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德语专用语研究发展
欧洲的专用语研究是从 17、18 世纪开始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需要对日渐庞大的知识体系进行归类整理。因此,专用语的最初研究仅局限于术语实践,其目的在于将术语的各个组成部分纳入不同领域的专用语中。莫恩( D. Mhn) 和贝克曼( J. Beck-mann) 属于德国首批意识到要对本国的技术术语进行统一、标准化的科学家。学科代表成为了最早研究术语,也就是研究专用语的先驱。不过,他们不会把术语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单位,他们研究专用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归类,他们将术语视为帮助人们划分现实世界的分类工具。
能够表明语言学家意识到的术语以及专用语都具备特定的实践功能的文本出现在 19 世纪中叶。德国的格林兄弟就曾指出研究专用语的必要性。在第一本德语词典( Deutsches Wrterbuch) 第一版纲领性的前言里,雅各布·格林相当详尽地罗列了该词典中行业用语和科学语言的分类: 牧羊人、猎人、捕鸟人、渔夫等所使用的语言应归入行业用语,而神学、法学、医学、化学以及哲学所使用的词汇则应归入与之相对的科学语言。可以推测,格林这里所指的牧羊人、猎人、捕鸟人、渔夫等所使用的语言对应的仅仅是他们的专用术语而已,因为他在提到这些专用语的特点时,使用了“特定词汇”这样的表达。格林这样写道: “我非常热衷于研究我们民族古老阶层的所有词汇,因为我确信,它们为语言历史以及风土民情保存了最丰硕的成果。”( Schiewe1991: 232) 可以看出,格林收录这些古老行业用语的词汇并非心血来潮或只为了客观的记录,更多的是为了呈现德意志较早阶段的语言财富及其文化历史视角。可见格林已经意识到各行业所使用的专用术语正是人类认识、分类、固定现实世界的概念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格林兄弟不仅仅意识到了实用专用语的存在,还建议大力发展认知专用语。
雅各布·格林曾指出,当时科学语言还未完成从拉丁语向德语的过渡( 例如医学、化学和哲学) ,有些甚至又重新回到借用拉丁或希腊术语的老路上( 例如神学和法学) ( Schiewe1991: 233) .格林兄弟所处的年代正是工业化的开端,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确立、发展本民族术语的必要性。
真正意义上的术语语言学研究出现于20 世纪20、30 年代。决定性的推动来自奥地利工程师维斯特在 1931 年发表的《技术语言国际标准化: 尤其是电子技术》一书( Wüster1966) .维斯特的研究以及他在电子领域标准统一化中所做的贡献推动了 1936 年国际术语标准化委员会的成立。
1979 年维斯特专门撰写术语课教程《一般术语学以及术语词汇学导论》( Wüster 1991) .虽然维斯特只是个工程师,他的本意也只是为了促进电子技术术语的统一及其机构化和标准化,但不得不说,他对于从语言学的视角进行术语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必须指出的是,专业术语的功能并不仅限于概念命名。它们帮助我们制造、加工、存储以及传播信息; 帮助我们形成、改变对世界的认识,并以此创造并改变世界。
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初,专用语研究才开始关注术语以外的部分。当时的应用语言学,也就是外语教学法和翻译学,首先产生了研究专用语的需求。而当时联邦德国以及前民主德国专用语研究的不同发展也恰好体现了传统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对立。20 世纪60 年代,越来越多的联邦德国语言学家开始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观察专用语,并注意到了专用语的交际功能。这些研究者的注意力最早集中在实用专用语以及它们的交际功能上,尤其是那些从业者特别渴望能在工作环境中进行交流的专业领域。
联邦德国的语言学家之所以会对实用专用语以及它们最基本的交际功能产生兴趣,实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德“经济奇迹”,即西德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这一迅猛发展始于1948 年的货币改革,并在20 世纪50、60 年代相交时达到顶峰。其后果是整个德国经济界的就业潮以及大型职业群体的形成。而这些特定群体的实践活动不管是在各个企业层面还是全国范围内,其基础都是要借助专用语才能顺利进行的专业交际。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些专业交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莫恩在1968 年发表的论文《专用语和共同语。为了语言的解放和分离》中明确指出那些提出术语仅仅是专用语一部分的论文,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些论文都提出了一个进步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不能孤立地研究专业词汇,而是应该将其看作专用语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专用语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术语研究,我们应该赋予其完整的语言特征。
联邦德国对专用语展开学院派的语言学研究是从 70年代开始的。对此作出贡献的首先是莫恩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以及德洛兹德和赛比克的一本专着( Drozd/Seibicke1973) .这本专着为语言学的这个新领域打下了理论基础,也指明了研究方向。三年后,在此专着的基础上弗拉克发表了《专用语-导论及书目》一书( Fluck 1976) .1984 年莫恩和佩尔卡出版的《专用语导论》则第一次尝试将之前的学术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Mhn/Pelka 1984) .这里所提到的所有论文和专着对于那个时期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且即使在今天它们也都属于专用语研究专业文献中的经典读物。
和联邦德国的情况不同,前民主德国对专用语的研究首先源于外语教学法、随后是翻译学。1969 年莱比锡大学设立了理论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标志着民主德国开始在机构层面开展专用语研究。霍夫曼在1976 年发表的《交际工具专用语导论》一书中介绍了语言学和专用语之间的关系( Hoffmann 1976) .这本书在那个年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作者首次提出专用语和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交际功能,并明确表达了对继续开展专用语研究的支持。
霍夫曼将专用语的本质归纳为: 为了保障某专业交际领域沟通与理解,所使用的所有语言手段的集合( Hoffmann1976: 170) .这个定义凸显了专用语的交际功能,提示了专用语的专业限制,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专用语不仅仅只是术语,而是和共同语一样,包含语言所具备的所有构成要素。霍夫曼的这一观点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对德国、甚至是欧洲语言学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德国专用语研究从词汇句法研究转向了语篇及其功能研究,到了 90 年代,更是加入了交际认知视角。专用语的研究历史其实是不断发现专用语新视角和新功能的过程。现在迫切的需求是,将专用语研究这个框架下诞生的不同研究方向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4. 总结
以赫尔德、洪堡特等为代表的德国语言人文主义思想,揭示了语言的本质: 语言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人类精神力量得以不断创新之基石。本文在德意志语言思想的框架下考察德意志民族研究术语以及专用语理论发展的成果,并揭示其在人类世界认知史上的重要贡献。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研究专用语的语言学家,都肩负着不断修正、精确、规范专用语的重任,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认知功能,不断完善现有知识体系,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灵感的源泉。
参考文献
[1]Cloeren,Hermann J. Historisch orientierte Sprachphilosophie im 19. Jahr-hundert[A]. In M. Dascal / D. Gerhardus / K. Lorez / G. Meggle( Hrsg. ) . Sprachphilosophie[C]. Bd. 7. Berlin/New York: de Gruyter,1992: 144-162.
[2] Drozd,Lubomír/Seibicke,Wilfried. Deutsche Fach-und Wissenschaftss-prache. Bestandsaufnahme-Theorie-Geschichte[M]. Wiesbaden: Brande-stetter,1973.
[3]Fluck,Hans-Rüdiger. Fachsprachen. Einführung und Bibliographie[M].München: Francke,1976.
[4]Grucza,Sambor. Fachsprachenlinguistik[M]. Frankfurt am Main: PeterLang,2012.
[5]Herder,Johann Gottfried. Smtliche Werke[M]. Bd. XII. Hildesheim:Olms,1967.
[6]Hoffmann,Lothar. Kommunikationsmittel Fachsprache. Eine Einführung[M]. Leipzig: Akademie-Verlag,1976.
[7] Humboldt,von Wilhelm. ber die Verschiedenheit des menschlichenSprachbaus und ihren Einfluss auf die geistige Entwicklung des Menschen-geschlechts[M]. Berlin: Knigli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1836.
[8]Humboldt,von Wilhelm. ber das vergleichende Sprachstudium[A]. InAlbert Leitzmann ( Hrsg. ) . Gesammelte Schriften. Bd. IV. Berlin: Behr,1968: 1-34.
[9] Mhn,Dieter/Pelka,Roland. Fachsprachen. Eine Einführung[M].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1984.
[10]Schiewe,Jürgen. Fach- und Wissenschaftssprachen im DeutschenWrterbuch[A]. In A. Kirkness / P. Kühn / H. E. Wiegand ( Hrsg. ) .Studien zum Deutschen Wrterbuch von Jacob Grimm und Wilhelm Grimm[C]. Bd. 1. Tübingen: Niemeyer,1991: 225-264.
[11]Sunnus,Siegfried Hartmut ( Hrsg. ) . Herder Lesebuch. Zum 250. Geburt-stag[M]. Frankfurt a. M. / Leipzig: Insel-Verlag,1994: 268.
[12]Wüster,Eugen. Internationale Sprachnormung in der Technik. Besondersin der Elektronik[M]. 2. Auflage. Bonn: Bouvier,1966.
[13]Wüster,Eugen. 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lehr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M]. 3. Auflage. Bonn: Romanistischer Ver-lag,1991.
[14]赫尔德。 论语言的起源[M]. 姚小平,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15]张维友。 专用名词普通化初探[J]. 外语教学,1988( 1) : 25-30,37.
随着中德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 拥有德国行业协会资格认证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德资企业的青睐, 许多国内职业院校开展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接轨的合作项目。...
中德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也使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问题备受译介和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文学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东西方之间智性和美学的桥梁、探究他者历史和文化世界的窗户。德语文学的勃兴虽与欧洲其他文学大国相比晚了二三百年,...
渤海大学在2010年开设了德语专业,招收本科生。作为一名基础课老师,在近三年的基础德语视听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分析一下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1.主观因素很多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之出心理...
根据目前的德语教材, 德国文化可以分为德国交际礼仪与知识的文化内涵、德国宗教与哲学...
文化和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渗透到语言当中,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性的语言,依托语言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时文化在生活中的发展无形中推动着语言的进步。可以说,没有语言的...
语言作为人类交往的工具,在其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融合外来民族文化。当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成分进行有益的吸收与利用时,便造就了其语言本身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听说读写四项是德语本科阶段学生要求掌握的四项基本能力,其中读是指阅读理解能力。在本科德语学习基础阶段,由于阅读文章多是小故事或者简单说明文,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掌握较高。到了高级德语学习阶段,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丰富以及语言...
高校德语专业初级阶段的教学工作在整个德语本科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应用和新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日益普及以及高校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推进,德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既站在新的平台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须要在短...
一、引言全球化的快速且持续发展让世界逐渐地连成一个整体。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德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相比较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即可学到的母语,人们通常只能在学校或者有组织的教学机构里学习德语。作为一门第二外语,德语的学习共由听、说、读、写四...
文中, 将就这四个方面汉语同德语的区别, 针对性的提出语言迁移在德语学习中的应用。...