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德语论文 >

德语专用语研究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7749字
摘要

  专用语全称专门用途语言( [英]Language for SpecificPurpose,[德]Fachsprache) ,长期以来主要被看作实现不同专业团体、不同专业领域内部专业交际的工具。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类创新的基石。它的诞生和存在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成果和标尺; 其发展程度也决定了人类社会文明的继续发展。迄今为止对专用语及术语学研究最完整的归纳来自德国学者。这并非巧合,而是由德意志语言思想的根源决定的。

  1. 赫尔德和洪堡特的德意志语言思想

  当人类意欲对世界进行准确描述时,就必须使用特定的语言系统,因此,语言是人类思想与被描述世界之间的中介物。“现代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词就是这样从专用名词逐步演变过来的”( 张维友 1988: 25) .专用语是保障某专业领域内部专业人士之间精确理解或与外部交流沟通的语言材料集合。因此,专用语既是专家学者等特定人群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也是人类知识得以积累并加以固定的首选方式。在人类的世界认知史上德意志民族对专用语的发端、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只有在德意志语言思想的框架中对这一贡献加以考察,才能厘清专用语产生的共时语境和历时变易。这一语言思想的传统始于赫尔德,经洪堡特加以发展,德意志民族以其对于语言以及语言现象的高度关注,通过对专用语的不断修正和日益精确来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并将对世界认知的改变和修正投放到人类的创新活动中去。

  无论是日常语言还是专用语均与民族、思维与认识等存在有机的联系。语言表述与思维活动关系密切,德意志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就是最早提出“语言左右思想”这一观点的学者之一。他对于人类知识和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早就做出过如下论述: “从语言和思想的相互依赖性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不仅是呈现已知真相,更是诠释未知真相的中介。语言的差别不在乎声音和字形,而在于对世界的认识不同。”( Humboldt 1968: 27)洪堡特一生研究过包括汉语在内的多种语言。他认为,人类民族的划分与语言的不同虽然直接有关,但同时也受到一个更高层次因素的影响,即不断向更高级形态升华的人类精神力量。他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书中提出: “要认清一个民族的真正本质,认清某种语言的内部联系以及该语言与一般语言要求的关系,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精神特性。大自然造就了各个民族的精神特性,生存的地理位置也对其产生影响。

  而精神特性正是各民族在行动、组织和思想方面创新的基础,是各民族传承力量和尊严的载体。”( Humboldt 1836: 2)洪堡特的语言思想可以追溯到对其影响深远的德意志哲学家赫尔德。在其1764 年发表的《论勤奋学习若干学术语言》一文中他就使用了“民族特征”( National charakter) 这样的概念。赫尔德认为人类历史是自然历史的合理延续,即人类和自然的发展与衰退都依循相同的法则。正如一个生物的生存发展受其自身有机条件及其生存环境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必定受到该民族的“民族特征”以及该民族生存地区物理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文化都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了人与自然的独特个体( Herder 1967: 8) .而决定民族生命周期与形式的是内化于民族个体成员内部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有机体的中心与根本,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独立性标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赫尔德认为某个民族较其他民族更具优越性,他坚持认为所有文化地位平等并具有其自身价值。对于“何为民族”的问题,他给出了下述形象化回答: 在未经修葺的花园,除了杂草也会生长草药。大自然的安排是,每个个体、家族、民族都需要和他人一起共同学习,因为最美丽的花园要靠所有民族一起来建造( Sunnus 1994:268) .

  同时赫尔德也指出,语言是界定民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其处女作《关于近代德意志诗歌的断想》以及《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都论述了他独树一帜的语言起源观。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悟性的产物,是民族生活的反映,也是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文化不断传承的保障,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深入理解一个民族及其民族精神( 赫尔德 1998:23) .虽然决定语言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发音器官、气候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认知能力、个人经历、社会风俗以及生活习惯等,但其根源仍在于民族精神。赫尔德对德意志语言和文化的关注与强调在洪堡特的继承下得到了发展与提升。洪堡特的语言学说是德意志语言思想的典型代表,其重点探讨人类语言差异、民族分布以及人类精神力量创造之间的关系。

  洪堡特认为,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人类的精神发展经过每一个局部的前进或倒退阶段。语言并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精神的一种不由自主的放射; 它并不是各民族的作品,而是各民族通过其内在的灵慧而获得的一种天赋( Humboldt 1836: 5) .因而,语言把它所有纤细的根须都扎进民族的精神力量中了( Humboldt1836: 2) .所以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每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视角。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分析来辨认不同的文化状态和发展水平。

  不管是赫尔德还是洪堡特,都将语言差异看作各民族不同思维模式、不同认知方式的体现。正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受到语言的引导和影响,不同的语言才会造就不同的世界图像。所使用的语言越精准,所获得的世界图像也就越清晰越固定。德国的专业活动以及科学研究一向走在世界前沿,并以精确严谨闻名。要想规范行业与科学,就必须先规范行业与科学所使用的语言。要想保存人类精神力量的成果、发展科学、创新技术,就必须不断精确其语言。因此研究并发展专用语的需求首先诞生在德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2. 专用语发展水平与社会文明高度

  我们在上文提到洪堡特的这样一个观点: 语言不仅是呈现已知真相,更是诠释未知真相的中介。作为人类构建精确认识的中介物,语言是和思想的产生以及表达紧密关联的。我们在观察现实世界时,往往戴着一副名为“语言”的认知眼镜。因此,世界的精确程度是由语言,尤其是专业术语的精确程度所决定的。要考察一个民族或一门语言认知世界的精确度,对其专用语的研究就必不可少。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科学发展的专业性越强,语言和思想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越紧密。另一方面,专用语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社会的继续发展: 专用语构成越丰富,其专业程度越高,一个社会文明继续发展的几率也就越大。

  一般来说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拥有两种类型的专用语( Grucza 2012: 8) : 一种是实用专用语,即和特定的实践活动相关联的各类专用语。只要有实际工作的专业分工,有新的职业诞生,就会出现实用专用语。第二种是认知专用语,是在探寻知识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这其中既包括了纯理论研究( 如哲学、逻辑学) ,也涵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研究( 如技术、工程、医学等) .认知专用语只有在对认知活动进行分门别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专业梳理时才会出现。不管是实用专用语还是认知专用语,都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并促进着文化生活的进行以及该文化的继续发展。它们帮助我们在精确深化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并以此来完善已知的世界,使其在不同领域都变得更加有序更加系统。

  不管是实用还是认知专用语,它们在某些国家较早出现并不是巧合。18 世纪大不列颠群岛上专用语的繁荣是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德国专用语的发展则是 19 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结果。这恰好解释了,为何专用语,尤其是认知专用语首先在18 世纪的法国、英格兰、苏格兰,之后在19 世纪的德国,以及再后来20 世纪中叶的其他欧洲国家经历了明显的高速发展。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何20 世纪后期美国认知专用语开始占主导地位。因此,德意志境内的专用语理论及其成果自然也就成了现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专用语语言学探寻的是语言在认识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是如何使用语言这一中介物来创新知识的,所创新的知识在语言学上又可以如何进行分析。而哲学对于“语言和认识”这个问题的研究则更加久远。一般认为,哲学最初对语言产生兴趣要追溯到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但克罗壬指出,对于“语言和认识”这一问题的考量其实早在19 世纪上半叶就已呈现出独立研究的态势。在德国哲学里,这一研究方向被称为“语言批评”( Sprachkritik) .眼下流行将语言批评的哲学观点作为研究语言行为的基本学科,但这一观点早在19 世纪的德国语言哲学里就可以找到。伦霍耳德就曾提出,语言批评是基础科学,是哲学的哲学,它将取代形而上学成为第一哲学。

  那时语言批评的哲学研究就被认定是必要且极其新颖的,是哲学的一次革命。( Cloeren 1992: 145)这些后来被称作“语言批评”的考量,当时在康德批判哲学的视角下,引发人们对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讨论。语言批评家们对于这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思维和语言在特定程度上是互相缠绕的,这其实也正是他们所代表的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和语言相关的基本问题,是不能脱离认识问题来考虑的。相反,语言哲学也应该考虑到,知识可以通过语言的不同层面表达,例如词的层面、语句层面以及篇章层面,因此语言哲学也应该参考专用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如世界上并非只有一门语言一样,也并非只存在一种专用语。要想对语言和认识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专用语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必须进行合作。

  总而言之,专用语履行的并不仅仅是交际功能,还有其根本的认知功能: 专用语的质量决定的并非只是知识的语言表达以及表达这些知识的专业语篇的质量。专用语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决定的是人类进步所获取新知识的质量以及随之提炼出来的知识体系的质量。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不断积累,因此也只有通过不断获取新的认识,知识才能得到补充和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所获得的世界图像也就更加清晰、愈加精准,这时就需要更精确的专用语来展现并固定这一世界图像。这个不断修正、细化、精确世界图像的过程,就是人类精神力量创新能力的体现。而科学就是一个人类知识体系建立最完美,表达最清晰的宝库。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德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