区域间经济互动在遵从依据经济发生关系选择区域空间的原则下展开;因此,现代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条件使太仓发展形成了立足苏沪的区域空间尺度,将其区域联系扩展至上海大都市,从而使太仓的经济发展如日中天。虽然这一时期的城市区域关系仍以太仓县域为主体,跨行政区的苏沪联系占据比例较小,但城市区域联系已从经济发展的内生需要出发,通过区域交通向更大地域、更高层级拓展迈进。
开放的区域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太仓在区域范畴中得以沿国省道和沿江岸线轴向汇聚延伸,使城市空间具有明显的轴向生长特征。公路发展改变了太仓的交通体系结构,尤其是 204 国道、与上海嘉定和宝山地区的公路连接,强化了区域间产业经济、物流交通联系,增强了太仓与区域间的轴向汇聚效应,加强了县城与上海间的主动经济联系和信息交流,造就了太仓与周边地域的密切往联;同时太仓县城也因自身在苏沪区域中的联结节点地位,成为区域中不可或缺的职能节点。
沿江开发大大增强了太仓与上海及周边城市间的港口经济联系,将区域空间尺度拓展至沿江沿海地区,造就了太仓港城的大发展。因此,这一时期太仓城市空间沿路扩张和沿江推进的轴向汇集组织是其城市区域扩展的基本特征;沿路轴向扩张加强了太仓县城与区域联系的紧密度,形成了区域增长极核;沿江推进使太仓港城面向区域、服务苏沪,产生新的极化与扩散效应。
4. 依托上海与以港兴城发展阶段(1990 年代中期 ~ 今)
1992 年以来,随着浦东开发开放,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太仓推出了“接轨上海、以港兴市”的战略,主动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建设和发展产业园区,积极参与地区乃至全球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4.1 空间特征--双城双核与临江沿沪扩张
太仓自 1993 年撤县设市以来,为呼应浦东开发,设立经济开发区(新区)和港口开发区(港区),发展邻沪和沿江经济,推进城市临江沿沪扩张;20 世纪初基本完成了空间结构由双城单核向双城双核的转型(图 6)。
为更好地接轨上海,发挥 “近首”区位优势,太仓于城东设立新区,实施沿沪空间战略,城市在老城基础上依托 G204、沿江高速公路等交通轴向沿沪区域扩张。太仓港设立于1992年,并于 1993 年、2011 年升级为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使港口这一区域性资源迅速重登历史舞台,复兴了古时太仓港的繁荣景象;港区的开发促进了城市向东临江跨越推进,由单一的港口码头向港区新城转型。
4.2 区域关系--苏沪合作与轴向扩散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浦东开发及沿江发展战略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繁荣带来了机遇。太仓凭借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紧抓上海这一区域经济增长极,策应国家战略,建设新区和港区,推进了沿江、沿沪战略的实施,呈现苏沪强强联合和轴向扩散的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区域已立足长三角、走向全世界。
区域空间尺度的变化标志着太仓内在的社会经济发生区域的演进,开放化的区域与世界经济融成一体,区域经济秩序的推进导致了区域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从全球范围看,城市已迈入城市群、城镇密集区、大都市圈、大都市带乃至超级都市区的全球城市区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形成;从上海视野看,上海都市圈正处于城市体系网络结构优化、功能整合与协同发展的时期,太仓成为上海空间网络的重要支撑节点;从太仓层面看,城市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正沿区域经济走廊--长江和邻沪两大经济发展轴集聚与扩散,主动与经济发生区域上海进行发展联结,形成了沿江和邻沪两大经济发展区。尽管这一时期太仓已进入了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但区域仍然是行政经济区主导,太仓发展更多的是在以苏州为主体的辖区范畴中;纵然太仓毗邻上海这一区域增长极,并推出了沿沪发展战略,但从发展绩效上看,邻沪区位的“红利”尚未实现,说明其经济发展总体上依然处于 “小农经济”时期,未跨入市场导向的“区位经济”阶段。因此,太仓未来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亲密度,主动聚焦上海,成为“上海的太仓”;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区域资源共享战略,实现产业、交通、体制等方面的发展高度一体化。
5. 结语
5.1 空间发展的演化规律
回顾历史,太仓由古代粮仓发展为现今在长三角地区占有重要席位的邻沪近首城市,其城市空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历多次调整;其演化主要体现在空间的结构与形态、组织的方式与策略及港城关系等方面(表 1);这些特征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有规律地从初级向高级、由单一向复合演变,其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相匹配,因此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4].
空间发展的特征表明,太仓城形成源于江南商贸水运发展的迫切需求,其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发展与港口的区域地位及其港区的利用、开发状况密切相关;空间组织特征的演化具有鲜明的交通指向性和向心性,即太仓城依河形成,沿内河航道生长、沿路扩张、沿江推进,并随着上海大都市的发展逐渐沿沪扩展。未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太仓应积极“入驻”上海,采取沪太一体化的发展思想、港城互动的发展策略、临江沿沪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式、区域统筹的空间组织方法,实施多城多核的空间结构、多组团网络状的空间形态。
5.2 空间发展的区域特征
不同社会背景下太仓城市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城市空间发展的区域关系可从区域的空间尺度、联结要素和城市区域体系、与上海关系、空间形态等方面来解析(表 2)。研究认为,区域关系的发展决定了太仓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化。
城市区域关系的演化特征表明,太仓发展的区域化程度对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第一,港口是太仓发展的重要区域要素,它对城市空间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强劲;同时,沿江港口作为地缘关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太仓立足区域的最重要资源。历史表明,太仓在元、明、清时期,港口置于开放的环境中,使城市产生了明显的极化效应;1949 年~1978 年间,在国家计划政策下,经济活动闭塞,未施行港口的区域化策略,城市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太仓的港口及其城市的发展愈加开放化,港城关系逐渐密切,协同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区位是影响太仓发展的另一重要区域要素,其能量越来越巨大。太仓的发展表明,其受到区位的作用和影响深远,特别是当前来自于上海大都市的影响:毗邻上海是其发展最直接的依赖,是上海中心与太仓外缘共同建构的“核心-边缘”模式的空间系统。因此,未来太仓,特别是港口的发展宜定位为区域联结枢纽、追随上海协同发展的区域航运中心地。
5.3 区域视野下的未来发展策略
抚今追昔,太仓的发展在其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依然未解:缘于紧邻上海这一独特的区位,却在发展过后显现出强于扩散效应的回浪效应,让太仓在长三角上海核心区域中一直驻守于外围边缘;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空间发展,太仓在区域中的地位一直处于偏低的尴尬境地,并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因此,太仓未来发展的突破点必须从区域统筹发展上解决,从区域中汲取发展空间,以放大上海的涓滴效应,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区。
太仓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于上海--经济高度开放的区域中心和国际“自由港”.地缘相亲、一水相依、文化相近却有天壤之别的社会关系、经济环境、市场体系、城市能级等的级差驱使太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顺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区的关系,在以上海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下实施以港强市,充分发挥邻沪优势,壮大港口势能和提升邻沪产业。
(1)城市空间组织优化策略
未来,长三角仍将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大都市区,是一个多核多中心的城市区域,其中网络化是最重要的特征。其空间组织优化的重点在于通过交通、产业、通讯、政策、制度及用地规划、基础设施统筹等构筑城市区域网络体系,推进多中心发展,营建网络化的区域空间体系。
就太仓来说,应围绕构建网络化多中心大都市区的沪太城市区域空间体系进行城市空间组织的优化。基于对上海都市“核心”的吸附作用,摆脱行政区经济约束[6],平等地加入沪太城市区域网络经济的交往,并依托沿江港口和邻沪区位将太仓融入区域网络,提升其城市节点的区域地位;同时,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太仓培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城市区域职能分工合作策略
网络化发展的城市区域系统强调节点的协同效应,它决定了区域网络中城市职能的分工与合作模式。通过职能的整合与组织,强化网络结构体系,通过合作推进区域共治,实现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就太仓而言,优质的沿江港口岸线和相对低廉的发展成本是其能与上海港统筹发展的地缘因子,应充分利用其港口与上海港之间的功能互补性,提升太仓的区域节点职能,从区域一体化和港口的协作分工出发,与上海靠齐接轨协同发展;这犹如是苏州“嫁女儿”、太仓“倒插门”,依托港口与上海“结姻亲”[3],主动加盟世界经济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摆脱地方港观念,站在上海这一“巨人”的肩膀上从更宽广的视野参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分工合作;要充分利用上海港口结构转型升级机遇争取货源建设专用码头,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太仓港”,承担中转港职能,与其他港错位发展。
(3)区域空间发展管制策略
以上海为核心的网络化大都市区跨越沪、苏、浙、皖等多个省级行政地域,涉及众多区域统筹协调问题,因此,基于区域一体的跨行政区的城市空间组织需有协调机制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调控,以扫除协调运行的后顾之忧。
就太仓而论,为促进沪太城市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从设立区域协调机构和贯通区域合作渠道两方面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与发展机制:第一,弱化或去除行政区的制约与分隔,设立职权明确的区域协调机构,从区域视角对沪太沿江港口的开发实行统一组织。如设立由沪太政府、港口经济发展关联企业共同参与的港口联盟,并将部分规划、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的职能让渡给港口联盟,真正实现发展的“一体化”.第二,培育和建构沪太新的合作机制,整合或重构区域产业;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间、城市间产业与市场的联动,实现沪太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远大目标。(图略)
【参考文献】
[1] 太仓市人民政府 . 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图件 [R]. 2001:1.
[2] 太仓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太仓县志 [EB/OL].
[3] 高萌萌。区域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太仓市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2:25-80.
[4] 朱建达。我国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小城镇空间发展形态与特征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2):140-145.
[5] 太仓市人民政府。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专题三:太仓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与布局优化研究 [R]. 2011:9-11.
[6] 陈晨,赵民。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空间发展中的“理性”与 “异化”--上海周边地区“接轨上海”的实证研究 [J].城市规划,2010(12):42-50.
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研究3.1研究区概况。3.1.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城与军事重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370...
联合国人居署旗舰报告的姐妹系列《世界城市状况报告》(后简称《报告》)系列从2001年出版以来,两年出本一期,至今已经出版六本。在10月31日全球第一个世界城市日,这套系列的中文版出版。在这套城市研究的系列中,三处将城市规划作为章节专列,统观...
第5章实例解析-涉县王金庄空间解析邯郸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邯郸的传统村落是我国北方优秀人居环境的典型代表。涉县王金庄村作为邯郸西部山区众多传统村落中的一个,由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良好的自然条件,...
第4章邯郸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4.1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通过上述章节对邯郸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介绍能够看出,该地区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但在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雨飘摇之后,都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扬的深刻问题,尤其是如今的生活方式与当年的...
引言在推动社会的演进发展过程中,技术的作用功不可没。伴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依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向日常人们的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的植入渗透,使得更多种类的数据实现电子化的传递成为了可能,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而至,逐步影...
一、引言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城市病问题,因而受到了城市、社会、政治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西方学术界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三个趋势。第一,公共空间的私有化以及对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判定再次升温。随着全球经...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面对一大批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城市扩建是势在必行。然而,如何扩建?如何规划城市的布局,是重中之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对城市发展起着统筹作用。良好的规划,不但可以使得城市稳步发展,而且可以满足社...
城市的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维护并建设更好地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系统,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济和政治、文化、自然生态等多领域的持续进步。...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村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以家庭小作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传统村落旅游等为主的农村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随之升高,人们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表现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一个城市不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