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与解决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25 共3603字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被审计单位原因。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了独立经营,独立承担风险的市场经营主体。经济业务的品种和特性不断多样化和复杂化,对这些事务的处置,亦是争议许多。个别公司的经营举止不规范,谋利心理促使少许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在会计工作中作弊,差错和虚假的会计材料混在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跟着变大。假如企业管理人员注重内部控制,掌控企业环境将有利于保证公司财务安全,确保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审计范围逐步扩大。

  随着会计信息重要性的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师的期待越来越高,审计责任越来越大。审计师的职责从最初的对会计账簿的查错发展到今天的防弊和风险防范,审计的范围逐渐扩大。原来审计师只要遵循了职业守则的要求,即使不能够发现舞弊,也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在今天,发现舞弊是审计师必须承担的责任。虽然扩大业务范围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它无疑是加大了审计风险。

  3、社会环境。

  这部分风险首要包括来自于企业管理当局、广大群众过高盼望的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等。人们愿意花高额的费用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鉴证,以便提高信息的可靠度,增强投资的安全性。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实际承担的责任要比社会公众的期望值要小,面临的审计风险更大。

  4、外部监督。

  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虚假会计的信息的处罚还不够明确,力度也不够。同时,没有准确地界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义务。在现实责罚中,每每不到迫不得已,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没有严厉的处置各类违法行为。这样易引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获取的收益大于其违纪成本的状况下,从有限理性人的立场出发寻求自身好处最大化,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的行业属性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履历和常识做出判别的,然而当代审计内容愈来愈普遍、繁杂,既要对被审单位的经营结果进行剖析,又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作效果进行评价,而在注册会计师有限的经验和知识里,审计工作达不到完美的效果,审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即使是长远投身审计工作的人员,在繁杂的业务面前,也难免会做出不合理的判断。

  2、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创立了以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以抽样审计方法为主,审计师通常是根据样本的结果推测整体特征。抽样审计方法的广泛应用,尽管大大的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但无疑也加大了审计风险。现当代过度依赖审计技术,简化了必要的审计流程,从而引发审计失败风险。

  3、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财务报表审计是一种特殊的会计服务业务,属于高风险业务。防范风险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因而审计师有义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审计策略,以完成审计工作,应对审计风险。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高度关注高风险审计领域,并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

  审计风险的防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慎重筛选客户是防备审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在接受业务时,被审计单位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往往伴随着企业资不抵债、主要财务指标恶化、亏损金额巨大、人力资源短缺等处境,注册会计师要尤其关注。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1、通过审计程序控制审计风险。

  在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可能存在,应减少在编制审核计划的可接受风险的预期水平。在审计风险模型中,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活动相关,应筛选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施行有效的审计程序,针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过程进行严格的三级复核规制,使检查风险的水平下降,使审计失败的总风险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低水平。

  2、通过审计证据控制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是审计师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的依据。为此,审计师应当通过合理的审计程序,收集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充分性是针对审计证据的数量而言的,适当性是针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而言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主要品质。因此,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3、通过审计工作记录控制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从承接到完成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是通过审计工作记录来披露的,亦是审计报告最直接的根据,也可证明其执行的审计业务、实施的审计程序符合审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对审计工作记录的总体要求是:可以清楚、真实地反映实施审计程序的相关信息;实施搜集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程序的结果;根据关的职业判断与审计证据相得出恰当的结论。对具体审计工作记录的要求,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记载实行的分析性程序与细节测试、程序的审查人与执行人、审查人的审查结论与执行人的审查结论等,一是为构成财务报表整体审计意见提供全力的支持;二是为了确定审计程序审查人与执行人的义务,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4、审计技术的合理性。

  审计人员在选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时,要谨慎选取样板,坚持应有的职业严谨态度,应适当选择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板,尤其是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项目要进行重点审计。在审计取证步骤时,不但要从被审单位内部获得证据,还要从银行、往来对象等外部单位搜集证据;对于存货等实物要在现场亲自监盘,获得实物证据,充分运用观察、重新计算等审计程序,体现综合化的取证渠道,提高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要重视控制测试,关注控制测试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或察觉并改正重大错报;二是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合理,但执行是不够的;三是内部控制的设计是自身无效的,或者缺少必要控制。通过控制测试能够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三)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理当按照审计施行阶段获得的结论与搜集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企业财务报表发布适当的审计意见。

  企业投资人及其有关方面了解企业、形成决策的根据应由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披露且附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二者构成。此时,审计报告成了注册会计师被究查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根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恰当、真实、合法的原则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项目的特质、所审企业财务报表的范围、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对企业财务报表的义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义务及对财务报表表述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日期等,作出专业化的表述,尽量防止因表述欠妥而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而致使审计风险。从宏观视角看,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等也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

  (四)改善审计社会环境。

  强化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良好的职业法律环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保障。这几年,我国虽然颁发了一系列审计条例,缔造了愈来愈好的环境,可是法律、规章制度依旧不完善,导致审计工作没有法律的支撑点,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完善一些具体规定,只有把相关规定做的更细致,才能弥补法律上的漏洞,防止某些人成为漏网之鱼,加大审计风险。同时努力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度,抵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欺诈,激励审计人员自觉地提高风险意识。

  (五)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防范审计风险的要点在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完善的行业标准、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员是发挥审计为政府和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但要熟练掌控审计的基本程序,还要掌握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实时增补审计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并选取正确的审计方法,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持独立和职业态度,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审计标准。

  防备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基本路径是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修养。注册会计师执业凭借的是专业知识、执业履历和执业技术,于是注册会计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仅要进行技术知识更新,同样可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后续培养的强化应当从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两角度入手,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其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由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组织,依据注册会计师的相关需要执行分层次培训;二是自我教育,利用每一个机会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以便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唯有确实做到推陈出新,才能使自身的专业与时俱进,才可以使自身的执业技能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秀敏,温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第03期。
  [2]蒋雪琴。小议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第01期。
  [3]马斐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职业判断和审计风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第1期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